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
被引量:
37
1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1 位作者
王辉民
郭志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5-1537,共13页
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195...
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1958年生)。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平均值为34.2 cm(18.4-58cm),树高平均值为19.5 m(9-33m)。青原山湿地松树轮分析结果显示:52年间,年树轮宽度增长量平均值为0.32 cm,最大年增长量不超过1.14 cm。胸径年生长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径生长高峰出现在10a左右;林龄达到20a左右时,直径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龄40a后,生长变得极为缓慢。距青原山西南100km的千烟洲湿地松林(20年生)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5.9 cm和11.0 m;20a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为0.86 cm;材积方程为V=0.0000213 D2.9870924(V为带皮材积,D为胸径)。千烟洲湿地松林生物量低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生物量,也明显低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生物量。经比较发现,引种营造的湿地松林,其生长量远不如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径
树高
生长量
材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拆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黄昆
王绍强
+4 位作者
王辉民
仪垂祥
周蕾
刘允芬
石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52-5265,共14页
涡度通量观测可直接获取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CO2净交换量(NEE),但深入认识碳循环过程和校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不同时间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等碳通量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中...
涡度通量观测可直接获取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CO2净交换量(NEE),但深入认识碳循环过程和校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不同时间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等碳通量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2003—2009年的涡度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两种NEE拆分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GPP和Re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拆分方法得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GPP和Re)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都在生长季7、8月份达到峰值;(2)非线性回归模型拆分得到的全年Re和GPP相较于光响应曲线模型分别高出2%—28.6%和1.6%—23%,最大高出317.6 gC·m-2·a-1(2006年),逐月最大差值主要发生在8、9月份;(3)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方法拆分得到的GPP和Re之间差值的环境响应因子不同。在广泛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拆分时,如果当月光合有效辐射接近到905mol·m-2·月-1,月平均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接近1.18 kPa时,需要考虑使用光响应曲线模型拆分该月通量,结合两种拆分方法以减小全年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碳通量
拆分
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6-2019年氮磷添加下亚热带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剩余量及养分含量动态数据集
3
作者
蒋蕾
李胜功
+3 位作者
寇亮
郑甲佳
马宁
薛亚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44-252,共9页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改变而导致的大气氮磷沉降增加,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我国南方亚热带人工林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40%以上,已成为养分沉降集中区。因此,科学认知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生态文...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改变而导致的大气氮磷沉降增加,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我国南方亚热带人工林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40%以上,已成为养分沉降集中区。因此,科学认知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本研究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统一规范,通过对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简称千烟洲站)野外控制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整理了2016–2019年我国亚热带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叶片与吸收根在氮磷添加不同处理下(对照、低氮添加、高氮添加、磷添加、高氮磷共同添加)分解剩余量及养分含量动态数据。本数据集的建立和共享,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凋落物分解的动态研究及森林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推动亚热带人工林科学合理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亚热带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剩余量
养分含量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
被引量:
37
1
作者
马泽清
刘琪璟
王辉民
郭志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5-1537,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4211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4)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文摘
基于树干解析和树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揭示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生长规律,从而为人工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了依据。2005年调查了1948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引种后存留的564株湿地松(1954-1958年生)。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平均值为34.2 cm(18.4-58cm),树高平均值为19.5 m(9-33m)。青原山湿地松树轮分析结果显示:52年间,年树轮宽度增长量平均值为0.32 cm,最大年增长量不超过1.14 cm。胸径年生长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直径生长高峰出现在10a左右;林龄达到20a左右时,直径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林龄40a后,生长变得极为缓慢。距青原山西南100km的千烟洲湿地松林(20年生)胸径和树高平均值分别为15.9 cm和11.0 m;20a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为0.86 cm;材积方程为V=0.0000213 D2.9870924(V为带皮材积,D为胸径)。千烟洲湿地松林生物量低于同期营造的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生物量,也明显低于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的生物量。经比较发现,引种营造的湿地松林,其生长量远不如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松林。
关键词
胸径
树高
生长量
材积模型
Keywords
DBH
tree height
biomass
volume model
分类号
S791.24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拆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黄昆
王绍强
王辉民
仪垂祥
周蕾
刘允芬
石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52-5265,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438)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资助项目(XDA05050602-1)
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计划资助项目(KZCX2-YW-QN301)
文摘
涡度通量观测可直接获取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CO2净交换量(NEE),但深入认识碳循环过程和校验生态系统模型需要不同时间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等碳通量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研究网络(ChinaFLUX)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2003—2009年的涡度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两种NEE拆分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GPP和Re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拆分方法得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GPP和Re)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都在生长季7、8月份达到峰值;(2)非线性回归模型拆分得到的全年Re和GPP相较于光响应曲线模型分别高出2%—28.6%和1.6%—23%,最大高出317.6 gC·m-2·a-1(2006年),逐月最大差值主要发生在8、9月份;(3)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方法拆分得到的GPP和Re之间差值的环境响应因子不同。在广泛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拆分时,如果当月光合有效辐射接近到905mol·m-2·月-1,月平均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接近1.18 kPa时,需要考虑使用光响应曲线模型拆分该月通量,结合两种拆分方法以减小全年的误差。
关键词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碳通量
拆分
光响应曲线
Keywords
mid-subtropical planted coniferous forest
eddy carbon flux
partition
light response curve line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6-2019年氮磷添加下亚热带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剩余量及养分含量动态数据集
3
作者
蒋蕾
李胜功
寇亮
郑甲佳
马宁
薛亚芳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
出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44-252,共9页
基金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NESDC2021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1306)。
文摘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改变而导致的大气氮磷沉降增加,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我国南方亚热带人工林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40%以上,已成为养分沉降集中区。因此,科学认知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本研究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统一规范,通过对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简称千烟洲站)野外控制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整理了2016–2019年我国亚热带马尾松和木荷人工林叶片与吸收根在氮磷添加不同处理下(对照、低氮添加、高氮添加、磷添加、高氮磷共同添加)分解剩余量及养分含量动态数据。本数据集的建立和共享,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凋落物分解的动态研究及森林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推动亚热带人工林科学合理经营发展。
关键词
氮磷添加
亚热带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剩余量
养分含量
长期观测
Keyword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dditions
subtropical plantation
residual mass of litt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long-term observation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
马泽清
刘琪璟
王辉民
郭志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拆分差异分析
黄昆
王绍强
王辉民
仪垂祥
周蕾
刘允芬
石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6-2019年氮磷添加下亚热带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剩余量及养分含量动态数据集
蒋蕾
李胜功
寇亮
郑甲佳
马宁
薛亚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