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振武 綦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0,共12页
作为我国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英语文学的译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沉潜期、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期、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的繁荣期四个阶段。这一译介历程体现了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 作为我国加拿大英语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英语文学的译介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沉潜期、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期、90年代的发展期和新世纪的繁荣期四个阶段。这一译介历程体现了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文学范式、读者的审美习惯等超文本因素会对文学翻译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形成形态、功能各异的翻译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英语文学 文学翻译 翻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黎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4,67,共4页
儿童视角是中国现代作家所青睐和热衷的创作技巧选择,儿童视角小说是现代文学的独特创造。这些文本呈现出单纯中透深刻、文本的诗性表达和欢快笔调、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并置完成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陌生化效果等品格。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成人世界 诗化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族群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的反思 被引量:4
3
作者 闫炜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176,共8页
少数族群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备受瞩目。鉴于当下对于少数族群文学的不同切入点的研究,进行思想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反思,使成果得以突出,使偏颇得以显明并矫正,其目的不仅在于为少数族群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和注入... 少数族群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近几十年来备受瞩目。鉴于当下对于少数族群文学的不同切入点的研究,进行思想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反思,使成果得以突出,使偏颇得以显明并矫正,其目的不仅在于为少数族群文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和注入新的活力,而且有助于各族群文学发展的和谐化及互补互查互助。并由此引发出少数族群文学发展及研究的未来走向和价值重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群文学 观念 方法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本土实验的意义——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艺美学的选择与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殷国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81-87,共7页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特点。其中西方文论的传入与现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如何理解交流与接轨、衔接与跨越、复制与创新...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特点。其中西方文论的传入与现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如何理解交流与接轨、衔接与跨越、复制与创新等问题,是值得我们目前认真探讨的,也许由此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文艺美学发展的新的格局,引伸出通向未来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现代中国文艺美学 交流与接轨 衔接与跨越 复制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扬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开放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彼此尊重和相互交流。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学而言,开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交流方式上,又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照一般的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应该迅速扩大... 开放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彼此尊重和相互交流。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学而言,开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交流方式上,又有自己的阶段性特点。照一般的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应该迅速扩大,但事情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乐观。著名作家王蒙在2010年9月第二届中美文学论坛上,总结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十年间,中美文学交流状况时,不无幽默地说,两国作家之间的见面比两国将军见面的次数都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外来文化 相互交流 文化价值观念 开放社会 著名作家 全球化浪潮 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前外国文学通史的学术历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婧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5-188,共4页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外国文学通史共有13部,这些文学史表现出以启蒙和教育为宗旨的总体特征。它们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著作。周作人编写的两部外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和《近代欧洲文学史》均极具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两部文学史既体现出民国时期典型的文学史观,也渗透了周作人独特的文学批评理念;郑振铎编写的《文学大纲》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一并讨论,体现了编者宏大的叙事观念,在比较文学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郑振铎 外国文学通史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齐亚敏 杨志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文中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出发,分别从民族性、世界性以及市场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近年的发展倾向,同时也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学在这种多元共生的环境中如何确认自身的文化定位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多元化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政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全金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文学翻译是为权力服务的,译者和赞助人出于不同的背景(意识形态)对原作的“重写”,可以使一个外国作家在译文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和审美面貌,因而文学翻译是一种政治活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鲜明地展示了文学翻... 文学翻译是为权力服务的,译者和赞助人出于不同的背景(意识形态)对原作的“重写”,可以使一个外国作家在译文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和审美面貌,因而文学翻译是一种政治活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鲜明地展示了文学翻译作为政治行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译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家 为政 重写 译作 译者 呈现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论——文学风格的生理学解释 被引量:1
9
作者 谭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4-26,23,共4页
小泉八云被朱光潜评论为最早了解东方人情美的英语作家。他留下了十二部介绍东方文化的作品。小泉八云在文艺创作论方面提出的"近视艺术价值"论,推重将事物细节作近距离清晰描写的技巧,并强调丰富色彩和无限想象之重要。"... 小泉八云被朱光潜评论为最早了解东方人情美的英语作家。他留下了十二部介绍东方文化的作品。小泉八云在文艺创作论方面提出的"近视艺术价值"论,推重将事物细节作近距离清晰描写的技巧,并强调丰富色彩和无限想象之重要。"近视艺术价值"论来源于法国唯美主义作家戈蒂耶的艺术观,后者是将绘画和雕塑的技巧应用到文学创作。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价值"论则还与他本人高度近视以及由于眼伤自卑而产生的自闭、好幻想的童年经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泉八云 近视艺术 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 戈蒂耶 福楼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边的人道主义——现代文学中的“人性”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人性的恶在现代派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人道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结。现代的文学走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人性的道路 ,对人性恶的挑衅 ,为的是重新唤起人们对本真自我的反省。而这种人性的探索 ,不仅与人道主义没有... 人性的恶在现代派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人道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结。现代的文学走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人性的道路 ,对人性恶的挑衅 ,为的是重新唤起人们对本真自我的反省。而这种人性的探索 ,不仅与人道主义没有对立关系 ,相反体现了一种更为深层次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人道主义 现代文学 文作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与分离——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的编选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宏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周作人、郁达夫合作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散文集》时,在编选思路、撰写导言、编选篇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分歧。周作人在编选与《导言》撰写中坚持对政治、革命的彻底排斥,实质上是对个人主义的坚守。郁达夫则倡导小品文对政治宣... 周作人、郁达夫合作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散文集》时,在编选思路、撰写导言、编选篇目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分歧。周作人在编选与《导言》撰写中坚持对政治、革命的彻底排斥,实质上是对个人主义的坚守。郁达夫则倡导小品文对政治宣传的责任,恰是在对时代的谨慎观察后的自觉意识。这些差异在当时反映了危机下的中国文学的转向与作家在转向面前的态度,而整个文坛也是处于这样的整合与分离的动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郁达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杂志的编辑理念与文学实践
