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锌锡硫带边电子结构及缺陷态的光学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马骕驭 马传贺 +5 位作者 卢小双 李国帅 孙琳 陈晔 越方禹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8,共7页
利用吸收、光电流和光致发光等光谱表征并结合理论报道,分析了缺陷态丰富的铜锌锡硫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带尾态和深浅杂质能级,揭示了Sn_(Zn)相关的缺陷态是影响铜锌锡硫带边电子结构的关键因素,其中高浓度的中性缺陷簇[2Cu_(Zn)+Sn_... 利用吸收、光电流和光致发光等光谱表征并结合理论报道,分析了缺陷态丰富的铜锌锡硫半导体材料的光学带隙、带尾态和深浅杂质能级,揭示了Sn_(Zn)相关的缺陷态是影响铜锌锡硫带边电子结构的关键因素,其中高浓度的中性缺陷簇[2Cu_(Zn)+Sn_(Zn)]能导致带隙明显窄化,而离子性缺陷簇[Cu_(Zn)+Sn_(Zn)]是主要的深施主缺陷态,同时存在的大量带尾态引起带边相关的光致发光峰明显红移。贫铜富锌条件下,适当减少锡含量,可有效抑制与Sn_(Zn)相关的缺陷簇,并避免带隙的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带宽度 半导体缺陷 光谱表征 铜锌锡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MnO_(2)修饰碳布复合电极的电容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兵 周秧 +4 位作者 庞宁 童新 熊大元 徐少辉 王连卫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1-577,632,共8页
通过一种自下而上的高温裂解方法制成一种碳点(CD),并在此基础上以碳布(CC)为衬底合成了碳点修饰的二氧化锰(CD/MnO_(2))复合电极。对合成的CD/MnO_(2)/CC进行表征分析,发现生成的CD/MnO_(2)较均匀地生长在碳纤维上,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 通过一种自下而上的高温裂解方法制成一种碳点(CD),并在此基础上以碳布(CC)为衬底合成了碳点修饰的二氧化锰(CD/MnO_(2))复合电极。对合成的CD/MnO_(2)/CC进行表征分析,发现生成的CD/MnO_(2)较均匀地生长在碳纤维上,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下CD/MnO_(2)呈分层纳米片状。对CD/MnO_(2)/CC进行电化学测试,发现该复合电极在Na2SO4水溶液中展现出了极高的面积比容量(1 mV/s扫描速率下达1400 mF/cm^(2))和超长的循环寿命(4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87.2%)。最后将复合电极、聚乙烯醇(PVA)和Na2SO4导电凝胶组装成柔性对称超级电容器。结果表明超级电容器扩展了电位窗口,达到了-1~1 V,在30 mV/s的扫描速率下,面积比容量为401 mF/cm^(2)。在180°和90°的弯折下,面积比容量变化不大,展现了良好的弯曲耐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CD) 复合电极 碳布(CC) 凝胶电解质 柔性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宽波段红外探测的InAs/GaSbⅡ型超晶格结构光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凯 李墨 +5 位作者 董尚威 洪进 陈晔 敬承斌 越方禹 褚君浩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99,共5页
InAs/GaSbⅡ型超晶格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及成熟的材料生长技术,被视为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优质材料。本文介绍了长、短波红外探测用的InAs/GaSbⅡ型超晶格探测器结构的光学性质,对比超晶格和衬底的拉曼光谱,指认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拉曼... InAs/GaSbⅡ型超晶格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及成熟的材料生长技术,被视为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优质材料。本文介绍了长、短波红外探测用的InAs/GaSbⅡ型超晶格探测器结构的光学性质,对比超晶格和衬底的拉曼光谱,指认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拉曼振动模式,分波段光致发光谱揭示了器件存在近红外和远红外双波段特性。通过反射光谱、光电流谱以及宽波段红外透射光谱,表征了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的明显吸收特性,合理解释了基于InAs/GaSbⅡ型结构在近、中、远红外波段的探测功能。研究结果可为研制基于InAs/GaSbⅡ型超晶格的双/多/宽波段红外探测器的结构设计和机理分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S/GASB Ⅱ型超晶格 多波段探测 拉曼光谱 光学性质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基准固态电池磷化钴镍电极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付天宇 童新 +2 位作者 熊大元 徐少辉 王连卫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4,共9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镍衬底上生长出双金属镍钴磷化物,研究了不同水热溶液浓度对于磷化物表面形貌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备的磷化物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使用... 通过一步水热法在泡沫镍衬底上生长出双金属镍钴磷化物,研究了不同水热溶液浓度对于磷化物表面形貌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备的磷化物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进行循环伏安(CV)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电(GCD)测试。研究发现,电化学性能最好的磷化钴镍电极表面形貌为花状纳米片结构。使用该电极封装的锌基准固态电池在5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有0.9 mA·h·cm^(-2)的面积容量,并且在2 000次循环后(电流密度为80 mA·cm^(-2))容量保持率仍有95%。该电池不仅有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还有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磷化物应用于柔性锌基电池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水热法 纳米结构 磷化物 准固态电池 锌基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热释电明火报警终端研究
5
作者 高安然 吴珂妮 +2 位作者 胡立志 张梦圆 王飞飞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0期21-25,共5页
文中研究一种基于自主开发的大视场角钽酸锂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低成本智能无线明火探测技术及报警终端装置。基于电压模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集总参数模型,开展大视场及低成本探测器设计和综合性能优化,完成低噪声前置电路的设计与制备;... 文中研究一种基于自主开发的大视场角钽酸锂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低成本智能无线明火探测技术及报警终端装置。基于电压模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集总参数模型,开展大视场及低成本探测器设计和综合性能优化,完成低噪声前置电路的设计与制备;并开发可批量化生产的专用装配工艺与单通道TO封装方式,实现高性能点式钽酸锂红外探测器的自主制造与性能表征。在此基础上,构建放大+通带滤波+检波+比较器的信号处理流程,开发低成本的无线智能报警终端的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采集分析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可便捷安装的正方体45°斜切角的外观结构,并完成整机组装测试。经明火实验验证,该智能终端具有120°探测视场,对直径为13 cm的火焰探测距离达到6 m,有较强的探测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火报警 无线明火探测 大视场探测器 性能优化 电路设计 明火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