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振武 綦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0,共12页
作为我国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英语文学的译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沉潜期、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期、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的繁荣期四个阶段。这一译介历程体现了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 作为我国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英语文学的译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沉潜期、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期、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的繁荣期四个阶段。这一译介历程体现了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学范式、读者的审美习惯等超文本因素会对文学翻译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形成形态、功能各异的翻译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英语文学 文学翻译 翻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黎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4,67,共4页
儿童视角是中国现代作家所青睐和热衷的创作技巧选择,儿童视角小说是现代文学的独特创造。这些文本呈现出单纯中透深刻、文本的诗性表达和欢快笔调、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并置完成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陌生化效果等品格。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成人世界 诗化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主体论”批判 被引量:3
3
作者 夏中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126-137,共12页
不论未来将给刘再复何种历史评判,作为一个文论家,他已为新时期文坛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人文美学则是事实。我所说的刘氏人文美学,主要是指其著名“三论”:即由“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和“国魂反省论”所合成的学术建筑。 本文旨... 不论未来将给刘再复何种历史评判,作为一个文论家,他已为新时期文坛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人文美学则是事实。我所说的刘氏人文美学,主要是指其著名“三论”:即由“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和“国魂反省论”所合成的学术建筑。 本文旨在剖析其“文学主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 作家 文学主体 “主体性” 李氏 对象主体 作品人物 性格组合论 接受主体 精神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族群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的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闫炜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176,共8页
少数族群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备受瞩目。鉴于当下对于少数族群文学的不同切入点的研究,进行思想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反思,使成果得以突出,使偏颇得以显明并矫正,其目的不仅在于为少数族群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和注入... 少数族群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备受瞩目。鉴于当下对于少数族群文学的不同切入点的研究,进行思想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反思,使成果得以突出,使偏颇得以显明并矫正,其目的不仅在于为少数族群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和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助于各族群文学发展的和谐化及互补互查互助。并由此引发出少数族群文学发展及研究的未来走向和价值重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群文学 观念 方法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城市”精神疏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丹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2,共8页
中国新文学里的“城市”是个与“乡土”相对的概念。马克思曾把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视为“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融合的过渡开始的,它贯穿着... 中国新文学里的“城市”是个与“乡土”相对的概念。马克思曾把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视为“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融合的过渡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今天。”①这在国人的记忆与经验中并不明晰,物质、精神、野蛮、文明等字眼,着实抽象渺远了些。城市被新文学觉知,是从切身、具体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开始的。以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为例,一部由几十场宴会支撑、结构的“长篇”作品。到处灯红酒绿、管弦嘈杂。场景频繁变换,人物进进出出,作者却懒得交待其身世背景,顾自叙说下去。而初读者常觉一头雾水,非待对陌生变动的面孔好奇敏感不适的神经渐渐麻木了,罕能进入《海上花列传》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精神劳动 城市 《海上花列传》 物质劳动 民族融合 人际关系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本土实验的意义——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艺美学的选择与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殷国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81-87,共7页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特点。其中西方文论的传入与现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如何理解交流与接轨、衔接与跨越、复制与创新...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特点。其中西方文论的传入与现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如何理解交流与接轨、衔接与跨越、复制与创新等问题,是值得我们目前认真探讨的,也许由此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文艺美学发展的新的格局,引伸出通向未来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现代中国文艺美学 交流与接轨 衔接与跨越 复制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前外国文学通史的学术历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婧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5-188,共4页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两部文学史既体现出民国时期典型的文学史观,也渗透了周作人独特的文学批评理念;郑振铎编写的《文学大纲》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一并讨论,体现了编者宏大的叙事观念,在比较文学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郑振铎 外国文学通史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齐亚敏 杨志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文中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出发,分别从民族性、世界性以及市场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近年的发展倾向,同时也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在这种多元共生的环境中如何确认自身的文化定位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多元化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象景观中的国际想象——新世纪上海城市文学一种主题与叙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美芸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城市文学随着社会的转型在叙事模式、审美视野和述说对象等方面都发生着改变,然而在同一文学场域中,不同作家对于文学主题和叙事的选择有其潜在历史原因,即使是相同的主题中也有不同的想象和抱负。本文通过新世纪上海中年与青年作家群... 城市文学随着社会的转型在叙事模式、审美视野和述说对象等方面都发生着改变,然而在同一文学场域中,不同作家对于文学主题和叙事的选择有其潜在历史原因,即使是相同的主题中也有不同的想象和抱负。本文通过新世纪上海中年与青年作家群创作中物象景观的研究,考察时代与个体经验在文本主题和叙事维度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象 城市文学 西方想象 个人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开放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彼此尊重和相互交流。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学而言,开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交流方式上,又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照一般的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应该迅速扩大... 