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间的张力:体育哲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对话
1
作者 高强 Robert Schinke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相互启发。两位学者基于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体育学研究中概念的生成与使用、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意义的凸显与研究议题的开拓展开论辩式的对话。由此形成不同体育人文与社会学科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与途径,展现研究者如何从自身经历与学科背景中生成研究主题与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哲学 对话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哲学与二元论--体育哲学研究范式的重建与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强 程一帆 陈昱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6,F0003,共10页
由于体育哲学诞生以来分析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占据了主导性地位,概念化思维方式影响了当前中西体育哲学研究基本走向与研究内容,从而导致了体育哲学的生发一直处于与二元论的对峙之中。基于科学研究范式理论的视角转换,在现象学范式下... 由于体育哲学诞生以来分析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占据了主导性地位,概念化思维方式影响了当前中西体育哲学研究基本走向与研究内容,从而导致了体育哲学的生发一直处于与二元论的对峙之中。基于科学研究范式理论的视角转换,在现象学范式下二元论转变为积极推进体育哲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反常现象。借助现象学的理论襄助,体育哲学在经过"普通现象学转化"与"普通现象学-知觉现象学""普通现象学-历史现象学"两条前后相继的思想通路后,形成了新式体育哲学研究范式的框架与研究范例,使体育与二元论紧张关系逐渐疏解,并在知觉与记忆两个层面进行重建,形成了体育哲学的现象学范式的理论核心、解释性原则与应用性方法,进而实现体育哲学在研究视角、研究路径上的变革,形成中西交融的体育哲学研究学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化 分析主义哲学 体育哲学 二元论 研究范式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隐喻式”到“语境式”体育哲学——尼采思想与体育哲学研究样式的批判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强 许浩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人们不同感知与理解体育的方式形成了“隐喻式”和“语境式”2种体育哲学研究样式,两者前后相继并存在理论批判。在体育哲学的背景下解读与运用尼采思想,继而形成与充实体育哲学理论的方式的变迁过程契合了体育哲学从“隐喻式”向“语... 人们不同感知与理解体育的方式形成了“隐喻式”和“语境式”2种体育哲学研究样式,两者前后相继并存在理论批判。在体育哲学的背景下解读与运用尼采思想,继而形成与充实体育哲学理论的方式的变迁过程契合了体育哲学从“隐喻式”向“语境式”研究样式的批判发展过程。“隐喻式”体育哲学研究样式建立在概念“类比”的基础上,倾向于直接引入哲学理论用以解释体育的现象与规律,由此尼采的学说在“身体”“自然人”与“竞技”三个层面被体育哲学学者所吸纳。“语境式”体育哲学样式则对“隐喻式”体育哲学形成了深入反思,将尼采对于体育的哲学论述置于体育语境之下,刻画了特定的学脉传承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体系。由于两者理论出发点和理论模式的差异,当前“隐喻式”体育哲学困于学科自性匮乏的境况之中,“语境式”体育哲学则契合了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能够形成对哲学理论主动与积极的借鉴,形成体育哲学的“话语模式”“学科风格”“论证模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隐喻 语境 尼采 研究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是什么”的本体论沉思与当代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强 周乐 解忍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30,共15页
“体育是什么”一问居于当前体育哲学研究的核心,对其展开的本体论沉思形成了体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与理论重建,具体体现为本体思维方式与本体论理论建构间的流变过程。作为两种基本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之所‘是’”强调本体的概念规定,... “体育是什么”一问居于当前体育哲学研究的核心,对其展开的本体论沉思形成了体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与理论重建,具体体现为本体思维方式与本体论理论建构间的流变过程。作为两种基本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之所‘是’”强调本体的概念规定,“是之为‘是’”注重本体的结构生成,二者在中西体育哲学思想史中形成了各自的本体论理论嬗变。西方体育哲学的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传统在两种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下分别形成了“游戏说”与“身体说”体育哲学本体论说,中国传统哲学试图整合两种本体思维方式,形成了“目的说”与“人本说”的体育哲学本体论说。在中西哲学交融背景下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将“所是”与“为是”两种本体思维方式融入人类历史与心理结构的生成过程,以此重构体育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和“问答”的思维方式,形成体育实践中人类普遍性知识,继而在形上之域整合人在面对体育实践时触发的“沉思”与“言说”的隔阂,完成对体育哲学理论与学科任务的重新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概念 体育本质 本体论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哲学的历史发生、学科贡献与时代使命—全球思想史的探究视角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震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共13页
