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3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技能教学若干关键问题审思 被引量:4
1
作者 季浏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内容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内容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能对培养核心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小学是否应采用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和走班制形式、基本运动技能是否应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专门教学、专项运动技能是否应按照年级划分等级3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小学不应采用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和走班制形式,基本运动技能在小学1~2年级进行专门教学更科学合理,按照年级划分专项运动技能等级不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这3个问题,有助于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教学和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享受运动乐趣、掌握运动技能、实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自主运动选项教学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L课程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郭强 姚舒颖 +1 位作者 汪晓赞 吴依依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探究KDL课程教学与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宁波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143名学生(2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KDL课...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探究KDL课程教学与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宁波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143名学生(2个对照组、3个实验组)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KDL课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课程实施前后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水平的影响,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KDL课程能够有效提高水平三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程度,对于体育学习积极性兴趣的影响尤为明显;(2)与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相比,KDL课程能够有效提高水平三学生50 m跑和1 min仰卧起坐的成绩,但对于肺活量和体重没有显著性影响作用;两类课程教学均对1 min跳绳成绩有显著影响作用;(3)体育学习兴趣与体质健康水平在不同年级和性别维度上有显著相关性,运动参与态度和自主学习态度对于50m跑和仰卧起坐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KDL课程 体育学习兴趣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要义、困境与路径
3
作者 吕慧 于连庚 汪晓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前五育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要义、困境和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当前五育融合教育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要义、困境和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要义是以跨学科为根本属性、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价值遵循、以本学科为概念边界、以学习主题为设计起点、以问题情境驱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然而,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师认知、体系建立、协调发展、情境创设、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困境。基于此,提出提高教师跨学科实践能力、搭建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体系、建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拓宽教学评价体系和应用场域等实践路径,旨在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科整合 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核心素养的问题诊断、时代要求与发展策略
4
作者 尹志华 刘皓晖 +1 位作者 孙铭珠 孟涵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不仅承担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其在素养导向课程改革时代就不仅要具备体育核心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康教育核心素养。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面临自身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 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不仅承担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其在素养导向课程改革时代就不仅要具备体育核心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康教育核心素养。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面临自身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健康应急处理素养有待提升、健康传播素养有待加强、健康教育教学素养有待强化等问题。新时代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大力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强化健康应急处理素养、扩大自身健康传播影响力、提升健康教育教学素养水平。基于此,未来需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中贯彻“健康共治”思想、构建健康导向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系统开展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引导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体育教师 核心素养 健康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框架构建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尹志华 练宇潇 +1 位作者 贾晨昱 牛晓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基于跨学科主题教学视角,人工智能以课程内容而非工具的角色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意义重大,其...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基于跨学科主题教学视角,人工智能以课程内容而非工具的角色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意义重大,其背景体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呼吁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开展的应然期待、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容框架,应体现在构建“人工智能+体育”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搭建教学内容体系、推进教学设计和开展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并设计了“给运动插上智慧的翅膀”的具体案例;未来的推进策略: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智能化转型、为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提供多方保障、提升体育教师将人工智能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 数字化转型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业质量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涵解析、应然取向与实践框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超 董翠香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提供了依据。在系统分析基于学业质量的体育与健...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改革提供了依据。在系统分析基于学业质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涵和应然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评价三角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认知、观察、解读、运用“四位一体”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实践框架,其中学业质量标准是认知框架设计的依据,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是学习评价的具体内容,而基于证据推理的过程模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基本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业质量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评价框架 评价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理 韩星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205,247,共6页
