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迪 岳峰 +1 位作者 罗祖奎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99-3008,共10页
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水系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技术开展了上海青浦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工程。从2008年8月到2010年3月跟踪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鸟类群落、两栖爬行类、水质等多类指标来对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生态系统的生... 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水系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技术开展了上海青浦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工程。从2008年8月到2010年3月跟踪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鸟类群落、两栖爬行类、水质等多类指标来对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组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区内土地利用由主要以人工养殖鱼塘和林地为主的人工湿地(人工鱼塘占50%,林地占25%),转变为以开放性水域和乔灌草相结合的半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湿地(明水面面积占30%,各类植被群落占50%,人工鱼塘完全消失),植被从只有片段化林地转变为乔木、灌木丛、草本植物及各类水生植物相结合的格局;工程后鸟类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工程前(新纪录到11种鸟类),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有明显增加,其中目标鸟类———雁鸭类新增6种,种类和数量都呈显著增加;两栖爬行类种类变化不大,共记录到6科12种,但整体数量比工程前增长了59.1%;水质指标的变化也很突出,与工程前人工鱼塘相比,实验区内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高锰酸钾指数(CODMn)等主要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水质改善显著。由此说明,修复工程改善了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恢复,呈现出良好的湿地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湿地 生态修复 示范工程 生物多样性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云杉生态型表观性状分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邹春静 马永亮 +1 位作者 张超 徐文铎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10,共4页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等多种生态型。文章对各种生态型沙地云杉的表观性状分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为沙地云杉生态...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等多种生态型。文章对各种生态型沙地云杉的表观性状分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为沙地云杉生态型分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扩大沙地云杉造林面积和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生态型 分化 表观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三种生态型沙地云杉总DNA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邹春静 张超 +1 位作者 马永亮 徐文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6年第3期35-38,共4页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是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3种生态型。前期研究证明:紫果型沙地云杉有更强的抗旱能力,绿果型抗旱能力弱,红果型处于二者之... 沙地云杉为内蒙古特有树种,干旱适应性强,是我国西部重要造林树种。在长期适应干旱生态条件的过程中沙地云杉形成了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3种生态型。前期研究证明:紫果型沙地云杉有更强的抗旱能力,绿果型抗旱能力弱,红果型处于二者之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渡类型。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沙地云杉总DNA的提取过程、方法,并对已知的植物DNA提取方法作了针对性的改良;对实验过程提取DNA的影响作了分析。为今后针对进行沙地云杉的植物基因研究和生物工程打下基础,对扩大沙地云杉造林面积和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生态型 DNA 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安地区农田防护林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鹏 邹春静 +3 位作者 李苗苗 刘安田 方慧 代雪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04-205,209,共3页
对吉林省农安地区成熟防护林的农田林网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4条林带构成的林网,平均降低风速30.4%,最低风速出现在观测区背风面的3 H^10 H处,降低60%。林网内背风面1 H^10 H处和迎风面3~5 H处为... 对吉林省农安地区成熟防护林的农田林网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4条林带构成的林网,平均降低风速30.4%,最低风速出现在观测区背风面的3 H^10 H处,降低60%。林网内背风面1 H^10 H处和迎风面3~5 H处为增温区,日平均增温0.4~1.0℃。而林网内背风面15 H^35 H处和迎风面6 H处为低温区,日平均增温在0.3~0.5℃。2行林带在有效防风距离以内,相对湿度的提高最低,平均提高6.3个百分点。12行林带次之,平均提高10.1个百分点。6行林带最好,平均提高20.4个百分点。林网内玉米平均产量9 211.9 kg/hm2,比对照区增加14.1%。3~10 H增产幅度为17%~25%,属于增产率最高区。可见,农田防护林具有非常明显的防风效应、水热效应和经济效益,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防风效应 水热效应 经济效益 吉林省 农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丝海棠花的生态特征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爽 黄杨 +1 位作者 任忻 邹春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10-214,共5页
