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勇辉 李梦雨 +5 位作者 栾华龙 渠庚 元媛 吴巍巍 葛建忠 GUO Jun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增强、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多重影响下,河口海岸地区遭受极端洪潮破坏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河口海岸堤防安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多变、灾害成因多样,且相关作用过程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导致河口海岸堤...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增强、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多重影响下,河口海岸地区遭受极端洪潮破坏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河口海岸堤防安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多变、灾害成因多样,且相关作用过程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导致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灾害预报预警难度高。围绕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的国际科学研究热点和国家防灾减灾的重大战略需求,梳理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及展望。相关研究的突破可服务于河口海岸地区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为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堤防安全 复合致灾因子 洪潮灾害链演化机理 堤防灾变响应机制 堤防安全风险评估 堤防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中国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地貌学科的创始者——陈吉余院士:感谢先生,学习先生
2
作者 李春初 戴志军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0,共2页
陈吉余院士逝世转瞬八年,人不在,音依旧。谆谆教诲亦如昨日,言犹在耳。他是沿着水的轨迹而来,最终消逝于东海之滨。他没有带走一滴净水和一足之滩,却留下虽至耄耋仍操劳于破解国家河口海岸重大需求的执念;他留下了“干净水源何处寻,长... 陈吉余院士逝世转瞬八年,人不在,音依旧。谆谆教诲亦如昨日,言犹在耳。他是沿着水的轨迹而来,最终消逝于东海之滨。他没有带走一滴净水和一足之滩,却留下虽至耄耋仍操劳于破解国家河口海岸重大需求的执念;他留下了“干净水源何处寻,长江河口江中求”、“富饶土地哪儿有,海岸滩涂随处见”……的宏伟诗篇;青草沙水库、浦东机场东移、杭州湾北岸乍浦港……都在无声地讴歌先生的真知灼见。在学科构建上,更是以一己之力,系统地将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 河口海岸 长江河口 青草沙水库 动力 陈吉余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海上光伏场区潮位高精度预报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灿胜 翟鸣皋 朱建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69,共12页
在超浅海建造海上光伏场区,需要开展潮位预报以保障施工船只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在黄河口HG14海上光伏场区开展了连续3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开展测站潮汐调和分析预报,以及建立渤海水动力模型,并在模... 在超浅海建造海上光伏场区,需要开展潮位预报以保障施工船只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在黄河口HG14海上光伏场区开展了连续3个多月的潮位观测,基于实测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开展测站潮汐调和分析预报,以及建立渤海水动力模型,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开展潮位数值预报.实测潮位资料表明,光伏场区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潮汐日不等明显,最大潮差约为2.0 m.经11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分析,振幅从大到小的次序为M2、K1、O1、S2、K2、P1、N2、M4、Q1、MS4、M6,振幅分别为62.28、26.27、22.06、20.87、7.49、6.64、6.36、5.11、4.28、1.47、0.65 cm.其中,M2分潮振幅最大,为62.28 cm,是第二大K1振幅(26.27 cm)的约2.4倍,半日分潮S2振幅20.87 cm比全日潮K1、O1小.在3个浅水分潮中,M4最大,MS4和M6小得多.在得到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后,给出了测站的调和分析潮汐预报.结果表明,调和分析预报潮位与实测潮位吻合良好,调和分析预报潮位和数值模拟潮位与实测潮位的对比技术分数分别为0.96、0.97,两者均能高精度预报潮位.应用验证的数值模型模拟和预报了光伏场区模型输出点潮位,给出了各月潮位随时间变化图和潮汐表.光伏场区潮汐日不等小潮期间十分明显,低潮位比大潮期间明显偏高.潮汐表给出了输出点公历、农历、星期共3种日期每天每小时的潮位,以及每日两次的高潮位、低潮位及其对应的时间.研究得出了HG14海上光伏场区潮汐特征,预报潮位可为施工船只避免搁浅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光伏场区 潮汐调和分析 潮位预报 潮汐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岸不同类型植被对波浪衰减影响研究——以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
4
作者 辜伟芳 李高聪 +3 位作者 赵鑫 史本伟 张文祥 丁家玮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和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浪潮仪,在沿波浪传播方向上分别在相邻光滩、植被边缘和植被内部对三大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消浪能力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海三棱藨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红树林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相邻光滩。进一步分析发现,植被类型及其生长阶段决定了植被的波浪衰减能力,处于生长初期的红树林波浪衰减率略高于相邻光滩。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植被波浪衰减研究案例,同时提升了对海岸植被消浪效率影响因素的认识,可为海岸工程设施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湿地植被 波浪衰减 浙江海岸 消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盐沼水体溶解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及降解转化机理——以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为例
