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气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之一——两段气化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沙兴中 龚志云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22,共8页
如果仔细观察近年来国外开发的和正在开发的各种煤气化工艺,不难发现采用两段气化工艺的愈来愈多,这种气化方法既保持了气流床气化的碳效率高、生产能力大的特点,又吸取了逆流气化的优点,将高温煤气显热用于煤气化反应,使煤气出口温度下... 如果仔细观察近年来国外开发的和正在开发的各种煤气化工艺,不难发现采用两段气化工艺的愈来愈多,这种气化方法既保持了气流床气化的碳效率高、生产能力大的特点,又吸取了逆流气化的优点,将高温煤气显热用于煤气化反应,使煤气出口温度下降,煤气夹带的熔融液渣固化,因此使气流床气化工艺更趋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两段气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源开发——Ⅳ.泥炭的催化水解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颜涌捷 葛维寰 陈丕亚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泥炭为原料,在常压和加压(200℃左右的水蒸汽压)条件下,研究了水解法中反应时间、液固比、反应温度、酸浓度、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糖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一步法和二步法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可用常压一步法水解... 以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泥炭为原料,在常压和加压(200℃左右的水蒸汽压)条件下,研究了水解法中反应时间、液固比、反应温度、酸浓度、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糖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一步法和二步法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可用常压一步法水解。其工艺条件为:泥炭粒度100目,反应温度100℃,盐酸浓度1.0~1.5%,液固比10.5~12.0,反应时间80~100min。添加催化剂能提高水解反应速度,FeCl_3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上述条件下有近70%的可水解物水解为还原糖。水解后的残渣可以用于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能源 泥炭 水解 糖化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源开发 Ⅱ 甘蔗渣无机盐催化水解动力学 被引量:6
3
作者 戴宇胜 颜湧捷 陈丕亚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用两步水解法糖化甘蔗渣。发现用1.0%FeCl_3和1.0%HCl混合液作为催化剂,即使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得到相当高的还原糖产率。研究了两步法无机盐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可以用一个动力学方程式描述常压和高压下的甘蔗渣糖化反应,和实验数据拟合... 用两步水解法糖化甘蔗渣。发现用1.0%FeCl_3和1.0%HCl混合液作为催化剂,即使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得到相当高的还原糖产率。研究了两步法无机盐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可以用一个动力学方程式描述常压和高压下的甘蔗渣糖化反应,和实验数据拟合良好。计算了水解反应和单糖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蔗渣 能源 催化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源开发——Ⅲ.甘蔗渣的湿式裂解气化
4
作者 熊利红 颜湧捷 +1 位作者 张磊 陈丕亚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5期532-538,共7页
对文题内容研究表明,Na_2CO_3对生物质的湿式裂解是良好的催化剂。Ni-Mo催化剂有利于甲烷生成,Ni-Mo和Na_2CO_3混合催化剂效果最好。可使气体转化率达55%以上。生物质的湿式裂解气化可得气体、液体和焦三种产品。其中气体产品主要含CO_2... 对文题内容研究表明,Na_2CO_3对生物质的湿式裂解是良好的催化剂。Ni-Mo催化剂有利于甲烷生成,Ni-Mo和Na_2CO_3混合催化剂效果最好。可使气体转化率达55%以上。生物质的湿式裂解气化可得气体、液体和焦三种产品。其中气体产品主要含CO_2、CO、H_2、CH_4和少量的C_mH_n。脱(?)CO_2后可得热值为12500~16700kJ/m^3左右的中热值煤气。对液体产品的组分用荧光光谱法进行了分析,发现有菲、(?)醌等几十种物质。湿式裂解气化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380℃以上。若以液体产品为主,则反应时间为80min较佳,反应温度相对降低。讨论了不同催化剂及Na_2CO_3用量对甘蔗渣湿式裂解气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甘蔗渣 裂解 气化 能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烟煤和黄天棉褐煤的快速热解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杰 颜涌捷 +2 位作者 薛为岚 陈林 王劲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技术研究了文题。用冷阱(-196℃)捕集CO_2、CO、CH_4、C_2H_4和C-2H_6等气相组成,由气相色谱测定各气相组分析出率。考察了保温加热和脉冲加热时,挥发分析出率和各气相组成析出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根据总包单反应模型...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技术研究了文题。用冷阱(-196℃)捕集CO_2、CO、CH_4、C_2H_4和C-2H_6等气相组成,由气相色谱测定各气相组分析出率。