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 |
朱振武
綦亮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2
|
中国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
王黎君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3
|
少数族群文学研究:观念与方法的反思 |
闫炜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4
|
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本土实验的意义——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艺美学的选择与创新 |
殷国明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5
|
新世纪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杨扬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1
|
|
6
|
20世纪50年代前外国文学通史的学术历程 |
陈婧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
齐亚敏
杨志强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8
|
文学翻译的政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的译介 |
田全金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5 |
4
|
|
9
|
小泉八云的“近视艺术”论——文学风格的生理学解释 |
谭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0
|
无边的人道主义——现代文学中的“人性”问题 |
闵婕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1
|
整合与分离——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的编选为中心 |
朱宏伟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12
|
论《现代》杂志的编辑理念与文学实践 |
谭日红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5 |
0 |
|
13
|
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 |
余志森
包秋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5
|
|
14
|
论盟誓制度的伦理与孔子信义学说的形成 |
田兆元
罗珍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15
|
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百年回顾——进程、特点和若干问题的思考 |
朱政惠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6
|
日益受到关注的海外中国学研究——当代中国史学趋势研究之五 |
朱政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7
|
|
17
|
百年来美国学者的《史记》研究述略 |
吴原元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8
|
论对外开放度的度量 |
谭影慧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19
|
|
19
|
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整党中晋察冀区村干部阶级成分问题的由来 |
徐进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0
|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兴盛的社会背景透析 |
杨军
|
《图书与情报》
CSSCI
|
200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