5
作者 李润 陈洁南 +1 位作者 陈灏 曹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作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河口盐沼拥有巨大的碳储量,是全球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盐沼水体中溶解态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含量和光谱特性在潮汐交换和季节更替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呈现高动态变化.聚焦受长江影响... 作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河口盐沼拥有巨大的碳储量,是全球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盐沼水体中溶解态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含量和光谱特性在潮汐交换和季节更替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呈现高动态变化.聚焦受长江影响下的上海崇明东滩盐沼湿地,通过在不同季节开展一个完整潮汐周期内的高频采样,以盐沼水体中的DOM为研究对象,刻画了盐沼水体的DOM含量(以DOM中的碳元素含量表示,即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浓度)和光谱特性(以DOM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OM,CDOM)的光吸收特性表示)在潮汐周期和季节尺度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潮汐周期尺度上,相较于涨潮时的水体,落潮时的盐沼水体具有较高的DOC浓度、较强的紫外吸收(α_(CDOM)(350)和α_(CDOM)^(*)(350))、较高的芳香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254)以及较低的光谱斜率(S275-295).在季节尺度上,相较于冬季和春季,夏季和秋季落潮时的盐沼水体具有较高的DOC浓度、较强的紫外吸收、较高的芳香度以及较低的光谱斜率.夏季盐沼水体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5 d的培养周期内,光化学降解是移除盐沼水体中CDOM的主要因素,而微生物作用则显著影响了水体中DOM的整体含量.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对河口盐沼通过侧向输送过程输出溶解态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降解转化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盐沼 溶解有机碳 有色溶解有机物 潮汐交换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卫星遥感的河口潮滩植被指数构建研究
6
作者 叶可 田波 王玉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植被指数ETFVI(Estuarine Tidal Flat Vegetation Index),对其提取的植被分布信息和反演的覆盖度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ETFVI与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相比,由于考虑了下垫面湿度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提取植被分布信息的准确率和F_(1)值相较第2名分别提高了10.38%和6.9%;ETFVI对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结果与其他8种植被指数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潮滩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长江口 潮滩湿地 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南北潮滩沉积对寒潮的差异化响应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苑家恒 滕立志 +4 位作者 陈健斌 贾凯 谢卫明 蒋杰 王宪业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3,共11页
黄河口为典型弱潮河口,潮滩沉积环境易受到寒潮大风伴生的强动力过程影响。为探究风暴过程对潮滩动力沉积的影响,考虑到黄河口现行流路南北潮滩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迥异,于2023年11月寒潮大风期间,在南、北两侧潮滩进行了覆盖大小潮周期... 黄河口为典型弱潮河口,潮滩沉积环境易受到寒潮大风伴生的强动力过程影响。为探究风暴过程对潮滩动力沉积的影响,考虑到黄河口现行流路南北潮滩动力条件和生态环境迥异,于2023年11月寒潮大风期间,在南、北两侧潮滩进行了覆盖大小潮周期的现场观测,同步获取高分辨率的水位、波浪、潮流、悬沙浓度、地形变化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常天气下,南北潮滩沉积动力条件弱,北部潮滩基本处于不冲不淤平衡状态,南部潮滩随潮位仅有轻微冲淤变化;(2)寒潮大风期间,南北潮滩波高、波流剪切应力、悬沙浓度均比平静天气高数倍,其中北部潮滩波流剪切应力、悬沙浓度均显著大于南部潮滩,北部潮滩发生最大50 mm的显著冲刷,而南部滩面略有淤积;(3)北部潮滩高悬沙浓度主要源自滩面侵蚀,南部潮滩悬沙浓度升高缘于近海水域输运;(4)鉴于北部潮滩地形相对开敞和南部潮滩受防波堤遮蔽的差异,推测寒潮大风期间南北动力环境的强弱有别是导致北蚀南淤的主要原因。考虑未来植被方面北部复种盐地碱蓬,而南部以芦苇为主,潮滩动力环境北强南弱特征会进一步加强,日益频发的寒潮大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北部潮滩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风暴潮 剪切应力 悬沙浓度 床面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尼罗河下游钻孔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的全新世流域水文气候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管静岚 战庆 +7 位作者 赵小双 Alaa Salem Said Shetaia 刘演 孙千里 李茂田 陈中原 陈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12,共13页