为给更好地种植和培育垂丝海棠提供科学参考。探究不同温度对垂丝海棠花的生态特征的影响,主要从花大小、花密度、含水量及花寿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的花密度显著高于低温环境下的花密度;温度对花瓣大小无显著影响;高... 为给更好地种植和培育垂丝海棠提供科学参考。探究不同温度对垂丝海棠花的生态特征的影响,主要从花大小、花密度、含水量及花寿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的花密度显著高于低温环境下的花密度;温度对花瓣大小无显著影响;高温环境下的花寿命显著低于低温环境下的花寿命;高温环境下的花含水量显著低于低温环境下的花含水量。有无雌蕊对花朵寿命的影响表现为有雌蕊花朵寿命短,人工去除雌蕊花朵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丝海棠 温度 花密度 授粉 花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震旦鸦雀冬季种群栖息地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斌 吴迪 +3 位作者 宋国贤 谢一民 裴恩乐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351-4358,共8页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崇明东滩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种群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震旦鸦雀种群和生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造成的...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崇明东滩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种群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震旦鸦雀种群和生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造成的芦苇滩涂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生境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崇明东滩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为(5.08±3.11)只/hm2;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芦苇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震旦鸦雀种群的分布和芦苇的高度、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和食物资源量呈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和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入侵和芦苇收割降低了震旦鸦雀越冬期的栖息地质量,保留一部分生长质量较好的芦苇可以缓解震旦鸦雀冬季种群的生存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震旦鸦雀 冬季种群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崇明岛发现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娜 石玉帛 +7 位作者 魏文芝 韦旭 赵思雨 黄鹏真 王天厚 裴恩乐 袁晓 陈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9-540,共2页
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隶属于姬蛙科(Microhylidds),狭口蛙属(Kaloula)。该蛙体宽扁,头宽大于头长;吻短而圆;鼓膜隐蔽;皮肤光滑,背部及四肢有深色斑块,背部有少数小疣;腹部浅紫肉色;胸部有厚的皮肤腺;雄性线紫红色;前肢短... 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隶属于姬蛙科(Microhylidds),狭口蛙属(Kaloula)。该蛙体宽扁,头宽大于头长;吻短而圆;鼓膜隐蔽;皮肤光滑,背部及四肢有深色斑块,背部有少数小疣;腹部浅紫肉色;胸部有厚的皮肤腺;雄性线紫红色;前肢短,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的1/2;后肢粗短,胫长不到体长的1/3;指、趾端钝圆,趾间半蹼,外侧跖间无蹼^([1-2])(图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口蛙属 雄性线 姬蛙 上海崇明岛 小疣 胫长 头宽 趾间 头长 黑斑侧褶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不同气候类型机场鸟击高风险物种分布
8
作者 赵兵举 钟林强 邹春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5,共9页
鸟击会威胁航空器运行安全,根据鸟类物种信息和活动规律来评价鸟类威胁程度对构建鸟击防范体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收集国内51座机场的鸟击数据,分析了不同气候和海拔下鸟击高风险物种分布的相似性,以及不同气候类型下鸟击... 鸟击会威胁航空器运行安全,根据鸟类物种信息和活动规律来评价鸟类威胁程度对构建鸟击防范体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收集国内51座机场的鸟击数据,分析了不同气候和海拔下鸟击高风险物种分布的相似性,以及不同气候类型下鸟击高风险鸟类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共计132种鸟类被赋予极危险评价,隶属于14目37科82属;非度量多维排列分析发现,不同气候类型下的鸟击高风险物种分布差异明显,而不同海拔类型下的差异不明显;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高风险鸟类主要是适应人类聚居区的小型鸟类和食肉鸟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主要是小型雀形目Passeriformes集群鸟类和水鸟,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主要为群居型中小型鸟类和食肉鸟类,高原季风气候区的以水鸟、迁徙的猛禽和燕科Hirundinidae鸟类为主。本研究提供了中国不同气候区域机场鸟击高风险物种分布分析,为机场高风险鸟类事故防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击 高风险鸟类 气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沼植物群落研究进展:分布、演替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40
9
作者 王卿 汪承焕 +3 位作者 黄沈发 沙晨燕 阮俊杰 王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5-388,共14页
