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一流大学校长遴选过程研究--以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遴选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熊万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共6页
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改革,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这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破解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校长遴选作为一次成功的遴选,教师和学生在遴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参与,很好地体现了美国一流大学... 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改革,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这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破解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校长遴选作为一次成功的遴选,教师和学生在遴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参与,很好地体现了美国一流大学共同治理的精神。本文对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校长遴选过程中六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回顾,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遴选 麻省理工学院 世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的概念理解、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文心 胡静 田爱丽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35,共18页
中小学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质量密切相关。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分析72篇国际研究文献发现,校长数字化领导力并非静态的能力表征,而是一个包含认知、能力、行为的三维结构。受政策、资源、文化的制约,东西方校长领... 中小学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与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质量密切相关。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分析72篇国际研究文献发现,校长数字化领导力并非静态的能力表征,而是一个包含认知、能力、行为的三维结构。受政策、资源、文化的制约,东西方校长领导学校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观照愿景、文化与制度的战略领导,协同人力、环境与数字技术的资源领导,兼顾教师激励与关怀的情感领导是研究者们共同主张的实践路径。另外,加强教育数字化的法治建设、更新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的专业标准、联合高校为校长培训提供系统支持、搭建校长集体学习与专业对话的平台是提升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的国际经验。未来,本土研究应进一步创新研究设计,在研究议题、研究视角、理论选用、研究方法等方面持续拓展,以丰富校长领导力研究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指导实践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数字化领导力 系统性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可能路径:英国综合中学的变迁与透视 被引量:10
3
作者 郅庭瑾 陈悠然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高中阶段教育在全面普及后,如何以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为关键。英国的综合中学从一种特定类型的“综合学校”,经历萌芽、扩张、重整发展成为中等教育阶段的“综合教育”,为所有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选择。一系列特... 高中阶段教育在全面普及后,如何以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为关键。英国的综合中学从一种特定类型的“综合学校”,经历萌芽、扩张、重整发展成为中等教育阶段的“综合教育”,为所有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选择。一系列特色制度与配套措施,包括综合中学内部招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外部的考试评价体系、中学特色发展政策等成为支撑综合中学发展的制度系统。英国综合中学的发展变迁中透视出实现高中多样化的可能路径:以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相结合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与培养方式;以课程多样化实现高中办学格局内涵的多样化;以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两种类型教育之间学业成果互认转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中学 高中多样化 综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学校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素 被引量:4
4
作者 万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45-49,共5页
职业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除了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外,还应该关注校长的核心领导能力,包括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凝聚力、执行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以帮助职业学校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构学校文化,关注课程... 职业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除了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外,还应该关注校长的核心领导能力,包括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凝聚力、执行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以帮助职业学校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构学校文化,关注课程教学效果等,最终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 校长 课程领导力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应加强公民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恒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60-63,共4页
研究发现,90后农民工呈现出有文化有追求、普遍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耐受力差且相对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特点。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定位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注重提升培训质量,使其掌握实用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培训... 研究发现,90后农民工呈现出有文化有追求、普遍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耐受力差且相对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特点。面向90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定位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注重提升培训质量,使其掌握实用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培训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要求,注重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引导性培训,包括做合格的、有职业理想、有道德修养、关心公共事务、善于合作互助的职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农民工 职业教育与培训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社会的知识“面相”与教育应对 被引量:10
6
作者 邹红军 柳欣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什么是知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常见的回答主要从信念、经验与信息等角度理解知识,不同“知识型”既内隐知识变迁的社会逻辑,也与技术有着密切关联。受制于哲学—技艺的二元结构,古典社会的知识既具较强的本体论色彩,也有高度的... “什么是知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常见的回答主要从信念、经验与信息等角度理解知识,不同“知识型”既内隐知识变迁的社会逻辑,也与技术有着密切关联。受制于哲学—技艺的二元结构,古典社会的知识既具较强的本体论色彩,也有高度的个人性;伴随知识理性向技术理性的转变,工业社会的知识被打上了浓厚的方法论与技术性烙印。进入数字化社会,随着“知识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与现代技术的全面介入,知识愈加明显地表现出“碎片化”“资本化”与“娱乐化”倾向,即知识不断分散、粒度越小但形式越多,非系统性等特征与日突出;知识的市场价值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强调其预付价值性;受大众娱乐性心理推动,知识产品中的娱乐元素不断涌入。这不仅意味着知识本身的“信任危机”,也对作为典型知识世界的教育世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因应于此,今日教育可循重构知识的整体性、强化知识的贡献性与重建知识的严肃性等路径予以回应。现代技术之于知识的“药理学”效应正在加速放大,亟须以批判性的方式打开面向知识与教育的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社会 知识 碎片化 资本化 娱乐化 整体性 贡献性 严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与融合:高师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创新理路 被引量:5
7
作者 柳欣源 满莹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6,共9页