从全球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体育哲学的学科形成、思想的相互迁移与融合以及对体育学的学科贡献。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完成了体育哲学学科化的初步建设,并呈现逐渐融合与迁移的学科形态,这... 从全球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体育哲学的学科形成、思想的相互迁移与融合以及对体育学的学科贡献。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完成了体育哲学学科化的初步建设,并呈现逐渐融合与迁移的学科形态,这些研究为体育学奠定了研究的逻辑起点,为体育意义的阐释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方法论视域。认为:为突破当前体育哲学的研究瓶颈,应基于全球思想史的演变谱系,明确体育哲学对于体育科学建设真正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探寻自身特有的知识类型与核心,从身体知、体认、身体显现论等具身认知范式出发,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元实践哲学”融合,使体育学摆脱无学科知识核心的“洋葱交叉学科”困境,从体育的知识核心——训练学、裁判学、竞赛学延伸并探讨其他支脉命题,以体育新问题、真问题为创新导向,进而为体育学科本身逻辑的锚定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全球思想史 范式 具身认知 元实践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体育的“本体论约定”阐析与解决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118,共8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哲学诠释学方法,基于发端于“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体育”争议中“本质主义”范式导致的体育本体论预设谬误的反思,探赜与解释了为了应对体育本体论问题之终结、体育概念“家族相似”和“诠释学循环”的疑难,以及如何...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哲学诠释学方法,基于发端于“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体育”争议中“本质主义”范式导致的体育本体论预设谬误的反思,探赜与解释了为了应对体育本体论问题之终结、体育概念“家族相似”和“诠释学循环”的疑难,以及如何跟进“本体论约定”的视域融合模式,将家族相似的体育概念簇融合为一个由多个本体论约定公因子作为合法性起点的模式,进而为经验与逻辑之间搭建逻辑实证的桥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电子竞技彻底实现本体论约定之融合需要新的技术支持,研究提出:在虚拟现实——元宇宙的技术与逻辑下,“游戏-我-身体-思-在”不仅成为不需要做出额外本体论约定的体育,更是作为更高阶的“虚拟-现实-体能-技能”为一体的新形态体育,由此产生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变革。这一变革翻转了体育原本的本体论约定模式,使得我们目前讨论的命题从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一种体育项目转换为体育项目属于哪一种电子竞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体育本质 本体论约定 家族相似 诠释学循环 元宇宙 体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育是什么?”到“体育哲学是什么?”——始于“电子竞技是否体育”争议的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强 徐凡 +1 位作者 汪维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电子竞技是否是体育”的争议不仅仅是在体育概念层面上的是与否之争,而牵涉了如何在哲学层面上规整人对体育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问题。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与存在主义理论的创见将体育哲学中的概念之争转向了体育哲学的科学合法性思考,具... “电子竞技是否是体育”的争议不仅仅是在体育概念层面上的是与否之争,而牵涉了如何在哲学层面上规整人对体育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问题。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与存在主义理论的创见将体育哲学中的概念之争转向了体育哲学的科学合法性思考,具体展现对“体育哲学何以可能”的讨论。它一方面形成了“体育与哲学结合何以可能”的讨论,导向了体育哲学思维方式批判与转向;一方面形成了“体育与哲学应当如何结合”讨论,导向了体育哲学思维方式的内在辩证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分析与展开。对思维方式的重建,使“电子竞技是否是体育”的问题得到了疏解,也使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从“对体育的”思考跃升为“在体育中”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竞技 体育 思维方式 体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哲学的实践哲学逻辑重建与思想史拓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强 陈昱彤 +1 位作者 许浩南 季浏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22,共12页
当代中国体育哲学需要顺应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的时代发展趋势,而实践哲学改造是其必取之径。实践哲学改造将体育哲学发展视为一种人类“哲学行为”的具体展开,而“概念化行为”是其重要环节,凝聚了人类的普... 当代中国体育哲学需要顺应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的时代发展趋势,而实践哲学改造是其必取之径。实践哲学改造将体育哲学发展视为一种人类“哲学行为”的具体展开,而“概念化行为”是其重要环节,凝聚了人类的普遍性思维和特殊性思维,指向思辨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并呈现为哲学观念史的变迁。在“概念化行为”的思辨逻辑分析中存在“规范性”向度与“地方性”向度,具体体现为体育哲学的“游戏—规范性”和“知觉—地方性”思维方式;在“概念化行为”的历史逻辑展开中存在“可能性”向度与“智慧性”向度,具体体现为体育哲学的“知识—范式”思维方式,两者共同实现了体育哲学的内在扬弃,并为“中国智慧”嵌入世界体育哲学研究范式提供了可能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哲学行为 概念化行为 思想史 思辨逻辑 历史逻辑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境迁——始于“体育本质”当代中国发问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强 许浩南 程一帆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71,共12页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体育本质 思维方式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