全新世期间尼罗河流域的水文波动剧烈,深刻影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剖析该流域过去的水文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针对尼罗河下游法尤姆盆地FA-1和三角洲B-1钻孔沉积物粒度进行端元分析和周... 全新世期间尼罗河流域的水文波动剧烈,深刻影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剖析该流域过去的水文气候变化,对现代社会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针对尼罗河下游法尤姆盆地FA-1和三角洲B-1钻孔沉积物粒度进行端元分析和周期性解析,旨在揭示近1万年来流域水文波动特征及气候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两个钻孔沉积物中分离出的3个粒度端元,分别和尼罗河下游地区流域泥沙输入及风沙活动相关,其垂向变化指示出尼罗河流域从全新世早-中期的湿润期向晚期干旱气候的转变。全新世晚期,两个钻孔沉积物组分反映的区域水动力差异说明该时期人类活动对局地环境具有显著改造作用。针对粒度端元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在百年尺度上,尼罗河流域全新世水文波动周期主要为~400 a、~200 a与~150 a,与印度洋季风周期较为吻合,印证了印度洋季风对尼罗河流域水文的调控作用;在千年尺度上,尼罗河径流量呈现出与大西洋热盐环流一致的周期,反映出大西洋水汽输送对尼罗河流域水文环境的重要影响。这些发现提供了尼罗河流域全新世水文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探讨了其复杂的驱动机制,为理解尼罗河流域水文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气候驱动机制 非洲湿润期 印度洋季风 大西洋热盐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9
作者 肖美群 邓兵 +2 位作者 张国森 杜金洲 毕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5,共9页
为探究自2000年嵊泗县海水养殖业兴盛以来,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的环境变化,对其南部海湾的沉积物岩芯进行了沉积记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000年之前,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减少了约23%,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也略有降低,表... 为探究自2000年嵊泗县海水养殖业兴盛以来,绿华岛贻贝养殖区的环境变化,对其南部海湾的沉积物岩芯进行了沉积记录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2000年之前,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减少了约23%,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也略有降低,表明研究区域的营养水平有所下降.此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org)在2000年后呈现变轻趋势,进一步反映了初级生产力的下降.结合年代测定和粒度组成分析,该海区沉积环境整体较为稳定.研究区域位于长江冲淡水的影响范围内,然而,沉积物表层的TN和δ^(13)Corg却表现出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绿华岛南部养殖区营养水平的降低主要归因于贻贝收获对营养物质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华岛 贻贝养殖 沉积记录 生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预处理方式下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
10
作者 崔莹 张国森 张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定量分析了当采用全膜、切割和刮取这3种预处理方式时,元素分析仪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了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全膜进样的样品测试误差最低,其次是切膜预处理的样品,刮膜预处理的样品... 定量分析了当采用全膜、切割和刮取这3种预处理方式时,元素分析仪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碳、氮含量的测试误差,分析了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全膜进样的样品测试误差最低,其次是切膜预处理的样品,刮膜预处理的样品测试误差最高.碳含量的测试误差低于氮含量的,且与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00).当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达到0.5 mg以上时,测试误差在10%以内,达到1 mg时,测试误差可在5%以内.综合分析,在悬浮颗粒物样品预处理环节中,膜上颗粒物的质量、颗粒物在膜上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颗粒物在玻璃纤维膜孔隙中的残留量是悬浮颗粒物样品碳含量测定的三大影响因素,而氮含量的测定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且在处理过程中易受污染.最终,优选出测试误差相对较低的样品收集、预处理和测试方案,即用直径25 mm的玻璃纤维膜(Glass Fiber Filter,GF/F)收集样品,全部包样上机测试,且保证膜上颗粒物的碳含量在0.5 m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预处理 碳含量 氮含量 元素分析仪 测试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解析及其埋藏通量
11
