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程康复模式在功能性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哲 郭瑞华 +2 位作者 赵珂 万勤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模式对于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嗓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女18例,男2例)功能性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远程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均接受1次30 min的嗓...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模式对于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嗓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女18例,男2例)功能性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远程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均接受1次30 min的嗓音卫生教育,在此基础上,远程组还接受8次远程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周2次,共4周。治疗前、后进行嗓音客观分析以及主观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VHI)与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oice fatigue index,VFI)评估,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远程组的最长声时、最大数数能力,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低声强、最高声强及声带接触率微扰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或P<0.001),VHI和VFI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远程嗓音训练可显著改善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的呼吸支持能力、呼吸发声的协调能力及嗓音音质,并拓宽音域范围,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 远程康复 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康复指南研究: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 被引量:143
2
作者 邱卓英 李伦 +14 位作者 陈迪 马洪卓 孙宏伟 王国祥 黄昭鸣 张鸣生 郑洁皎 石秀娥 王少璞 李安巧 肖晓飞 井淇 吴弦光 张爱民 李浩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研究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运用国际康复政策文件和分类标准研究康复指南内容,工具包括《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社区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研究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运用国际康复政策文件和分类标准研究康复指南内容,工具包括《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世界残疾报告》、《社区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以及《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结果本研究系统论述WHO-FICs(ICD-11、ICF和ICHI)的理论架构、分类系统、疾病诊断与功能描述、编码、干预和评定方法,提出了在康复循证研究和康复指南制定中运用国际分类家族的理论与方法。结论构建康复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涉及康复本体、术语和编码、疾病诊断和功能描述以及干预和功能评定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言语嗓音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估和康复体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奕雯 Lancy HUANG +1 位作者 邱卓英 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言语嗓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功能评估和整体康复干预方案。方法基于ICD-11和ICF对言语嗓音障碍及其常见疾病诊断...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言语嗓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功能评估和整体康复干预方案。方法基于ICD-11和ICF对言语嗓音障碍及其常见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确认疾病和功能诊断标准。采用ICF的理论,分析言语嗓音功能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指标。基于ICF和ICHI对现有言语嗓音功能康复方法进行分析,构建结构化言语嗓音康复干预方案。结果和结论言语嗓音功能障碍诊断为“语音障碍”(MA82),属于“涉及言语或语音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一种,与之相关的疾病为言语障碍(MA80)、喉恶性肿瘤(2C23)、脑出血(8B00)、喉水肿(CA0H.3)等。言语嗓音功能障碍属身体功能障碍,并可能影响交流等活动和参与(d3、d7、d8、d9),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对言语嗓音功能的评估应从嗓音产生功能(b3100)和嗓音音质功能(b3101)两方面进行。结构化言语嗓音康复治疗方案主要涉及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健康行为四个方面,方法包括评估类(评估、测试、观察)、训练治疗类(训练、辅导)、教育咨询类(教育、建议、咨询)和支持类(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嗓音障碍 嗓音产生 嗓音音质 言语嗓音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跟读任务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特征研究
4
