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早期文字造字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悦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9期132-134,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古汉字与其他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国文字数字化工程—中文信息化补缺建设”。
-
文摘
早期文字的造字方法是多样的,这些造字方法在各早期文字中的应用程度和沿袭情况也是不一样的。非同源的早期文字系统之间在造字方法上的横向比较,能够展示出早期文字发生、发展的共同状况和其各自的特征。
-
关键词
早期文字
造字方法
原始图画
原始符号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简牍文书分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锦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8年第6期67-71,共5页
-
基金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声系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4BYY163)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先秦古文字材料四种综合整理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6JJD74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简牍文书是写在竹木简牍上的公、私文书,主要以西北出土的屯戍汉简为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百年来有关简牍文书分类的研究分为四个时期进行评述,在肯定当前六大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简牍文书的分类还有趋于更加精细的空间。
-
关键词
简牍
文书
分类
-
Keywords
Bamboo Slips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浅谈《敦煌俗字典》中的俗字繁化现象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井米兰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4期107-108,共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史研究(05JJD740009)”成果之一
-
文摘
敦煌文献保存了大量俗字资料。本文试从笔画和构件层面探讨《敦煌俗字典》中繁化俗字的类型,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必要的补充材料。
-
关键词
《敦煌俗字典》
俗字
繁化
-
分类号
H124.3
[语言文字—汉语]
K879.2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简说“中学文言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 4
-
-
作者
张再兴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47,27,共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出土古文字全息检索系统"项目
上海市政府重点学科"古文字电子信息资源库"项目资助
-
-
关键词
语言系统
简说
文言文
古今
解释
学生
源流
存在
贯通
演变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秦汉简帛文献中欺骗义字词计量考察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刘艳娟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现代语文》
2019年第10期40-44,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习惯研究”(2018BYY007)
-
文摘
以秦汉简帛文献中的"欺骗"义词为研究对象,从用词与用字两个角度考察其使用情况。用词方面,梳理了秦汉时期简帛文献中"欺骗"义词的使用变化规律。用字方面,从使用频率、文献类型、时代变化等角度考察了诈、谩、诒等词的用字情况与特点。
-
关键词
秦汉简帛
欺骗义
计量考察
-
Keywords
Qin and Han manuscript literature
the meaning of deceive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詈语“破鞋”的语源初探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沈祖春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辞书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
文摘
生活中,人们在骂詈女人时,尤其是两个女人骂架时,经常使用“破鞋”这一詈语作为攻击武器。“破鞋”到底是什么意思,《汉语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
关键词
詈语
《汉语大词典》
语源
鞋
攻击武器
-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释“■”
- 7
-
-
作者
白于蓝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7-421,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3&ZD13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YY163)中期成果
-
文摘
在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字形排比和辞例分析,对甲骨文、金文以及战国楚简等出土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字加以全面考察和新的解释。文章以清华简《封许之命》和史墙盘铭中该字的可能读法为出发点,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用例,推导指出'■'很可能就是'宾服'之'宾'字。并以此为依据,对甲骨文和金文中该字的相关用例进行全面解读和综合验证。最后还对该字的构形和使用情况加以推断,指出'■'字可能就是为'宾服'之义所造的专用会意字,与'宾赠'、'宾相'之'宾'来源并不相同,与《说文》所见训为'击踝'之'■'字亦并非一字。
-
关键词
■
宾
-
Keywords
'bin'(■)
'bin'(宾)
-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