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Ⅳ.发酵过程中ATP与SPM生物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友荣 刘昌焕 +4 位作者 陈恺民 谢幸珠 金青萍 马天良 李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3-89,共7页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受碳、氮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的抑制。螺旋霉素发酵对工艺条件很敏感,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对发酵控制可资借鉴的参数极少。为此,本文研究了发酵过程中ATP的变化与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从...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受碳、氮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的抑制。螺旋霉素发酵对工艺条件很敏感,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对发酵控制可资借鉴的参数极少。为此,本文研究了发酵过程中ATP的变化与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从中发现,过程ATP水平过高,对SPM生物合成不利,因基质主要用于初级代谢。另外,基础配方加油的批号比不加油的批号的ATP水平低,糖耗小,SPM单位平均增长42%。ATP含量高会抑制脂肪的代谢。发酵液的溶磷会影响ATP的含量,从而影响发酵单位。但发酵后期加入少量磷酸盐有利于SPM的合成,静息细胞系统中证明磷酸盐的作用在于减轻葡萄糖和NH_4^+的阻遏和SPM的反馈抑制,还促进SPM中三个糖的合成与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生物合成 ATP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丁酯从水相中萃取螺旋霉素的分配系数及其计算的诺模图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志萍 邬行彦 欧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34-338,共5页
在测定螺旋霉素在水相与醋酸丁酯相间的表观分配系数基础上,根据表观分配系数K与真正分配系数Ko之间的关系式,求得Ko=44.1(20℃),从而借助于计算机得到在20℃时的萃取计算诺模图。
关键词 螺旋霉素 分配系数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ATCC11105在两水相系统中的动力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曹学君 孟祥安 +3 位作者 刘彦明 邬行彦 姜增莲 杨莉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5,20,共4页
本文研究了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ATCC11105在PE620000-DextranT70两水相系统中的动力学行为,并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对照。产青霉素酰化酶的菌体在两水相体系中的K_m值为4.35... 本文研究了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ATCC11105在PE620000-DextranT70两水相系统中的动力学行为,并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对照。产青霉素酰化酶的菌体在两水相体系中的K_m值为4.35mmol/L,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55℃,最稳定pH值为6.0~7.0,最稳定温度为30℃;在磷酸盐缓冲液中K_m值为7.20mmol/L,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65℃,最稳定pH值为8.0,最稳定温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ATCC11105 青霉素 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酰化酶裂解反应的双水相体系中葡聚糖浓度的测定
4
作者 曹学君 邬行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2,65,共3页
青霉素酰化酶裂解反应的双水相体系中葡聚糖浓度的测定STuDIESONTHEASSAYMETHODOFDEXTRANCONCENTRATIONINAQUEOUSTWO-PHASESYSTEMSPROCEEDINGBIO... 青霉素酰化酶裂解反应的双水相体系中葡聚糖浓度的测定STuDIESONTHEASSAYMETHODOFDEXTRANCONCENTRATIONINAQUEOUSTWO-PHASESYSTEMSPROCEEDINGBIOCONVERSIONWITHP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酰化酶 葡聚糖 双水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水相系统萃取糖化酶的相平衡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叶青 刘育建 范黎辉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5-11,共7页
含有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NH_4)_2SO_4的两水相系统,能有效地用于从发酵液中提取糖化酶。研究表明:随着PEG平均分子量降低、成相组分浓度的适当增加以及加入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均能提高酶的分配系数。PEG浓度增大,(NH_4)_2SO_4浓度的... 含有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NH_4)_2SO_4的两水相系统,能有效地用于从发酵液中提取糖化酶。研究表明:随着PEG平均分子量降低、成相组分浓度的适当增加以及加入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均能提高酶的分配系数。PEG浓度增大,(NH_4)_2SO_4浓度的减小有利于相比的增大。在同一条系线上,相比的确定应从提取收率和酶的浓缩两方面综合考虑。已发现,在含有26%PEG400-16%(NH_4)_2SO_4,pH4.4的系统中(相比1.2),糖化酶的分配系数为47,收率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水相系统 相平衡 糖化酶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赖氨酸离子交换柱的工程计算
6
作者 杨庆玲 邬行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测定了L-赖氨酸/氨型磺酸基树脂体系的选择性系数,表明属优惠平衡,并证明交换为内扩散控制.以Vermeulen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恒定模式下的计算方法,能很好地预测柱的行为,可用于L-赖氨酸交换柱的设计.
