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驱动的员工心理与行为:辩证整合的视角
1
作者 郭玉冬 段锦云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7期433-448,共16页
数字化转型是组织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的普及对员工的心理与行为带来了重要影响,而这些影响存在矛盾性及两面性。在心理层面,数字技术提升员工能力,促进积极自我评价,增强平等意识,同时也加剧员工物质主义倾向,带来技术压力,... 数字化转型是组织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的普及对员工的心理与行为带来了重要影响,而这些影响存在矛盾性及两面性。在心理层面,数字技术提升员工能力,促进积极自我评价,增强平等意识,同时也加剧员工物质主义倾向,带来技术压力,导致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降低。在行为表现方面,员工在数字化背景下既展现出工作游戏化、多任务处理和跨界协作的适应性行为,又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产生反复检查习惯、网络闲散等问题行为。未来研究应注意员工数字化经验差异、区分员工行为动机、关注员工主动行为、强调高级认知功能,管理者应当注重培育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以缓解数字化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心理赋能 物质主义趋向 行为协同 不良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玉冬 欧琪雯 段锦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8-1167,共10页
员工主动行为因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主动行为对员工本人的人际内影响,而较少考虑对领导者的人际间影响;同时,考虑到员工在领导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如何影响领... 员工主动行为因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主动行为对员工本人的人际内影响,而较少考虑对领导者的人际间影响;同时,考虑到员工在领导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如何影响领导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做理论性整理将极大丰富对员工主动行为的认识。学界基于归因理论、内隐追随理论、自我-他人评价一致性理论等对上述自下而上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态度评价和行为反应受到多重边界条件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具体化员工主动行为所诱发的领导者心理与行为反应,探索员工主动行为与领导方式的循环关系,以及深挖主动行为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主动行为 领导反应 边界条件 领导方式 追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赢促进合作的认知计算机制:互惠中积极期望与社会奖赏的作用
3
作者 吴小燕 付洪宇 +6 位作者 张腾飞 鲍东琪 胡捷 朱睿达 封春亮 古若雷 刘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9-1312,I0026-I0036,共25页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常表现出有条件的合作行为,即只有在预期他人也合作时人们才愿意合作。当前该过程的认知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多回合版本的囚徒困境范式,两项实验均表明个体的合作行为随合作者合作行为的提高而提高。认知计算模型...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常表现出有条件的合作行为,即只有在预期他人也合作时人们才愿意合作。当前该过程的认知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多回合版本的囚徒困境范式,两项实验均表明个体的合作行为随合作者合作行为的提高而提高。认知计算模型显示个体同时采用了一阶信念(只根据他人过去的行为)与二阶信念(既根据他人过去的行为,也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去更新他们对合作者的合作概率的期望。结果显示个体的有条件合作行为的提升由积极期望(即合作成功使得个体对合作者建立了积极的期望)与社会奖赏(由合作本身带来的额外奖励)共同驱动。这些结果揭示了有条件的合作行为的计算认知学习机制,阐明了积极期望和社会奖赏对合作的促进作用,能为社会中各领域合作的成功推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合作 社会奖赏 积极期望 认知计算建模 信念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网络分析及核心维度 被引量:5
4
作者 林靓 徐博雅 +2 位作者 杨莹 张庆鹏 寇彧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2-1265,I0002-I0017,共30页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响指数都最高,之后依次是利他、关系及特质维度。网络比较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的维度网络结构和题项网络结构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存在学段间的差异,高中生的网络整体强度显著弱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这项研究为理解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提示未来研究可通过干预遵规−公益维度和利他维度来促进青少年整体亲社会行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网络分析 网络比较 核心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基于注意瞬脱的整合性视角
5
作者 刘一鸣 罗浩诚 傅世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5,共12页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注意抑制角度下的注意瞬脱范式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注意瞬脱范式指在固定的空间位置中快速连续地呈现多个刺激(约每秒10个),被试需要在若干分心物中报告一个或多个目标。该范式能够通过控制滞后时间...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注意抑制角度下的注意瞬脱范式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注意瞬脱范式指在固定的空间位置中快速连续地呈现多个刺激(约每秒10个),被试需要在若干分心物中报告一个或多个目标。该范式能够通过控制滞后时间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削弱意识,既规避了被试在主观判断中易混淆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外源性注意导致的误差。基于整合理论观点论证注意瞬脱下两种模式的共存,为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提供相容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测量方式、刺激材料、被试反应方式、加工水平和注意负载等因素影响视觉意识模式的原因。未来研究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对实验方法和操作进行优化,从而基于注意瞬脱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实证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意识模式 离散视觉意识 连续视觉意识 注意瞬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在缓解社会排斥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婧 王玉正 +1 位作者 王锦琰 罗非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从三个角度(被排斥者,排斥者和旁观者)三个时间点(排斥发生前中后)出发,正念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被详细论述,并概述为一个正念和排斥相关的模型。该模型表明,排斥发生前,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拒... 从三个角度(被排斥者,排斥者和旁观者)三个时间点(排斥发生前中后)出发,正念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被详细论述,并概述为一个正念和排斥相关的模型。该模型表明,排斥发生前,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拒绝敏感性;减少排斥者的排斥行为;排斥发生后,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痛苦,有助于旁观者的助人行为;排斥发生时,正念可能促进良好沟通,减少排斥恶化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可以针对正念在社会排斥中效益发生的机制以及边界条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社会排斥 排斥者 被排斥者 旁观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理性的本质辨析与价值之争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永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93-1309,共17页
