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诠释学的经典与经典诠释学——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德荣先生访谈 被引量:8
1
作者 潘德荣 孙义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1,共5页
一、诠释学在中国 孙义文:潘老师,您好!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2008年到2010年,明确以“诠释”、“解释”、“释义”作为文章标题的期刊论文每年都超过3000篇,每年又有30多位不同专业的博士所写的毕业论文标题中用这些词语,其中... 一、诠释学在中国 孙义文:潘老师,您好!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2008年到2010年,明确以“诠释”、“解释”、“释义”作为文章标题的期刊论文每年都超过3000篇,每年又有30多位不同专业的博士所写的毕业论文标题中用这些词语,其中竟然还有很多是自然科学的。甚至,我们去搜索引擎上搜索词语“诠释”,可以得到超过一亿的相关结果;在日常生活中,“诠释”已经成为一个日常用语,有关诠释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学 华东师范大学 终身教授 搜索引擎 2010年 2008年 期刊论文 文章标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第五范式中的合作新模式:基于交叉科学哲学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晶 李玉宏 姜雪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54,共16页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作为第五种科研范式,被认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智能产业变革中的关键。我国正大力推进科研范式变革,交叉合作成为第五范式主流。如何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和传统的理论驱动模式作出新发现?合作团队如何融合过程机...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作为第五种科研范式,被认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智能产业变革中的关键。我国正大力推进科研范式变革,交叉合作成为第五范式主流。如何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和传统的理论驱动模式作出新发现?合作团队如何融合过程机制模型和纯数据模型?从节约交叉合作的认知与交流成本出发,如何高效地促进成功的科学研究?本文甄别了第五范式中的认识论问题,提出一种分析学科交叉的哲学框架:交叉合作而不融合。该框架不仅考虑了交叉合作的认知成本与认知韧性,还涵盖了研究者的组织交流成本与认知身份认同。进而,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人工智能驱动化学研究为例,分析和阐明了这种合作新模式,以期能够为科学政策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 机器学习 学科交叉 科学政策 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契的知行观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3
作者 詹梦皎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随着世界步入现代化及西学渐入中国,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面临着伦理主体如何转化为实践主体的任务。新儒家要么把心性的主体改造为意志的主体,要么陷入理性和“觉知”的二元结构,难以真正解决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在批判改良派和革命派... 随着世界步入现代化及西学渐入中国,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面临着伦理主体如何转化为实践主体的任务。新儒家要么把心性的主体改造为意志的主体,要么陷入理性和“觉知”的二元结构,难以真正解决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在批判改良派和革命派分离知与行的基础上,冯契把金岳霖的“得自”经验和“还治”经验革新为“得自”现实和“还治”现实,人的能在活动指向了感性之“所”,理论和现实得以统一,主体在掌控知识中获得自由感,达成乐生境界,知识和智慧融为一体。冯契对传统哲学的创新开启了知行观的新局面:把传统哲学的“能-所”结构与现代实证科学对接,开启了中国传统哲学与杜威“探究认识论”对话的可能;事实和价值的深度融合也联结了“成物”和“成己”,推动了具体形而上学的构建。与新儒家相比,冯契转化心性主体为实践主体的创新在于,在“还治”维度上赋予实践以辨验的可能性,在历史维度上中介知识和智慧。验证和中介给予传统哲学的伦理主体以经验性,构建出兼具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特征与西方哲学知识论取向的哲学新局面,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一条历史主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知行观 中国传统哲学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转向”范式下康德哲学何为 被引量:1
4
作者 应奇 邓仕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169,共11页
在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康德提出了解决传统形而上学困难的先验哲学,并声称以此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当代哲学中的“实践转向”范式基于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新方法”提出了对传统哲学的系统性改造,并... 在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康德提出了解决传统形而上学困难的先验哲学,并声称以此实现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当代哲学中的“实践转向”范式基于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新方法”提出了对传统哲学的系统性改造,并认为这种改造才是哲学上真正的“哥白尼式革命”。真伪“哥白尼式革命”的区别总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认知之“思辨性格”的不同解释;二是对认知之目标理念的不同关切。这两个方面的差别与两种哲学范式对认知范围的限定有关,并最终与二者对物自身含义的界定相关。康德的先验哲学与“实践转向”范式在对认知的“思辨性格”的要求上并无根本差别,而进一步厘清物自身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在两种哲学范式之间寻求调和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转向 哥白尼式革命 先验哲学 思辨性格 物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医学临床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教育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冠守 葛力萌 +1 位作者 高秉钰 葛长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53,58,共5页
