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77
1
作者 林啸 刘敏 +2 位作者 侯立军 许世远 常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3-618,共6页
应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上海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品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中的重金属均极显著地超过上海土壤背景值,其... 应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上海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样品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中的重金属均极显著地超过上海土壤背景值,其中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分别是背景值的37倍和174倍.城市土壤和地表灰尘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244.69和1004.03,分别达到中等生态危害和很强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空间插值 城市土壤 地表灰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管理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和意 刘敏 +2 位作者 刘巧梅 侯立军 欧冬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在城市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初始冲刷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建议采用初期30%的径流中携带了整个降雨事件污染物总... 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在城市径流污染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城市暴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初始冲刷定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建议采用初期30%的径流中携带了整个降雨事件污染物总量的80%这一初始冲刷定义,可以比较合理的对初期径流中污染物进行定量,从而为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方便;提出了处理初期径流污染物和保护受纳水体的管理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径流 初始冲刷效应 径流污染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汪祖丞 刘敏 +1 位作者 杨毅 谢雨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4-990,共7页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上海城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植物等中的浓度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直接排放输入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 利用城市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了稳态假设下上海城区16种PAHs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植物等中的浓度分布,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了相间迁移通量.结果表明,大气直接排放输入是PAHs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迁移过程包括扩散、沉降和侵蚀等,平流输出是其在系统中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和沉积物是PAHs主要的汇(占94.4%),其在不透水层上覆盖的膜中浓度达到最大(156g/m3),PAHs在沉积物和土壤中停留时间最长;随着环数的增加,PAHs在水体、植被和土壤中的降解损失所占比例从2.3%逐渐增加至48.9%,而在大气中的降解损失则从91.5%减少至4.0%.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度模型 多环芳烃 多介质归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工业区玻璃表面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溯源 被引量:7
4
作者 于英鹏 杨毅 +3 位作者 刘敏 汪青 郑鑫 刘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9-224,共6页
利用GC-MS对上海工业区玻璃表面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宝山工业区、吴泾化工区和金山化工区玻璃表面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10.66,16.48,31.94μg/m2,工业区附近对照点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2.7,8.86,4.18μg/m2.... 利用GC-MS对上海工业区玻璃表面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宝山工业区、吴泾化工区和金山化工区玻璃表面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10.66,16.48,31.94μg/m2,工业区附近对照点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2.7,8.86,4.18μg/m2.各采样点玻璃表面不同环数PAHs分布特征相似,以3环和4环PAHs为主,平均含量分别占∑16PAHs的25%和47%;其次为5环和6环PAHs,分别占∑16PAHs的14%和9%,最低为2环PAHs,仅占5%.单体PAH以Phe、Fluo、Py和Chry为主.源解析表明,玻璃表面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焦炭燃烧,部分来源于石油燃烧.质量标准化毒性当量浓度范围在0.07~3.23μg/g之间,对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单体PAH分别是BaP,BbF,BkF,D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工业区 玻璃表面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粒度与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飞 郑祥民 +1 位作者 许健 曹希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8,共6页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测试,在同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成沉积的粒度与磁性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中,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测试,在同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成沉积的粒度与磁性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中,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东海陆架的近源风尘物质;磁化率相对较高,但变化不大.