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利码头全直桩裂缝成因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汪明元 周小文 +1 位作者 陈蕙诗 张祖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6-190,共5页
珠海市斗门港显利码头基础采用全直桩结构。经过13 a的运行,多排桩的桩顶陆续出现水平裂缝,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为弄清开裂机理并制定桩基加固方案,开展了地质勘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系揽力和港池淤... 珠海市斗门港显利码头基础采用全直桩结构。经过13 a的运行,多排桩的桩顶陆续出现水平裂缝,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为弄清开裂机理并制定桩基加固方案,开展了地质勘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系揽力和港池淤泥疏浚的作用下,码头平台发生了向海一侧的水平位移,从而使与平台固接的桩基顶部承受较大的弯矩。离岸最近的第一排桩由于其泥面以上自由变形段最短,柔韧性不足,最早发生开裂。在第一排桩开裂后,应力调整导致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相继开裂。基于以上认识,设计在堤岸混凝土底板与码头平台之间安装钢筋对码头进行加固,有效地防止了平台继续向外移动,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平台桩裂缝的进一步产生,码头恢复至正常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门港码头 全直桩 裂缝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型沟谷地形碎屑流动力学特征研究
2
作者 沈静 张田田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3,共9页
高山峡谷地形的弯曲或连续弯曲段对碎屑流的运动距离、速度及冲击力具有重要影响。受弯道离心力作用,碎屑颗粒粒径在碰撞、磨蚀等作用下不仅减小、磨圆,且超高堆积和侧向侵蚀等现象明显。为进一步揭示碎屑颗粒在弯曲地形条件下动力学特... 高山峡谷地形的弯曲或连续弯曲段对碎屑流的运动距离、速度及冲击力具有重要影响。受弯道离心力作用,碎屑颗粒粒径在碰撞、磨蚀等作用下不仅减小、磨圆,且超高堆积和侧向侵蚀等现象明显。为进一步揭示碎屑颗粒在弯曲地形条件下动力学特征,该文基于离散元模拟方法,探讨了地形弯曲对碎屑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形弯曲程度的增加,颗粒进入弯曲段后降速效应越明显;颗粒对岸坡的冲击力分布呈不对称分布,尤其体现在凹岸岸坡,冲击大小随之增大;75°弯槽凹岸岸坡所受冲击力是直槽岸坡的两倍以上。此外,当滑槽弯曲程度超过45°,碎屑颗粒侧向速度接近其纵向速度,将导致动能耗散、侧向爬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流 弯道离心力 动力学 动能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土标贯判别方法修正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留园 段伟锋 曹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9-1786,共8页
“十四五”期间,我国近2万座病险水库需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地震液化判别是其中的重要勘察内容,相关国家规范多推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进行液化判别。但是这些规范方法对于已建成的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层判别并不完全适用... “十四五”期间,我国近2万座病险水库需开展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地震液化判别是其中的重要勘察内容,相关国家规范多推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SPT)进行液化判别。但是这些规范方法对于已建成的病险老土石坝坝基可液化层判别并不完全适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只指出水库水位变化后需修正实测标贯击数,但是如何得到用于标贯击数修正的坝体地下水位并无相关说明。而病险水库运行水位一般低于正常蓄水位,坝体钻孔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故实测标贯击数偏大、临界标贯击数偏小,液化判别偏于危险。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了坝体钻孔地下水位快速修正方法,主要思想是先将孔内水位进行抬升(抬升最大幅值为正常蓄水位与当前蓄水位之差),然后结合孔口高程、坝高等对孔内水位进行适当折减。最后介绍了该修正方法在部分土石坝安全鉴定工程中的应用。所提出的方法是对现行规范中液化判别内容的补充,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运用,所积累的工程经验可为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安全鉴定 地震液化 坝基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柱状节理岩体真三轴渗流特性研究
4
作者 牛子豪 朱珍德 +2 位作者 阙相成 谢兴华 靳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10-2619,共10页
随着以金沙江白鹤滩为代表的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实践,掌握高围压、高水压为代表的复杂应力环境下工程岩体的力学及渗透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坝基岩体柱状节理玄武岩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勘测数据及柱状节理岩体结构特征,制备了具有不同... 随着以金沙江白鹤滩为代表的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实践,掌握高围压、高水压为代表的复杂应力环境下工程岩体的力学及渗透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坝基岩体柱状节理玄武岩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勘测数据及柱状节理岩体结构特征,制备了具有不同倾角β的四棱柱、六棱柱两种柱状节理相似材料模型试样,进一步开展真三轴应力-渗流耦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面特征的柱状节理岩体均具有较强的渗透各向异性,不同加载阶段下的渗透系数k与β呈正相关性;在真三轴加载过程中,试样体积应变εV可作为k的有效表征参数,在体积压缩阶段k呈现较低水平,体积扩容阶段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试样最终破坏模式表现出3种典型形态,最危破坏模式为以节理面剪切滑移破坏为主的结构性破坏,主要出现于β为45°,60°试样中,因此在隧洞围岩及坝基岩体施工设计中应加强对该类岩体的侧向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节理 真三轴应力-渗流耦合 各向异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形静力触探的嘉兴海域软黏土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宽君 汪明元 +2 位作者 沈侃敏 王栋 王新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2,共9页