随着双心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人文关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既往长期临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和技能而无所适从。追根溯源,夯实双... 随着双心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人文关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既往长期临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和技能而无所适从。追根溯源,夯实双心医学理念下普适性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哲学层面深入剖析双心医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探讨双心医学在心内科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和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为当今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和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医学 哲学 医学人文教育 本科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交互中的“交互”:信息协同还是相互规定?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静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239,共9页
近年来,工程技术研究者们对人机交互的技术实现问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究,同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对人与计算机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交互,以及人机交互的本质是什么... 近年来,工程技术研究者们对人机交互的技术实现问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究,同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对人与计算机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交互,以及人机交互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术界仍然模棱两可。如果说单个智能体存在的核心意义在于信息承载,那么对于人类而言,主体间相互规定以及在周围环境中的共生共存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维度。这意味着,交互过程不仅仅蕴含了具体情境中稳定的客观性特征,更意味着个体通过交互离开私人的领域,最终与其他主体或智能体一道形成融合性智能的过程。正是在此意义上,人机交互过程的本质并非实现信息协同,而是一个内部与外部、主体与智能体及世界连续统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认知 技术 双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实诚性难题
7
作者 颜青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图灵测试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是,测试者对机器与人的“不可区分”性判定需要诉诸直觉,这将不能避免任意性。分析图灵后来改进的经验判据,测试者的直觉应当包含了“人具有人格实诚性”的预设。有趣的是,这一预设的基础也包含在塞尔汉... 图灵测试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是,测试者对机器与人的“不可区分”性判定需要诉诸直觉,这将不能避免任意性。分析图灵后来改进的经验判据,测试者的直觉应当包含了“人具有人格实诚性”的预设。有趣的是,这一预设的基础也包含在塞尔汉字屋论证的深度改进版本中。同时,人格实诚性预设同德雷弗斯的论证也是一致的,都要求人应当具有深度的语形理解能力。因此,即使像ChatGPT这样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格实诚性,也不具有人的智能,从而并不代表人工智能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图灵测试 实诚性难题 深度汉字屋 语形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安德森叙事”中阅读西方文明内在批判的宝贵潜力
8
作者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6,178,共11页
英国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通过对西方世界主导的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梳理,不仅告诉我们作为事实概念的某个“文明”是如何界定作为价值概念的“文明”含义的,而且在揭示文明与野蛮辩证法的同时,展示了“讲理”与“不讲理”之... 英国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通过对西方世界主导的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梳理,不仅告诉我们作为事实概念的某个“文明”是如何界定作为价值概念的“文明”含义的,而且在揭示文明与野蛮辩证法的同时,展示了“讲理”与“不讲理”之间的奇特结合。我们只有带着对叙事的讲者语境和听者语境两方面的高度敏感性,才能从这样一个“安德森叙事”中得到尽可能多的阅读收获,并让这种收获去对接为人类创造一种新文明的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文明 讲理 学习 批判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认知资本主义中“不稳定无产者”问题
9
作者 孙亮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伴随数字社会的发展,“认知资本主义”的转型使得资本增殖、劳动方式以及主体抵抗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倡导的“不稳定的无产者”概念受到学界诸多关注,其界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劳动和工作模... 伴随数字社会的发展,“认知资本主义”的转型使得资本增殖、劳动方式以及主体抵抗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盖伊·斯坦丁(Guy Standing)倡导的“不稳定的无产者”概念受到学界诸多关注,其界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劳动和工作模式;收入来源;权利模式。他认定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是导致这一群体的根本原因。他从提供劳动、增加收入、给予权利等三方面提出“天堂政治”的构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审视,真正理解“不稳定无产者”的重心不是所谓的“不稳定”,而应是“无产者”。当“基本收入”、保障权利等作为“不稳定无产者”解放方案的时候,说明其仅是希望在资本主义内部解决这一问题。究其根本,“不稳定无产者”的出路注定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这是基于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无产者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哲学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9