有限理性不是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更不能等同于非理性。从本质上说,它是对迄今为止人类理性进化和发展水平的客观描述,意味着无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还是在认识和改造现实的能力上,人都是理性的,但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有限理性观质... 有限理性不是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更不能等同于非理性。从本质上说,它是对迄今为止人类理性进化和发展水平的客观描述,意味着无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还是在认识和改造现实的能力上,人都是理性的,但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有限理性观质疑当代社会科学中流行的强势理性观及其推演出来的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可靠性,但并不质疑人的理性本身,摆脱了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理性论或非理性论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从资源观、量化观及动态发展观角度理解和把握人类理性本质的新视角。在价值理性意义上,有限理性是有缺陷的,但在工具理性意义上,有限理性具有合理性,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当的均衡点。心理学的有限理性研究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酿成了继文艺复兴的概率革命之后又一次人类理性观的革命,是这门学科为人类知识和思想宝库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理性 启发式 满意性 规范模型 描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无食寒无衣则乱无治:社会保障感受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凤华 段锦云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9-535,共7页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社会保障感受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及焦虑在其中的作用。用三个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实验1和实验2探索社会保障感受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实验3则进一步探索焦虑在其中的作用。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感受可显著预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社会保障感受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及焦虑在其中的作用。用三个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实验1和实验2探索社会保障感受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实验3则进一步探索焦虑在其中的作用。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感受可显著预测人们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保障感受越低人们的不道德行为越多;焦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低社会保障感受会促进焦虑的产生,继而增加不道德行为。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索并证实了社会保障感受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微观心理机制,拓宽了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价值研究视域,为未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不道德行为 焦虑 资源稀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囚徒困境博弈中对手面部表情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熊承清 许佳颖 +1 位作者 马丹阳 刘永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932,I0003,共15页
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囚徒困境博弈中,对手的高兴、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的结果表明,对手的高兴表情比愤怒表情诱发了更高的合作水平,且高兴和中性表情均比愤怒表情产生了更高... 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囚徒困境博弈中,对手的高兴、中性和愤怒面部表情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实验1的结果表明,对手的高兴表情比愤怒表情诱发了更高的合作水平,且高兴和中性表情均比愤怒表情产生了更高的合作预期,合作预期中介了面部表情与合作行为的关系;实验2引入指导语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发现实验1的结果仅出现在直觉条件下,却未出现在理性条件下,且整体而言直觉决策模式下比理性决策模式下更合作;实验3采用更加严格的时间压力范式操纵被试的直觉或理性决策模式,发现除了高兴表情比中性表情也诱发了更多的合作行为外,其他几乎复制了实验2的结果。基于这些结果,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期揭示他人面部表情、合作预期、合作行为及个体决策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合作预期 合作行为 决策模式 情绪的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调节策略 被引量:25
10
作者 程瑞 卢克龙 郝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7-860,共14页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情绪唤醒度和内...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创造力 愤怒 情绪唤醒度 内隐攻击性 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灾乐祸的重新审视和互动过程模型的构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衍 王俊秀 席居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519,共15页
