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地理教育形成性评价:演变与实践
1
作者 陈浩然 何亚琼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5-59,共5页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呼唤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亟待汲取国际的改革经验。英国形成性评价诞生于对总结性评价的反思。在多轮改革之后,英国形成性评价逐渐转向“为学习而评价”的课堂评价场景。英国地理学会制定的基准说明作为...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呼唤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亟待汲取国际的改革经验。英国形成性评价诞生于对总结性评价的反思。在多轮改革之后,英国形成性评价逐渐转向“为学习而评价”的课堂评价场景。英国地理学会制定的基准说明作为当代英国地理教育形成性评价的参考标准,将形成性评价融贯不同历时尺度,分别提出实践方法,在不同的评价环节关注不同的评价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国家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地理教学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内涵、开展方式与基本要求 被引量:1
2
作者 卜玉华 伍红林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大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为目标的研究。它是一种思想试验研究,坚守教育学学科立场、教育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中国性”及“成事”“成人”的内在统一等研究品性。“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展方式是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深度介入式研究”与教育实践者的“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协同共生,以原型研究为抓手,致力探索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变革和主体发展等交互作用的发展路径。“新基础教育”在研究性质、研究方法论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丰富和拓展了社会科学试验研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思想试验 原型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综合活动回溯研究
3
作者 袁德润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综合活动”是“新基础教育”中与学科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且不能相互替代的师生学校生活的基础性构成,它由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构化探索开始,经由班级建设阶段的系列主题化推进,在学校整体参与变革研究的“学生工作”中... “综合活动”是“新基础教育”中与学科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且不能相互替代的师生学校生活的基础性构成,它由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的结构化探索开始,经由班级建设阶段的系列主题化推进,在学校整体参与变革研究的“学生工作”中走向成熟。“综合活动”是“新基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实践创生,基于理论的实践创造、指向问题的自我超越、立足现实的迭代生成是其演进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综合活动 活动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的初心—发展历程—“新路”的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澜 李政涛 +4 位作者 王枬 卜玉华 李家成 孙元涛 庞庆举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6,共9页
1994年,缘于我作为教育学理论研究者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由我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正式开展。该研究既有前期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又有我对“时代精神”的觉醒。当年,我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 1994年,缘于我作为教育学理论研究者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由我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正式开展。该研究既有前期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又有我对“时代精神”的觉醒。当年,我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一文,这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开篇之作。“新基础教育”的显性目标是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此,须通过创建当代中国新型学校,更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来实现。故其研究性质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整体转型变革研究,是一项长时段的大型综合研究。为此,我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并和参与研究的中小学校长、教师一起,以理论与实践交互创生的方式,持续深度介入学校变革实践,用复杂思维,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生成与转化机制。经过三大阶段的15年研究,我们走出了一条当代中国新型学校创生之路,形成了一套学校教育变革的基本理论(详见:《“新基础教育”论》等)和应用成果(包括学校转型变革的推进策略和指导纲要等),创生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学校新生活,并着力、持续创建以“生命·实践”命名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学学派,组建并逐渐扩大了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如今,该研究的先行地区已进入以生态区建设的方式,强化和提升区本、校本变革实践的内生力。“新基础教育”持续至今30年,靠的是“内生力”:以“成人成事”为目标,不断提升“发展自觉”,“生命自觉”“教育与教育学自觉”,这是我们的事业生生不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精神 健康 互动生成 教育理想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对教育学及实践哲学的双重贡献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政涛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5期10-26,共17页
“理论与实践”是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学科共同面临的基源性问题。叶澜及其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分别以教育学和实践哲学为参照系,展现了自身独特的基本观点与基本立场,具有独特的学术贡献。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的生成及... “理论与实践”是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学科共同面临的基源性问题。叶澜及其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分别以教育学和实践哲学为参照系,展现了自身独特的基本观点与基本立场,具有独特的学术贡献。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的生成及梳理透析,既是与“实践哲学”实现平等对话的机会,也是展示教育学对实践哲学作出反向贡献的机遇,更是把洞悉叶澜“教育理论-实践观”的过程,变成叶澜教育学思想与实践哲学思想互动对话的过程,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教育学理论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澜 教育 理论 实践 哲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础教育”球班级建设研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贡献
