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邦交正常化决策研究述要
1
作者 徐显芬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告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起,就有各种关于如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思考与讨论。就中文和日文研究成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邦交正常... 1972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告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起,就有各种关于如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思考与讨论。就中文和日文研究成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邦交正常化实现以前,可谓“同时代史”,大多是当事者和推动者对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呼吁(1);二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主要利用报纸杂志、对当事人的采访及其回忆来梳理邦交正常化的实现过程和影响因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 报纸杂志 研究述要 研究成果 日本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2年广东省“支援前线”运动研究
2
作者 姚昱 万金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0,174,共11页
在1962年年中爆发的第三次台海危机期间,为防备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紧急备战。在此期间,广东省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支援前线运动,向前线部队提供了全方位的经济支持,从而有力保证了此次... 在1962年年中爆发的第三次台海危机期间,为防备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紧急备战。在此期间,广东省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支援前线运动,向前线部队提供了全方位的经济支持,从而有力保证了此次军事行动的成功和此次台海危机的顺利解决。广东省自身也从这次支援前线运动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随后进行三线建设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援前线运动 广东省 第三次台海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战争的缅甸回响:吴努政府中立外交缘起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88,174,175,共10页
1948—1950年,缅甸只是口头上宣称中立主义,实际上却希望同西方国家建立同盟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吴努政府很快意识到加入西方阵营对自身国家安全的危害,并因此尝试以联合国为舞台在东西方两大阵营间推行中立外交。同样是由于受到朝鲜... 1948—1950年,缅甸只是口头上宣称中立主义,实际上却希望同西方国家建立同盟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吴努政府很快意识到加入西方阵营对自身国家安全的危害,并因此尝试以联合国为舞台在东西方两大阵营间推行中立外交。同样是由于受到朝鲜战争的影响,杜鲁门政府着手秘密支持国民党残部。这种侵犯缅甸主权的行为促使吴努政府于1953年3月决定不再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并转而同中国扩大经贸往来。简言之,朝鲜战争是塑造缅甸中立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中可以看出,重大冷战事件的影响经常是跨地区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发生在一个地区的东西方关系变动改变了另一地区某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乃至于它的对外战略认知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战争 缅甸 联合国 国民党残部 中立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美国政府的认知与反应(1960-1987)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6-67,共12页
自196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密切关注的对象。解密至1987年的美国政府系列档案表明,美国政府的相关认知由于各种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频频出现严重的错误。但中国在27年里坚持不懈地对非洲提供世界上条件最为... 自196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密切关注的对象。解密至1987年的美国政府系列档案表明,美国政府的相关认知由于各种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频频出现严重的错误。但中国在27年里坚持不懈地对非洲提供世界上条件最为优厚的发展援助这一事实,不仅使美国的认知出现从敌视到重视的转变,也令美国政府逐步改变对非洲发展问题的轻视态度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非洲 发展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自由队:冷战初期美国利用逃亡者的特殊尝试
5
作者 赵继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32,共8页
为了缓解美国军队面临的巨大压力,艾森豪威尔在就任总统后,特别提议招募来自苏东集团的逃亡者组建志愿自由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美军执行对欧军事防卫的职责。为早日实现该设想,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展开了双重努力。然而,因冷战局势... 为了缓解美国军队面临的巨大压力,艾森豪威尔在就任总统后,特别提议招募来自苏东集团的逃亡者组建志愿自由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美军执行对欧军事防卫的职责。为早日实现该设想,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展开了双重努力。然而,因冷战局势缓和的冲击,特别是受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转变的影响,再加之决策层人事变动干扰,组建志愿自由队的设想最终夭折,美国转而选择采取其他措施利用逃亡者来实现其冷战目的。通过分析志愿自由队这一"未成功实施"的案例,既向读者呈现了美国为赢得冷战所做的蓄意谋划,同时也部分展示了美苏冷战对抗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亡者 美国 志愿自由队 冷战 艾森豪威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台湾军事干涉政策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的战略认知及其影响(1948—1950)
