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病患者饮食处方卡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云 唐智慧 +3 位作者 陈都红 杨苹 张霞 王超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提高皮肤病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方法将298例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按饮食处方卡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导方法。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 目的提高皮肤病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方法将298例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按饮食处方卡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导方法。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饮食处方卡为载体的饮食教育,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湿疹 荨麻疹 饮食处方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曲安缩松治疗顽固瘙痒性皮肤病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6期364-365,共2页
为减轻顽固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痛苦 ,对 10 5例顽固瘙痒性皮肤病患者采取穴位注射曲安缩松治疗。通过准确选择穴位 ,心理、饮食、皮肤等护理手段 ,总有效率为 99.5 %
关键词 顽固瘙痒性皮肤病 曲安缩松 穴位注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调控毛囊生长的分子机制与研究进展
3
作者 卢昌佩 毕凌波 +5 位作者 张容爽 杜怡梅 王超凡 丁韵卜 赵敏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9-512,共4页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其发生受遗传因素、内分泌调控及毛囊微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效果有限,且需长期用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外泌体能够通过调节毛囊...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之一,其发生受遗传因素、内分泌调控及毛囊微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有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效果有限,且需长期用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外泌体能够通过调节毛囊微环境,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真皮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发挥毛发周期调控等多种作用。来源于毛乳头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细胞类型的外泌体可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促进毛囊生长。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毛囊生长中的作用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治疗AGA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发生长 外泌体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紫外线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钰泽 刘平 +1 位作者 苏慧 杨荣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IRA)、紫外线(UV)对小鼠皮肤光老化及皮肤MMP-13表达的影响,观察IRA、U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索IRA引起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IRA组、UV组、IRA/UV组、UV/IRA组。后4...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IRA)、紫外线(UV)对小鼠皮肤光老化及皮肤MMP-13表达的影响,观察IRA、U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索IRA引起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IRA组、UV组、IRA/UV组、UV/IRA组。后4组小鼠接受光照不同且顺序各异。用HE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测定MMP-13表达。结果目测及HE染色显示,较之空白组小鼠,4组实验组小鼠均出现光老化表现;与空白组比较,UV联合IRA组均能上调MMP-13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并且IRA/UV组比UV/IRA组上调更加显著(P<0.05)。结论①IRA可引起小鼠皮肤光老化;②IRA和UV可上调MMP-13表达,并加速光老化过程;③IRA和UV共同作用于皮肤时,作用顺序不同对皮肤老化所产生影响不同。因此,在预防小鼠皮肤皱纹形成及治疗其光老化中,防止IRA辐射,避免MMP-13形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线(IRA) 光老化 MMP-13 紫外线(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性扁平苔藓1例及皮肤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国星 景海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患者男,60岁。主诉:双小腿斑块伴瘙痒18个月。现病史:患者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肤出现绿豆大紫红色扁平丘疹,伴明显瘙痒,曾多次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口服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皮损无好转,于2019年12月10日来我科门诊... 患者男,60岁。主诉:双小腿斑块伴瘙痒18个月。现病史:患者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肤出现绿豆大紫红色扁平丘疹,伴明显瘙痒,曾多次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口服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皮损无好转,于2019年12月10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肥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角化不良瘤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6
作者 杨庆华 李铖铖 +1 位作者 曾婉婷 景海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2-595,共4页
目的:分析疣状角化不良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6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男女比率为2∶1,平均年龄(49.8±12.1)岁,皮损均表现为头部的单发丘疹(1例)或结节(5例)... 目的:分析疣状角化不良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6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男女比率为2∶1,平均年龄(49.8±12.1)岁,皮损均表现为头部的单发丘疹(1例)或结节(5例)。组织病理学上,本组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2种结构模式,即杯状型(3例)和囊状型(3例)。本病典型组织病理特征为上皮成分均显示有灶状的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也可观察到提示向毛囊漏斗部分化的多种特征,包括局部与毛囊皮脂腺单位相邻(4例),以及存在小的漏斗部囊性结构(1例)。结论:疣状角化不良瘤皮损形态表现多样,大部分皮损组织病理特征整体上符合毛囊附属器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角化不良瘤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甘草酸二铵治愈红皮病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蕊 蒋献 汪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α-甘草酸二铵 红皮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多种并发症患者1例的自理支持 被引量:2
8
作者 贾平 黄波 +1 位作者 何晏清 陈都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并发症 自理支持 糖皮质激素 自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波 贾平 +1 位作者 陈都红 赵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期51-52,共2页
将92例亚急性湿疹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均接受抗炎、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搽,并实施局部护理,结果3周后观察组皮损消退率和瘙痒缓解率分别为85.4%和87.5%,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将92例亚急性湿疹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均接受抗炎、抗过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搽,并实施局部护理,结果3周后观察组皮损消退率和瘙痒缓解率分别为85.4%和87.5%,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亚急性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在面部激光去痣美容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绪华 孙鑫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37-337,共1页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在面部激光去痣美容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面部激光去痣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局部注射麻醉剂,当完成术前准备后再实施激光去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在面部激光去痣美容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面部激光去痣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局部注射麻醉剂,当完成术前准备后再实施激光去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并对2组患者局部皮肤反应、无痛率、VRS以及VAS值等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无痛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P<0.05);实验组的VRS、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用药后在治疗皮肤处并未出现红斑、水肿、苍白等不良发应。结论对激光面部去痣美容术的患者实施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激光去痣 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黛膏封包治疗银屑病肥厚性斑块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0期762-763,共2页
寻常型银屑病肥厚性斑块是由于银屑病反复发作及经过多种治疗,皮损呈肥厚性,并相互融合为片状损害,似皮革状或苔藓样改变,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我科采用自制青黛膏封包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肥厚性斑... 寻常型银屑病肥厚性斑块是由于银屑病反复发作及经过多种治疗,皮损呈肥厚性,并相互融合为片状损害,似皮革状或苔藓样改变,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我科采用自制青黛膏封包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肥厚性斑块18例,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青黛膏 疗效 护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综合征1例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陈都红 赵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重叠综合征 护理 皮肌炎 硬皮病 用药护理 心理指导 皮肌炎 硬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明迪 李敏 +1 位作者 段德鉴 田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组(单用普瑞巴林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组(单用普瑞巴林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组(单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普瑞巴林组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普瑞巴林组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瑞巴林组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鼠神经生长因子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