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智能化对社会学的挑战:认识论重构与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晔琴 谭畅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9,159,160,共14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难以全面捕捉并阐释由数字智能化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而陷入认识论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将“物”(尤其是智能技术产物)纳入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视野,探索其在社会互动、关系构建中...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难以全面捕捉并阐释由数字智能化引发的社会变革,进而陷入认识论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将“物”(尤其是智能技术产物)纳入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视野,探索其在社会互动、关系构建中的作用。其次,深入剖析数字技术对群体心理的深刻影响,揭示其对社会认知、情感及行为模式的重塑。再者,要强化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会学与自然科学、工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最后,明确界定相关术语的适用范围,建立更加精准、包容的社会学新兴领域的话语体系。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技术普及的当下,社会学应该通过理论创新、方法拓展和议题重构,深入研究数智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化 社会学 认识论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游戏研究对话未来的可能性——首届全国研究生游戏论坛暨“电子游戏的现实与潜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
作者 刘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4-226,共3页
2024年8月17—18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研究生游戏论坛暨“电子游戏的现实与潜能”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者、研究生以及游戏从业者等80余人出席会议... 2024年8月17—18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研究生游戏论坛暨“电子游戏的现实与潜能”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者、研究生以及游戏从业者等80余人出席会议。8月17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执行院长季桂保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传播学院院长王峰、中文系副系主任王嘉军分别致辞。杨福义认为,作为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电子游戏已深刻融入社会生活,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与交互体验,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方式 研究生论坛 学术研讨会 现实与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史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学术座谈会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徐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26,共3页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地方档案史料的个案史学研究(亦称“地域史研究”)开始在党史国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成为党史国史研究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成长点。但随着时日推移,地域史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或弊端,严重制约...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基于地方档案史料的个案史学研究(亦称“地域史研究”)开始在党史国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成为党史国史研究领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成长点。但随着时日推移,地域史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或弊端,严重制约了党史国史研究之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地域史研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获得更为健康和切实的学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座谈会 地域 综述 展望 反思 结构性问题 史学研究 档案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史的检视: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52,共7页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新问题。对潜藏于社会基层的大量灰色记忆材料的发掘和重读,或许是探寻1950年代上海社会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灰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识与情感——中共早期思想研究的一条脉络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明静 瞿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97,共9页
革命需要智识,因为革命是翻天覆地的事业,有革命者设计的宏大蓝图,其实现需要智识来支撑。革命更充溢着情感,因为既为翻天覆地的事业,历史进程就不会按照蓝图亦步亦趋,而是情感与智识相交织,共同影响着革命的推进。因此中共早期思想研... 革命需要智识,因为革命是翻天覆地的事业,有革命者设计的宏大蓝图,其实现需要智识来支撑。革命更充溢着情感,因为既为翻天覆地的事业,历史进程就不会按照蓝图亦步亦趋,而是情感与智识相交织,共同影响着革命的推进。因此中共早期思想研究的一条持续性脉络就是智识与情感的互动。要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共早期思想研究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中共早期思想的双轨并行与互渗,学会在史料中寻找无形情感的载体等问题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识 情感 中共早期思想 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第安纳大学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琼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5,I0005,I0006,共11页