作者 杨奕昕 张芬芬 +3 位作者 任旭 杜金秋 廖日权 杜金洲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红树林湿地是高效的滨海蓝色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的比值(TOC/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210)Pb年代学等相关参数,研究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有机碳(OC)来... 红树林湿地是高效的滨海蓝色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的比值(TOC/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210)Pb年代学等相关参数,研究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有机碳(OC)来源、沉积物沉积通量、OC埋藏通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以粉砂、砂为主,TOC含量和δ^(13)C变化范围分别为0.26%~3.96%、-27.4‰~-21.4‰,TOC、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铁山港红树林湿地OC来源中陆源占35.0%,海源占30.5%,红树林源占34.5%。在100年来沉积物有机碳通量平均值为87.6 g/(m^(2)·a),0~50 cm区间的沉积物碳储量占沉积物柱中(95 cm)总储量的65.3%。自1961年以后,因水库大坝建设,沉积物沉积通量总体减小;1961-1999年间,由于气候及流域周围人类干扰等因素,导致更多陆源有机碳的输入和埋藏;1999-2020年,极端天气和自然因素下,红树林湿地遭破坏退化,从而降低了TOC含量及OC埋藏通量;2010年以来,沉积物中TOC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其含水量较高、凋落物累积和根系生长有关,OC来源以红树林源的贡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有机碳 沉积记录 来源与埋藏 铁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埋藏对富营养化盐沼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博远 陈雪初 +2 位作者 张晓涵 由文辉 杨华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1,共8页
利用原位模拟控制实验,通过实时监测盐沼芦苇生长性状、光合特性、温室气体通量等参数,并结合实验结束后采样测定的有机碳密度,探究了秸秆埋藏对富营养化盐沼湿地植被恢复及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外源氮输入条件下,秸秆埋藏... 利用原位模拟控制实验,通过实时监测盐沼芦苇生长性状、光合特性、温室气体通量等参数,并结合实验结束后采样测定的有机碳密度,探究了秸秆埋藏对富营养化盐沼湿地植被恢复及固碳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外源氮输入条件下,秸秆埋藏有利于盐沼芦苇生长及湿地碳汇功能,具体表现为促进CO_(2)吸收、抑制CH_(4)排放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结果填补了当前对盐沼湿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潜力了解的不足,可为滨海湿地植被恢复和固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并有望助力实现盐沼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芦苇 秸秆埋藏 碳汇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洲岛屿型滨海盐沼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13
作者 刘诗娴 周曾 +7 位作者 吕晴 张玮 周珂 田原 李增丰 程海峰 员鹏 葛振鸣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696-7709,共14页
沙洲岛屿型滨海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九段沙湿地是位于长江口的岛屿型沙洲,本研究于2023年在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亚南沙设置了7个监测断面,调查... 沙洲岛屿型滨海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九段沙湿地是位于长江口的岛屿型沙洲,本研究于2023年在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亚南沙设置了7个监测断面,调查了不同季节和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格局,分析了β多样性空间更替(Replacement)和嵌套(Nestedness)组分与群落构建的关系。结果显示:(1)调查到的34个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隶属于4门6纲,其中节肢动物门个体数最多占比为42%;(2)中潮滩的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菰(Zizania latifolia)生境中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值最高,高潮滩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境次之,低潮滩的光滩生境较低;(3)不同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较大,β多样性空间更替占比为45.11%-64.53%,嵌套性占比为22.26%-34.14%,说明多样性差异主要来源于物种在群落间的替换;(4)底栖动物群落β多样性和更替组分随地理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扩散限制通过影响物种替换现象影响β多样性格局。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对沙洲岛屿型滨海盐沼生物多样性格局的理解,对九段沙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多样性 大型底栖动物 沙洲岛屿湿地 群落构建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脱硫石膏混合施用对滨海盐碱土改良和N_(2)O减排效果评估
14
作者 陈子彦 杨荣荣 +2 位作者 吴仪 侯立军 梁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6,共1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施用比例,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定量评估了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混合添加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生物炭和脱硫石膏单独添加...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施用比例,并结合稳定同位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定量评估了生物炭和脱硫石膏混合添加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生物炭和脱硫石膏单独添加处理,两者混合施用后,土壤碱化度(ESP)显著下降,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加.混合施用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下降了约127.7%(N_(2)O由排放状态转为吸收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混合施用显著提升了土壤硝化、反硝化潜力及N_(2)O的还原消耗,因此有效减少了土壤N_(2)O排放.研究结果为滨海盐碱土改良技术发展以及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生物炭 脱硫石膏 氧化亚氮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东滩北侧拦门沙浅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过程及机制分析