针对海上风力机基础设计中的软黏土强度评价问题,通过在浙江嘉兴海域开展球形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标定得到适合中国浙江嘉兴海域淤泥质粉质黏土的球形静力触探因子N_(ball)。采用固结快剪试验结果标定得到的N_(ball),DS范围为6.70~1... 针对海上风力机基础设计中的软黏土强度评价问题,通过在浙江嘉兴海域开展球形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标定得到适合中国浙江嘉兴海域淤泥质粉质黏土的球形静力触探因子N_(ball)。采用固结快剪试验结果标定得到的N_(ball),DS范围为6.70~14.91,总平均值为10.58,标准值为10.91;采用三轴UU试验结果标定得到的N_(ball),UU范围为7.75~23.75,总平均值为17.44,标准值为19.03。采用标定得到的N_(ball)值可较好地解译嘉兴海域软黏土的强度,建议采用三轴UU试验结果标定得到的N_(ball),UU的标准值19.03作为强度下限值解译参数,采用固结快剪试验得到的N_(ball),DS的标准值10.91作为最优强度(中值)解译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黏土 抗剪强度 球形静力触探 球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射原理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结构参数数值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范黎明 殷琨 +4 位作者 张永光 赵志强 赵睿智 张晓 姜楠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6,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样钻进时反循环取样效果,减少环空岩粉(岩样)漏失,创新地设计出具有引射器结构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并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喷嘴与接受段入口的距离LNT、喷嘴直径DN、... 为进一步提高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样钻进时反循环取样效果,减少环空岩粉(岩样)漏失,创新地设计出具有引射器结构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并在试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头喷嘴与接受段入口的距离LNT、喷嘴直径DN、底喷孔直径DT、扩压槽深度LD 4个关键参数对环空气体泄漏量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引射原理在提高钻头反循环能力上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同时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引射原理引入到反循环钻头中用于降低环空泄漏,提高反循环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且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的国内传统反循环钻头的效果好;另外,侧吸式反循环钻头的反循环效果受LNT,DN,DT和LD影响明显,且总存在最优结构参数使其反循环效果达到最佳;对于直径为108 mm的侧吸式反循环钻头,LNT=-10 mm,DN=5 mm,DT=14 mm,LD=40 mm是比较理想的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器 反循环 钻头 CFD 结构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的数量化理论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丽 王明年 +1 位作者 房敦敏 陈炜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846-3850,共5页
为了对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判定数据的可靠性,必需建立一套实用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方法,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服务。考虑到目前采用的属性指标的实际情况,特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进行... 为了对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判定数据的可靠性,必需建立一套实用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方法,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服务。考虑到目前采用的属性指标的实际情况,特采用数量化理论对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进行定量评定。通过对国内外情况的调查统计,得到了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的指标体系;并依托工程实际情况,在72条隧道中采集了800余条样本,从中选出了500条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以数量化理论为基础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的定量判定方法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判定方法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指标为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性状态、地下水状态;建立的数量化分级判别方程和判别值的自检平均符合率超过85%;数量化理论在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岩质围岩亚级分级 数量化理论 定量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结构岩土基坑“吊脚桩”支护设计数值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红军 李东 +1 位作者 孙涛 刘小丽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8,共6页
在山地丘陵地区,上层是土体、下层是岩体的岩土二元结构基坑非常普遍。针对此类基坑支护中常用到的"吊脚桩"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了其设计方法及其安全稳定性、桩体嵌岩深度、桩脚处锚杆轴力和预留... 在山地丘陵地区,上层是土体、下层是岩体的岩土二元结构基坑非常普遍。针对此类基坑支护中常用到的"吊脚桩"的设计和施工特点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了其设计方法及其安全稳定性、桩体嵌岩深度、桩脚处锚杆轴力和预留岩肩宽度等各种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基坑设计对上层土体按传统设计计算方法进行设计施工时能够保证上层土体开挖基坑的稳定性;增加嵌岩深度或增大桩脚处锚杆预应力都能有效地控制下层岩体开挖时基坑的稳定和变形,锚杆预应力为主要控制因素,施工中要注意对其轴力进行监测;预留岩肩宽度越大,支护桩位移越小,当该宽度大于某定值时,其变化对位移和弯矩的影响作用将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有限元 吊脚桩 二元结构 岩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型旋流竖井泄洪洞流态过渡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栗帅 张建民 +2 位作者 胡小禹 李君宁 何小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9,共7页