作为世界首家慈善人才培养机构,印第安纳大学礼来慈善学院形成了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经验,即以“富有创新精神的慈善事业领导者和实践推动者”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跨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浸润实践的能力与职业情怀+基于体验与比较的全... 作为世界首家慈善人才培养机构,印第安纳大学礼来慈善学院形成了成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经验,即以“富有创新精神的慈善事业领导者和实践推动者”为培养目标,形成了“跨学科的知识与思维+浸润实践的能力与职业情怀+基于体验与比较的全球视野”的培养设计:在课程方面,将聚集基本素养培育的通识课程、凸显体验与实践浸润特征的专业课程、注重研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的高级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在实践方面,将以“多维导师引领与支持”为特征的学分制实习、以“实践浸润”为特征的兼职实习、以“拓展视野”为特征的国外实践结合起来;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采取导师支持下的全时段伴随式职业规划与调校模式。但是,对于一个崭新的专业而言,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科尚未建立起来,科学性尚且不足;培养和评价的标准体系、制度,还需要在实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人才 印第安纳大学 课程设置 实习 职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后“院本”流变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华宇 谭帆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1,188,共12页
以往学界常存在“金院本”的思维定势,即院本的兴衰发展仅局限于金,且从未发展成为戏曲,多数戏曲史著也无意为其提供向后叙述的空间。事实上,院本在元明之际已具备成熟戏曲之要素,虽约于明万历年间逐渐淡出主流视野,但其“遗形”却在明... 以往学界常存在“金院本”的思维定势,即院本的兴衰发展仅局限于金,且从未发展成为戏曲,多数戏曲史著也无意为其提供向后叙述的空间。事实上,院本在元明之际已具备成熟戏曲之要素,虽约于明万历年间逐渐淡出主流视野,但其“遗形”却在明清戏曲中留存,概念的延伸也使其生命得到了另一层面的延续。金后“院本”史述的残缺主要受“金院本”的思维定势以及“杂剧”与“院本”含混的双重影响。院本研究应包含形态演进与概念衍变两种维度,以此重新审度院本尤其是金后院本在戏曲史述中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本 杂剧 戏曲 戏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旭麓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传统(笔谈)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瑞泉 杨国强 +2 位作者 许纪霖 顾卫民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5,172,共15页
陈旭麓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将对历史大势的整体观照与对史实细节的爬梳分析完美结合;他提出的诸如海派文化与上海史研究、中等社会研究、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至今在中国史学界有重大影... 陈旭麓以"新陈代谢"为核心理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将对历史大势的整体观照与对史实细节的爬梳分析完美结合;他提出的诸如海派文化与上海史研究、中等社会研究、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至今在中国史学界有重大影响。陈旭麓集史识、史才、史德于一身,成为近代中国研究的一个标尺与典范。与可以化为方法的理论相互对待的,还有"无法之法"的理论思维能力。要开拓当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境界,需要对陈先生的史学遗产做出再整理和再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旭麓 新陈代谢 中国近代史 思辨 史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革命史与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新叙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167,共7页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年代上海研究置于现代化的断裂与集权主义的"黑色叙述"中。新革命史的兴起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多重释义两方面唤回革命史,并为上海研究增加了新维度。新革命史观照下的1950年代上海研究呈现出多重面相,革命、国家与社会三重叙事与三个逻辑相互碰撞,彼此交汇。"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然在场",既是新叙事下1950年代中国的上海旋律,也是同一时代的上海历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大叙事 新革命史 当代中国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则史料谈《内部参考》在国史研究中的利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建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内部参考》是中共中央为了解社会动态,由新华社参考消息编辑组不定期编印的一本供党内高级干部阅读的内部刊物。如今,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最近笔者偶然读到《内部参考》1952年11月29日的一篇关于农村基层干部... 《内部参考》是中共中央为了解社会动态,由新华社参考消息编辑组不定期编印的一本供党内高级干部阅读的内部刊物。如今,它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最近笔者偶然读到《内部参考》1952年11月29日的一篇关于农村基层干部与天主教教徒发生冲突的报道,发现其中有失实之处,遂查阅了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加以匡正。如果仅就该事件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小问题,但倘若从《内部参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的角度视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内部参考 史料运用 利用 农村基层干部 社会动态 中共中央 内部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律与人类的“成熟”——从列维纳斯的思考看启蒙的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4,共7页