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时代内涵在于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汇通各域;奠定博识、积累卓识、拓展见识。国内外不同类型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基本理念、培养目标、组织模式、课程模块、管理机制、修读要求等维度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与差异性,为高师院... 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时代内涵在于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汇通各域;奠定博识、积累卓识、拓展见识。国内外不同类型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基本理念、培养目标、组织模式、课程模块、管理机制、修读要求等维度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与差异性,为高师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发现,高师院校通识教育存在观念模糊,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课程组织模式缺乏特色,管理制度欠缺保障;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失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实践困境。对此,有必要结合高师院校学校性质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构建系统的课程组织模式,建立教学管理与保障制度,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制度与师资建设,以适应基础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时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通识教育 时代内涵 多维比较 创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城市文化转型与共生教育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邱燕楠 李政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5,共9页
从智能时代城市文化的转型视角对人类共生教育予以新的探讨,不仅涉及文化转型与教育变革的内在关联,也将智能时代的发展特质纳入共生教育视野中,进行深入反思与未来展望。智能时代促成城市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教育为构筑... 从智能时代城市文化的转型视角对人类共生教育予以新的探讨,不仅涉及文化转型与教育变革的内在关联,也将智能时代的发展特质纳入共生教育视野中,进行深入反思与未来展望。智能时代促成城市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教育为构筑“社会共生体”而努力的紧迫步伐,进而催生了共生教育的现代变革与发展。基于智能时代城市文化转型的背景反思,以城市文化转型与现代教育变革作为新视角,重新理解了共生教育在主体关系、教育理念、发展策略以及价值取向层面的重要演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文化转型背景下共生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双向赋能”为特色,走向促进人与机器互动发展的共生教育;以“百花齐放”为目标,走向构建城市多元文化景观的共生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根基,走向实现城市空间意义再生产的共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城市文化转型 教育变革 共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63
9
作者 戚业国 杜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8,共8页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现实影响越来越大,但教育评价中的争议与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原来基于强势主体价值的教育评价难以适应多元价值的教育现实。以往的教育评价范式主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唯一或确定的基础上...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现实影响越来越大,但教育评价中的争议与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原来基于强势主体价值的教育评价难以适应多元价值的教育现实。以往的教育评价范式主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唯一或确定的基础上,现代教育价值趋于多元,教育评价范式面临全面转换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教育评价的矛盾根源,总结了教育评价的已有范式,提出了我国教育评价范式转换的主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矛盾冲突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道德教育的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爱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40,54,共11页
教师教育不仅是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一项不断提升教师伦理道德的活动。教师教育评价要服务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要持续地关注教师伦理与道德教育问题。教师道德教育评价包括对教师道德教育目标的评价、道德教育课... 教师教育不仅是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一项不断提升教师伦理道德的活动。教师教育评价要服务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要持续地关注教师伦理与道德教育问题。教师道德教育评价包括对教师道德教育目标的评价、道德教育课程落实度与创新性的评价、教育过程德育因素的评价以及教师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道德教育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哲学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爱丽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2008年第6期80-84,96,共6页
日本从2004年4月1日起,将全国所有的国立大学改革成独立行政法人。在改革方案出台以及改革推进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此次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始终存在着赞成和反对声音。这些赞同和反对意见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股重要哲学思潮即高等教育... 日本从2004年4月1日起,将全国所有的国立大学改革成独立行政法人。在改革方案出台以及改革推进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此次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始终存在着赞成和反对声音。这些赞同和反对意见与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股重要哲学思潮即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和政治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高等教育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赞成和反对声音,能更清楚地认识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论 认识论 日本国立大学 法人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师范生:政策演进、现实态势与发展未来 被引量:18
12
作者 柳海民 杨宇轩 柳欣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33,243,244,共17页
师范生是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需力量。自1896年南洋公学启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之先河以来,中国师范生政策经历了制度化探索(1897—1921年)、重构与完善(1922—1948年)、改组与偏转(1949—1975年)、全面改... 师范生是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需力量。自1896年南洋公学启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之先河以来,中国师范生政策经历了制度化探索(1897—1921年)、重构与完善(1922—1948年)、改组与偏转(1949—1975年)、全面改革(1976—2000年)、改革深化(2001—2011年)与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今)六个阶段,实现了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的深度转换。经过百余年的积累,中国师范生在数量扩张、质量提升和模式创新三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绩,但也面临着政策落实、培养体系建设与自我发展的现实挑战。未来,中国师范生将转入优质发展阶段,需完善制度建设,严把师范生输入、过程与输出端优质均衡;夯实理论基础,创立师范生理论学习共同体;创生培养模式,建立区域协同师范生培养实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师范生 师范生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2
13
作者 田爱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2,共3页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发展、高校整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各界作出了诸多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发展、高校整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各界作出了诸多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为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今后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应注重大规模实证调查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对历史和国际一流大学优良师德师风的梳理和借鉴,还应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师德师风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师德师风建设 回顾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从校园风险勘查看中小学安全管理问题
14
作者 高顺伟 陈茜 吴志宏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2-44,共3页
从2006年1月开始,作为校方责任险承保人的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配合上海市教委,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近300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校园风险勘查。校园风险勘查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1)学校根据各区县教育局下... 从2006年1月开始,作为校方责任险承保人的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配合上海市教委,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近300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校园风险勘查。校园风险勘查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1)学校根据各区县教育局下发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校方责任风险勘查问卷”进行风险白查。(2)由校园风险勘查人员对学校有关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查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问题 风险勘查 中小学校 上海市 校园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上海分公司 财产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