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酶连续催化生物合成D-丙氨酸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卫卫 魏宇 +2 位作者 张宏娟 焦庆才 刘均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32-1138,1160,共8页
建立了天冬氨酸消旋酶和D-氨基酸转氨酶双酶连续催化制备D-丙氨酸的方法。利用天冬氨酸消旋酶全细胞催化L-天冬氨酸消旋得到DL-天冬氨酸,离心去除天冬氨酸消旋酶全细胞后升温灭活残留的游离天冬氨酸消旋酶,再加入经镍柱亲和纯化的D-氨... 建立了天冬氨酸消旋酶和D-氨基酸转氨酶双酶连续催化制备D-丙氨酸的方法。利用天冬氨酸消旋酶全细胞催化L-天冬氨酸消旋得到DL-天冬氨酸,离心去除天冬氨酸消旋酶全细胞后升温灭活残留的游离天冬氨酸消旋酶,再加入经镍柱亲和纯化的D-氨基酸转氨酶酶液,催化D-天冬氨酸(D-Asp)和丙酮酸(PA)经转氨反应生成D-丙氨酸。经单因素实验得到天冬氨酸消旋酶最佳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0℃,0.2 mol/L磷酸钾缓冲溶液(pH=7.0),底物L-天冬氨酸质量浓度为100 g/L。D-氨基酸转氨酶最佳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2℃,0.2 mol/L磷酸钾缓冲液(pH=7.0),4 mmol/L磷酸吡哆醛,DL-天冬氨酸质量浓度为50 g/L,底物n(PA)∶n(D-Asp)=1∶10。转化产物经等电点结晶和阳离子树脂分离得到D-丙氨酸。在该条件下,D-天冬氨酸转化率达94%,D-丙氨酸收率为84%,对映体过量值(ee值)=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酶连续催化 天冬氨酸消旋酶 D-氨基酸转氨酶 D-丙氨酸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级联生物合成D-赖氨酸 被引量:2
2
作者 陆阳 吴四平 +3 位作者 张宏娟 刘茜 焦庆才 刘均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3-877,890,共6页
建立了氨基酸消旋酶和赖氨酸脱羧酶双酶级联高效生产D-赖氨酸的方法。利用氨基酸消旋酶全细胞催化消旋L-赖氨酸得到DL-赖氨酸,去除氨基酸消旋酶后再加入赖氨酸脱羧酶,将消旋产物中的L-构型脱羧生成1,5-戊二胺和CO2,剩下D-赖氨酸;最终,... 建立了氨基酸消旋酶和赖氨酸脱羧酶双酶级联高效生产D-赖氨酸的方法。利用氨基酸消旋酶全细胞催化消旋L-赖氨酸得到DL-赖氨酸,去除氨基酸消旋酶后再加入赖氨酸脱羧酶,将消旋产物中的L-构型脱羧生成1,5-戊二胺和CO2,剩下D-赖氨酸;最终,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洗脱得到D-赖氨酸。经考察双酶级联催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0.2 mol/L磷酸钾缓冲溶液(p H=5.8),底物L-赖氨酸质量浓度为50 g/L,氨基酸消旋酶全细胞和赖氨酸脱羧酶全细胞质量浓度均为10 g/L,4 mmol/L磷酸吡哆醛,0.1 g/L Triton X-100,反应时间12 h,其中消旋反应2 h和脱羧反应10 h,最终D-赖氨酸收率达42%,对映体过量值(e.e.值)=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酶级联催化 氨基酸消旋酶 赖氨酸脱羧酶 D-赖氨酸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PPK和GMAS全细胞催化合成L-茶氨酸 被引量:8
3
作者 潘鑫茹 刘均忠 +1 位作者 张宏娟 焦庆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27-1832,共6页
利用pETDuet-1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和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GMAS),并以共表达PPK和GMAS的重组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茶氨酸,优化了反应参数。SDS-PAGE结果表明,PPK和GMAS共表达成功;最佳全细胞催化反应... 利用pETDuet-1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和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GMAS),并以共表达PPK和GMAS的重组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茶氨酸,优化了反应参数。