人类的成熟曾被视为启蒙的目的,通过比较康德和列维纳斯对"什么是人类的成熟"以及"什么是成熟的宗教"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启蒙的意义与局限。康德认为,人类的成熟意味着人类从宗教的他律中摆脱出来,... 人类的成熟曾被视为启蒙的目的,通过比较康德和列维纳斯对"什么是人类的成熟"以及"什么是成熟的宗教"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启蒙的意义与局限。康德认为,人类的成熟意味着人类从宗教的他律中摆脱出来,进入完全自主的状况。而列维纳斯则认为,成熟的人不只是为自己负责,还应当能够为他人负责,因此仅有自主性(lautonomie)对于人类社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一种"他人先于自我"的他律(lhtronomie)精神,并且通过这种他律精神来重新理解宗教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启蒙 人类的“成熟” 他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五○年"辅仁大学事件"历史考察
12
作者 刘建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7,共13页
北京辅仁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正式接办的第一所教会大学。有学者认为,辅仁大学事件是新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接受外国津贴学校运动"的起点。但事实并非如此,辅仁大学事件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教会大学的政策出现变化的... 北京辅仁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正式接办的第一所教会大学。有学者认为,辅仁大学事件是新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接受外国津贴学校运动"的起点。但事实并非如此,辅仁大学事件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教会大学的政策出现变化的结果,而是教会撤资后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北平解放后,辅仁大学的天主教办学精神逐渐褪去。为维系辅仁的天主教办学精神,教会方面选择以停止提供办学经费向学校和政府施压,最终酿成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辅仁大学 陈垣 芮歌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安平光华大学时期生平考论(1928—1932)
13
作者 韩戍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储安平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目前关于储安平的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储安平在光华大学时期的生平,由于缺乏资料,几乎处于未知的状态。弄清储安平早年的生平与思想,对于理解其以后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 储安平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目前关于储安平的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储安平在光华大学时期的生平,由于缺乏资料,几乎处于未知的状态。弄清储安平早年的生平与思想,对于理解其以后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光华大学校史的基础上,着意搜集储安平早年相关资料,编排年份,考订史实,力图对储安平在光华大学求学期间(1928—1932)的生平(包括文学和政治活动等)进行较为完整的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安平 光华大学 生平 光华周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斯·舍勒与王阳明思想中先天的价值与感受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盈华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4期14-26,共13页
在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心学中,本心既主观又客观,既内在又超越;天理既客观又主观,既超越又内在。牟宗三的阐发亦基于此种理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秩序如何内在于个人体验中,有必要参照现象学的洞见。舍勒展示了情感与价值如何是先天的。... 在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心学中,本心既主观又客观,既内在又超越;天理既客观又主观,既超越又内在。牟宗三的阐发亦基于此种理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秩序如何内在于个人体验中,有必要参照现象学的洞见。舍勒展示了情感与价值如何是先天的。价值级序在偏好行为中被给予,而价值呈现于价值级序中,在价值感受中被给予。透过心的本原活动,价值与感受相互预设并建立彼此。由此,有序的感受与无序的感受得到了区分。与舍勒思想类似,儒家心学肯定了这样的意向性结构:一方面是与天理对应的价值观(级序)与精神价值,一方面是与本心良知对应的爱、偏好、价值感受。一些王阳明的术语,如心、意、良知、物,及其与四句教的关联,在此视域启发下,亦将得到更清晰的初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王阳明 价值 感受 先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意现象学——一项情感哲学与汉语哲学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盈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对于吃醋这一情感体验,国内哲学界并无关注,西方学者所讨论的jealousy与envy亦难以与之对应。本文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描述与分析,澄清与醋意相关的体验及其背后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的作用在于推动情感现象学与汉语现象学的发展,促进... 对于吃醋这一情感体验,国内哲学界并无关注,西方学者所讨论的jealousy与envy亦难以与之对应。本文试图通过现象学的描述与分析,澄清与醋意相关的体验及其背后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的作用在于推动情感现象学与汉语现象学的发展,促进我们更整全地了解心的现象,为更明确地指导道德实践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区分了嫉妒、羡慕、怨嫉、妒忌与吃醋,主张醋意是一种以爱为核心的妒忌;其次,澄清了醋意的表现与类型,通过辩证考察,界定了醋意的契机、本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意 妒忌 嫉妒 比较 占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底层社会的形成及其影响——以上海市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文军 吴晓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93,221,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几乎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标识。大都市作为承载现代化的符号,在各种新旧体制、新旧机制的交织作用下,分化出了一个庞大的底层群体,并逐步衍生形成了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底层社会&qu...