旋流竖井泄洪洞的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是:高尾水位淹没出流时的泄洪洞排气难,出口易发生气爆。对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某泄洪洞工程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获得了各个流段不同的水流流态、流速、压强以及消能率的沿程分布和特性,计算结果... 旋流竖井泄洪洞的工程技术难题之一是:高尾水位淹没出流时的泄洪洞排气难,出口易发生气爆。对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某泄洪洞工程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获得了各个流段不同的水流流态、流速、压强以及消能率的沿程分布和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分析了水流由强紊动掺气状态过渡到有压流动状态的转换机制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泄洪洞内水平段可分为掺混消能区、气泡逸出区、气体排出区和平稳流动区,其中掺混消能区是消杀能量的主要区域,该新型旋流竖井泄洪洞在淹没条件下,气体能够顺利排出,流态转换平顺,压强分布平稳,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型旋流竖井 流态过渡 紊流模型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荷载下红砂岩不同张开度三维通透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仕林 杜贻腾 +2 位作者 李廷春 张国朋 刘启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8-553,共6页
采用自制的模具在圆柱体红砂岩标准试件上分别加工了不同张开度的通透裂隙,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张开度条件下岩石裂隙的扩展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含裂隙试件的峰值强度、起裂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随... 采用自制的模具在圆柱体红砂岩标准试件上分别加工了不同张开度的通透裂隙,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张开度条件下岩石裂隙的扩展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含裂隙试件的峰值强度、起裂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随裂隙张开度的增大均呈线性减小的趋势,其中峰值强度的变化幅度较小,而起裂强度与弹性模量受裂隙张开度变化的影响较明显;不同张开度裂隙的初始起裂均在裂尖位置以翼裂纹的形式展开,扩展至峰值状态前后,受张开度的影响出现了明显差异。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加载过程中裂隙尖端拉应力集中区域随裂隙张开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但始终未到达试件边界,而剪应力集中的范围比较稳定基本不随裂隙张开度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通透裂隙 张开度 扩展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积层滑坡水动力位移耦合预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可强 杨德兵 +1 位作者 郭璐 李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7-46,共10页
在系统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失稳动因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地下水在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中的卸载与加载动力作用及其位移响应规律和特点。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了运用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耦合预测参数来评价边坡稳定性演... 在系统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失稳动因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地下水在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中的卸载与加载动力作用及其位移响应规律和特点。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了运用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耦合预测参数来评价边坡稳定性演化规律与失稳特征,即以地下水位变化量作为堆积层滑坡的卸加载动力参数,以相应的位移作为其卸加载响应参数,建立和确定了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比预测参数与评价模型。同时,运用损伤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其卸加载响应比与坡体损伤变量和稳定性系数的定量关系以及失稳判据。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分析为例,运用地下水动力与位移耦合预测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地下水动力位移耦合预测参数变化与边坡稳定性实际动态演化规律基本吻合。研究成果表明,所确定的参数是水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一种有效位移动力评价参数,可运用该参数对该类滑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 水动力位移耦合预测参数 卸加载响应比 新滩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隧道火灾蔓延下的车辆引燃时间预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明年 田源 +2 位作者 于丽 闫自海 金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为准确预测交通阻塞时城市公路隧道内火灾车辆引燃周围车辆所需时间,基于隧道内车辆火灾蔓延规律对车辆间引燃时间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隧道内火灾车辆周边相邻车辆所受辐射热通量的计算方法。通过线性拟合得出火灾下车辆引燃时... 