为验证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健康校园SAAS平台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并以随机抽样的596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考察数字技术对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对实验组进行在线互助学习... 为验证数字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华东理工大学健康校园SAAS平台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并以随机抽样的596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考察数字技术对学生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对实验组进行在线互助学习、线下体适能测试、场馆预约、活动报名和跑步打卡等手段的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在锻炼频率、时长和强度方面有显著提升,且实验组的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用显著。该研究不仅创新性地构建了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操作框架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育 实验教学 健康数据分析 智能监测 教育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师推进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的问题透视、关键要素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志华 温苗苗 +2 位作者 陈雯雯 陈莉林 郭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8-657,共10页
体育教师是推进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有:跨学科教学意识较为薄弱、跨学科教学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教学实践能... 体育教师是推进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果。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有:跨学科教学意识较为薄弱、跨学科教学知识储备不足、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体育教师在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具备跨学科教学价值观、跨学科教学品格和跨学科教学能力。未来应在政策层面强调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在职前培养中融入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的内容、在职后教育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相关教研活动、在个人发展层面应引导体育教师主动提升跨学科教学素养、在体育教师评价中全面考察跨学科教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教学 体育教师 教学素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遵循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董翠香 熊明亮 +1 位作者 韩改玲 王乐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 采用宏观论证与微观聚焦的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的规律逻辑、学科价值逻辑与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应围绕优化体育学类专业育人目标,培养时代新人;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价值引导;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主力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育人成效4个方面全面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类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 逻辑遵循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晓赞 徐勤萍 +3 位作者 杨燕国 郭富强 陈美媛 金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 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成效,发现,其以“教育之问”重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之需”重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之要”重设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频谱,以“教育之为”重建激励增值的学习评价,不仅为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三不”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还促进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获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陶熔志趣品性。基于此,创新生成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KDL教学模式,以知之(Knowit)、行之(Doit)、乐之(Loveit)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样态,在课堂上实现从单纯“教知识”到全面“育人”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 KDL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本连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 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在显著差异。(2)在体质健康和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模式具有主效应,项目和性别不具有主效应。(3)在体育课成绩方面,模式、项目均具有主效应,性别不具有主效应。(4)在体育课成绩指标中,模式与项目存在交互作用,且模式与性别也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体质健康 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课成绩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中高考:科学质疑与伦理追问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4,共17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体育在中考“提分”及纳为高考必考科目)呈现较为严重的学理偏差与伦理困境,其影响广泛、深入,不仅关乎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基本理论命题,还涉及教育-人才评价体系的解构,乃至对社会价值基础形成冲击,但体育、教育及哲学-伦理学界对此还缺乏关注和反思。基于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参照,对体育中高考改革的相关取向予以质疑与追问,认为:(1)体育中高考改革存在外、内在的“科学误植”,二者分别基于其他学科的外在参照,以及体育评价的内在效度。从学科参照来看,体育主要指向基础-保障性需求及个体-自我发展,“文化”科目则更多关涉提高-发展性需求及社会功利-基本发展,对他们评价的区分性与刚性也相应不同;从评价效度来看,体育考试主要体现为非必需、专门性的运动能力,难以表征“体育”与“健康”。(2)体育中高考改革面临宏、微观的伦理困境,二者分别涉及教育-社会价值危机,以及个体-操作性公平问题,其根源为体育-运动能力与“文化”科目之间的内在龃龉。(3)对体育中高考改革重新认识和定位,应澄清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体育发展”的误读,防止不同评价体系的误用,以及需在权宜之计与长期方略之间保持张力。其考量要点如:体育发展(权)作为主要指向个体发展的权利,是否应赋予其升学的强制性;体育是否作为国外“中高考”必考科目;体育考试所假定关联的健康、运动能力等因素,能否作为受教育权的限制或区分因素;当基于事理、权宜的意义推行体育中考,其是作为“水平考”还是“区分考”,以及其能否泛化到其他学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伦理 教育公平 全面发展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五社联动”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实践困境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德浩 徐胜昔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五社联动”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五社联动”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逻辑进路、实践困境和优化对策。社区公共体育服... “五社联动”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五社联动”治理模式的基本内涵、逻辑进路、实践困境和优化对策。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从“三社联动”走向“五社联动”,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现实之需,是响应国家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基层治理体系要素扩充的发展之要。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五社联动”治理模式面临治理要素不完善、治理过程悬浮化、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实践困境。对此,培育“五社”要素,夯实联动基础;优化治理过程,推进协同合作;健全治理机制,保障互联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社联动 社区 公共体育服务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性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1-552,共2页
