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何突破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教学 |
王雅南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5 |
5
|
|
2
|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潘文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3
|
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与互惠原则——上海松江张泽镇村民视野中的礼物馈赠 |
顾伟列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5
|
|
4
|
文艺民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
朱希祥
李晓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5
|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
陈勤建
常峻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6
|
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 |
陈勤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7
|
英汉色彩词联想对比的词汇学意义 |
杨元刚
赵巧云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8
|
中国文学女性形象中的洛神原型及其现代重述 |
李小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9
|
论视觉的二重性 |
李鸿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0
|
生活化:当代艺术的走向与禅宗历史变迁的比较 |
李鸿祥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1
|
重读陶渊明 |
邵明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2
|
唐代墓志中的“礼也”释证 |
姚美玲
|
《语言科学》
|
2007 |
9
|
|
13
|
论白居易的“知足”与“不足”--兼论其忠州起复后之仕隐心态 |
邵明珍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4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 |
邵明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5
|
语音能力与语音行为 |
毛世桢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6
|
天生万物 余得为人——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 |
陈晓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7
|
论苏东坡的归田情结 |
邵明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8
|
《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 |
汪寿明
|
《语言科学》
|
2003 |
5
|
|
19
|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主旨辨正 |
邵明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0
|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
傅惠生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