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磁共振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堃 钱巧云 宁瑞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0-1023,共4页
介入磁共振(MR)是一种借助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导引手术的新型治疗方式。尽管产品化MR介入系统早已问世,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该文先从MR兼容性、成像实时性和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以MR测温技术为例,具体分析了... 介入磁共振(MR)是一种借助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导引手术的新型治疗方式。尽管产品化MR介入系统早已问世,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技术挑战。该文先从MR兼容性、成像实时性和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以MR测温技术为例,具体分析了测温成像中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磁共振 磁共振兼容性 成像实时性 图像质量 磁共振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重要正极材料体系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耿福山 胡炳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017-1023,共7页
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而理解正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阐释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尤其是性能衰减与失效机理)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而理解正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阐释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尤其是性能衰减与失效机理)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磁共振技术(含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中不断进步,逐渐成为研究正极材料构效关系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几个重要的已经商业化的正极材料(LiCoO2、NCA、NMC和LiFePO4)的磁共振研究进展,展示了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在正极材料构效关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位技术的发展在电化学反应机理中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有助于了解磁共振技术在电池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并进一步推动磁共振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核磁共振 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间断伽辽金-粒子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再高 齐红新 +1 位作者 李炎培 任泽平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26,共9页
时域间断伽辽金-粒子模拟(discontinuous Galerkin time-domain particle-in-cell,DGTD-PIC)方法采用非结构网格能准确描述复杂结构,采用高阶基函数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同时避免了求解大型逆矩阵,在等离子体和高功率电磁学相关数值... 时域间断伽辽金-粒子模拟(discontinuous Galerkin time-domain particle-in-cell,DGTD-PIC)方法采用非结构网格能准确描述复杂结构,采用高阶基函数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同时避免了求解大型逆矩阵,在等离子体和高功率电磁学相关数值模拟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大量DGTD-PIC方面的研究工作,该方法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已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为促进DGTD-PIC方法的发展及应用,本文对该方法在修正势的DGTD电磁场计算方法、复频移完全匹配层边界、非结构网格中带电粒子定位与电荷和电流分配等关键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模拟 时域间断伽辽金(DGTD)方法 有限元方法 全电磁粒子模拟算法 真空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的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异常:一项基于DTI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凡 宁瑞鹏 +7 位作者 余秋蓉 尹大志 李倩文 刘灵 李任任 张卫 李云霞 范明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异常及其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3例AD患者(AD组)、47例MCI患者(MCI组)...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异常及其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3例AD患者(AD组)、47例MCI患者(MCI组)及37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者(HC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高分辨经胼胝体纤维束模板计算并比较通往半球间同位脑区(包括前额叶、感觉运动区、顶叶、枕叶和颞叶)的32条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2个弥散指标——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将AD组和MCI组中差异脑区的弥散指标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本量表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basic Assessment,MoCA_B)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AD组所有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MD值显著升高(P<0.05,FDR校正),除了眶额叶、额下回眶部和腹侧运动前区的其他纤维束的FA值显著降低(P<0.05,FDR校正);MCI组半球间同位脑区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FA值及MD值与H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MCI组相较,AD组的部分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不包括前额叶和感觉运动区的部分纤维束)的FA值和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AD组和MCI组所有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FA值及MD值与MoCA_B评分均无显著相关,但AD组多条纤维束(包括背外侧前额叶、感觉运动区、顶叶、枕叶和颞叶的部分纤维束)的FA值及MD值与ADL评分显著相关(P<0.05,FDR校正)。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D患者比MCI患者的大脑半球间结构连接损伤更严重且区域更为广泛;胼胝体纤维束的半球间结构连接退变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减退更为相关。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估AD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经胼胝体神经纤维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94在光驱质子泵古紫质-4中的功能
5
作者 刘冬雪 赵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bR/aR4(细菌视紫红质/古紫质-4)中L93/L94(亮氨酸93/亮氨酸94)突变为侧链不同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和极性不同的苏氨酸,得到bR、含菌红素BI-aR4和缺失菌红素BE-aR4体系突变蛋白,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闪光... 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bR/aR4(细菌视紫红质/古紫质-4)中L93/L94(亮氨酸93/亮氨酸94)突变为侧链不同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和极性不同的苏氨酸,得到bR、含菌红素BI-aR4和缺失菌红素BE-aR4体系突变蛋白,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闪光光解光谱技术和pH滴定等方法,对比研究L94在aR4中对视黄醛构象、光循环及质子传输的影响及其同菌红素的关系。结果表明,aR4中L94同样会通过空间位阻效应调控视黄醛键合区构象和质子通道的螺旋分布,以维持视黄醛顺-反异构平衡和再异构化过程,并且促进质子的释放,保证蛋白高效的质子泵活性。此外,L94对aR4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会受到菌红素的调制,在缺失菌红素的情况下L94突变对aR4螺旋的扰动更加剧烈,导致质子供体和质子释放簇周围的氢键网络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紫质-4 光驱质子泵 亮氨酸94 菌红素 细菌视紫红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