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际商务专业中英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
刘越
徐硕
商昕帆
黄怡敏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1 |
1
|
|
2
|
《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初探 |
叶军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3 |
18
|
|
3
|
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论对比研究的三个时期、三个目标和三个层面 |
潘文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3 |
12
|
|
4
|
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
袁斐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11
|
|
5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 |
吴勇毅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2 |
12
|
|
6
|
洪堡特论汉语语法及其对现代汉语研究之启发 |
张晓路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2 |
1
|
|
7
|
文艺民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
朱希祥
李晓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8
|
论视觉的二重性 |
李鸿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9
|
重读陶渊明 |
邵明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0
|
唐代墓志中的“礼也”释证 |
姚美玲
|
《语言科学》
|
2007 |
9
|
|
11
|
论苏东坡的归田情结 |
邵明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 |
汪寿明
|
《语言科学》
|
2003 |
5
|
|
13
|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 |
傅惠生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4
|
论《聊斋志异》的自然主题 |
柯玲
|
《蒲松龄研究》
|
2003 |
3
|
|
15
|
“竹内好”之于“我们”——读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 |
王大可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9 |
2
|
|
16
|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 |
潘文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15
|
|
17
|
简论赛珍珠在国际汉学中的地位与贡献——以中国小说的研究为例 |
朱希祥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8
|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下) |
潘文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5
|
|
19
|
从《查第格》看伏尔泰与道家思想之关联 |
蒋向艳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6 |
3
|
|
20
|
生命 儒道 文章——欧阳修创作主张探原 |
陈晓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