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林植物的谱系地理历史 被引量:20
1
作者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894-5904,共11页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质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和种群分化的历史成因。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由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内陆干旱,阔叶林植物被迫向南退缩,形成不同的谱系。同时,亚洲季风的增强为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时,大部分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物在多个避难所间存在长期隔离,不同的避难所种群各自经历局部地区的收缩和扩张。长期的隔离使不同谱系间进一步分化,形成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少部分植物在冰期时向南退缩,并在间冰期时明显向北扩张。最后,就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和探究遗传格局背后的机制两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中国亚热带 谱系分化 遗传多样性 种群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三种莎草科植物克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钟青龙 戴文龙 +2 位作者 项世亮 王天厚 汪承焕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以三种莎草科克隆植物藨草(Scirpus triqueter),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受控实验,探讨三种初始种植密度处理(1株/盆、4株/盆和16株/盆)对个体表现与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三种莎草科克隆植物藨草(Scirpus triqueter),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受控实验,探讨三种初始种植密度处理(1株/盆、4株/盆和16株/盆)对个体表现与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种群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适应后均开始加速增长,生长季后期增长率逐渐降低,而海三棱藨草种群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生长季中前期藨草在中低密度处理下密度增长率高于高密度和整簇种植处理,而海三棱蔗草、糙叶苔草种群的整体密度增长与初始种植密度成反比。最终收获时,藨草和海三棱蔗草不同处理下的密度、冠层高度、最高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糙叶苔草在低种植密度下的密度最低,中等种植密度下冠层高度最高。薦草、海三棱藨草的单株平均生物量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藨草、糙叶苔草的总生物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三种莎草科植物的根冠比都没有随密度发生显著变化。三种莎草科植物在高密度下的种内竞争效应均强于中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增长 密度效应 藨草 海三棱藨草 糙叶苔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