作者 丁忠冰 王勇丽 +4 位作者 刘杰 陈世动 杨三华 万勤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方法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受试者类型等影响因素,选取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44例,以《唱歌篇》标准音作为模仿跟读测试材料,比较两类儿童在模仿跟读语言... 目的探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方法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受试者类型等影响因素,选取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44例,以《唱歌篇》标准音作为模仿跟读测试材料,比较两类儿童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言语流利性差异。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MD=-0.637,P<0.01)和构音速率(MD=-1.647,P<0.01)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异常停顿次数(MD=29.134,P<0.01)、异常停顿时长(MD=18.750,P<0.01)、拖延次数(MD=28.545,P<0.01)、拖延时长(MD=17.925,P<0.01)和重复次数(MD=3.455,P<0.01)极显著高于普通儿童。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存在语速异常偏慢,异常停顿次数、拖延次数和重复次数偏多,异常停顿时长和拖延时长偏长等问题,表明其存在异常语速、异常停顿、异常拖延与异常重复等言语流利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言语流利性 模仿跟读语言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言语韵律功能特征
5
作者 王哲 万勤 +2 位作者 黄昭鸣 王勇丽 钱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9-992,共14页
目的探讨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言语韵律组块、情感、焦点、交互韵律功能的特征。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于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招募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试验组,n=25)和健康被试(对照组,n=25),采用改编的言语韵律功能评估工具和... 目的探讨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言语韵律组块、情感、焦点、交互韵律功能的特征。方法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于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招募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试验组,n=25)和健康被试(对照组,n=25),采用改编的言语韵律功能评估工具和声学分析仪器比较两组组块、情感、焦点、交互功能表现的差异。结果组块韵律中,两组听分辨不同组块(Z=-4.856,P<0.001),听识别“2个组块”(Z=-3.024,P=0.002),模仿输出“2个组块”及自主输出“2个组块”和“3个组块”的主观得分、停顿总时长、平均停顿时长、平均音节时长和构音速率(|Z|>2.911,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情感韵律中,两组听分辨不同情感(Z=-3.322,P=0.001),听识别“喜欢情感”(Z=-3.481,P=0.001),模仿输出“喜欢情感”的主观得分(Z=-6.214,P<0.001)、平均强度(Z=-3.581,P<0.001)、强度标准差(Z=-3.181,P=0.001),自主输出“喜欢情感”的主观得分(Z=-5.510,P<0.001)、平均强度(Z=-3.429,P=0.001)、强度标准差(Z=-4.777,P<0.001)、基频变化范围(t=1.852,P=0.029)存在差异。焦点韵律中,两组听分辨不同重音(Z=-2.658,P=0.008),听识别“句尾”重音(Z=-2.023,P=0.011),模仿输出“句首”重音的重音强度峰值(t=8.294,P<0.001),模仿输出“句中”“句尾”重音的主观得分(|Z|>5.102,P<0.001)、重音强度峰值(t>8.298,P<0.001),自主输出“句首”焦点的主观得分(Z=-4.371,P<0.001)和重音强度峰值(t=8.842,P<0.001),自主输出“句中”“句尾”焦点的主观得分(|Z|>4.970,P<0.001)、重音强度峰值(t>9.373,P<0.001)和重音持续时间(|t|>2.912,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交互韵律中,两组听分辨和听识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模仿复述及自主表达疑问语气的主观得分(|Z|>4.938,P<0.001)和基频斜率k(|t|>4.609,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言语韵律输入和输出功能均下降,在“2个组块”“喜欢情感”“句尾焦点”“疑问语气”的识别和表达上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症 成年人 韵律功能 言语韵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儿童构音运动声学特征及其与构音清晰度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勇丽 毕思雨 +4 位作者 乔钧 余新春 王曦 金昕玥 倪天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构音声学指标特征及其与构音清晰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2岁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音、单字和句子三种语料,评估两类儿童的构音声学和构音清晰度表现,并探究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痉挛...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构音声学指标特征及其与构音清晰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2岁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音、单字和句子三种语料,评估两类儿童的构音声学和构音清晰度表现,并探究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在三种语料中的构音清晰度均低于普通儿童(P<0.01),表现为:单元音>单字>句子;在单元音语料中仅下颌距、舌距显著小于普通儿童(P<0.05),且仅下颌距和元音空间面积(vowel space area,VSA)与构音清晰度显著相关(P<0.05);单字语料中,下颌距、舌距和VSA显著小于普通儿童,元音椭圆面积(vowel ellipse area,VEA)显著大于普通儿童(P<0.05),除VSA和共振峰集中率(formant centralization ratio,FCR)外,其他指标均与构音清晰度显著相关(P<0.05);句子语料中,除下颌距外其他指标均显著差于普通儿童(P<0.05),且所有声学指标均与构音清晰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脑瘫儿童构音声学指标特征和构音清晰度均较差,语料复杂性会影响二者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构音运动 声学特征 构音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元音产出特征与言语清晰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葛胜男 王勇丽 +3 位作者 尹敏敏 万勤 钱红 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元音产出特征改变及其与言语清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选择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19例(脑卒中组)和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朗读一段语音均衡材料,分析元音产出声学特征,包括下颌距、...