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勾画一幅真实的英国职业教育“全景图”——评《英国职业教育研究》
1
作者 范国睿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作为拥有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新使命,由此,了解、参照与借鉴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并形成中国特色...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作为拥有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新使命,由此,了解、参照与借鉴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并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职业教育 全景图 职业教育国际化 职业教育发展 英国职业教育 大职业教育体系 重要表征 特色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魏叶美 范国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82,共10页
促进包括教师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上海市442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对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治理态度... 促进包括教师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上海市442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对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治理态度和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显著正相关;(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还可以通过参与治理态度间接作用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3)教师身份和教龄对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治理态度影响教师参与治理意愿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非教代会代表、新手教师的效应更明显。需要加强参与理念宣传,营造良好参与氛围;注重意见反馈,提高教师参与效能感;用好激励机制,转变教师参与治理的态度;拓展参与范围,尤其注重新教师和非教代会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参与 学校治理 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问题、因素与方法:《科尔曼报告》以来相关研究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文杰 范国睿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科尔曼报告》发表五十多年来,有关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持续不断,新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随着社会变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所涉及的问题的关注点已有所变化,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研究... 《科尔曼报告》发表五十多年来,有关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持续不断,新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随着社会变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所涉及的问题的关注点已有所变化,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多元化。其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已由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结果均等,对教育机会均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由学校扩展到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系统,进而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深度挖掘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对教育的深层影响机理。未来,教育机会均等研究或将呈现契合教育环境的新内涵,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实践或将更加关注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协同变革;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或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这些都对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民主 家庭背景 学校教育 影响因素 《科尔曼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陈桂生先生教育学研究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4
作者 范国睿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3期12-35,共24页
陈桂生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教育学家中的佼佼者,在近七十年的教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论,以历史的逻辑的、历史的比较的、历史的具体的等分析方法,聚焦教育基本理论领域与教... 陈桂生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教育学家中的佼佼者,在近七十年的教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论,以历史的逻辑的、历史的比较的、历史的具体的等分析方法,聚焦教育基本理论领域与教育实践方面的常规、常理、常法、常情,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所获得的逻辑范畴,重述教育的各种史实、现实。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视角来看:陈先生基于经典原著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反思中国教育学研究、教育概念辨析与元教育学研究中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基于广义“德育”认识与实践德育理论,开展中国教育的理论与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学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通过对古今中外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结构化、系统化分析,陈先生建构起了既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的独特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桂生 教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转型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翠香 孙奇涵 徐荣青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32,共8页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既关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又关涉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分类管理等新时代教育改革主题。"地方高校转型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分析2013-2018年发表的1500余篇该主题研究文献后...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既关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又关涉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分类管理等新时代教育改革主题。"地方高校转型研究"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分析2013-2018年发表的1500余篇该主题研究文献后发现,已有研究有如下特征: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递增态势并于2016年达到峰值,绝大多数研究者来自地方本科院校,硕博论文的作者主要是"高等教育学"与"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中国教育报》和《教育与职业》是刊载该类研究主题最多的报纸和期刊";地方高校转型"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什么是地方高校转型、为什么要转型、转型"转"什么等。反思已有研究,发现当前研究还存在研究数量增长、研究内容尚不全面系统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转型中"产教融合"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在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还应逐步提高研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转型 研究内容分析 研究量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价值、内涵与制度保障 被引量:53
6
作者 范国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3,共9页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助于推进现代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有助于破解教育“内卷”难题、修复和重构健康教育生态,有助于应对与化解当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教育基本矛盾,有助于应对智能技术挑战...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助于推进现代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有助于破解教育“内卷”难题、修复和重构健康教育生态,有助于应对与化解当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教育基本矛盾,有助于应对智能技术挑战、建构智能教育生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理解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与特征:从伦理与价值的维度看,高质量教育是公共教育、公平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教育系统自身发展而言,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高质量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从教育技术发展的维度看,高质量教育是受智能技术影响、基于智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智能化教育体系与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持续发展、永续追求的过程,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创新教育资源配置制度、教师制度、教育评价制度,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制度体系,将教育制度优势转化为教育治理效能,从而保障和促进高教育质量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制度创新 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