盐沼是全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敏感、脆弱且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解盐沼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动态的一般规律与生态学机制,是开展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与关键。海陆交界... 盐沼是全球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敏感、脆弱且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解盐沼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动态的一般规律与生态学机制,是开展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与关键。海陆交界的特殊环境特征是影响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过程的主要因素。在海洋潮汐作用下,盐沼湿地中的盐度、水淹强度、氧化还原电位等非生物因子往往呈梯度分布,这也导致了生物群落中种内、种间关系的变化。在非生物及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盐沼植物群落也往往沿高程梯度呈带状分布。环境变化是盐沼植物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在海岸线相对较为稳定的盐沼,植物群落的演替多属自发演替,而在靠近的大型河口的一些持续淤涨的盐沼,植物群落演替通常属于异发演替。沿海地区的水产业、流域上游及沿海地区的工程、污染及生物入侵等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已对盐沼湿地植物群落的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数十年发展,国际上盐沼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盐沼植物群落与其他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植物群落在盐沼生态系统过程中的作用等。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盐沼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高也日益成为盐沼植物群落学相关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分布 人类活动 影响因子 盐沼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段沙湿地鸻形目鸟类迁徙季节环境容纳量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葛振鸣 周晓 +1 位作者 施文彧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6,共7页
根据对九段沙湿地2005年春、秋季食物资源调查来计算迁徙期鸻形目鸟类的环境容纳量。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春季食物总量为4541.20kgAFDW(去灰分干重),秋季为2279.64kgAFDW,按鸻形目鸟类有效栖息生境计算,春季鸟类可利用食物资源... 根据对九段沙湿地2005年春、秋季食物资源调查来计算迁徙期鸻形目鸟类的环境容纳量。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春季食物总量为4541.20kgAFDW(去灰分干重),秋季为2279.64kgAFDW,按鸻形目鸟类有效栖息生境计算,春季鸟类可利用食物资源量为3429.03kgAFDW,秋季为1700.92kgAFDW。通过鸟类体型类群分类(根据去脂净重、基础代谢率和体长)和能量消耗模型可以得出,九段沙湿地迁徙季节总食物量理论上可维持的鸻形目鸟类最大数量约为春季350万只,秋季175万只。按有效生境计算,春季约为260万只,秋季约为130万只。考虑到食物取入率的影响,九段沙湿地实际可容纳约13~26万只鸟类。根据地理信息分析可知,高潮位期有效栖息地的缺乏可能是限制鸟类数量达到估计上限的主要原因,建议在不危害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开辟一些隐蔽性强的裸地和浅水塘,以提高鸻形目鸟类对九段沙湿地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鸻形目鸟类 迁徙季节 环境容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河口典型湿地碳库动态研究方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葛振鸣 周晓 +2 位作者 王开运 Seppo Kellomaki 巩晋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7-1108,共12页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碳平衡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过程敏感区,选择长江河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作为长期碳循环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研究对象,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研究具体的科...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碳平衡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过程敏感区,选择长江河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作为长期碳循环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研究对象,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研究具体的科学问题,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碳流过程监测、涡度相关法碳通量监测、植物生长控制实验(开顶式气候室,OTC)、"湿地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过程模型构建、多方数据源校正等方面,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河口湿地碳库动态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特征,探寻湿地碳平衡的主导控制因子,评估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为提出长江河口湿地碳储备功能的保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长江河口 湿地碳库 SPAC 涡度相关 OTC 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林植物的谱系地理历史 被引量:20
12
