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俄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1
作者
周尚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67,共7页
20世纪 70年代末和 80年代中期 ,中苏两国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 ,中俄...
20世纪 70年代末和 80年代中期 ,中苏两国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 ,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 ,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文从两国改革的初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轨
体制改革
中国
俄国
比较研究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改革目标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系统视域
被引量:
2
2
作者
郑忆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发展系统。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就是从社会系统内部而不是外部,从一般与特殊、层次与结构、自然与社会、客体与主体等不同维度,揭示出社会发展动力是多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
动力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忆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0,共7页
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相关思想;通过分析知识作为现代劳动力的构成要素,知识分子作为中等阶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而肯定了知识与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或潜在的动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日中国,如何推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论,如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
知识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否定与反证: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动力观
4
作者
郑忆石
祁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9,共7页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科技理性批判,几乎一致视科学技术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并从区别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从一般方法论层面探寻导致"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从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的自然、社会、人的...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科技理性批判,几乎一致视科学技术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并从区别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从一般方法论层面探寻导致"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从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的自然、社会、人的异化等众多角度,在揭示科学技术的负向效应中,直接否定了它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拒斥不等于漠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不仅从反面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透过其理论家的科技理性批判,可见其中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动力作用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科技理性批判
社会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国“战略性”迁都解读
5
作者
冯春萍
陈嘉敏
《地理教学》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二战结束以来,出于政治、经济、人口、市政建设等各种原因考虑,全世界实施迁都的事例并不鲜见,如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尼日利亚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德国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
二战结束以来,出于政治、经济、人口、市政建设等各种原因考虑,全世界实施迁都的事例并不鲜见,如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尼日利亚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德国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还有近期的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了彬马那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已提出了迁都的动议。韩国继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不久后,又将酝酿已久的行政首都迁移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都
韩国
解读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哈萨克斯坦
市政建设
尼日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斯科城市建设与规划新发展
6
作者
冯春萍
《地理教学》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面积1091平方千米,人口850多万。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当下的俄罗斯,莫斯科在全俄突出的中心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城市发挥...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面积1091平方千米,人口850多万。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当下的俄罗斯,莫斯科在全俄突出的中心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城市发挥着决定性的意义,提供给国家约4/5的GDP,90%以上的财政收入,集中了国内最雄厚的科技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莫斯科
规划
俄罗斯
经济转型
计划经济
财政收入
科技力量
决定性
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俄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1
作者
周尚文
机构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67,共7页
文摘
20世纪 70年代末和 80年代中期 ,中苏两国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 ,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 ,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文从两国改革的初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比较 。
关键词
经济转轨
体制改革
中国
俄国
比较研究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改革目标
性质
Keyword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reform
compars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5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系统视域
被引量:
2
2
作者
郑忆石
机构
华东
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
基地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社会发展动力论研究--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号07JA71002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当代俄罗斯哲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批号2009BZX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发展系统。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就是从社会系统内部而不是外部,从一般与特殊、层次与结构、自然与社会、客体与主体等不同维度,揭示出社会发展动力是多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
动力
系统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
被引量:
1
3
作者
郑忆石
机构
华东
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
基地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0,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社会发展动力论研究--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07JA71002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俄罗斯哲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2009BZX001)
文摘
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相关思想;通过分析知识作为现代劳动力的构成要素,知识分子作为中等阶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而肯定了知识与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或潜在的动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日中国,如何推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论,如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不无启迪。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
知识
知识分子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否定与反证: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动力观
4
作者
郑忆石
祁程
机构
华东
师范大学哲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
基地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
华东师大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1BZX004)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项目号2009BZX001)“当代俄罗斯哲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基于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科技理性批判,几乎一致视科学技术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并从区别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从一般方法论层面探寻导致"工具合理性"的理论基础,从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的自然、社会、人的异化等众多角度,在揭示科学技术的负向效应中,直接否定了它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拒斥不等于漠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不仅从反面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且透过其理论家的科技理性批判,可见其中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动力作用的认可。
关键词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科技理性批判
社会发展动力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战略性”迁都解读
5
作者
冯春萍
陈嘉敏
机构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华东师大
现代城市
研究
中心
出处
《地理教学》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文摘
二战结束以来,出于政治、经济、人口、市政建设等各种原因考虑,全世界实施迁都的事例并不鲜见,如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尼日利亚首都从拉各斯迁到阿布贾,德国首都从波恩迁到柏林,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阿斯塔纳,还有近期的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了彬马那等。另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已提出了迁都的动议。韩国继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不久后,又将酝酿已久的行政首都迁移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关键词
迁都
韩国
解读
巴西利亚
里约热内卢
哈萨克斯坦
市政建设
尼日利亚
分类号
K931.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斯科城市建设与规划新发展
6
作者
冯春萍
机构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理教学》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文摘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面积1091平方千米,人口850多万。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当下的俄罗斯,莫斯科在全俄突出的中心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俄罗斯的城市发挥着决定性的意义,提供给国家约4/5的GDP,90%以上的财政收入,集中了国内最雄厚的科技力量。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莫斯科
规划
俄罗斯
经济转型
计划经济
财政收入
科技力量
决定性
GDP
分类号
K951.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G634.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俄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周尚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系统视域
郑忆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
郑忆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否定与反证: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动力观
郑忆石
祁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韩国“战略性”迁都解读
冯春萍
陈嘉敏
《地理教学》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莫斯科城市建设与规划新发展
冯春萍
《地理教学》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