6
作者 李家成 程豪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新基础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持续重视班级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对于如何培养人、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持续且富有时代性的回答,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贡献了新思路。“新基础教育”研究重... “新基础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持续重视班级建设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改革,对于如何培养人、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持续且富有时代性的回答,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贡献了新思路。“新基础教育”研究重视通过班级建设将班级日常生活教育化,培养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从而形成对育人方式转型的新理解和新实践;强调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实现班主任的发展,从而为研究教育中的主体发展,拓展我国教师研究边界提供新资源;坚持在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中促进教育发展,并在丰富新时代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中助力我国教育故事的国际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生命·实践”教育学 班级建设 班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自觉初探
7
作者 庞庆举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7,共10页
教育学在“千年变局”中进入中国,百余年来,一代代学人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而努力。从其发展历程中,选取能在重要阶段“拎得起”且关联起来纵贯至今的教育学研究典型个案,通过理论、历史与现实等多维互参的研究方式,探寻中国教育学已初... 教育学在“千年变局”中进入中国,百余年来,一代代学人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而努力。从其发展历程中,选取能在重要阶段“拎得起”且关联起来纵贯至今的教育学研究典型个案,通过理论、历史与现实等多维互参的研究方式,探寻中国教育学已初具且影响未来发展的学科自觉。首先是学科独立的学术自觉,确认教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并日益明晰其学科独特性,这是致力于并持续推进中国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大前提。其次是学科建设的路径自觉,教育学作为教育事理研究的“综合复杂”之学科特性,内在地规定其建设与发展需走通化诸学、理论与实践交互创生之路。最后是作为研究成果的中国式表达的话语自觉,这是教育学从中国化走向中国原创的表征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学科自觉 学科独立性 中国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自然”:当代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 被引量:3
8
作者 伍红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近代以来的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工业化大生产同步进行,是现代性逻辑演进的一部分,因而内含了现代性的一些病症,如与“自然”的割裂。这使得当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均关注“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两大经典关系,而对“教育与自然”几乎处... 近代以来的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与工业化大生产同步进行,是现代性逻辑演进的一部分,因而内含了现代性的一些病症,如与“自然”的割裂。这使得当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均关注“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两大经典关系,而对“教育与自然”几乎处于盲视状态。实际上,无论人与自然的分离,还是学校与自然的分离,都不利于当下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理论上我们要加强教育与自然关系的研究,这将成为当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实践上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及学生工作等均应重视与自然的融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学校教育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叶澜教授专访 被引量:65
9
作者 叶澜 罗雯瑶 庞庆举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83-91,共9页
中国的教育学自诞生就带着“引进情结”。叶澜教授致力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建立中国教育学”的事业,在30余年的持续研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努力改变教育学缺乏中国特征、缺乏原创性的状况,并将中... 中国的教育学自诞生就带着“引进情结”。叶澜教授致力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建立中国教育学”的事业,在30余年的持续研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努力改变教育学缺乏中国特征、缺乏原创性的状况,并将中国哲学、文化传统融入对“教育”这一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构建,提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中国式表达。她认为,教育对于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培育生命之自觉。中国教育学的建设需要研究者在中外比较中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及影响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发扬传统的“践行”精神,扎根中国教育实践,以形成教育学的独特文化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话语体系 生命自觉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进步可能为当代教育学发展带来什么? 被引量:16
10
作者 伍红林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111,共9页
