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沙丘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过程 被引量:13
1
作者 温小浩 李保生 +4 位作者 李森 欧先交 姚春霞 罗开利 曾兰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0-718,共9页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样品测试和263个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本文确定了这套以沙丘沙沉积为主的沉积序列主要是2.5 ka BP以来气候一风沙地貌过程的产物,并详细讨论了自那时以来不同沉积类型的粒度及其Mz、σ和SC/D等分布规律和成因问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①额济纳剖面古流动沙丘沙、古半固定沙丘沙和古固定沙丘沙无论在粒度组成还是在Mz、σ分布上,都分别与现代流动沙丘沙、半固定沙丘沙和固定沙丘沙颇为相似,这为该剖面沙丘类型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对这三类沙丘沙而言,沙黄土-亚沙土和沙质弱成土的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而粉沙和粘土含量明显增高,显示出沙丘嗣后的较强的成土作用和一定的土壤化过程。②该剖面古流动沙丘沙或古半固定沙丘沙与上覆的古固定沙丘或沙黄土-亚沙土或者是沙质弱成土可以构成11.5个沉积旋回,其每一个旋回又表现为颗粒由粗变细,Mz(Φ)、SC/D由小到大和σ显示的由分选好到变差的粒度旋回变化,代表了一个“沙漠化”时期被嗣后的“绿洲化”时期替代的正逆交替变化过程。③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经历了11.5个旋回的“沙漠化”与“绿洲化”的生态环境变迁,在时间上具有若干百年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其驱动因子主要与自那时以来东亚冬夏季风交替演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粒度特征 沉积过程 季风环境变化 流动沙丘 半固定沙丘 成土作用 沉积旋回 BP 生态环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潮滩植物根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 被引量:14
2
作者 毕春娟 陈振楼 +1 位作者 许世远 李丽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长江口滨岸潮滩芦苇与海三棱草根系、茎叶以及根际沉积物中Cu、Pb、Mn、Zn、Cr的含量分析发现,Cu、Pb、Zn、Cr在根系中的含量较高,而Mn在茎叶中的含量达到总量的55%以上。海三棱草比芦苇能更有效地累积重金属,两种植物根系 沉积物... 长江口滨岸潮滩芦苇与海三棱草根系、茎叶以及根际沉积物中Cu、Pb、Mn、Zn、Cr的含量分析发现,Cu、Pb、Zn、Cr在根系中的含量较高,而Mn在茎叶中的含量达到总量的55%以上。海三棱草比芦苇能更有效地累积重金属,两种植物根系 沉积物系统均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一般在冬季富集;芦苇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秋季较低,冬季富集,而海三棱草根际沉积物中Cu、Pb、Mn均在秋季含量较高,Zn、Cr冬季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潮滩植物 根际 重金属 分布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潮滩对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氮、磷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邓焕广 陈振楼 +3 位作者 许世远 王东启 刘杰 刘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1-406,共6页
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自然湿地对垃圾渗滤液净化有诸多优点,而相关的研究较少。根据渗滤液的不同浓度和不同滞留时间的净化效果不同,采用实验室模拟和培养的方法来研究老港垃圾填埋场附近潮滩对垃圾渗... 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自然湿地对垃圾渗滤液净化有诸多优点,而相关的研究较少。根据渗滤液的不同浓度和不同滞留时间的净化效果不同,采用实验室模拟和培养的方法来研究老港垃圾填埋场附近潮滩对垃圾渗滤液营养盐N、P的净化效果。研究发现:夏季老港中、低潮滩在较短滞留时间(6 h)内对各浓度渗滤液中N、P的净化效果不明显,而在较长滞留时间内(96 h)中、低潮滩对各浓度渗滤液净化效果明显,净化后污水中N、P含量可达到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质量分数为5%时,潮滩对N、P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N P 净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姚丽萍 王远飞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54-57,共4页
基于MPI消息传递实现了多点源高斯扩散模型的并行编程,以数据的分布存储作为区域划分的依据,实现了计算量的负载平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实现了粗粒度计算,大大减少通信量,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并对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基于MPI消息传递实现了多点源高斯扩散模型的并行编程,以数据的分布存储作为区域划分的依据,实现了计算量的负载平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实现了粗粒度计算,大大减少通信量,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并对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将并行计算应用于多点源污染物浓度计算是可行的,并获得较高的加速比,并行效率最高达97.5%,与单机相比,不仅可以提高运行速度,大大缩短计算时间,而且可以扩大计算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大气污染扩散 加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地区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卓瑾 徐建华 +1 位作者 吕光辉 沈琪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生态足迹方法为定量计算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论文将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外最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从1998年到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 生态足迹方法为定量计算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论文将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外最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地区从1998年到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方法,加强了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反应。1998~2005年期间,广西北部湾地区,土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但是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仅林地资源与建筑用地资源还有少量人均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供给 动态分析 北部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