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7
1
作者 但昭君 熊玉倩 李海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2月,54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醒脑开窍针法加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仅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2月,54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醒脑开窍针法加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仅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3.52,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9,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进一步改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 针刺 醒神开窍针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家军 吴松 +1 位作者 李龙珠 敖金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18-622,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功能潜在的影响机制。方法:取24只健康兔随机分...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功能潜在的影响机制。方法:取24只健康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A组、缺血预处理B组,其中其中缺血预处理A组按2.5 m L/(kg·d)、缺血预处理B组按5 m L/(kg·d)耳缘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缺血前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注射1m L生理盐水,预处理1周后3组动物均采用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复灌30 min,并反复缺血/再灌注3次的方法造成动物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另取8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兔缺血预处理前、后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sculr Endothelil Growthfctor,VEGF)及VEGF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ELIS)兔血清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丙二醛(MDA)。籍此评价丹参酮Ⅱ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4组动物在缺血预处理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后能明显增强缺血预处理A、B 2组兔VEGF及mRNA表达,明显提高缺血预处理A组、B 2组T-SOD、LDH及CK-MB酶的活性,降低2组动物心肌酶谱的MD释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预处理A组、B 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在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后,明显提高VEGF分泌及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加快缺血心肌血管内皮新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减轻心肌血管内皮炎性反应,进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桂荣 冯晓敏 张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 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TDP)对静滴 2 0 %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缓解及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连续入院患者 12 1例 ,采用自身对照法 ,共输注 2 0 %甘露醇 72 6例次 ,分成A、B、C 3组 ;A组采用已预热的TDP照射输注 35℃ 2 0 ... 目的 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TDP)对静滴 2 0 %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缓解及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连续入院患者 12 1例 ,采用自身对照法 ,共输注 2 0 %甘露醇 72 6例次 ,分成A、B、C 3组 ;A组采用已预热的TDP照射输注 35℃ 2 0 %甘露醇 2 4 2例次穿刺的部位和肢体 ,B组采用已预热的TDP照射输入常温液甘露醇 2 4 2例次穿刺的部位和肢体 ,C组输入 35℃ 2 0 %甘露醇 2 4 2例次。结果 A组疼痛发生率为 5 .74 % ,B、C组分别为 39 3%及37 6 % ,与A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B、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均为 0 ,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4 .5 8% ,与A、B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TDP预防无菌性静脉炎效果肯定 ,配合甘露醇加温可消除或减轻静滴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甘露醇 静脉反应 自身对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牵引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海云 王文杰 +2 位作者 詹艳 王梦荷 张东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在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牵引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下肢骨牵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下肢骨牵引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自制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在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牵引患者按住院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下肢骨牵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下肢骨牵引防足后跟压疮悬吊带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牵引效果、患者的舒适度及足跟压疮发生风险。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足跟压疮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下肢骨牵引防压疮悬吊带能维持下肢骨牵引患者有效牵引,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和避免足跟压疮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 悬吊带 压疮 舒适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增智开窍针法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梦青 高环 +4 位作者 赵峰 欧晓萌 秦赵阳 陈小东 惠钰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增智开窍针法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诊治的60例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录入电脑随机软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组。两组患儿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增智开窍针法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诊治的60例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录入电脑随机软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组。两组患儿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28例)予以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32例)予以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增智开窍针法,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评估两组患儿的发育障碍儿童心理教育量表-3(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67.86%(19/28),低于观察组90.63%(2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PEP-3评分各项分值均升高;而且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PEP-3评分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病情严重程度均减轻;而且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无不良反应出现,无任何躯体不适。血液学检测、心电图检查均处于正常波动范围。结论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增智开窍针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改善整体功能,减轻自闭症严重程度,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统合训练 增智开窍针法 自闭症儿童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针灸治疗脑卒中脑变化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代轶楠 郑苏 +2 位作者 廖旭 李明芬 彭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28-1634,共7页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针刺作为一种凸显中医特色与优势的疗法,其绿色、安全同时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在脑卒中后神经恢复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针刺作为一种凸显中医特色与优势的疗法,其绿色、安全同时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在脑卒中后神经恢复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脑卒中后针灸治疗的机制尚未阐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具有无创、安全、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通过运用该技术,针刺的脑效应机制研究也步入可视化阶段。随着rs-fMRI技术的逐步成熟,rs-fMRI技术数据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变革。rs-fMRI数据处理方法从功能分化和功能整合2个角度研究大脑活动,前者强调单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特点,如通过局域一致性、低频振幅等方法;后者则研究多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时间序列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种子点相关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方法。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做一个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效应机制 述评 分析方法 脑网络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