12
作者 谭日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1期622-,625,共2页
《现代》是三十年代颇负盛名、并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份纯文学杂志,本文从编者的编辑理念、实际操作及与读者互动中编者不偏不倚的立场入手,着重于阐述了编者施蛰存先生,对杂志采取的政治上中立,采稿风格上多元并存、百家... 《现代》是三十年代颇负盛名、并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份纯文学杂志,本文从编者的编辑理念、实际操作及与读者互动中编者不偏不倚的立场入手,着重于阐述了编者施蛰存先生,对杂志采取的政治上中立,采稿风格上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的编辑态度与实践,分析了《现代》杂志取得成功的原因与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编辑理念 读者反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余志森 包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112-119,共8页
美国国徽白头鹰口衔的绸带上写着“多元”(PLURIBUS)与“统一”(UNUM)两字。美国的先辈们为何独选此两字书其上?含意深邃,耐人寻味。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和美利坚文化的演进向人们显示:美国的历史仿佛在多元与统一两极间摆动、调整,... 美国国徽白头鹰口衔的绸带上写着“多元”(PLURIBUS)与“统一”(UNUM)两字。美国的先辈们为何独选此两字书其上?含意深邃,耐人寻味。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和美利坚文化的演进向人们显示:美国的历史仿佛在多元与统一两极间摆动、调整,在不断进行新的整合中发展;美国人对自身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和反思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少数族裔 文化多元论 美国人 美国多元文化 “熔炉” 外来移民 欧洲中心主义 美国社会 美利坚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盟誓制度的伦理与孔子信义学说的形成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兆元 罗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19,共5页
盟誓制度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王室借助这种体制建立起与诸侯国间彼此的信任关系。盟誓对人们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宗教与道德层面实现的,它的伦理核心是信义。孔子重视盟誓,参与盟誓,企图以盟誓救世道人心。孔子学说——尤其是信义学... 盟誓制度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王室借助这种体制建立起与诸侯国间彼此的信任关系。盟誓对人们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宗教与道德层面实现的,它的伦理核心是信义。孔子重视盟誓,参与盟誓,企图以盟誓救世道人心。孔子学说——尤其是信义学说的形成直接来源于盟誓制度及其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盟誓 周礼 孔子学说 信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百年回顾——进程、特点和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政惠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9,共9页
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近一百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这百年总进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前基本没有展开过。深入探讨其间曲折起伏,总结经验、教训和特点,对于今后深入开展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是一种重要镜鉴。文章认为,... 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近一百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这百年总进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前基本没有展开过。深入探讨其间曲折起伏,总结经验、教训和特点,对于今后深入开展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是一种重要镜鉴。文章认为,应该十分重视世界中国学资源对于崛起中国的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咨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者 海外中国学 百年 回顾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益受到关注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当代中国史学趋势研究之五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80-86,103,共8页
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领域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实属跨学科研究。由于它的源起是对古代中国的研究,现实和未来的重点是对现、当代中国问题的探讨,所以从宏观上考虑,仍拟将其放到历史科学的研究领域考察。尽管这门... 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领域已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实属跨学科研究。由于它的源起是对古代中国的研究,现实和未来的重点是对现、当代中国问题的探讨,所以从宏观上考虑,仍拟将其放到历史科学的研究领域考察。尽管这门学科已从历史科学的研究中心走到了边缘。新时期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史学工作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有关的成果也越来越多,学术界人士都十分看好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认为是值得重视的史学趋势。笔者特对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学 中国学家 中国史研究 中国学研究 当代中国史学 国际汉学 趋势研究 费正清 中国研究 学术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美国学者的《史记》研究述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原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8,共10页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文学和哲学视角研究《史记》的具体状况,评说他们在研究《史记》时所提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者 《史记》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外开放度的度量 被引量:19
18
作者 谭影慧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科学地评价一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从基本面。
关键词 对外开放度 对外贸易比率 对外融资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整党中晋察冀区村干部阶级成分问题的由来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4,共8页
围绕村干部阶级成分问题,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干部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能单纯从阶级成分出发分析问题,村干部阶级成分中农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种则认为凡是村干部出现问题即因为其阶级成分出现问题。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中后... 围绕村干部阶级成分问题,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干部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能单纯从阶级成分出发分析问题,村干部阶级成分中农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一种则认为凡是村干部出现问题即因为其阶级成分出现问题。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中后一种意见为刘少奇同意,并成为全国土地会议的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改整党 村干部 阶级划分标准 中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兴盛的社会背景透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军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政治统治由明初的严酷到中后期的逐步松弛,为民间书坊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市民的物质生活、阅读文化需求与满足提供可能;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向,文人与书商热衷于通...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政治统治由明初的严酷到中后期的逐步松弛,为民间书坊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市民的物质生活、阅读文化需求与满足提供可能;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向,文人与书商热衷于通俗文学作品创作,迎合了市民社会的需求,成为民间书坊勃兴的助推剂;与出版业相关的轮班制的废除及印刷业、造纸业的技艺提高为民间书坊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江南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浓厚的人文意蕴也促成了民间书坊的勃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书坊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