关键词 L-赖氨酸 离子交换柱 工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SOD理化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勤生 陈浩 朱利民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分别以猪、牛、马等红血球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各种温度、pH、有机物和无机盐溶液中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不同来源的SOD对温度都有较大的耐受性;在pH 4~12范围内,SOD相对酶活性能保持50%以上;用还原剂处理SO... 分别以猪、牛、马等红血球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在各种温度、pH、有机物和无机盐溶液中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不同来源的SOD对温度都有较大的耐受性;在pH 4~12范围内,SOD相对酶活性能保持50%以上;用还原剂处理SOD对其活性影响较大,用过氧化氢处理牛血SOD,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酶活力条带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性质 活性 歧化酶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浸渍树脂的制备及其在提取螺旋霉素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关岳 邬行彦 武国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0-96,共7页
溶剂浸渍树脂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分离介质。本文首次研究了醋酸戊酯浸渍树脂吸附分离螺旋霉素的工艺条件。浸渍树脂对螺旋霉素的吸附量不低于大孔吸附剂,用pH为4含15%乙醇的醋酸缓冲液作为解吸剂。解吸率达到95%以上。直接合成制得的浸... 溶剂浸渍树脂是一种正在发展的分离介质。本文首次研究了醋酸戊酯浸渍树脂吸附分离螺旋霉素的工艺条件。浸渍树脂对螺旋霉素的吸附量不低于大孔吸附剂,用pH为4含15%乙醇的醋酸缓冲液作为解吸剂。解吸率达到95%以上。直接合成制得的浸渍树脂对螺旋霉素的吸附量亦较高。研究表明,浸渍树脂在分离过程中溶剂的萃取作用和吸附剂的表面吸附作用同时发生。测定了浸渍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解吸条件,提出了从发酵液中提取螺旋霉素的工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溶剂浸渍树脂 制备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膜技术解除螺旋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物的反馈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友荣 邹崇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9,F003,共5页
膜技术用于解除初级代谢物发酵过程中的终产物和其他有害代谢物的抑制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应用于次级代谢物上则少见。本研究采用发酵液于罐外经透析装置循环的办法将其部分产物和有害代谢物转移到透析液中。以期提高菌的生产力和螺旋... 膜技术用于解除初级代谢物发酵过程中的终产物和其他有害代谢物的抑制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应用于次级代谢物上则少见。本研究采用发酵液于罐外经透析装置循环的办法将其部分产物和有害代谢物转移到透析液中。以期提高菌的生产力和螺旋霉素的总产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膜透析方法与不用透析为对照相比,可以使菌在后期的比生产速率维持较高水平,从而使总产率提高30~50%,且透析发酵的生长与代谢曲线比对照波动性小,其最适透析条件为:透析膜孔径为3.0μm;发酵液与透析液体积比为0.9~1.0;开始透析时间为6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发酵 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扩散法生物检定的理论方程式——Ⅲ.与Cooper方程式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邬行彦 洪定如 魏淦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222-429,共1页
本文首先验证了Cooper方程式能适用于放线酮的生物检定,然后分别从杯碟法和滤纸片法的理论方程式求得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最后比较按Cooper方程式和理论方程式的计算结果,发现它们吻合较好。因此认为理论方程式为Cooper方程式提供了理... 本文首先验证了Cooper方程式能适用于放线酮的生物检定,然后分别从杯碟法和滤纸片法的理论方程式求得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最后比较按Cooper方程式和理论方程式的计算结果,发现它们吻合较好。因此认为理论方程式为Cooper方程式提供了理论根据,而Cooper方程式则是理论方程式的简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检定 放线酮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检定中的COOPER方程式
11
作者 邬行彦 洪定如 杨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本文介绍生物检定中Cooper方程式的意义,其中提出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的概念能很好地说明抑菌圈形成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Cooper方程式能很好地符合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和青霉素的生物检定数据。当和常用的按浓度的对数与抑菌... 本文介绍生物检定中Cooper方程式的意义,其中提出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的概念能很好地说明抑菌圈形成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Cooper方程式能很好地符合螺旋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和青霉素的生物检定数据。当和常用的按浓度的对数与抑菌圈的直径进行关联的方法比较时,发现两者的线性程度基本相同,但以Cooper方程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检定 Cooper方程式 临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浸渍树脂吸着螺旋霉素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12
作者 关岳 邬行彦 胡海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03-610,共8页
本文根据颗粒扩散控制机制,认为溶剂萃取过程和固体内表面的吸附同时发生,建立了有限浴条件下溶剂浸溃树脂吸着螺旋霉素的动力学模型.浸渍树脂静态吸附螺旋霉素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得到螺旋霉素在浸渍树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为3.7×... 本文根据颗粒扩散控制机制,认为溶剂萃取过程和固体内表面的吸附同时发生,建立了有限浴条件下溶剂浸溃树脂吸着螺旋霉素的动力学模型.浸渍树脂静态吸附螺旋霉素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接近,得到螺旋霉素在浸渍树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为3.7×10^(-12)~29.4×10^(-12)m^2/s.线性吸附等温线条件下的分析解与非线性条件下的数值解比较,表明线性假设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浸溃树脂 螺旋霉素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葡萄糖脱氢酶结合物的研究
13