为准确预测交通阻塞时城市公路隧道内火灾车辆引燃周围车辆所需时间,基于隧道内车辆火灾蔓延规律对车辆间引燃时间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隧道内火灾车辆周边相邻车辆所受辐射热通量的计算方法。通过线性拟合得出火灾下车辆引燃时间的预测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引燃时间预测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该方法精度较高;初始火灾车辆为小型车且周边车辆随机分布时,相邻车道并排的小型车不被引燃,并排中型车和大型车的引燃时间分别约为30和9 min;当初始火灾车辆为大型车时,并排小型车的引燃时间约为5 min,建议在火灾发生5 min内采取初步消防灭火措施或进行人员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路隧道 引燃时间 热通量-时间积(FTP) 阻塞场景 火灾蔓延 临界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CrMoA钢激光淬火/渗氮改性层脆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义远 王建国 +1 位作者 于永超 张卿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6-178,共3页
研究了气体渗氮层和激光淬火/渗氮层的N分布、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脆性。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的组织晶粒细小,晶界和位错、孪晶等缺陷数量增加,而N在晶界和缺陷处扩散激活能降低,使N的扩散速度和扩散通量提高,渗氮层厚度增加;同时渗氮... 研究了气体渗氮层和激光淬火/渗氮层的N分布、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脆性。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的组织晶粒细小,晶界和位错、孪晶等缺陷数量增加,而N在晶界和缺陷处扩散激活能降低,使N的扩散速度和扩散通量提高,渗氮层厚度增加;同时渗氮层晶粒细小致密,细小的高硬度的Cr2N颗粒数目增加,使显微硬度值显著提高,渗氮层脆断的临界压力由气体渗氮层的3 N提高到激光淬火/渗氮层的6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渗氮 显微硬度 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洛法对城市公路隧道火灾规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丽 田源 +2 位作者 李博 闫自海 王明年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31-1635,共5页
对城市公路隧道在常发性阻塞情况下发生火灾时由于车辆引燃导致火灾规模扩大的情况进行研究,获得城市公路隧道阻塞下的火灾规模设计取值。采用FDS分析隧道内车辆火灾的引燃特性,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建立火灾规模概率数值模型,研究3车道和... 对城市公路隧道在常发性阻塞情况下发生火灾时由于车辆引燃导致火灾规模扩大的情况进行研究,获得城市公路隧道阻塞下的火灾规模设计取值。采用FDS分析隧道内车辆火灾的引燃特性,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建立火灾规模概率数值模型,研究3车道和双车道城市公路隧道的火灾场景和火灾规模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路隧道内大、中型车辆发生火灾均可引燃相邻车道的并行车辆,小型车辆发生火灾则不能引燃其相邻车辆。3车道城市公路隧道阻塞情况下的火灾场景为一辆位于中间车道的大型车发生火灾,引燃两侧车道的4辆小型车,火灾规模设计为30.0 MW;而双车道城市公路隧道阻塞情况下的火灾场景为一辆大型车发生火灾,引燃相邻车道的两辆小型车,火灾规模设计为25.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城市公路隧道 蒙特卡洛法 火灾规模 阻塞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壁减压塔转油线的设计和运行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枫 谢崇亮 +1 位作者 丁洪春 成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0,共4页
剖析了传统的热壁减压塔转油线存在的低速段水平直管热位移量大,对减压蒸馏塔和支架的推力大,硫腐蚀严重等问题。详细介绍了冷壁减压塔转油线技术的开发以及成功地用于500kt/a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情况。
关键词 常减压蒸馏装置 冷壁转油线 冷壁减压塔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模型试验及离散元分析
16
作者 高品红 高晨博 +1 位作者 彭成威 刘飞禹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2-1642,1656,共12页
为了研究降雨作用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2种降雨时长(3、12 h)下的室内模型箱试验,监测了湿润锋、竖向位移等变化规律,使用PFC离散元软件对花岗岩残积土直剪试验进行模拟,标定不同含水... 为了研究降雨作用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2种降雨时长(3、12 h)下的室内模型箱试验,监测了湿润锋、竖向位移等变化规律,使用PFC离散元软件对花岗岩残积土直剪试验进行模拟,标定不同含水率下花岗岩残积土的细观参数,并以此参数建立离散元边坡模型试验模型,分析位移场、转动场、失稳指标、力链、组构各向异性等细观变形和力学机制,揭示模型箱试验中边坡失稳的细观机制。结果表明:当降雨强度达到60 mm/h或以上时,边坡的滑移和扰动范围大幅扩大,滑移体沿着临坡面呈现圆弧形;边坡滑移损失率随降雨时间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短时间的低强度降雨可以加固边坡,但持续降雨会导致滑移损失率显著上升;边坡中土体颗粒的位移和旋转角在9h后显著增加,形成明显的圆弧形滑移破坏面;在降雨时长达到9 h后,边坡内力链分布和接触力各向异性显著变化,边坡的滑移面上的力链断裂,稳定区域内力链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边坡 降雨条件 离散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排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张登庆 窦世山 李庆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7,2-1,共3页
