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包容:华东师范大学数字支教研究报告
1
作者
李彦垒
刘泽民
+2 位作者
周雯静
朱丹
赵琳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26,共19页
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相结合,助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2022年启动“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立足数字包容理念,组织300余名师生团队为云南省寻甸县10所小学提供了为期一年的数字支...
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相结合,助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2022年启动“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立足数字包容理念,组织300余名师生团队为云南省寻甸县10所小学提供了为期一年的数字支教服务。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等举措,探索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助力、社会参与的数字支教新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评估了项目在缓解区域教育数字鸿沟、促进教育数字包容方面的实践成效。研究发现,数字支教项目有效夯实了乡村学校数字化转型基础,提升了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了乡村学生数字素养,有效缓解了区域教育数字鸿沟。基于此,研究认为高校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数字支教成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实践;同时,还需在国家层面完善数字支教的政策供给和协同推进机制。总体而言,数字支教项目构建了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赋能、数字资源共享的教育帮扶新模式,这一探索不仅对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也为全球教育数字包容的实践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包容
数字支教
数字鸿沟
乡村教育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构建新时代“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二
被引量:
18
2
作者
章晶晶
王钰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53,共7页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更高水平的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深度变革的内生变量,信息素养将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更高水平的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深度变革的内生变量,信息素养将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底和纽带,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又将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变革教育评价机制、构建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教育信息化必将融入顶层设计,并在教育各环节、各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德智体美劳
五育
全面培养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三
被引量:
11
3
作者
陈超
刘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呈现出注重全局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新特点。对此,该文提出,教育体制改革要立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要服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呈现出注重全局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新特点。对此,该文提出,教育体制改革要立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要服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把握"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核心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在教育信息化2.0的整体思路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制机制、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监督评价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进而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体制机制
教育评价
教育信息化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包容:华东师范大学数字支教研究报告
1
作者
李彦垒
刘泽民
周雯静
朱丹
赵琳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学院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26,共19页
基金
2023年度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项目“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
文摘
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相结合,助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于2022年启动“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立足数字包容理念,组织300余名师生团队为云南省寻甸县10所小学提供了为期一年的数字支教服务。通过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等举措,探索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助力、社会参与的数字支教新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评估了项目在缓解区域教育数字鸿沟、促进教育数字包容方面的实践成效。研究发现,数字支教项目有效夯实了乡村学校数字化转型基础,提升了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了乡村学生数字素养,有效缓解了区域教育数字鸿沟。基于此,研究认为高校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数字支教成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常态化实践;同时,还需在国家层面完善数字支教的政策供给和协同推进机制。总体而言,数字支教项目构建了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赋能、数字资源共享的教育帮扶新模式,这一探索不仅对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也为全球教育数字包容的实践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
关键词
数字包容
数字支教
数字鸿沟
乡村教育振兴
Keywords
digital inclusion
digital teaching support
digital divide
rural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构建新时代“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二
被引量:
18
2
作者
章晶晶
王钰彪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53,共7页
文摘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更高水平的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深度变革的内生变量,信息素养将成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底和纽带,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又将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变革教育评价机制、构建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教育信息化必将融入顶层设计,并在教育各环节、各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德智体美劳
五育
全面培养
信息技术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Education in 5 Aspect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三
被引量:
11
3
作者
陈超
刘楚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文摘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呈现出注重全局性、系统性、实效性的新特点。对此,该文提出,教育体制改革要立足"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要服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把握"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核心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在教育信息化2.0的整体思路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制机制、教育管理、社会服务、监督评价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进而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关键词
教育体制机制
教育评价
教育信息化2.0
Keywords
Education System Mechanism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2.0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包容:华东师范大学数字支教研究报告
李彦垒
刘泽民
周雯静
朱丹
赵琳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为构建新时代“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二
章晶晶
王钰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必由之路的教育信息化——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信息化笔谈之三
陈超
刘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