作者 杨曜中 金新根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介绍一种新的酶结合物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该结合物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的初步应用。通过2-亚氨硫杂戊烷的修饰反应,在葡萄糖脱氢酶、抗体(IgG)分子上分别引入新的游离巯基。巯基化的葡萄糖脱氢酶和免疫球蛋白G之间,通过双功能试剂二马... 介绍一种新的酶结合物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该结合物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中的初步应用。通过2-亚氨硫杂戊烷的修饰反应,在葡萄糖脱氢酶、抗体(IgG)分子上分别引入新的游离巯基。巯基化的葡萄糖脱氢酶和免疫球蛋白G之间,通过双功能试剂二马来酰亚胺甲醚(进行)偶联,偶联产物由Sephacryl S-300柱层析纯化。按非竞争性固相双抗体夹心法,将精制的IgG-葡萄糖脱氢酶(A)结合物用于人白蛋白(Ⅰ),人甲胎蛋白(Ⅱ)和牛胰岛素(Ⅲ)的定量检测。在0~10 ng/mL范围内,Ⅰ和Ⅱ与A活性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但Ⅲ与A活性之间没有任何相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酶 巯基 葡萄糖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复合物电极的研制
14
作者 叶帮策 李友荣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A)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计算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失活常数k_d。实验结果表明,GOD-ConA复合物与GOD相比,可显著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应用该复合物制作的二茂铁媒介生物传感器,在室温22℃条件下,... 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A)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计算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失活常数k_d。实验结果表明,GOD-ConA复合物与GOD相比,可显著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应用该复合物制作的二茂铁媒介生物传感器,在室温22℃条件下,响应电流在10d后基本没有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葡萄糖 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酶超滤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叶青 刘鑫峰 +1 位作者 李昭清 唐晓红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76-82,共7页
以浓差极化-凝胶层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影响糖化酶超滤速度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浓差极化现象存在下,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和主体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搅拌速度或料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提高操作压力不会增大超滤速度。对糖化... 以浓差极化-凝胶层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影响糖化酶超滤速度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浓差极化现象存在下,超滤速度随透出液体积和主体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搅拌速度或料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提高操作压力不会增大超滤速度。对糖化酶发酵液进行絮凝处理及适当提高温度都有利于超滤速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超滤 超过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源分解代谢产物调节的螺旋霉素产生菌的理性化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镜青 李友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3-246,共4页
通过紫外线处理和在2-脱氧-D-葡萄糖存在下,筛选耐葡萄糖分解代谢物调节的突变株。本实验得到一株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菌株,在一定的2-脱氧-D-葡萄糖浓度下,生产能力可提高78.9%。
关键词 理性化筛选 螺旋霉素 紫外线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雪糕的研究
17
作者 顾复昌 陈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9-52,共4页
冰淇淋以其细腻的组织,甜美的风味,赢得人们的赞誉,成为消暑佳品.冰淇淋是以乳和乳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蛋制品、甜味剂、香味剂、稳定剂以及食用色素等混匀凝冻而成.
关键词 膨化雪糕 冰淇淋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产生菌~#218菌株的研究——Ⅰ.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
18
作者 洪定如 郑黎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关键词 赤霉素 原生质体 分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界面液膜的研究
19
作者 金国樵 盛志范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经过对多层界面液膜的实验探索,获得了四相物系双层界面液膜和五相物系三层界面液膜等一系列多层界面液膜。并且提出了多层界面液膜自动形成的一般式,由此,展示了多层界面液膜的广阔领域。其中每一种多层界面液膜在应用上都将有其广泛... 经过对多层界面液膜的实验探索,获得了四相物系双层界面液膜和五相物系三层界面液膜等一系列多层界面液膜。并且提出了多层界面液膜自动形成的一般式,由此,展示了多层界面液膜的广阔领域。其中每一种多层界面液膜在应用上都将有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液膜 多层界面 四相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理论与界面液膜技术
20
作者 金国樵 盛志范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讨论了界面液膜(ILM)技术和相似理论之间的关系。应用因次分析法,由ILM的主要物理参数导出了流体动量传递阻力准数R<sub>L</sub><sup>*</sup>、R<sub>L</sub>,热量传递阻力准数R<sub>H<... 讨论了界面液膜(ILM)技术和相似理论之间的关系。应用因次分析法,由ILM的主要物理参数导出了流体动量传递阻力准数R<sub>L</sub><sup>*</sup>、R<sub>L</sub>,热量传递阻力准数R<sub>H</sub><sup>*</sup>、R<sub>H</sub>,质量传递阻力准数R<sub>M</sub><sup>*</sup>、R<sub>M</sub>(*代表非定常),浮阻准数R<sub>by</sub>和膜能准数E<sub>σ</sub>。在ILM中快速高效的流体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得到R<sub>L</sub>、R<sub>H</sub>和R<sub>M</sub>很好的阐明。应用R<sub>L</sub>、R<sub>by</sub>和E<sub>σ</sub>表达单个ILM、固粒、液滴或气泡在流体中的运动方程式比应用Re、Ly、Ar和Ga更为简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理论 动量传递 界面液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