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曹钟强 杨旅军 +5 位作者 张音佳 陈悦 许迎华 孙少潇 张晋 王海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31-733,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或不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联合或不联合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咪达唑仑0.06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二异丙酚1.6 mg/kg行麻醉诱导和插管。采用心电监护仪和超声心动图技术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ED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的变化。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在T1、T2、T3、T4时间点,G组SBP、DBP、EDV、SV、EF、CO明显高于GE组(P〈0.05),HR则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较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期间无创性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乃良 陈雄斌 +1 位作者 赵长杰 徐少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5-185,共1页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期间无创性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郭乃良*陈雄斌*赵长杰*徐少文我院采用无创伤性血氧饱和度仪(SpO2)连续监测硬膜外麻醉手术的老年人,并以中青年作为对照,观察麻醉手术期间SpO2的变化。一般资料一、对... 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期间无创性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郭乃良*陈雄斌*赵长杰*徐少文我院采用无创伤性血氧饱和度仪(SpO2)连续监测硬膜外麻醉手术的老年人,并以中青年作为对照,观察麻醉手术期间SpO2的变化。一般资料一、对象硬膜外麻醉胸壁和腹腔手术10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手术期 血氧饱和度 监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神经免疫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慎紫玉 孙俊龙 郑拥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1-588,共8页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肌少症,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癌症患者的恶病质状态相关。尽管肌少症与恶病质患者都存在肌肉损失,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肌少症由衰老、内分泌、运动神经元缺失、恶病质、炎症、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导...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肌少症,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癌症患者的恶病质状态相关。尽管肌少症与恶病质患者都存在肌肉损失,但二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肌少症由衰老、内分泌、运动神经元缺失、恶病质、炎症、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导致。肌少症与神经及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本文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研究进展,聚焦神经免疫学方向,剖析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少症 恶病质 神经免疫学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脑电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陶飞 顾卫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5,共4页
脑电图可以实时连续地记录大脑区域内局部神经元自发的、有节律的电活动,评价大脑功能状态,是一种监测大脑活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认知功能以及意识状态等研究领域,为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丙泊酚在临床上应... 脑电图可以实时连续地记录大脑区域内局部神经元自发的、有节律的电活动,评价大脑功能状态,是一种监测大脑活动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认知功能以及意识状态等研究领域,为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丙泊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分子机制已得到深入研究。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神经脑网络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本文回顾了常用全麻药物丙泊酚诱导意识消失的脑电特征性改变(包括功率谱、复杂度、微状态、功能连通性及脑网络拓扑特征改变)及相应的大脑功能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丙泊酚 意识消失 大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7
5
作者 徐彦 陈茜 +4 位作者 陆建平 王姣锋 顾卫东 杨旅军 张细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观察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术后测定1 105例择期手术患者在苏醒室内的体温,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总体发生率为22.0%(n=243)。... 目的观察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术后测定1 105例择期手术患者在苏醒室内的体温,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总体发生率为22.0%(n=2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温度、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高龄、BMI<18.5、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0 min、手术室内温度≤19.9℃、输液量>1 000 mL、出血≥100 mL和输血是围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较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需进行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低体温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镇静与其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唐俊 奚菁颖 +3 位作者 张曦 杨旅军 庄心良 宋钟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临床镇静程度与其血药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妇科手术病人接受咪唑安定镇静 ,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对各项指标...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临床镇静程度与其血药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妇科手术病人接受咪唑安定镇静 ,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AA/S与BIS间的相关性良好 (r =0 91 ) ,而血药浓度与OAA/S和BIS之间较差 (r =- 0 86 ,- 0 78)。结论 BIS可以很好地监测临床镇静深度 ,但血药浓度并不能反映临床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血药浓度 硬膜外麻醉 镇静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一鸣 杨海燕 +1 位作者 杨旅军 陈雄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抗感染导管 表皮感染 导管感染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海滨 李浪平 顾卫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05-410,共6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机制的了解尚不深入,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病理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造成的疼痛。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其机制的了解尚不深入,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症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定位、脑区联系等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通过对fMRI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fMRI在神经病性疼痛研究方面的作用及对未来治疗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触诱发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瑞吉用于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一鸣 杨海燕 +2 位作者 郑美凤 杨旅军 陈雄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多瑞吉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 透皮贴剂 阿片类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导管留置长度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迎华 车薛华 梁伟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4-686,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锁骨下置管深度对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后导管留置的长度1cm,B组为3cm。导管内注入造影剂,C臂机摄片评价导管位置。术后6、12、18、24h... 