15
作者 谭子杰 牛淑杰 +7 位作者 李茂田 李为华 刘晓强 宋艳 姚慧锟 张雯彦 彭旦 陈欣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7,共11页
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是河口地貌和河势演变的基础与关键机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借助海图和沉积测年资料,来揭示拦门沙年际或季节性冲淤变化,但对涨落潮及大小潮的冲淤变化研究尚不充分.以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的潮滩前缘为例,基于对涨落潮、... 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是河口地貌和河势演变的基础与关键机制.以往的研究主要借助海图和沉积测年资料,来揭示拦门沙年际或季节性冲淤变化,但对涨落潮及大小潮的冲淤变化研究尚不充分.以长江口崇明东滩北部的潮滩前缘为例,基于对涨落潮、大小潮水沙动力及地形变化的高精度观测,发现:①潮周期内,流速在涨潮与落潮过程中的增减变化,导致拦门沙浅滩在涨潮期冲刷、落潮期淤积,共形成4个阶段的冲淤变化.②涨潮期间,来自口外浅滩的高悬沙流输入形成涨急悬沙峰,其泥沙在涨憩后快速淤积,导致涨潮过程呈现净淤积;落潮期间,近底层水流因长时间的落急冲刷形成落急悬沙峰,导致落潮过程呈现净冲刷.③大小潮周期内,小潮至大潮潮差增加,涨潮流中来自浅滩的泥沙输入虽增加但总体较小,导致涨潮淤积小于落潮冲刷,拦门沙浅滩呈冲刷趋势;大潮至小潮潮差减小,口外冲淡水滞留效应导致涨潮流中来自浅滩的泥沙输入急剧增加,使得涨潮淤积超过落潮冲刷,拦门沙浅滩呈淤积趋势.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河口冲淤和演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拦门沙 崇明东滩 涨落潮 大小潮 沉积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多源数据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集合径流预测
16
作者 丁诚 王兆才 +1 位作者 丁伟杰 程和琴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管理与洪涝预警的核心,但径流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给传统模型带来了挑战,且存在时空特征融合不足与可解释性欠缺等问题。本文融合遥感、气象等24类多源异构数据,综合考量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构建高精度、可解... 准确的径流预测是水资源管理与洪涝预警的核心,但径流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给传统模型带来了挑战,且存在时空特征融合不足与可解释性欠缺等问题。本文融合遥感、气象等24类多源异构数据,综合考量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构建高精度、可解释的Transformer-KAN-LEC(TKL)深度学习集合径流预测模型。以嘉陵江流域11个站点的日径流预测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TKL模型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95,均方根误差较传统模型降低40%~80%,区间预测与极端事件预测性能均优于传统模型;可解释性分析显示,上游径流量、降水累积效应为关键影响因子。本文提出的“数据-模型-解释”系统性框架可为大流域水资源管理与洪涝预警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深度学习集合模型 时空特征融合 区间预测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沼植被缓冲带防护能力参数化研究——以海三棱藨草为例
17
作者 赵颖 彭忠 +2 位作者 于海升 陈琛 陈良志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生态海岸通过整合盐沼等植被缓冲带,可以增强对风暴潮和波浪的自然防御功能,同时展现出可持续和自适应特性。本研究以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场观测的波浪数据,对盐沼植被缓冲带的消浪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 生态海岸通过整合盐沼等植被缓冲带,可以增强对风暴潮和波浪的自然防御功能,同时展现出可持续和自适应特性。本研究以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场观测的波浪数据,对盐沼植被缓冲带的消浪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海岸区域的同种植被中,波浪透射系数与相对宽度显著相关,且植被区内波浪衰减速率呈现先快速后减缓的变化趋势。基于此,本研究推导了一个基于植被相对宽度的波浪透射系数经验公式:k_(t)=e^(-003w/h_(0)+0.67),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公式的预测精度(R^(2)=0.86)。本研究成果对快速评估盐沼植被缓冲带的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海岸带的可持续防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透射系数 潮滩 波浪衰减 海三棱藨草 植被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尾海红树林沉积物碳埋藏与铁硫相互作用研究
18
