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 |
徐赣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2
|
通往“新都市民俗学”之路——从日本都市民俗学及其问题谈起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3
|
上海古镇的民俗叙事与“上海文化”品牌塑造 |
游红霞
田兆元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4
|
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兼议年画的历史物质性 |
李明洁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5
|
粉丝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以德云社相声为例 |
游红霞
田兆元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11
|
|
6
|
人物纪念馆叙事策略与认同建构研究——以上海黄道婆纪念馆为例 |
方云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20 |
6
|
|
7
|
纽约东哈莱姆墙画与社区的自传体记忆——叙事认同与社会记忆的类型刍议 |
李明洁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8
|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趣缘群体实践——基于对某剪纸群体的参与观察 |
滕璐阳
徐赣丽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9
|
“屌丝”的身份建构与价值观博弈——兼谈语言身份的特殊性 |
李明洁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0
|
“桃源”景观:被想象和建构的空间 |
徐赣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11
|
传统的固守与变迁:上海清明节祭扫习俗的都市化进程 |
王均霞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2
|
广泽尊王传说的谱系建构与中华文化认同价值 |
钱梦琦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