目的评价不同锁骨下置管深度对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在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后导管留置的长度1cm,B组为3cm。导管内注入造影剂,C臂机摄片评价导管位置。术后6、12、18、24h行VAS评分。结果造影剂在锁骨下区域向腋部与锁骨上区域双向扩散。A组成功率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镇痛,但A组镇痛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药液由锁骨下区域向腋部与锁骨上区双向扩散。导管留置1cm置管的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气囊口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旅军 俞素瑛 陈雄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呼吸管理 带气囊口咽通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对芬太尼所致咳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钟强 唐琦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常引起患者咳嗽。文中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可乐定能否有效抑制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的咳嗽。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年龄18~60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 of anesthesiolog... 目的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常引起患者咳嗽。文中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可乐定能否有效抑制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的咳嗽。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年龄18~60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标准评定为Ⅰ或Ⅱ级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2组(n=40)。在芬太尼2.5μg/kg静脉注射前2 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可乐定2μg/kg(可乐定组)或等量等渗盐水(对照组)。记录在可乐定或等渗盐水注射前(T0)、可乐定或等渗盐水注射后2 min(T1)及芬太尼注射后2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R)及警觉与镇静评分(observer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的变化,并观察芬太尼注射后2 min内咳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可乐定组患者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vs40%,P〈0.05);在T2时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咳嗽的严重程度及OAA/S无明显差异。结论麻醉诱导前预先注射可乐定能降低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芬太尼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临床治疗浓度对海马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的作用
13
作者 唐俊 庄心良 +2 位作者 李士通 焦志华 颜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 :采用大鼠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咪唑安定对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以探讨其临床遗忘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上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钠离子通道的电流 ,研究咪唑安定对钠离子通道... 目的 :采用大鼠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咪唑安定对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以探讨其临床遗忘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上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钠离子通道的电流 ,研究咪唑安定对钠离子通道电流幅度和激活特性的影响。结果 :咪唑安定对海马钠离子通道电流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 ,0 .1和1 0 μmol·L- 1 的咪唑安定对钠离子通道分别抑制了(7.95± 7.46) %和 (2 5 .3 7± 8.3 1 ) % (P <0 .0 1 )。1 0 μmol·L- 1 的咪唑安定还可使钠离子通道的激活曲线右移。结论 :咪唑安定对海马神经元上的钠离子电流有较弱程度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咪唑安定 海马 锥体神经元 钠离子通道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应用去氨精氨酸加压素对凝血的影响
14
作者 黄一鸣 唐俊 +1 位作者 王健 陈雄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4-44,共1页
去氨精氨酸加压素(1desamine8Dargininevasopresin,DDAVP)是人体氨精氨酸加压素的衍生物,具有激发人体内贮存于血管内皮系统的凝血因子Ⅷ和增强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本文术中应用DDA... 去氨精氨酸加压素(1desamine8Dargininevasopresin,DDAVP)是人体氨精氨酸加压素的衍生物,具有激发人体内贮存于血管内皮系统的凝血因子Ⅷ和增强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本文术中应用DDAVP观察了对凝血因子的一些变化,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中 凝血 去氨精氨酸 加压素 DDA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15
作者 张洁 梁伟民 许迎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X线影像学诊断来评价不同深度的锁骨下置管的成功率,以及对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在60例患者中,经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后导管留置的长度1cm为A组,3cm为...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X线影像学诊断来评价不同深度的锁骨下置管的成功率,以及对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试验方法,在60例患者中,经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后导管留置的长度1cm为A组,3cm为B组。导管内注入对比剂,用C臂机摄片评价导管位置;同时术后6h、12h、18h、24h作VAS评分。结果:从影像学看,对比剂在锁骨下区域分布出现条索状和非条索状两种形态,导管留置1cm的条索状出现率高,其置管成功率大于留置3cm,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镇痛方面,X线影像呈非条索状的患者镇痛前后VAS评分无明显下降,呈条索状的患者VAS评分大部分都下降。结论: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完善的围麻期镇痛,导管的置入深度将会直接影响患者镇痛的效果,而X线影像则能很好地为麻醉医师提供客观的诊断标准,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下入路 术后镇痛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RF)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预测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殷欣 许智博 +3 位作者 钱福勇 张细学 刘松彬 顾卫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目的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和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对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预测效能。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 目的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和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对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预测效能。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择期行上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MWD,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根据6MWD、年龄、性别、体重和静息心率计算CRF。根据是否发生有临床意义的PPCs,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6MWD和CRF预测PPC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最佳临界值,采用Z检验比较6MWD和CRF预测PP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61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PPCs,发生率为21.7%。PPCs组的6MWD为(346.7±109.0)m,显著小于非PPCs组的(439.9±68.3)m(P<0.001)。PPCs组的CRF为(8.0±1.3)MET,显著低于非PPCs组的(10.1±1.2)MET(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MWD、年龄、静息心率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6MWD预测PPCs的最佳临界值为389 m,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81.0%。公式计算的CRF预测PPCs的最佳临界值为9.27 MET,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76.2%。公式计算的CRF预测PPCs的AUC显著大于6MWD的AUC(Z=2.624,P=0.009)。结论公式计算的CRF预测上腹部大手术患者PPCs的效能显著优于单纯6MWD,公式计算的CRF可作为筛查上腹部大手术PPCs高危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距离(6MWD) 心肺适能(CRF)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