开放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彼此尊重和相互交流。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学而言,开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交流方式上,又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照一般的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应该迅速扩大,但事情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乐观。著名作家王蒙在2010年9月第二届中美文学论坛上,总结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十年间,中美文学交流状况时,不无幽默地说,两国作家之间的见面比两国将军见面的次数都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外来文化 相互交流 文化价值观念 开放社会 著名作家 全球化浪潮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政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全金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文学翻译是为权力服务的,译者和赞助人出于不同的背景(意识形态)对原作的“重写”,可以使一个外国作家在译文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和审美面貌,因而文学翻译是一种政治活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鲜明地展示了文学翻... 文学翻译是为权力服务的,译者和赞助人出于不同的背景(意识形态)对原作的“重写”,可以使一个外国作家在译文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和审美面貌,因而文学翻译是一种政治活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鲜明地展示了文学翻译作为政治行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译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家 为政 重写 译作 译者 呈现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文学批评史上的李白 被引量:1
12
作者 萧华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一、“热闹局”与“冷落局”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当迟暮之年的李白流放夜郎,杜甫因而写下感怆凄恻的《梦李白》时,他自然不会料到这篇末二句,居然成为千古的谶语,正可以(隐木)括李白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境况:绵绵后世,济济多士,谁... 一、“热闹局”与“冷落局”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当迟暮之年的李白流放夜郎,杜甫因而写下感怆凄恻的《梦李白》时,他自然不会料到这篇末二句,居然成为千古的谶语,正可以(隐木)括李白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境况:绵绵后世,济济多士,谁不曾传唱着他的诗篇,传扬着他的诗名,传慕着他无与伦比的诗才?此之谓“千秋万岁名”。但另一方面,又有谁曾经踵接过他的诗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杜甫 岁名 文学批评史 杜诗 诗派 唐诗 “七子” 李杜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论——文学风格的生理学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4-26,23,共4页
小泉八云被朱光潜评论为最早了解东方人情美的英语作家。他留下了十二部介绍东方文化的作品。小泉八云在文艺创作论方面提出的"近视艺术价值"论,推重将事物细节作近距离清晰描写的技巧,并强调丰富色彩和无限想象之重要。"... 小泉八云被朱光潜评论为最早了解东方人情美的英语作家。他留下了十二部介绍东方文化的作品。小泉八云在文艺创作论方面提出的"近视艺术价值"论,推重将事物细节作近距离清晰描写的技巧,并强调丰富色彩和无限想象之重要。"近视艺术价值"论来源于法国唯美主义作家戈蒂耶的艺术观,后者是将绘画和雕塑的技巧应用到文学创作。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价值"论则还与他本人高度近视以及由于眼伤自卑而产生的自闭、好幻想的童年经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泉八云 近视艺术 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 戈蒂耶 福楼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边的人道主义——现代文学中的“人性”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人性的恶在现代派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人道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结。现代的文学走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人性的道路 ,对人性恶的挑衅 ,为的是重新唤起人们对本真自我的反省。而这种人性的探索 ,不仅与人道主义没有... 人性的恶在现代派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人道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结。现代的文学走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人性的道路 ,对人性恶的挑衅 ,为的是重新唤起人们对本真自我的反省。而这种人性的探索 ,不仅与人道主义没有对立关系 ,相反体现了一种更为深层次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道主义 现代文学 文作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与分离——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的编选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宏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周作人、郁达夫合作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散文集》时,在编选思路、撰写导言、编选篇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分歧。周作人在编选与《导言》撰写中坚持对政治、革命的彻底排斥,实质上是对个人主义的坚守。郁达夫则倡导小品文对政治宣... 周作人、郁达夫合作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散文集》时,在编选思路、撰写导言、编选篇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分歧。周作人在编选与《导言》撰写中坚持对政治、革命的彻底排斥,实质上是对个人主义的坚守。郁达夫则倡导小品文对政治宣传的责任,恰是在对时代的谨慎观察后的自觉意识。这些差异在当时反映了危机下的中国文学的转向与作家在转向面前的态度,而整个文坛也是处于这样的整合与分离的动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郁达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育救国”到“文学革命”——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
16
作者 刘自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3-87,共5页
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而其“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其直接动因则在于其“教育救国”思想。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思想史 “文学革命” 胡适 教育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杂志的编辑理念与文学实践
17
作者 谭日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1期622-,625,共2页
《现代》是三十年代颇负盛名、并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份纯文学杂志,本文从编者的编辑理念、实际操作及与读者互动中编者不偏不倚的立场入手,着重于阐述了编者施蛰存先生,对杂志采取的政治上中立,采稿风格上多元并存、百家... 《现代》是三十年代颇负盛名、并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份纯文学杂志,本文从编者的编辑理念、实际操作及与读者互动中编者不偏不倚的立场入手,着重于阐述了编者施蛰存先生,对杂志采取的政治上中立,采稿风格上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的编辑态度与实践,分析了《现代》杂志取得成功的原因与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编辑理念 读者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 被引量:39
18
作者 葛红兵 高尔雅 郭彩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0-186,共7页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为...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创意人才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写作学科 教育改革 中文 高校 教育教学规律 创造性活动 文字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的探讨 被引量:57
19
作者 高向东 江取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9,89,共5页
对上海中心城区市民大搬迁的数量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市民大搬迁的原因和利弊得失 ,提出上海城市人口分布的未来变化趋势。
关键词 大城市 人口分布 郊区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徽商妇教子述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琳琦 宗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9,共6页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长年经商在外,于是徽商妇独自承担起教子重任。本文从徽商妇对教子的高度重视、徽商妇教子的内容、徽商妇教子的艺术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具体揭示徽商妇在家庭教育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明清 徽商妇 教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