幸灾乐祸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情绪,但却是一个远未研究透彻的领域。以往研究将幸灾乐祸视为一种不道德的情绪,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其有一定的正向意义并循此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全面梳理,对幸灾乐祸的概念与... 幸灾乐祸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情绪,但却是一个远未研究透彻的领域。以往研究将幸灾乐祸视为一种不道德的情绪,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其有一定的正向意义并循此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全面梳理,对幸灾乐祸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的总结及对现有研究的整合,构想了幸灾乐祸的互动过程模型。该模型的优势在于基于互动视角融合了互动双方(自身和他人)因素,并基于过程视角明晰了幸灾乐祸乐祸发生的过程和发生后的变化。该模型指出今后研究者应关注幸灾乐祸前后事件的发生情境和情境中的多方互动,并希冀对其他社会情绪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灾乐祸 互动过程模型 社会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周期对情景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花 解佳佳 庄锦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480,共15页
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性激素可能是情景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女性生理周期性激素水平的自然变化构成的两个时期(卵泡后期、黄体中期)为自变量,利用“What-Where-When Task”情景记忆... 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性激素可能是情景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女性生理周期性激素水平的自然变化构成的两个时期(卵泡后期、黄体中期)为自变量,利用“What-Where-When Task”情景记忆任务(实验1),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实验2),探讨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完成情景记忆任务的成绩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实验1招募生理周期稳定的33名女性为被试,在卵泡后期和黄体中期各参加一次实验,随机顺序依次完成O任务(仅记忆物品,object)、P任务(仅记忆物品位置,position)、OO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顺序,object+order)、OP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位置,object+position)以及PO任务(记忆物品呈现位置及顺序,position+order)。结果发现,在完成PO任务时,黄体中期的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卵泡后期。实验2借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探究生理周期影响情景记忆PO任务的原因,结果发现,黄体中期额叶脑区的P300以及LPC波的振幅显著大于卵泡后期,且完成PO任务时的感受性与右侧额叶P300振幅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ERP的结果,可以认为,黄体中期在PO任务上的好成绩可能得益于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这一解释符合前人研究结论。总之,本研究发现:生理周期对情景记忆中客体的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整合的记忆产生显著影响,黄体中期的记忆效果显著好于卵泡后期,可能是因为该时期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本研究有望为理解影响情景记忆的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记忆 生理周期 认知控制 P300 LPC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性自然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合作预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倩 程红利 刘永芳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探讨正负性自然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合作预期的中介作用,向186名被试随机呈现正负性自然及非自然环境图片,并测量其在公共物品博弈中的合作行为及对互动对象的合作预期。结果发现,正性自然环境不仅直接增加合作行为,还通过提高合... 为探讨正负性自然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合作预期的中介作用,向186名被试随机呈现正负性自然及非自然环境图片,并测量其在公共物品博弈中的合作行为及对互动对象的合作预期。结果发现,正性自然环境不仅直接增加合作行为,还通过提高合作预期来促进合作行为;而负性自然环境直接减少合作行为。这表明正负性自然环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均不相同。这弥补了先前研究之不足,对如何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合作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正负效价 合作行为 合作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征求到反应:建言行为链中的管理者角色 被引量:5
14
作者 施李晓云 朱悦 段锦云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在建言行为发生链中,管理者扮演着征求者和反应者的不同角色。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却罕于从员工处征求建言,或未能对员工建言做出有效反应。在学术界,目前有关管理者征求建言、纳谏和建言/建言者评估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不成系统。为解决... 在建言行为发生链中,管理者扮演着征求者和反应者的不同角色。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却罕于从员工处征求建言,或未能对员工建言做出有效反应。在学术界,目前有关管理者征求建言、纳谏和建言/建言者评估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不成系统。为解决这些实践和理论上的不足,提出并整合建言行为链框架;并基于输入-过程-输出模型,从管理者角色入手,系统分析和归纳管理者征求建言、采纳建言、评估建言(者)的前提和结果,以诠释管理者在员工建言行为链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为管理者更好履行建言管理职能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言征求 管理者反应 纳谏 建言评估 输入-过程-输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权隐含语和自主选择权对个体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马俊树 隋明楠 刘永芳 《心理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422-431,共10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目标保护对象的所有权隐含语及个体的自主选择权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心理机制。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初步探究有/无所有权隐含语对个体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实验2引入自主选择权变量...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目标保护对象的所有权隐含语及个体的自主选择权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心理机制。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初步探究有/无所有权隐含语对个体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实验2引入自主选择权变量,采用2×2被试间设计,进一步检验实验1的发现,同时考察自主选择权是否会调节所有权隐含语的作用以及心理所有权和权力感是否具有链式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所有权隐含语通过心理所有权和权力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影响个体的亲环境行为;自主选择权也影响个体的亲环境行为,却未与所有权隐含语产生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境行为 所有权隐含语 心理所有权 权力感 自主选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