6
作者 姚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84,共21页
台湾问题之所以自1948年开始成为杜鲁门政府密切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个为已有研究所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军方认为台湾的去向会对美国此时开始制定的未来美苏大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但美国军方在评估台湾的战略价值时存在极大的认知... 台湾问题之所以自1948年开始成为杜鲁门政府密切关注的国家安全问题,一个为已有研究所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军方认为台湾的去向会对美国此时开始制定的未来美苏大战计划产生重大影响。但美国军方在评估台湾的战略价值时存在极大的认知问题,导致其一直不能清晰回答美国是否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台湾进行直接军事干涉这一重要问题,从而令杜鲁门政府的立场一直摇摆不定。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出于对美苏大战即将爆发的恐惧而作出了派驻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决定,但这一直接军事干涉行动因为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而引发巨大的国际争议,并成为威胁亚太安全的真正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杜鲁门政府 战略认知 直接军事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斯大林的德国政策再探讨(1945—1953)——基于与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会谈记录的分析
7
作者 葛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1,186,187,共13页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的态度存在着某种张力,从而使得苏联在德国政策上的目标不够明确。斯大林起初尝试追求一个统一的、“联合政府”的德国,并希望它成为苏联与西方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但随着冷战的爆发以及“联合...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的态度存在着某种张力,从而使得苏联在德国政策上的目标不够明确。斯大林起初尝试追求一个统一的、“联合政府”的德国,并希望它成为苏联与西方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但随着冷战的爆发以及“联合政府”政策在东欧的失败,斯大林一方面同意成立民主德国,另一方面却仍然要求把争取德国统一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赞成在东德正式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3月10日的“斯大林照会”是苏联力图阻止联邦德国融入西方集团的最后努力,在遭遇失败以后,斯大林最终接受了德国分裂的既成事实,但始终不愿意让苏联承担分裂德国的责任。这些状况间接导致了在他去世之后,苏联最高领导层在德国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德国问题 德国统一社会党 民主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和解的“小步”:苏联对华公共外交(1978—1985)
8
作者 艾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105,共13页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苏中两国内外政策的逐步调整,双方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在逐渐降低。此时,两国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因素,因而趋向于赞成缓和。双方出于基本的谨慎,同时考虑到世界均势的脆弱性,都认为有必要使用...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苏中两国内外政策的逐步调整,双方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在逐渐降低。此时,两国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因素,因而趋向于赞成缓和。双方出于基本的谨慎,同时考虑到世界均势的脆弱性,都认为有必要使用公共外交组织之类的方式来代替官方外交渠道,以进行初步的接触并试探对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20世纪70年代 苏联 和解 内外政策 武装冲突 官方外交 领导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苏防止核扩散论战看中国核政策缘起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长青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80,共18页
苏联以防止核扩散为由阻挠中国拥有核武器,是中国走上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道路的重要背景。中苏两国围绕什么才是防止核扩散正确道路的论战,也同样给中国核武器政策内容和主旨打上了深刻历史烙印。中国愈发强烈地认定,只有自己也掌握了... 苏联以防止核扩散为由阻挠中国拥有核武器,是中国走上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道路的重要背景。中苏两国围绕什么才是防止核扩散正确道路的论战,也同样给中国核武器政策内容和主旨打上了深刻历史烙印。中国愈发强烈地认定,只有自己也掌握了核武器,才能增强世界核力量的结构稳定性,只有打破美国和苏联依靠部分核禁试条约设置的障碍,才能真正制止核战争,走出迈向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目标的实际步伐。从这一视角来看,中苏围绕如何防止核扩散的矛盾斗争和论战,可谓是中国核政策生成的逻辑起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扩散 中苏论战 部分核禁试条约 中国核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处理台湾归还者财产问题初探
10
作者 徐显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0,186,共10页
二战后台湾归还者长期开展各种活动,要求日本政府对他们在战败后失去的财产进行补偿。在归还者团体呼吁、国会活动与政府应对这三者的互动中,日本政府采取了多重标准的应对态度:一方面,对外不断寻求缔结特别协定的机会;另一方面,对国内... 二战后台湾归还者长期开展各种活动,要求日本政府对他们在战败后失去的财产进行补偿。在归还者团体呼吁、国会活动与政府应对这三者的互动中,日本政府采取了多重标准的应对态度:一方面,对外不断寻求缔结特别协定的机会;另一方面,对国内,一边主张政府不负有必须进行补偿的法律义务,一边通过立法给归还者们发放特别补贴作为最终的解决方法,并以“国民忍受论”作为思想工具以求宁人息事。日本政府犯下的侵略罪行,它的国民是否需要“忍受”,这个问题在今天的日本仍然不断地被质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归还者财产 在外财产问题审议会 台湾残置财产处理议员联盟 国民忍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