采用萘升华比拟技术详细研究了顺排滴形管束局部强制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 :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在前端大圆部分与圆管管束相似 ,但在脱体点以后差别较大 ;局部换热系数随滴形管横向间距的增大和纵向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在层流边界层... 采用萘升华比拟技术详细研究了顺排滴形管束局部强制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 :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在前端大圆部分与圆管管束相似 ,但在脱体点以后差别较大 ;局部换热系数随滴形管横向间距的增大和纵向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在层流边界层脱体以后 ,均出现了换热系数的急剧回升 ,且换热峰值均超过了撞击点处的值 ;随着Re数的增大 ,脱体点的位置向撞击点方向移动 ,脱体点之后的换热系数峰值增大 ,局部换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排滴形管束 局部换热 实验研究 强化传热 萘升华比拟 管式空气预热器 石油机械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石化地基振冲碎石桩处理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永峰 周丁恒 +1 位作者 张志豪 曹力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27-333,共7页
针对大型炼厂工程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开展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试验。利用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桩体密实度和判别饱和砂土液化。基于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了施工前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变化情况。以单桩和... 针对大型炼厂工程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开展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试验。利用静力触探试验检测桩体密实度和判别饱和砂土液化。基于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了施工前后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工程特性变化情况。以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验证了桩间土、单桩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对桩长范围的砂土具有明显的挤密效应,工程特性和场地的均匀性在处理后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有效地消除了桩长范围内砂土的液化可能性。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振冲碎石桩对砂土层下卧黏性土层的加固作用不明显,部分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降低;当地面以下10 m内不存在厚度大于5 m的软土夹层时,较薄的软土夹层状对挤密加固其余深度的砂土未产生明显影响,对地基承载力影响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工程 软弱地基土 振冲碎石桩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胶结软岩地层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佃浩 李廷春 +3 位作者 吕学安 马旭强 张仕林 吕连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0,25,共6页
基于相邻巷道开挖扰动和爆破振动对已有巷道影响的理论分析,推导了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的确定公式。以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设计为依托,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变间距多个模型的开挖扰动影响,以确定其巷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相邻巷道开挖扰动和爆破振动对已有巷道影响的理论分析,推导了相邻大断面巷道合理间距的确定公式。以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设计为依托,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变间距多个模型的开挖扰动影响,以确定其巷道间距。研究结果表明,麦垛山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间距的理论计算值应不低于36.6 m;数值分析发现当巷道间距为40 m时,马头门硐室与主变电所巷道中间围岩的应力场已接近原岩应力,巷道围岩位移场与塑性区基本趋于对称稳定,马头门硐室支护荷载与未受影响前基本一致。利用上述研究成果,综合现场施工状况,最终确定其间距为40 m。工程施工后硐室与巷道稳定,验证了在软岩地层中该巷道间距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巷道间距 开挖扰动 爆破振动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荷载下不同倾角三维通透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贻腾 李廷春 +1 位作者 张仕林 吕连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53-60,共8页
采用红砂岩制作分别含有不同倾角三维通透裂隙的圆柱体标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实时监控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断裂破坏机制进行系统分析。试验发现:单轴压缩荷载下,不同倾角预制裂隙主要以翼裂纹和反翼裂纹两种模式扩展,扩展... 采用红砂岩制作分别含有不同倾角三维通透裂隙的圆柱体标准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实时监控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断裂破坏机制进行系统分析。试验发现:单轴压缩荷载下,不同倾角预制裂隙主要以翼裂纹和反翼裂纹两种模式扩展,扩展路径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最大主应力方向,当预制裂隙倾角小于等于45°时,裂隙扩展以反翼裂纹为主,且扩展路径偏离程度随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加,当预制裂隙倾角大于45°时,裂隙扩展以翼裂纹为主,且扩展路径偏离程度随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而降低;含裂隙试件的起裂角度随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起裂强度,峰值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随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数值模拟结果发现,翼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主要由拉剪应力主导,反翼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主要由压剪应力主导,拉应力集中区域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而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通透裂隙 裂隙倾角 扩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