根据沉积物的粒度与古气候环境的内在联系,结合磁化率变化情况,对该地区风尘沉积物的物源变迁及环境演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 粒度 磁化率 浪岗山列岛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分布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玉燕 刘敏 刘浩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状况、空间分布及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Cr、Cu、Pb、Zn污染,其中Pb的污染相当严重;除Mn、Fe以外,土壤中同一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显著;各重金属... 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状况、空间分布及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Cr、Cu、Pb、Zn污染,其中Pb的污染相当严重;除Mn、Fe以外,土壤中同一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显著;各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规律并不完全相同,但均以残渣态为主;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活性态Pb的比例最高,活性态Fe的比例最低,同一重金属元素活性态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分布 功能区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中国干旱区土地利用格局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徐丽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71,共8页
以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武威市为例,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机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土地斑块密度非常稀疏.斑块面积变化差异最大的是农田和沙地两种类型.(2)... 以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武威市为例,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机制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土地斑块密度非常稀疏.斑块面积变化差异最大的是农田和沙地两种类型.(2)2000年与1995年对比,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样性有所上升,优势度相对下降,但是土地利用斑块的破碎程度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离度差异及时间上的变化较大.(3)居民点与工矿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比较规则、简单,复杂性较低,但是稳定性较强.农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尽管复杂性较强,但是稳定性很差.在时间上,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性基本上有所增强,但是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降低的.(4)该土地利用格局系统总体上趋于恶性发展.其时空演变具有复杂的原因,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复杂的区域背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使其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地利用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物对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于英鹏 杨毅 +6 位作者 刘敏 陆敏 郑鑫 王欣 王瑞琪 刘营 汪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2-458,共7页
为探讨城市建筑物对其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对建筑物勒脚或散水边缘(B)和距建筑物5m(B-5)处2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824-8960ng/g,平均为2649n... 为探讨城市建筑物对其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对建筑物勒脚或散水边缘(B)和距建筑物5m(B-5)处2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16种优控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B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824-8960ng/g,平均为2649ng/g;B-5处土壤中∑16PAHs含量为637-1706ng/g,平均为1297ng/g,B处PAHs含量远高于B-5.各样点主要以4环和5环PAHs为主,B处3环PAHs含量高于B-5处.其中∑4PAHs(FI、Pyr、InP和BghiP)含量分别占B和B-5土壤中∑】6PAHs的48%和45%.参照Maliszewska-Kordybach建立的土壤PAHs污染标准,HJ-5、AJ、AJ-5、EB-5和TC-5属于中等污染程度(600-1000ng/g),其余各样点均属于重度污染(〉1000ng/g).B处土壤中TOC相对B5处有富集趋势,B和B-5处土壤中PAHs与TOC无明显的相关性.BaA、Chry、B(b/k)F、BaP、InP和DahA是B和B-5处土壤中TEQBaP浓度的主要贡献者.溯源结果表明B和B-5处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汽油和柴油的燃烧;B-5土壤中PAHs部分可能来源于石油类的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建筑物 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田间焚烧黑碳与生物质炭中的不稳定碳含量及组分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汪青 刘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3,230,共6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黑碳和生物质炭中的不稳定碳含量及组分特征,以稻草田间堆烧和散烧残留黑碳和实验室内250,350,450,550,65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提取碳、重铬酸钾氧化碳和微生物矿化碳3种形式的不稳定碳含量,并对水提... 为探讨不同类型黑碳和生物质炭中的不稳定碳含量及组分特征,以稻草田间堆烧和散烧残留黑碳和实验室内250,350,450,550,65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提取碳、重铬酸钾氧化碳和微生物矿化碳3种形式的不稳定碳含量,并对水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研究。水提取碳是指黑碳和生物质炭样品加纯水振荡8h并过0.45μm滤膜后的溶解态总碳;重铬酸钾氧化碳是指样品在55℃下被0.1mol/L K2Cr2O7∶2mol/L H2SO4(1∶1,v∶v)溶液氧化60h所去除的有机碳;微生物矿化碳是指样品加接种液培养一定时间后的累积矿化量。结果表明,黑碳和生物质炭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水提取碳(3.01-16.52mg/g)、重铬酸钾氧化碳(10.28-94.62mg/g)和矿化碳(1.76-4.08mg/g)。水提取碳和重铬酸钾氧化碳在低温制备生物质炭中的含量总体上大于高温制备生物质炭和田间焚烧残留黑碳中的含量。重铬酸钾氧化碳与另2种不稳定碳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种黑碳和生物质炭在81d培养期内的累积矿化量与水提取碳含量在同一数量级;黑碳和生物质炭水提取物成分受制备温度的影响,主要官能团有羟基、羰基、醛基和羧酸根等,没有发现难降解的芳香成分,表明水提取碳是易于被微生物利用的组分。研究认为,高温制备生物质炭中的不稳定碳含量较低,适于固碳减排方面的应用;而低温制备的生物质炭有相对较高的不稳定碳含量,可能更适于保肥增产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生物质炭 不稳定碳 红外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