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健康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知识体系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晨熹 薛媛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面对人口社会转型和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健康与老年社会工作紧密结合是必然要求。老年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首先回答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问题。本文从老年健康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入... 面对人口社会转型和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健康与老年社会工作紧密结合是必然要求。老年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首先回答其“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的问题。本文从老年健康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入手,辨析其与老年社会工作和健康社会工作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讨论建立老年健康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并阐述老年健康社会工作的内容、知识和技能,最后从政策、实务和研究等方面讨论老年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健康社会工作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取向的比较与反思 被引量:7
2
作者 高艺多 文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社会工作,其知识结构深深扎根于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之中,到20世纪后半叶逐渐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因而,社会工作理论取向大体可以划分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取向。通过对两者基本立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社会工作,其知识结构深深扎根于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之中,到20世纪后半叶逐渐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因而,社会工作理论取向大体可以划分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取向。通过对两者基本立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以及实务过程的比较发现,社会工作的现代主义取向偏向建构的基本立场、权威性的关系结构和技术化的实务过程,而后现代主义取向则强调解构的基本立场、去权威性的关系结构以及去技术化的实务过程。这两种理论取向各有优势和限度,因此,建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社会工作理论取向或许成为超越二者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理论取向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整合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对死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位秀平 吴瑞君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9,共8页
健康受到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研究老年人特别是研究老年人口众多的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 健康受到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研究老年人特别是研究老年人口众多的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2002-2011年纵向数据,建立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发现了中国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对死亡风险有显著的影响,ADL、IADL和LOA/LOM好的老年人比差的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分别低了25%、18%和5%;另外,慢性病、性别、年龄、民族、城乡与区域、职业地位和主要收入来源、活动参与和生病照料者也对死亡风险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功能 ADL IADL LOA/LOM 死亡风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关系性的“乡村”:实体主义乡村发展观的关系转向及其实践脉络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越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6,157,共10页
乡村研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而在更深层次包含了对总体性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关注。“乡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种极具争议的理论建构。在全球乡村经历开放式转型的背景下,有关于乡村及其发展的... 乡村研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而在更深层次包含了对总体性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关注。“乡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种极具争议的理论建构。在全球乡村经历开放式转型的背景下,有关于乡村及其发展的一些传统理论假定需要得到批判性的检视和挑战。实体主义乡村发展观的关系转向为此提供了一种关系性的理论框架来重新理解、描述和建构乡村。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重构一种关系型的乡村治理体系,其对象不再简单是“人”或“物”,而是涉及城与乡、本地与全球、人类活动与自然社会系统等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实体主义 关系转向 实践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美尔对现代都市精神生活的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蒋逸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4,150-151,共8页
西美尔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理解和分析预示着当代的学术兴趣。西美尔从新康德主义出发,区分了内容和形式,把大都市生活看作是形式和内容之间区别和联系的舞台。在他看来,现代都市精神生活涉及到"神经刺激的强化"、"人际关... 西美尔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理解和分析预示着当代的学术兴趣。西美尔从新康德主义出发,区分了内容和形式,把大都市生活看作是形式和内容之间区别和联系的舞台。在他看来,现代都市精神生活涉及到"神经刺激的强化"、"人际关系的距离感"、"腻烦态度"、"冷漠"与"矜持"、"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他认为上述都市精神现象是货币经济、劳动分工和唯理智主义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西美尔的分析充满了富有洞察力的精细与雅致,但是他分析的非历史性以及社会学印象主义使他不免落入文化悲观主义的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美尔 都市精神生活 社会学印象主义 美学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社会抑或保卫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军 高艺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理论大厦中,“社会”都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旨趣不仅仅在于解释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作为其理论主线而存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更是旗帜...