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教”隐“制”:《史记》对“经学”的维护及历史影响
1
作者 方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在“四部”分类的“经史关系”框架下,由于《史记》同时具有“尊经”而不“尊君”的内容,所以历代对司马迁的价值立场与著述原则意见不一。但从汉武帝“经学”初立的背景来看,尤其是其时“经学”在制度上对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需求,以... 在“四部”分类的“经史关系”框架下,由于《史记》同时具有“尊经”而不“尊君”的内容,所以历代对司马迁的价值立场与著述原则意见不一。但从汉武帝“经学”初立的背景来看,尤其是其时“经学”在制度上对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需求,以及在教化宣传手段上对儒家孝悌观念的利用,司马迁作《史记》的过程就已经体现了他绝对维护“经学”的价值立场。而再分析《史记》中记载荀子与董仲舒这两位重要“经学”相关人物的具体内容,司马迁更体现出扬“教”隐“制”的著述原则。事实上,司马迁刻意宣扬儒家“德教”内容,而有意隐瞒“经学”内部“制度”设计的弊端这一著述原则,不仅间接导致了《汉志》的“经子关系”转变为《隋志》之后的“经史关系”,而且还直接揭示了宋代儒学为何单纯发挥“道统”中“心性论”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扬“教”隐“制” 政治制度 教化宣传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