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敏性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的固体核磁共振表征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敏 葛昊 +1 位作者 宋建会 徐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2-1430,共9页
利用半互穿网络方法将具有温度响应的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天然纤维素复合得到温敏性水凝胶.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的1H,13C CP/MAS(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和QCP(定量交叉极化)等实验手段对复合凝胶的结构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 利用半互穿网络方法将具有温度响应的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与天然纤维素复合得到温敏性水凝胶.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的1H,13C CP/MAS(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和QCP(定量交叉极化)等实验手段对复合凝胶的结构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并利用固体静态变温核磁共振实验和偶极滤波-自旋扩散实验研究了复合凝胶中PNIPAM分子链段的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磁共振 温敏性水凝胶 纤维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中数字光纤传输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俊江 胡晋杰 蒋瑜 《信息技术》 2017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同轴电缆传输的数字光纤传输方案,此方案主要针对同轴电缆传输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在此方案中上位机通过PCIE总线实现核磁共振数据的读和写,FPGA光口开发板和光纤对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 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同轴电缆传输的数字光纤传输方案,此方案主要针对同轴电缆传输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在此方案中上位机通过PCIE总线实现核磁共振数据的读和写,FPGA光口开发板和光纤对核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通过仿真软件和得到的核磁共振人脑图像验证了光纤传输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多模块光纤串连协议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高速收发器 磁共振成像 FPGA PC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倍半硅氧烷复合超支化聚酯的结构及相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节莉 赵辉鹏 +2 位作者 陈群 何琳 徐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75-1479,共5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内核,二羟甲基丙酸(DMP)为支化单元用准一步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2100的第四代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聚酯G4,并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PMSQ)共混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物.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等方法表征...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内核,二羟甲基丙酸(DMP)为支化单元用准一步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2100的第四代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聚酯G4,并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PMSQ)共混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物.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等方法表征了各个样品的结构和反应程度,并通过测量1HT1ρ值发现超支化聚酯与聚倍半硅氧烷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相容尺寸为3~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聚倍半硅氧烷 固体核磁共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1,8-萘酰亚胺衍生物掺杂聚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荧光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建会 吴萌 +2 位作者 余亦华 陈群 徐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9-1343,共5页
合成了3种可聚合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并研究了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这些化合物表现出的光物理性质与其电子环境有关.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聚合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与硅氧烷的共聚物.尽管3种萘酰亚胺衍生物C-4位... 合成了3种可聚合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并研究了其在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这些化合物表现出的光物理性质与其电子环境有关.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聚合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与硅氧烷的共聚物.尽管3种萘酰亚胺衍生物C-4位的取代基不同,但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固凝胶中摩尔分数为0.06%时荧光强度均最大.利用29Si MAS NMR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氧烷的缩聚程度影响材料的荧光强度,说明材料中荧光单元的分子运动对材料的荧光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1 8-萘酰亚胺 聚硅氧烷 核磁共振 荧光特性 分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多普利溶液构象的NMR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莉 姜金良 +3 位作者 余亦华 吴艳波 孙秀燕 顾谦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157,共5页
采用1D和2D NMR技术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群多普利在CDCl3溶液中存在的两种构象进行了结构解析,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的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群多普利因分子中酰胺键的旋转而形成反式构象A和... 采用1D和2D NMR技术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群多普利在CDCl3溶液中存在的两种构象进行了结构解析,并结合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的几何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群多普利因分子中酰胺键的旋转而形成反式构象A和顺式构象B,两种构象的能量差为6.35 kJ/mol,且顺式构象为该药物的优势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多普利 核磁共振 构象 优势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