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决策机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海骏娇 辛晓睿 曾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2,共7页
通过文献梳理,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上级政策导向、基层环保意愿、经济可行性、环境压力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城市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分析,识别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强度,并根据理论框架设立7项... 通过文献梳理,建立了影响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上级政策导向、基层环保意愿、经济可行性、环境压力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城市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分析,识别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强度,并根据理论框架设立7项具体指标,定量分析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决策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主要是自上而下作用的,中央等上层政府的宏观战略是可持续性转型的核心因素,基层民众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有待继续提高,尚不足以激励地方政府开展自发的可持续发展行动。此外,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但是,城市政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将可持续发展视为再分配型政策,通过环境治理谋求经济福利的意识或条件仍未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 地方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大数据支撑的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文博 王薇 +3 位作者 朱青 张智舵 彭婉婷 蔡永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4-3554,共11页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全球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保障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谷歌地球引擎(GEE)作为地球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新引擎,涵盖评价、预测预警及预案制定等全过程管理。系统梳理...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全球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保障自然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关注焦点。谷歌地球引擎(GEE)作为地球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新引擎,涵盖评价、预测预警及预案制定等全过程管理。系统梳理了GEE在自然资源生态安全评价、预测预警及预案制定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展示了其在森林资源、耕地资源、草地资源等多种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显著成效。同时,也指出了GEE在数据源、研究深度及预警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水平,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框架,明确了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决策支持等关键环节,并强调了自主研发、数据共享与开放的重要性。本研究不仅为当前自然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生态安全 谷歌地球引擎(GEE) 大数据 云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补偿的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流动的空间耦合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3
作者 陈昊扬 姚申君 +2 位作者 彭婉婷 蔡文博 蔡永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9-3091,共13页
深入探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内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WPS)的供需状况、服务流动路径及其与生态补偿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示范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挑战。针对这些问题... 深入探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内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WPS)的供需状况、服务流动路径及其与生态补偿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示范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采用InVEST模型对示范区内氮磷WPS的供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不同子流域和行政区域间的供需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示范区大部分地区存在显著的WPS供需赤字,尤其是在太湖东南侧、示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区域,氮磷净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为进一步理解WPS的流动特性,应用了SPANS算法来模拟服务在示范区内的流动路径。分析发现,服务盈余区域主要集中在示范区的中心地带以及吴江区的北部和东南部。这些区域通过生态服务流动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的污染压力,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态优势。然而,流动路径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生态服务在不同地区间分配的不均衡性,强调了进行合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基于供需流动分析结果,提出了示范区生态补偿的优化策略。应优先补偿那些接收大量外来污染负荷、提供重要WPS的区域,确保这些区域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援助,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向具有潜在供应能力的区域,增强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还建议引入基于供需流动态监测的补偿调整,以应对区域生态服务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研究不仅为示范区WPS的供需状况提供了全面的量化分析,还通过流动路径模拟和生态补偿设计,为区域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这些成果对于改善示范区水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净化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需空间关联 生态补偿 SPANS算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6
4
作者 曾刚 曹贤忠 +1 位作者 王丰龙 叶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贡献,发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创新与绿色发展资源,占据区域相对优势地位,并共同构成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Z"形空间格局,其他沿线城市拥有创新资源的相对优势地位,而长三角边缘城市则拥有绿色发展资源的相对优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作用显著,创新的贡献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大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建议设立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级长三角管理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技术市场体系,发展国有非营利技术中介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确定中生产满足——网络时代下中国青年数字劳动研究述评(2010—2020) 被引量:21
5
作者 罗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19,共7页
近年来,网络时代下青年问题研究的议题已经由文化、消费等扩展到了劳动。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国内青年数字劳动的既有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的数字劳动已然形成了“在不确定中生产满足”的逻辑主线。在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介入不断加深的... 近年来,网络时代下青年问题研究的议题已经由文化、消费等扩展到了劳动。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国内青年数字劳动的既有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的数字劳动已然形成了“在不确定中生产满足”的逻辑主线。在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介入不断加深的同时,数字劳动通过劳动关系链条的延展和劳动控制的技术化,增长了青年劳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并借助劳动技能门槛的降低和劳动者的商品化,促使青年劳动者们生产深入消费者欲望满足的劳动产品。这也意味着,青年数字劳动所隐藏的社会矛盾亟待得到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数字劳动 不确定 劳动过程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婉婷 朱自煜 +4 位作者 刘佳 林云杉 杨文慧 蔡文博 吴承照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长江口是一个以咸淡水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复杂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是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场一通道”。由于该区位于高度城市化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 长江口是一个以咸淡水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复杂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是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场一通道”。由于该区位于高度城市化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系统分析和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特征和保护价值,识别生态系统关键区,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统筹。通过识别和分析长江口生态系统特征,从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保护基础三个层次构建保护价值综合评价体系,识别保护关键区。研究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呈现“三高一低”的特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鸟类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国家代表性,并且具备高敏感性、高风险、高生态服务功能特征。长江口保护价值呈现空间异质性,东部及水源保护区保护价值高,三级分汊航道保护价值较低,保护关键区集中在崇明东滩周边、北湖、九段沙、横沙西部及水库区。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长江口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实现长江口生态完整性保护,促进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长江口 生态系统特征 保护价值 保护关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制度对社会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以法国劳动法体系的嬗变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易臻真 Claude DIDRY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7,共10页
通过梳理法国劳动制度的发展历程,本文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工作租约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模式促成了法国雇佣劳动的发展,劳动立法应运而生,随之不断完善的社会化的劳动制度推动了法国工业化进程。在信息化、智... 通过梳理法国劳动制度的发展历程,本文重新审视了资本主义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工作租约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模式促成了法国雇佣劳动的发展,劳动立法应运而生,随之不断完善的社会化的劳动制度推动了法国工业化进程。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劳动关系正面临全新的挑战。除了顺应新的就业形态,作为经济活动规范性框架的劳动制度更应注重劳动者可行能力的发展,唯有如此,劳动制度才能切实推进各企业、各行业的协同创新,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劳动 工作租约 劳动合同 协同创新 可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