10
作者 潘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84,共9页
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共同富裕思想,“物质利益难题”是激发马克思研究反贫困问题的直接动因。共同富裕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基本的伦理向度,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必然。普遍性规范与特殊性规定、理论性原则与实践性策略、... 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共同富裕思想,“物质利益难题”是激发马克思研究反贫困问题的直接动因。共同富裕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基本的伦理向度,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必然。普遍性规范与特殊性规定、理论性原则与实践性策略、批判性立场与建构性维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彰显了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理路,也给现代社会留下丰富的思想遗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在所有制结构、利益主体、推进层次、实现路径与内涵形式上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物质利益难题 人类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新曙光下的科技人文与大学之道--钱旭红院士访谈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长珍 刘梁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84,共11页
面对新的世界文明变局,我们迫切需要改变思维。改变思维既要回归本源,又要更现代。量子思维既是最前沿的,又与老子的学说相通。如此中西之和、古今之和、科技人文之和,正昭示着人类文明新的曙光。科技与人文在现代社会的"纠缠"... 面对新的世界文明变局,我们迫切需要改变思维。改变思维既要回归本源,又要更现代。量子思维既是最前沿的,又与老子的学说相通。如此中西之和、古今之和、科技人文之和,正昭示着人类文明新的曙光。科技与人文在现代社会的"纠缠"表现为科技重塑人文、人文引导科技。现代科技可以为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研究材料和技术手段;应该发挥伦理学对于科技创新、人类生活的引领作用,建构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体系。新时代的大学肩负着"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立德树人,需要三种精神要素的统一,即以质疑为第一要素的科学精神、以关爱为第一要素的人文精神、以使命为第一要素的信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变局 科技人文 大学之道 改变思维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嘉映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102,共13页
该文介绍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看法。其要点是:哲学的核心工作是概念考察;所考察的是自然概念,用以考察的也是自然概念;因此,哲学工作和实证科学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哲学的目标不是建构理论;哲学的任务是治疗由误解哲学语法所造... 该文介绍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看法。其要点是:哲学的核心工作是概念考察;所考察的是自然概念,用以考察的也是自然概念;因此,哲学工作和实证科学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哲学的目标不是建构理论;哲学的任务是治疗由误解哲学语法所造成的智性扭曲。文章最后粗略讨论了观念和概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自然概念 哲学 科学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中的知识、方法与信念——基于科学哲学的考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116,共11页
科学教育强调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是因为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凸显了将科学看作了解世界的方式在认识论上的重要性。出于个体认识论的需要、科学研究的认识论特征以及科学外行与科学家在认知劳力上的区分,... 科学教育强调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是因为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凸显了将科学看作了解世界的方式在认识论上的重要性。出于个体认识论的需要、科学研究的认识论特征以及科学外行与科学家在认知劳力上的区分,科学教育的目标转向受教育个体未来的社会行动,应培育学生建立对科学的信任和维护科学的认识论权威。为实现这种目标,科学教育应从理解科学的本质转向理解真实的科学实践的本质,在科学教育中呈现真实的而非理想化的科学实践,采纳基于科学哲学模型和理论的实用主义进路。科学哲学对科学实践的新近研究,虽然可以提供理论基础,但应该与科学教育进行建设性对话,更加关注非科学家理解科学的模式,将哲学模型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需要、符合教学情境的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认识论 科学哲学 认知劳力 科学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与阿尔都塞的“新马克思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忆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阿尔都塞的哲学深受现代科学哲学的影响 ,他“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系列新论 ,无不具有现代科学哲学 ,尤其是巴歇拉尔的“认识论革命”命题和库恩的“理论变革的整体性”思想的烙印。这不仅体现在一些概念的转借上 。