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理论大厦中,“社会”都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旨趣不仅仅在于解释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作为其理论主线而存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更是旗帜鲜明地声称“社会”即其理论建构与公共实践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以“社会观”为核心视角,围绕“社会”的涵义、价值、变迁、解放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做出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比较,并从现实层面解释两者差异的生产,最后指出两者的理论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重建社会 保卫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者亲属照顾者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晨熹 汪静 王语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9,I0002,共9页
亲属照顾者既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支持服务的需求者。由于长期从事高负荷、繁琐复杂的照顾工作,长者亲属照顾者往往面临身心灵社等方面的压力,其多重的社会支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丰富的长者亲属照顾... 亲属照顾者既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支持服务的需求者。由于长期从事高负荷、繁琐复杂的照顾工作,长者亲属照顾者往往面临身心灵社等方面的压力,其多重的社会支持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丰富的长者亲属照顾者服务支持政策,具体分为实际性、信息性、社交性、心理和情感性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仅能有效保障长者亲属照顾者的权益,还能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而我国目前的长者亲属照顾者支持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长者亲属照顾者支持政策缺乏法律基础,长者亲属照顾者服务供需矛盾突出,补缺型福利特点明显。基于此,我国应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内容,为长者亲属照顾者提供经济援助和支援服务,并针对相关政策提供保障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长者 亲属照顾者 养老服务 支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系统构成及其潜在风险 被引量:5
8
作者 吴越菲 文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54,共10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身构成了一个内部不断产生关联效应的复杂系统,并更多地表现为连续而非离散的动态过程。然而,以往研究中的"转型阶段论""单向转移论"以及"独立归因论"却过度解组了市民化的系统性。...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身构成了一个内部不断产生关联效应的复杂系统,并更多地表现为连续而非离散的动态过程。然而,以往研究中的"转型阶段论""单向转移论"以及"独立归因论"却过度解组了市民化的系统性。基于对现有理论视角的反思,文章立足于市民化的系统观,重新阐明了市民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联。文章认为,市民化系统由激励系统、规范系统、适应与融入系统以及反馈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都经由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并在宏观—中观—微观的互动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起到促动、控制、整合以及调整的作用。研究表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反思性地检视市民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避免市民化的未预期后果和系统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系统构成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占者与局外人:社区混居与本地居民的行动选择——来自上海“元和弄”社区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晔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50,156,共8页
在大量外来迁移人员进入城市的背景下,本地居民与社区外来者共同居住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通过对上海"元和弄"社区的实地调查,可以从一个具体个案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经过对本地居民应对社区外来者所采取的行动... 在大量外来迁移人员进入城市的背景下,本地居民与社区外来者共同居住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通过对上海"元和弄"社区的实地调查,可以从一个具体个案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经过对本地居民应对社区外来者所采取的行动选择的比较,再引入经济学上的"退出—呼吁—忠诚"分析范式进行分析,从而突破了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范式在侵入与接替之间的简单对立。调查分析认为,传统的"侵入/接替"的社区演变模式在中国的城市下层这里的适用性和解释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本地居民应对社区外来者的行动选择上来看,这种侵入接替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而只能在侵入和接替过程之中,其最终结果也只能形成一个"混居社区"(混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占者与局外人 行动选择 类型化 “退出—呼吁—忠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实现机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丛金洲 吴瑞君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64,共13页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考察养老金收入、人力资本与家庭照料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收入对退休后再就业行为并不是简单的...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考察养老金收入、人力资本与家庭照料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收入对退休后再就业行为并不是简单的负向激励作用,而是呈现“N”型关系,老年群体劳动价值观出现经济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向;老年人个体的人力资本对再就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只有存在再就业动机时发挥辅助性作用,再就业动机比再就业能力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更具有解释力;退休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责任总体上会阻碍其再就业动机的实现,但会促进有家庭经济负担的男性退休人员再就业,家庭-工作平衡问题延续到女性老年时期,且从性别视角扩展到年龄视角。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从养老金供给、老年健康服务、老年职业培训、社会照料服务等方面着手,鼓励和帮助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实现个体、家庭、社会的多赢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后再就业 养老金收入 人力资本 家庭照料 老年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