考察了保温加热和脉冲加热时,挥发分析出率和各气相组成析出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根据总包单反应模型,计算了升温过程中总挥发分析出和各气相组成析出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褐煤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及其在煤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晋生 周霞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1-55,共5页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一般是指分散于煤的高分子主体结构中的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化合物。对6种煤用苯在加压下抽提出沥青后,发现煤的炼焦性质几乎完全破坏。本文讨论了作用机理和有关问题。
关键词 低分子化合物 苯抽提 炼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微波法脱硫过程中铁-硫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杰 杨笺康 翁斯灏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不加浸提剂和通以氮气(含氧约1%)条件下,用2.45GHz微波照射约100s,东林煤(D)和鱼田堡煤(Y)的脱硫率均可达到20%以上。照射后进一步用5%的过量稀盐酸处理,脱硫率可高达68%。穆谱分析麦明,D、Y均含黄铁矿和硫酸亚铁,D还存在少量黄钾铁... 在不加浸提剂和通以氮气(含氧约1%)条件下,用2.45GHz微波照射约100s,东林煤(D)和鱼田堡煤(Y)的脱硫率均可达到20%以上。照射后进一步用5%的过量稀盐酸处理,脱硫率可高达68%。穆谱分析麦明,D、Y均含黄铁矿和硫酸亚铁,D还存在少量黄钾铁矾。经微波照射,黄铁矿转变成磁黄铁矿和陨硫铁,硫酸亚铁可能转变成其它铁相,其程度随着脱硫深度的变化面变化。用稀酸处理几乎可以除尽煤中磁铁矿和陨硫铁。因而微波照射与酸洗结合将是一种有效的脱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脱硫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加氢气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允明 沙兴中 任德庆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7,共8页
在固定床加压反应器和加压热天平上对五种中国气化用煤进行加氢气化试验,探讨了煤在氢气中的气化特性,以及气化条件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发现在气化过程中,各类产品气体的生成速率都随温度而变化,甲烷和乙烷的生成速率在600℃左右可达到... 在固定床加压反应器和加压热天平上对五种中国气化用煤进行加氢气化试验,探讨了煤在氢气中的气化特性,以及气化条件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发现在气化过程中,各类产品气体的生成速率都随温度而变化,甲烷和乙烷的生成速率在600℃左右可达到最大值。在常压到6MPa的压力范围内,气化速率、转化率、甲烷产率都随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呈朗格谬尔吸附等温线形状。当压力高于2MPa时,煤气中(不包括H_2)烃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或超过90%.在850~1000℃的气化温度下。某些煤焦的加氢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00kJ/mol左右。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各项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气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增强原煤磁分离脱硫机理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翁斯灏 王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8-374,共7页
采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微波-磁分离法脱硫机理及微波辐照深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选择性介质加热,可以激励煤中顺磁性黄铁矿FeS_2热解,使其转化为非化学计量的磁黄铁矿Fe_(1-x)S(0<x≤0.125)和陨硫铁FeS;前者所... 采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微波-磁分离法脱硫机理及微波辐照深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选择性介质加热,可以激励煤中顺磁性黄铁矿FeS_2热解,使其转化为非化学计量的磁黄铁矿Fe_(1-x)S(0<x≤0.125)和陨硫铁FeS;前者所含4C超结构相Fe_0.875S(即Fe_7S_8)具有亚铁磁性,极大地提高了无机硫矿物质的磁化率,因而增加原煤磁分离脱硫效果;适当控制微波辐照时间,使Fe_(1-x)S生成量最多,可得到最佳脱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离 脱硫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加氢液化铁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Ⅲ.内蒙红旗褐煤液化中的一种新的活性相——γFe相 被引量:2
10