作者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894-5904,共11页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质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和种群分化的历史成因。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由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内陆干旱,阔叶林植物被迫向南退缩,形成不同的谱系。同时,亚洲季风的增强为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时,大部分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物在多个避难所间存在长期隔离,不同的避难所种群各自经历局部地区的收缩和扩张。长期的隔离使不同谱系间进一步分化,形成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少部分植物在冰期时向南退缩,并在间冰期时明显向北扩张。最后,就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和探究遗传格局背后的机制两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中国亚热带 谱系分化 遗传多样性 种群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湖自然保护区鹞属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祖奎 吴法清 +2 位作者 刘家武 向国祥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31-2339,共9页
在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a的调查中,发现鹞属Circus鸟类有白头鹞C.a.aeruginosus、白尾鹞C.c.cyaneus、白腹鹞C.s.spilonotus3种,186条样线的调查中共记录到363只。方差分析表明,4a的鹞属鸟类年度间平均数差异不显著。比较鹞属鸟类秋... 在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a的调查中,发现鹞属Circus鸟类有白头鹞C.a.aeruginosus、白尾鹞C.c.cyaneus、白腹鹞C.s.spilonotus3种,186条样线的调查中共记录到363只。方差分析表明,4a的鹞属鸟类年度间平均数差异不显著。比较鹞属鸟类秋、冬季节平均丰度表明,秋季显著高于冬季。对鹞属鸟类分别进行秋、冬季节同期平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生境间鹞属鸟类多样性平均数差异极显著,草甸>芦苇>水域>农田。3种鹞属鸟类的种间相遇概率及频率指数都是白尾鹞>白头鹞>白腹鹞。回归模型显示鹞属鸟类数量与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8,P<0.001)。草甸面积变化对栖息于草甸的鹞属鸟类数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围网对鹞属鸟类在水域生境出现频次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鹞属 多样性 影响因子 湖北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岛沿岸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正红 董卉卉 +2 位作者 陈希 王开运 李宏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对崇明岛2005年1∶50000航片进行解译,将GIS的空间分析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并对防护林带群落结构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计算完备度、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疏透度值3项指标,从不同层次上对岛区沿岸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综合分... 对崇明岛2005年1∶50000航片进行解译,将GIS的空间分析法与景观格局分析法相结合,并对防护林带群落结构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计算完备度、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疏透度值3项指标,从不同层次上对岛区沿岸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崇明岛沿岸基干防护林带完备度仅为21%,空间格局分异明显,西岸、南岸林带完备度高于北岸与东岸。景观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已有林带分布不连续,多呈片段状分布,其中西岸、东岸的连续性高于南岸与北岸。群落结构与功能调查发现,受树种及群落配置的影响,很少样地林带疏透度值达到最适,目前林带防风效果并不理想。文中最后从数量、结构以及空间分布3方面对岛区未来沿岸防护林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并从研究方法与内容两方面提出了未来岛区沿岸防护林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防护林 结构与功能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与东北植被分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229-5231,共3页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物种群将向北迁移400~700 km,向上迁移250~350 m。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建群种 温暖指数 湿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西麓勺鸡巢及卵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海瑞 薛文杰 +2 位作者 王晶琳 张履冰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578,共3页
2006年在秦岭西麓林区,观察到4个勺鸡巢呈典型的深碗形,开口向上,圆形或近圆形,巢深8.60±0.33cm,巢口外径为21.50±0.41cm,巢口内径为14.75±0.96cm,巢材厚度为2.5~4.0cm。巢材质主要由枯叶、枯草及勺鸡自身掉落的羽毛构... 2006年在秦岭西麓林区,观察到4个勺鸡巢呈典型的深碗形,开口向上,圆形或近圆形,巢深8.60±0.33cm,巢口外径为21.50±0.41cm,巢口内径为14.75±0.96cm,巢材厚度为2.5~4.0cm。巢材质主要由枯叶、枯草及勺鸡自身掉落的羽毛构成。勺鸡卵近似椭球体,卵壳呈淡黄色,并伴有紫褐色斑点,平均长径为49.85±2.48mm;平均短径为36.00±1.41mm;窝卵数4~6枚。在秦岭西部山区,勺鸡喜欢选择栖息于1861~2100m之间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生境。由于森林的过度开发与人为捕猎,勺鸡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亟需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鸡 秦岭西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的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遥感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的立地因子与TM(thematic mapper)影像的关系,建立杨树林生长与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拟合立地因子——林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的防护林类型中,以可溶性总... 