本研究通过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教学实验,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得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课程不仅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补充,也为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本研究通过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教学实验,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得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课程不仅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补充,也为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普及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大学生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基本理论问题检视与调适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紫仪 熊文 +1 位作者 郑湘平 王辉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 针对体育中考语境下体质健康测试难以与健康、体育乃至教育的机制相切合等基本理论问题,揭示并纾解当前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困境,以推动健康主题在学校体育中的合理定位及体育中考改革决策的完善。认为:①主导体育中考的体质健康测试可能难以促进健康,并存在引入导向的失准。其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性与竞争性,且测试内容可能存在强调竞技体适能指标,弱化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情况。②以体质健康测试主导体育中考可能造成对体质健康本质认识的失真。体质健康不仅受体育锻炼影响,不宜将体质健康水平等同于体育学、练的成果;体质健康水平并非社会主流教育价值需求,不应以此为依据划定普通学生的受教育等级。③体育中考过度凸显体质健康的评价功能易导致体育多元价值的失落,乃至造成学校体育趋向体能训练。提出:为有效推进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进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应实现“反馈—激励”要旨的复归,并与当下“双减”理念保持协同一致;同时,应从根本上避免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体育 健康促进 “双减”政策 体育中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16
作者 韩改玲 朱春山 +1 位作者 韩彩灵 孙有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6,I0020,共9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经过2轮次专家咨询,构建了由教育情怀、运动素养、教学能力、综合育人和专业发展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排序.为验... 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经过2轮次专家咨询,构建了由教育情怀、运动素养、教学能力、综合育人和专业发展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排序.为验证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河南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学业质量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处于“中等”等级水平,各子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和各子能力水平的测评结果进行信效度检验,发现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这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操作化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体育教育专业 术科课程 学业质量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内涵、定位与个性方案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有粮 张孜贤 +2 位作者 吴绍奎 王相英 熊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推动老年人主动健康是时代之需也是国家之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究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之间的逻辑、定位与策略,对实现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目标,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推动老年人主动健康是时代之需也是国家之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究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之间的逻辑、定位与策略,对实现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目标,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体育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健康在价值、导向和目的三方面形成内涵耦合,体现出主动健康与体育促进在内在取向、发展规律和共同愿景之间的紧密联系;体育在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健康中的定位亟待厘清,应从体育促进主动健康的有限性和限制性、个体亲身参与和长期坚持的必要性两方面精确定位。研究提出:(1)体育促进老年群体主动健康的个性化方案设计应依照个体特征的多维差异、运动方案的功能差异以及个体的适应性差异,遵循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2)老年群体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运动筛查、测评、制定目标、个性化指导、计划调试等基本流程,重视运动方案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和长期追踪,为老年群体制定适当、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主动健康 体育促进 个性化运动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穿戴的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项目差异与结构特征研究
18
作者 郭强 葛洪阳 汪晓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5,共9页
目的: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体育课运动负荷(班级和个人的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分析运动负荷的区间分布特征,探讨体育课堂结构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小学4个教学班共168名学... 目的: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体育课运动负荷(班级和个人的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分析运动负荷的区间分布特征,探讨体育课堂结构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小学4个教学班共168名学生(2 673人次)和93节体育课(体操类、体能类、球类、田径)的运动负荷,采用加速度计监测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依据国家标准和学校自定规则,监测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运用多元线性回归、ROC曲线等方法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课堂运动负荷达标率存在明显项目差异,体能类、球类、田径类、体操类课程的双达标率分别为72.9%、69.2%、57.8%、53.0%;(2)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没有显著性影响作用(p>0.05),反之运动负荷达标率和运动技能水平显著影响体质健康水平(f=67.426,R^(2)=0.374,p<0.01);(3)ROC曲线模型中,在加速度计测评的中等强度(36)活动水平分类下,运动心率对应AUC值为0.854和0.964,运动心率切点值为137次/分钟和155次/分钟。结论:(1)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体能课和球类最高,田径类和体操类较低;(2)75%运动负荷达标率与体质健康优良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趋势;(3)智能运动手环监测的运动心率与加速度计的中高等强度划分标准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运动负荷 智能穿戴 监测评价 课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概念的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逻辑证成、系统设计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降佳俊 尹志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6,共10页
针对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主题常识化、教学目标虚无化、教学内容拼盘化和教学评价空心化等问题,提出融入大概念的设计思路。研究认为,大概念具有核心性、持久性、关联性和迁移性的特征,可以为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规... 针对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主题常识化、教学目标虚无化、教学内容拼盘化和教学评价空心化等问题,提出融入大概念的设计思路。研究认为,大概念具有核心性、持久性、关联性和迁移性的特征,可以为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规划提供整体化视角、为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的架构提供结构化视角、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流程的推进提供深度化视角。在具体的设计层面,应当以大概念为主线,通过筛选、外显、活化、建构和检验大概念,完成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设计。推进的主要策略:理解大概念的内涵特质,助力体育跨学科深度融合;发挥大概念的纲领作用,构建系统的跨学科设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 跨学科主题教学 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哲学视域下体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技术乌托邦困境与纾困
20
作者 张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1,26,共4页
当前,从数据分析到竞赛提升,从预测模型到赛事管理,从训练优化到健康监控,人工智能已然渗透到体育的各个环节[1],在提高运动效率、优化方法、改善体验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2],将会深刻改变我们参与和分析体育的方式[3]。国际奥林匹... 当前,从数据分析到竞赛提升,从预测模型到赛事管理,从训练优化到健康监控,人工智能已然渗透到体育的各个环节[1],在提高运动效率、优化方法、改善体验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2],将会深刻改变我们参与和分析体育的方式[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发布的《奥林匹克AI议程》(Olympic AI Agenda)鼓励释放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全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预测模型 竞赛提升 数据分析 技术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