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元音产出特征改变及其与言语清晰度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选择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19例(脑卒中组)和健康成人18例(对照组),朗读一段语音均衡材料,分析元音产出声学特征,包括下颌距、舌距、F2i/F2u、元音空间面积(VSA)、元音清晰度指数(VAI)、F1变异性、F2变异性;两名言语治疗师对言语清晰度进行主观评判。将元音产出特征与言语清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组舌距、F2i/F2u、VSA、VAI和言语清晰度小于对照组(|t|>2.268,P<0.05);F2变异性大于对照组(t=2.375,P<0.05)。脑卒中组的F2i/F2u(r=0.465)、VAI(r=0.488)、F2变异性(r=-0.504)均与言语清晰度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元音产出存在缺陷,表现为构音运动异常、各元音呈集中趋势、元音稳定性较差,脑卒中患者元音产出特征与其言语清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构音障碍 元音产出 声学分析 言语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忠冰 王勇丽 +4 位作者 李孝洁 鞠嫄 陈丽 万勤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探讨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4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康复... 目的 探讨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4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每组患者共训练10次,每次30分钟,每日至多1次,在3周内完成。在治疗前、后均选择梁峻波改编版《唱歌篇》进行言语流利性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评估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停顿次数、停顿时长、拖延次数、拖延时长与重复次数等7个言语流利性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7个言语流利性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分别为2.08±0.15个/秒、2.83±0.18个/秒、18.41±1.62个/秒、12.28±1.36秒、17.59±2.04次、10.37±1.51秒、3.00±1.23次,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60±0.06个/秒、2.56±0.12个/秒、35.23±3.13次、22.89±1.66秒、37.05±3.27次、22.58±1.88秒、5.18±1.74次);治疗后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7个言语流利性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分别为1.55±0.15个/秒、2.50±0.33个/秒、36.55±3.57次、24.32±3.27秒、35.50±4.15次、20.62±3.24秒、5.82±2.72次)显著改善(均为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法 言语流利性障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被引量:16
9
作者 尹敏敏 葛胜男 +3 位作者 邱卓英 Lancy HUANG 黄昭鸣 万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分析儿童构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内容,构建整体康复方案。方法基于ICD-11和ICF-CY分析儿...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分析儿童构音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内容,构建整体康复方案。方法基于ICD-11和ICF-CY分析儿童构音障碍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基于ICF-CY对汉语普通话构音评估工具的内容进行分析;基于ICF-CY和ICHI设计儿童构音整体康复方案。结果和结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为“发育性语音障碍”(6A01.0)。在身体结构层面,涉及眼、耳和相关结构(s2)和涉及发声和言语的结构(s3)等,主要包括外耳的结构(s240)、中耳的结构(s250)、内耳的结构(s260)和口腔的结构(s320);在身体功能层面,主要涉及发声和言语功能(b3)等,主要包括构音功能(b320);在活动和参与层面,主要涉及交流(d3),学习和应用知识(d1),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7),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d9)等,主要包括说(d330)、交谈(d350)、使用交流设备与技术(d360)、学习阅读(d140)等。儿童构音障碍评估工具包含构音准确性和构音运动功能两个领域。儿童构音障碍整体康复方案涉及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方面,由评估类、训练治疗类、教育咨询类和社会与心理支持类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 儿童 诊断 评估 康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表象疗法改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勇丽 余新春 +5 位作者 金昕玥 毕思雨 王曦 倪天皓 万勤 黄昭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言语表象疗法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改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2022年8月至12月,选取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并发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21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7例。A组给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30 min;B组给予植入型言语表象... 目的探讨言语表象疗法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改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2022年8月至12月,选取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并发构音障碍的脑瘫患儿21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7例。A组给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30 min;B组给予植入型言语表象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40 min;C组给予附加型言语表象结合传统构音训练,每次40 min。每周5 d,共3周。训练前后采用构音功能评估量表、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以及声学指标下颌距、舌距、元音空间面积(VSA)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1.247,P>0.05)。治疗后,3组构音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口部感觉-运动评估表评分均提高(|t|>2.575,P<0.05);A组、B组下颌距、VSA均较治疗前提高(|t|>2.632,P<0.05)。