关键词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 阿尔都塞 “新马克思论” 整体性 巴歇拉尔 “认识论革命” 库恩 马克思 理论变革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哲学的语言之维 被引量:7
15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29,共6页
语言是哲学之思的重要对象。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哲学家,孔子对语言哲学的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讨论,既对语言之为文化载体及其教化功能有所意识,又揭示了主体间对话的有效性条件;不仅提出操作论的意义理论,而且对名言与道的关系... 语言是哲学之思的重要对象。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哲学家,孔子对语言哲学的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讨论,既对语言之为文化载体及其教化功能有所意识,又揭示了主体间对话的有效性条件;不仅提出操作论的意义理论,而且对名言与道的关系问题作了最初的探讨。本文在重构孔子语言哲学的同时,也对其中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了初步的引中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语言哲学 操作论 言语 交际功能 成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2
16
作者 潘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6,共5页
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必然后果与制度效应,反思与自反的结构矛盾构成了风险社会的动力机制。科学认识风险与合理治理风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经之途。在理念层上要重审现代性与构建新理性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培育责任伦理。规制与失范是风... 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必然后果与制度效应,反思与自反的结构矛盾构成了风险社会的动力机制。科学认识风险与合理治理风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经之途。在理念层上要重审现代性与构建新理性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培育责任伦理。规制与失范是风险社会生成的制度性根源,制度层面要求实现分配正义。实践层上风险治理的关键是构建社会风险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自反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及其方法论意义——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67,共13页
"形"、"神"和"形神之辨"是古典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和一个重要论题。其原义是用来对人体生命结构的哲学概括,同时也推衍于艺术、文学、建筑以及医学、武术等领域。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界对绘画、中医... "形"、"神"和"形神之辨"是古典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和一个重要论题。其原义是用来对人体生命结构的哲学概括,同时也推衍于艺术、文学、建筑以及医学、武术等领域。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学界对绘画、中医、养生、武术等领域的形神关系多有论述,但似乎尚未提升到文化哲学的高度。"‘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论证,意在从哲学的视角揭示古典中国哲学"形神之辨"的文化哲学精义,对于当今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以君形 形以传神 传神写照 “形神统一”文化生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忆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8,共4页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价值 ,体现为客观性与主体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决定性与选择性、共时性与历史性、实证归纳与理性概括的统一。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哲学 方法论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督以为经”与“养生”的哲学——以《庄子·养生主》首章为中心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7,共13页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它探讨养生的要义。然而"养生主"这一表达具有多重含义:(1)养生为主,即"主养生";(2)"养生"之"主",即养生的主要方面;(3)养"生之主",所养的是生的主...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它探讨养生的要义。然而"养生主"这一表达具有多重含义:(1)养生为主,即"主养生";(2)"养生"之"主",即养生的主要方面;(3)养"生之主",所养的是生的主要方面。这些不同的取向,规定了"养生主"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庄子养生哲学的根本原则是"缘督以为经",即所谓顺中以为常,聚焦于善与恶、刑与名之间的几微虚空,它实质上是一种人与天之间的"边界体验"。养生的哲学展开为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四重连续的整体性效应,最终指向生命意义的当下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主 庄子 缘督以为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庄子》哲学中的“身体”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庄子》在"离形去知"的口号下坚持这样的观点,即身体是人在世的基础之维,身体与外物、自然直接相关,并与之有着类似的属性。然而身体中的物性在智虑思维的作用下有变异为物欲的可能,身体应在顺物而无容私的状态下与物相接,... 《庄子》在"离形去知"的口号下坚持这样的观点,即身体是人在世的基础之维,身体与外物、自然直接相关,并与之有着类似的属性。然而身体中的物性在智虑思维的作用下有变异为物欲的可能,身体应在顺物而无容私的状态下与物相接,这是人在有限性的身体中投向无限过程的契机。身体中本然具有的机制使其与"天"有着相通的可能,故应"乘身"而"藏形于天",道在身-心的统一体中得以展现。因此若将身体置入对身体的认识以及超越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则可以理解在《庄子》哲学中并存着的"堕肢体、黜聪明"与"形全精复"的看似矛盾的主张。这一内在思路可以概括为由观而知身,知身以乘身,乘身以化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身心 乘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