作者 范惠琳 张芬芬 +2 位作者 张帮剑 廖日权 杜金洲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8,共14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埋藏效率,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河流输入与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其碳的保存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钦江入海口茅尾海红树林和光滩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原位在线获取了孔隙水中Fe(Ⅱ)...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埋藏效率,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河流输入与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其碳的保存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钦江入海口茅尾海红树林和光滩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原位在线获取了孔隙水中Fe(Ⅱ)和S(−Ⅱ)浓度分布,并结合有机碳参数(DOC、TOC和δ^(13)C),探讨沉积物中碳埋藏与铁和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高潮滩到中潮滩,沉积物碳储量增加了63.1%;红树林沉积物中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分层现象,氧化区与还原区的过渡带在约5 cm的深度。TOC与Fe(Ⅱ)和S(−Ⅱ)呈现显著正相关,反映更高的TOC埋藏含量促进了铁异化还原(MIR)和硫酸盐还原(MSR),同时生成的S(−Ⅱ)通过化学还原释放Fe(Ⅱ)。但在高TOC高Fe(Ⅱ)和S(−Ⅱ)浓度的中潮滩,MIR与MSR局部竞争尤为强烈,因此中潮滩是研究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埋藏的关键区域,潮汐驱动的氧化还原变化对碳铁硫耦合产生了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揭示的红树林沉积物中碳埋藏及其与铁、硫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深入理解红树林湿地的碳汇功能及生源要素循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碳埋藏 铁−硫 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线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
19
作者 常明珠 苏函 瞿建国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6,共12页
基于自制的分离富集装置,使用Toyopearl AF-chelate 650M螯合树脂对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Al、Sc、V、Fe、Co、Ni、Cu、Zn、Ga、Cd、Nd、Pb、Bi、Th和U)进行了分离富集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优化了上样pH、清洗液的类型和用量、洗脱... 基于自制的分离富集装置,使用Toyopearl AF-chelate 650M螯合树脂对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Al、Sc、V、Fe、Co、Ni、Cu、Zn、Ga、Cd、Nd、Pb、Bi、Th和U)进行了分离富集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优化了上样pH、清洗液的类型和用量、洗脱液类型和用量,并联合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HR-ICP-MS)进行准确的测定。结果表明:8.92 mL的海水样品与醋酸−醋酸铵缓冲溶液以1∶1等比例混合(上样pH=5.25)后加载到螯合树脂上,然后使用8.0 mL Milli-Q水清洗基体杂质,最后使用2.25 mL 0.8 mol/L HNO_(3)洗脱。洗脱液加入Rh内标后使用HR-ICP-MS测定。方法全流程空白为0.27(Cd)~52.5(Al)pg,方法检出限为0.06(Cd)~1.67(Zn)ng/L,在0.010~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该方法通过分析标准海水GBW(E)080040和国际标准海水CASS-6进行了验证,GBW(E)080040中Cu、Zn、Cd、Pb的测定值均落在标准值范围内,相对误差绝对值<4.1%,相对标准偏差(RSD)<4.1%,15种痕量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2.6%~107%之间。CASS-6的测定结果与认证值和报告值一致,RSD<6.4%。本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基质去除率高、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天然淡水、饮用水、河口近岸以及大洋海水中15种痕量元素的同时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元素 螯合树脂 固相萃取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长江口南槽冲淤演变过程及其自适应机理研究
20
作者 吴帅虎 宋佳佳 +2 位作者 程和琴 许蔷薇 刘梓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120,共6页
流域范围内大坝的修建和河口工程的实施等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河口区域的自然演变过程,然而河口河槽冲淤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自适应机理仍不清楚。基于1983~2023年高精度水深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南槽河段近40 a的冲淤演变过程,探讨了河槽... 流域范围内大坝的修建和河口工程的实施等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河口区域的自然演变过程,然而河口河槽冲淤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自适应机理仍不清楚。基于1983~2023年高精度水深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南槽河段近40 a的冲淤演变过程,探讨了河槽冲淤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强干扰行为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槽河段(入口至口外段)在1983~2002年间总体呈淤积态势,泥沙淤积的面积约占53.2%,净淤积量和年均淤积量分别为1.45亿m^(3)和0.076亿m^(3),但2002~2023年间转变为冲刷态势,冲刷面积约占55%,净冲刷量为2.11亿m^(3),年均冲刷量约0.10亿m^(3);在三峡水利枢纽等长江流域大型工程和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等长江河口大型工程的综合影响下,南槽河段上段持续受到侵蚀,且侵蚀态势不断加剧并向下游延伸,而南槽口外段持续向上游蚀退,导致拦门沙长度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南槽河段的冲刷环境促进了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沉积物的粗化和沙波微地貌的发育,表明在众多水利工程的影响下,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动力沉积地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变化 自适应机理 最大浑浊带 沉积地貌 水利工程 长江口南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