利用遥感技术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东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的立地因子与TM(thematic mapper)影像的关系,建立杨树林生长与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的关系,拟合立地因子——林木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的防护林类型中,以可溶性总盐(X1)和pH值(X2)为影响林木高(H)生长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为:H=8.431-119.699X1+1.617X2(P<0.01);在吉林省农安县北部防护林类型中,以有机质含量(X1)和0.01~0.25mm粒级含量(X2)为影响林木高(H)生长的主导因子,回归方程为:H=16.421+2.616X1-0.089X2(P<0.01)。回归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根据立地因子,可以预测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中的双杨快杨(Populus×xiaozhuanica)和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的林木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农田防护林 林木生长模型 遥感技术 立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秋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楼利高 刘家武 +2 位作者 舒实 罗祖奎 吴法清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2006年10~11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湖北仙桃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中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9种,隶属于14目31科,其中留鸟5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41种和旅鸟12种;古北种65种、东洋种49种、广布种25种.分别采用Shannon... 2006年10~11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湖北仙桃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中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9种,隶属于14目31科,其中留鸟5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41种和旅鸟12种;古北种65种、东洋种49种、广布种25种.分别采用Shannon-wieren指数、Pielou指数和G-F指数对保护区鸟类物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鸟类群落丰富度为芦苇〉树林〉水域〉农田;对鸟类群落的相似性采用Jaccard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和树林的鸟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鸟类 多样性 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越冬区白尾鹞种群动态
19
作者 罗祖奎 吴法清 +2 位作者 舒实 楼利高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1,共8页
主要从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白尾鹞(Circus cyaneus)的生境偏爱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分析中国东南部越冬区白尾鹞的种群动态。方差分析表明:年度间白尾鹞丰富度差异不显著。T检验表明:4a季节间白尾鹞丰富度差异极显著,秋季高于冬季。方差... 主要从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白尾鹞(Circus cyaneus)的生境偏爱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分析中国东南部越冬区白尾鹞的种群动态。方差分析表明:年度间白尾鹞丰富度差异不显著。T检验表明:4a季节间白尾鹞丰富度差异极显著,秋季高于冬季。方差分析表明:4种生境中白尾鹞的丰富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草甸>芦苇>农田>水域。4种生境中白尾鹞丰富度变异系数为:草甸<水域<芦苇<农田。草甸生境是白尾鹞相对较好的越冬生境。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法)表明:4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和环颈雉的丰富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Enter进入法)显示:白尾鹞丰富度与其捕食对象丰富度在芦苇和草甸生境中呈强正相关,在农田和水域生境中相关性不显著。虚拟线性回归模型(Enter进入法)表明:草甸中的影响因子极显著的影响草甸中白尾鹞的丰富度。方差分析表明:草甸中白尾鹞的丰富度随草甸面积的下降而显著性下降。T检验表明:围网对白尾鹞在水域生境出现频次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白尾鹞 越冬区 中国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鹬越冬期间机体结构表型弹性变化
20
作者 王玉 袁建峰 +1 位作者 葛振鸣 王天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506-9508,9648,共4页
[目的]评价越冬泽鹬器官表型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在上海越冬的泽鹬作样本,按迁移时间分为中转停歇期和越冬期,分析这两个阶段泽鹬体重的差异,并分析泽鹬越冬期机体结构变化及2002~2004年的环志数据,评估其器官表型弹性变化... [目的]评价越冬泽鹬器官表型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在上海越冬的泽鹬作样本,按迁移时间分为中转停歇期和越冬期,分析这两个阶段泽鹬体重的差异,并分析泽鹬越冬期机体结构变化及2002~2004年的环志数据,评估其器官表型弹性变化的趋势。[结果]越冬泽鹬样本平均体重为(81.760±11.217)g,比中转停歇期的增加了14.570 g。增重的最大因素是脂肪,占72.260% 其次是胸肌部分,为14.170% 腿肌随体重仅略有增加,占3.490%。在越冬早期,腿肌、剩余骨骼及肝、砂囊、心、脑、肺、肾等重量都保持稳定,不随体重增加变化。与迁徙期的研究资料比较,越冬早期泽鹬器官大小弹性变化的范围和程度均较小。[结论]越冬期的泽鹬的脂肪、胸肌和腿肌均随体重增加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其他器官没有实质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鹬 表性可塑性 表型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