作者 翁斯灏 高晋生 +2 位作者 程蕾萍 王昭明 赵长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用穆斯堡尔谱考察以化学形式结合到煤中的铁催化剂和以物理形式外加等量铁催化剂对内蒙红旗褐煤加氢液化的催化活性,发现残渣中γ-Fe/Fe_(1-x)S比越大,液化产率越高,表明γ-Fe是一种较Fe_(1-x)S活性更高的新的活性相。离子交换煤中的Fe^... 用穆斯堡尔谱考察以化学形式结合到煤中的铁催化剂和以物理形式外加等量铁催化剂对内蒙红旗褐煤加氢液化的催化活性,发现残渣中γ-Fe/Fe_(1-x)S比越大,液化产率越高,表明γ-Fe是一种较Fe_(1-x)S活性更高的新的活性相。离子交换煤中的Fe^(3+)离子由于粒度细小,分布均匀,易转化为γ-Fe相,因而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铁催化剂 离子交换煤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褐煤快速热解的非等温动力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杰 颜涌捷 +1 位作者 吴磊 张志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4-420,共7页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装置在氮气气氛下对我国两种褐煤进行了快速热解,从实验结果计算了基于单一反应模型和多重反应模型的非等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均与煤种和加热条件有关.多重反应模型参数较好地符合其物理含义。两种模型均...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装置在氮气气氛下对我国两种褐煤进行了快速热解,从实验结果计算了基于单一反应模型和多重反应模型的非等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均与煤种和加热条件有关.多重反应模型参数较好地符合其物理含义。两种模型均能成功地预测热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褐煤快速脱挥发分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颜涌捷 王杰 从大伟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1-25,共5页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装置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快速热解实验,考察了温度、加热速率、压力、加热时间和煤样粒度对霍林河和义马褐煤脱挥发分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挥发分析出率(V)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加,两种煤样的极限产率均超过了工业分析挥发分...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装置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快速热解实验,考察了温度、加热速率、压力、加热时间和煤样粒度对霍林河和义马褐煤脱挥发分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挥发分析出率(V)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加,两种煤样的极限产率均超过了工业分析挥发分产半。加热速率对最终挥发分析出率(FV)的影响不仅因煤种而异,而且与终温有关,对于霍林河煤加热速率没有影响;对于义马煤,在600℃下,加热速半亦无影响,而在800℃下,FV随加热速率的提高呈现上升趋势。煤样粒度的影响类似于加热速率。没有观察到压力对FV的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脱挥发分 快速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分析煤焦油组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涌捷 李桂贞 +1 位作者 王复 茅惠宇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研究煤焦油组分时,为了防止组分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测定前用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80%石油醚-20%甲苯;60%石油醚-40%甲苯;40%石滑醚-60%甲苯;20%石油醚-80%甲苯;甲苯;氯仿;50%氟仿-50%甲醇;甲醇进行洗提,从煤焦油中得到9个级分。然... 研究煤焦油组分时,为了防止组分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测定前用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80%石油醚-20%甲苯;60%石油醚-40%甲苯;40%石滑醚-60%甲苯;20%石油醚-80%甲苯;甲苯;氯仿;50%氟仿-50%甲醇;甲醇进行洗提,从煤焦油中得到9个级分。然后用荧光法从9个级分中鉴定出28个组分:茶、苊、联苯、三甲基酚、菲、异喹啉、芴、对氨基酚、联苯胺、蒽醌、四氢萘、2,5-二甲酚、蒽、咔唑、间苯二酚、二乙基苯胺、喹啉、吲哚醌、1,3,5-三甲苯、1,2,4-三甲苯、萘醌、菲醌、窟、苾、氧芴、1,2-苯并蒽、2,3-苯并蒽、3,4-苯并苾。同时定量了氯仿和甲醇级分中氧芴、(艹屈)、联苯胺、苾、菲、蒽、咔唑、四氢蔡咔、四氢萘、苯醌、喹啉、8-羟基喹啉等12个组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荧光光谱 测定 洗提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料直接作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德悟 杨勇 万大春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五种工业废料直接作新汶、大屯煤制水煤浆添加剂。实验得到,用新汶和大屯煤制得的废料水煤浆,其最大煤浓度分别为67~69%、65~67%;使用煤浆的煤浓度分别为64~66%、62~64%;煤浆粘度分别为350~800mPa.s、350~700mPa.s;煤浆稳定后,... 以五种工业废料直接作新汶、大屯煤制水煤浆添加剂。实验得到,用新汶和大屯煤制得的废料水煤浆,其最大煤浓度分别为67~69%、65~67%;使用煤浆的煤浓度分别为64~66%、62~64%;煤浆粘度分别为350~800mPa.s、350~700mPa.s;煤浆稳定后,析水率分别为0~4%、0~6%。两种煤浆结构皆疏松,可进行落棒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添加剂 工业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溶液(火用)的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祖耀 杨东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5,共7页