随着人类社会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技术的“教育学自觉”和教育学的“技术自觉”日益加强。人工智能进步正在逐步推动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新变化。一是引发教育学学科形态的新转变:当下边缘化的分支学科将成为研究主流,一些新的分支学... 随着人类社会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技术的“教育学自觉”和教育学的“技术自觉”日益加强。人工智能进步正在逐步推动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新变化。一是引发教育学学科形态的新转变:当下边缘化的分支学科将成为研究主流,一些新的分支学科亦将产生,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边界也会有新的突破;二是引发教育学学科使命的新转向:促使教育学突破其内蕴的技术逻辑,回到人的原点,致力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之解放,为技术时代的经典技术问题寻求新的解决之道;三是引发教育学研究方式的新转型:人工智能作为研究工具根据应用的程度和要求,区分出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不同应用水平,尤其是高级应用将引发教育学研究的不同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 技术逻辑 教育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天健 李政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动造成的诸多影响,是一种用以描述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综合观念。由人类世概念引发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理念。全球公民教育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公民意识,旨在通过对全人类共同体意识与共同责任的唤醒应对全球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素养,以及反思批判能力、承担责任和团结合作能力等。两种教育理念互为补充,成为人类世背景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复合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全球公民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文化遗产 全球性风险 人类共同体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人技能调查数据库的成人学习与教育证据驱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永 邵聪祎 刘一鸣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证据驱动研究的关键是如何发掘、开发并利用高质量的证据,从而促进知识传播、创造与应用。成人技能调查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技能分析框架是其发掘与开发高质量证据的重要工具。综述基于成人技能调查数据库的成人学习与教育证据驱动研... 证据驱动研究的关键是如何发掘、开发并利用高质量的证据,从而促进知识传播、创造与应用。成人技能调查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技能分析框架是其发掘与开发高质量证据的重要工具。综述基于成人技能调查数据库的成人学习与教育证据驱动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西方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者如何利用相关证据,提高成人学习与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成效。主要研究启示在于:充分利用现成大型国际调查数据库,建构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的主题扇和强化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导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学习与教育 证据驱动 国际组织 成人技能调查 政策导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五育融合”:回溯、内涵与实施建议 被引量:15
13
作者 伍红林 杨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进行解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发展历史和内涵体现。研究认为... 基于“五育融合”视角,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立意和教学观进行解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发展历史和内涵体现。研究认为,可以从融通视角认识“五育融合”与“新课标”落实的内在联系;从转化视角构建“新课标”下的学校新生态;从发展视角深度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寻找“五育融合”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结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五育融合” 核心素养 跨学科 结构化 学业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的百年图景:演进轨迹、关键议题与本土观照
14
作者 张永 道格拉斯·珀金斯 邵聪祎 《远程教育杂志》 2025年第4期97-105,共9页
作为一种制度化研究,国际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已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包括实践导向研究阶段、学理导向研究阶段和政策导向研究阶段。国际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百年演进既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性,从而显示出层层推进的特征... 作为一种制度化研究,国际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已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包括实践导向研究阶段、学理导向研究阶段和政策导向研究阶段。国际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百年演进既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一定的交互性,从而显示出层层推进的特征,并呈现出国际关联性、场域独立性和证据驱动性三大议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而言,研究启示在于:增强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的文化敏感,建构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的完整图景,强化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的证据驱动。只有在“文明对话—知识共生”的复杂场域中建构具有动态平衡特质的开放知识系统,中国成人学习与教育研究才能在世界学术版图中完成从“区域经验”到“普遍范式”的创造性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层面 成人学习与教育 实践导向研究 学理导向研究 政策导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原点,把握“学校改进与伙伴关系”的时代大势
15
作者 李政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学校”是教育改进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学校改进研究依托建构“大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方式。这一基本方式缺乏教育基本理论式的“回到原点的思考”,“回到原点”需要把握“时代原点”,读懂时代;反思“生命原点”,坚守育人价值;... “学校”是教育改进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学校改进研究依托建构“大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方式。这一基本方式缺乏教育基本理论式的“回到原点的思考”,“回到原点”需要把握“时代原点”,读懂时代;反思“生命原点”,坚守育人价值;回归“概念原点”,建构“基本概念”。当前和未来的学校改进与伙伴关系研究特别需要把握和深入研究五个时代大势:其一,探索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坚守与转变;其二,培养终身学习时代教育主体的终身学习能力;其三,综合推进基于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教育的目标体系更新、育人方式变革、评价体系改革等复杂问题;其四,解决“五育并举”的“日常之难”“机制之难”“评价之难”“主体之难”和“生态之难”等瓶颈难题;其五,建设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多元主体协同推进学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学校改进与伙伴关系 教育基本理论 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