1
|
从福利为本到资产为本:社会政策发展的新趋向 |
杜玉华
文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
|
进路·架构·尺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视域 |
宋进
王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3
|
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张艳新
袁会敏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4
|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机制 |
宋进
仇永民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表现 |
杜玉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6
|
社会冲突理论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矛盾的启示 |
焦娅敏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7
|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治理 |
巩军伟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8
|
我国深度转型中的社会信任困境及其出路 |
赵丽涛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9
|
“理性制度”与“德行”之间——现代社会调适的逻辑分析 |
曾琰
张卫伟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0
|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意蕴 |
姜玉齐
宋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1
|
论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社会异质性的消解——透过上海游民改造的分析 |
杨丽萍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2
|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 |
龚建萍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9 |
12
|
|
13
|
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逻辑及其历史演进 |
张建忠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4
|
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中德育的新理念 |
陈正桂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8 |
7
|
|
15
|
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利益分配与生产要素配置 |
包双叶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6
|
和谐社会的多维解读 |
张艳新
袁会敏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机制 |
姜玉齐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论和谐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 |
陈洪连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6 |
6
|
|
19
|
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程伟礼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及其建设 |
阮博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