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几乎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标识。大都市作为承载现代化的符号,在各种新旧体制、新旧机制的交织作用下,分化出了一个庞大的底层群体,并逐步衍生形成了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底层社会"。通过对上海市的实证调查,从人口规模、生存空间、利益诉求、文化意识、发展前景和制度安排六个主要方面可以揭示现阶段我国大都市底层社会的形成原因与发展形态,并可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大都市发展的挑战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我国大都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底层社会实际上在"反叛"精英权力的同时,也激发了社会治理的原生动力,其对社会结构所施加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因此,底层社会的未来走向势必成为都市发展和公共治理的一个持久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底层社会 底层群体 结构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交小灵通”: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公共外交与政府形象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薇 张晓艺 《国际展望》 2013年第1期24-38,148,共15页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外交部官方微博开通一年来的部分内容,呈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外交部的媒介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和构建的政府形象。研究发现.在内容方面,以偏正面的外交新闻和较为中立的外交知识为主;在国别分布方面,有关欠发...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外交部官方微博开通一年来的部分内容,呈现了新媒体环境下外交部的媒介内容特点、影响力水平和构建的政府形象。研究发现.在内容方面,以偏正面的外交新闻和较为中立的外交知识为主;在国别分布方面,有关欠发达国家的微博数量相对略少,但在其他方面予以了平衡;在影响力方面,互动性的内容、轻松的话语风格和原创微博对微博影响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政府形象方面,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转向和不结盟并一视同仁的外交政策,但宣传思维造成的"沉默的对话者"的形象仍不时可见。新媒体之下的公共外交试图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让人耳目一新,但还需要从提升政务微博运营整体水平和政府部门自身能力两方面入手,实质性地提升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部 政务微博 公共外交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中国的绅士、绅权和国家权力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国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2,118,共9页
清初抑绅权。此后的二百余年里,在籍绅士居于国家权力的规范之下,大半都不再有搅动地方的力量。迨太平天国起东南,地方官以守土为责分,从而不得不以募勇筹饷为要务。但募勇筹饷都要由绅士来承担,因此,这个过程实际上又成了国家权力重新... 清初抑绅权。此后的二百余年里,在籍绅士居于国家权力的规范之下,大半都不再有搅动地方的力量。迨太平天国起东南,地方官以守土为责分,从而不得不以募勇筹饷为要务。但募勇筹饷都要由绅士来承担,因此,这个过程实际上又成了国家权力重新扶植绅权的过程。随后五十年,被扶植起来的绅权一面同官府合作,一面又在伸张和扩张之中同官府颉颃。而当灌入的西潮催化社会嬗蜕之日,这种古老的东西又获得了原本所没有的新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绅权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的最初社会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期的上海居民委员会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济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40,共12页
1949年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后,采取逐步废除保甲组织,但暂时留用一般保甲人员的策略,将里弄逐步组织起来,实现了新型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的"软着陆"与全覆盖。人民政府赋予居民委员会承担公共事务管理与国家基层政治动员的双重... 1949年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后,采取逐步废除保甲组织,但暂时留用一般保甲人员的策略,将里弄逐步组织起来,实现了新型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的"软着陆"与全覆盖。人民政府赋予居民委员会承担公共事务管理与国家基层政治动员的双重职责,在凸显居委会解决居民公共福利问题宗旨的同时,强化了它的政治动员和治理社会的功能。大批活跃在里弄的非单位人被广泛动员起来,以各种不同的动机与驱力,在居委会找到了结合点。中共对上海社会卓有成效的改造和治理与早期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上海市 居民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难与国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双十节”的纪念与阐释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游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1,192,共7页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双十节"纪念,在延续战前凸显"党国"符号的同时,也有一些新变化。在纪念活动中,国民政府不仅对内凸显救亡意象,彰显民族主义,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动员,对外也与盟国共庆,将"双十节&qu...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双十节"纪念,在延续战前凸显"党国"符号的同时,也有一些新变化。在纪念活动中,国民政府不仅对内凸显救亡意象,彰显民族主义,进行凝聚民心、调动民力的动员,对外也与盟国共庆,将"双十节"的民族主义意象与"以建大同"的世界主义意象融为一体。在"双十"叙事中,国民政府延续战前纪念中对辛亥革命领袖及国民党先烈的颂扬,并将"辛亥精神"发展为"抗战精神"。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借继续神话孙中山,和凸显其"革命尚未成功"说,将孙-蒋连接,推衍出孙中山正统继承人蒋介石独揽大权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节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国庆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