B组、C组构音功能评分差值高于A组(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言语表象疗法均可改善脑瘫患儿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范围和运动控制能力,在改善构音清晰度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构音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构音障碍 言语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痉挛型脑瘫儿童汉语普通话四声调的声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勇丽 任文聪 +3 位作者 宋景 陈建峰 尹敏敏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痉挛型脑瘫儿童汉语普通话声调发音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发声系统测量仪(Dr.Speechvocal measurement)对41例6~16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脑瘫组)与35例6~16岁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蛙(wā)、娃(wá)、瓦(w... 目的探讨学龄痉挛型脑瘫儿童汉语普通话声调发音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发声系统测量仪(Dr.Speechvocal measurement)对41例6~16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脑瘫组)与35例6~16岁正常儿童(对照组)的"蛙(wā)、娃(wá)、瓦(wǎ)、袜(wà)"(选用零声母/w/,为了排除声韵组合对声调的影响)调值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脑瘫组儿童一声调的起点值(Z=-2.225,P=0.026)和终点值(Z=-2.162,P=0.031)均较低,而一声调斜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瘫组儿童三声调控制最差,错误率达46.34%,其中有9例三声调的基频值杂乱无序,5例基频值呈上升趋势(类似二声调),3例基频值呈下降趋势(类似四声调),2例基频值为先升后降,因此排除以上19例,以其余22名脑瘫儿童的"瓦(wǎ)"调值与正常组进行比较,显示两组起点值(Z=-0.041,P=0.918)、折点值(Z=-0.103,P=0.918)、终点值(Z=-0.415,P=0.679)、斜率k降值(Z=-0.383,P=0.702)、斜率k升值(Z=-0.217,P=0.8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脑瘫组二声调和四声调的起点值、终点值和斜率与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学龄痉挛型脑瘫儿童音调发音中一声调斜率正常,但起点和终点的调值较低;三声调的错误率最高,表现为声调控制能力较差;二声调和四声调较容易掌握;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提高痉挛性脑瘫儿童一声调的调值和三声调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声调 声调斜率 声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交流障碍诊断与干预理论架构与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庾晓萌 邱卓英 +4 位作者 李孝洁 刘巧云 Lancy HUANG 黄昭鸣 张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儿童交流障碍相关核心术语、疾病诊断标准、功能诊断标准和整体康复方案。方法运用ICD-11、美...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探讨儿童交流障碍相关核心术语、疾病诊断标准、功能诊断标准和整体康复方案。方法运用ICD-11、美国言语治疗师协会(ASHA)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的相关标准,分析儿童交流障碍的核心术语。运用ICD-11分析儿童交流障碍的疾病诊断标准。运用ICF-CY分析儿童交流障碍功能诊断标准。依据ICF-CY和ICHI构建儿童交流障碍整体化与结构化康复方案。结果和结论儿童交流障碍相关的核心术语有“发育性语言障碍主要伴语用语言损伤”“交流”“交流-生成”“交流-接收”等。儿童交流障碍是以社会交流受限为典型特征的障碍,是儿童发育迟缓的典型障碍表现,疾病诊断命名为“发育性语言障碍主要伴语用语言损伤”(6A01.22),属发育性语言障碍(6A01)的一个亚型。儿童交流障碍相关功能涉及与言语-听觉相关的身体结构、身体功能以及交流活动,交流活动涉及交流-接收(d310-d329)、交流-生成(d330-d349)、交流和使用交流设备与技术(d350-d369),个人因素涉及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结构化的儿童交流障碍综合康复解决方案涉及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4个层面,干预方法可分为评估类、训练类、教育与咨询类以及社会心理支持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障碍 儿童 术语 诊断 干预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嗓音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音质的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敏敏 张梓琴 +4 位作者 刘叙一 葛胜男 黄昭鸣 王勇丽 周励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音质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11月到2018年9月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的成年患者47例(患者组)进行针对性嗓音训练3周,于训练前后行基频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测试,并与7... 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音质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11月到2018年9月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的成年患者47例(患者组)进行针对性嗓音训练3周,于训练前后行基频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测试,并与72例和患者组年龄匹配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比较,判断其嗓音音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组jitter(2.36%±0.16%)和shimmer(6.97%±0.57%)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4%±0.09%和3.53%±0.41%)(P<0.001,P<0.05);训练3周后,患者组jitter、shimmer值分别为0.92%±0.48%和4.89%±1.07%,接近正常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01)。结论嗓音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患者的嗓音音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训练 脑卒中后痉挛性发声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