本文讨论了任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真实溶液(?)用值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包括相变化过程的真实溶液总(?)值的计算式,对正确地计算真实物系的(?)值和(?)分析的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溶液 YONG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煤加氢液化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晋生 张佩芳 +1 位作者 程蕾萍 H.H.Oelert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用两种间隙式小型高压釜,在不同条件下考察了究州煤的加氢液化性能,並与联邦德国加氢原料煤Wester holt煤和美国的Illinois 6号煤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兖州煤具有较高的加氢反应活性,它略高于后一种煤,明显高于前一种煤。以循环油... 用两种间隙式小型高压釜,在不同条件下考察了究州煤的加氢液化性能,並与联邦德国加氢原料煤Wester holt煤和美国的Illinois 6号煤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兖州煤具有较高的加氢反应活性,它略高于后一种煤,明显高于前一种煤。以循环油为溶剂,拜尔赤泥为催化剂,在氢初压9MPa,435℃和60min条件下,兖州煤的转化率达84%:油产率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加氢 液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铮伟 颜涌捷 严洁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768-774,共7页
根据煤结构的不均匀性及煤液化中包含大量串联和并联反应的事实,提出了一模拟煤液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把液化过程处理为两组不可逆反应的串联(即煤裂解生成沥青烯和前沥青烯;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生成油),其中每组都包含一系列不同组分的... 根据煤结构的不均匀性及煤液化中包含大量串联和并联反应的事实,提出了一模拟煤液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把液化过程处理为两组不可逆反应的串联(即煤裂解生成沥青烯和前沥青烯;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生成油),其中每组都包含一系列不同组分的平行反应,从理论上可认为这些反应的活化能服从高斯分布。这一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同一煤中各组分液化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合理地解释了煤液化中表现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由此得到的理论值不仅和实验数据一致,也和文献值较好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催化剂用于煤加氢液化的研究
18
作者 任铮伟 颜涌捷 +1 位作者 严洁 薛为岚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74-279,共6页
在磁力搅拌高压釜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考察了五种石油加工工业催化刺单独和混合使用时,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发现加氢裂解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按1:1混合使用,可获得较高的煤转化率和油产率,氢耗也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混合催化... 在磁力搅拌高压釜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考察了五种石油加工工业催化刺单独和混合使用时,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发现加氢裂解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按1:1混合使用,可获得较高的煤转化率和油产率,氢耗也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混合催化剂适于在较低温度下使用,最佳液化温度随其它操作参数变化。当有催化剂存在时氢压对转化率的影响比无催化剂时显著。催化剂用量增大对液化有利,但操作成本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 催化剂 转化 加氢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动扫描反射率显微镜光度计的研制
19
作者 林治穆 肖建敏 刘馥英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712-716,共5页
在显微镜光度计的基础上,研制了用微机控制的煤自动扫描显微镜光度计,具有快速、省时,反射率和显微组分含量准确的特点。测定了8种煤样的平均随机反射率,并与手动旋转载物台测定的平均最大反射率比较,误差在2%以内。
关键词 反射 显微镜 光度计 煤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结焦机理的研究——苯抽提沥青的作用
20
作者 高晋生 王曾辉 张秀云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在2L高压釜中用苯对5种烟煤在280℃和5MPa条件下,进行了抽提出沥青和不分离出沥青的苯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苯处理的煤,其结焦性能明显下降,抽出沥青后降低幅度更大。如煤样No.3的罗加指数为65,苯处理后为24,抽出沥青后则仅有14。苯... 在2L高压釜中用苯对5种烟煤在280℃和5MPa条件下,进行了抽提出沥青和不分离出沥青的苯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苯处理的煤,其结焦性能明显下降,抽出沥青后降低幅度更大。如煤样No.3的罗加指数为65,苯处理后为24,抽出沥青后则仅有14。苯处理后的煤在热解中开始软化温度比原煤略有下降,而抽出沥青后该温度则升高30~50℃。抽余煤回配沥青后,並未恢复失去的结焦性能,而仅向苯处理煤靠拢,如上述煤样的苯抽余煤回配沥青后,罗加指数仅从14增加到21。根据煤的热解机理和沥青的组成结构,讨论了后者在形成胶质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结焦 抽提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