SDS-PAGE结果表明,PPK和GMAS共表达成功;最佳全细胞催化反应条件为:35℃,pH=7.0,谷氨酸钠300mmol/L,乙胺盐酸盐420 mmol/L,六偏磷酸钠100 mmol/L,添加2 mmol/L起始量ATP,在100 mL反应体系中转化24 h,L-茶氨酸浓度达到199 mmol/L,谷氨酸钠的转化率达到6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表达 多聚磷酸盐激酶 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 L-茶氨酸 ATP再生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酶重组基因表达及其酶法合成L-色氨酸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亮 冯莹莹 +3 位作者 张宏娟 刘茜 焦庆才 刘均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实现色氨酸酶高效、低成本催化合成L-色氨酸,利用p ET30a为载体在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来源的色氨酸酶,以丙酮酸、吲哚和氨为底物,探究其酶学性质,考察了反应温度、起始p H、底物... 为实现色氨酸酶高效、低成本催化合成L-色氨酸,利用p ET30a为载体在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来源的色氨酸酶,以丙酮酸、吲哚和氨为底物,探究其酶学性质,考察了反应温度、起始p H、底物摩尔比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并利用丙酮酸发酵液为底物酶法合成L-色氨酸。结果表明,色氨酸酶重组表达成功,色氨酸酶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5℃,起始p H=9.0,底物摩尔比n(吲哚)∶n(丙酮酸)=0.6∶1,底物丙酮酸浓度为0.17 mol/L。利用重组色氨酸酶全细胞催化100 m L浓度为0.57 mol/L丙酮酸发酵液,流加浓度为4.27 mol/L吲哚酒精溶液6.5 m L,反应28 h后,L-色氨酸浓度达0.25 mol/L,吲哚摩尔转化率达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肠杆菌 色氨酸酶 吲哚 丙酮酸发酵液 L-色氨酸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苏氨酸醛缩酶催化合成L-4-硝基苯基丝氨酸 被引量:4
5
作者 余进海 吴婷 +2 位作者 刘均忠 张宏娟 焦庆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39-2044,2064,共7页
利用pGEX-KG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重组表达L-苏氨酸醛缩酶,以对硝基苯甲醛、甘氨酸为底物,采用酶法合成了L-4-硝基苯基丝氨酸,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5℃,pH=8.0,甘氨酸浓度500mmol/L,对硝基苯甲醛浓度100mmol... 利用pGEX-KG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重组表达L-苏氨酸醛缩酶,以对硝基苯甲醛、甘氨酸为底物,采用酶法合成了L-4-硝基苯基丝氨酸,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5℃,pH=8.0,甘氨酸浓度500mmol/L,对硝基苯甲醛浓度100mmol/L,每升转化液含1.6g全细胞,反应24h后,L-4-硝基苯基丝氨酸质量浓度达到9.72g/L,对硝基苯甲醛转化率为43%。放大至500mL后转化液经过活性炭分离纯化得到产物3.92g,总收率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醛缩酶 对硝基苯甲醛 L-4-硝基苯基丝氨酸 活性炭吸附柱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胞藻胞外多糖的流变学性质和乳化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浩 李朋富 +3 位作者 陈丽 高云 陶芳芳 刘志礼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5,共6页
集胞藻在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分泌大量胞外多糖,流变学研究表明这种胞外多糖呈现假塑性行为,粘度值接近黄原胶,当剪切速率存0.15s^-1时,两者粘度相等.集胞藻胞外多糖在0.1mol/L氯化钠溶液中以及存30-70℃温度范围内粘度值具有... 集胞藻在培养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分泌大量胞外多糖,流变学研究表明这种胞外多糖呈现假塑性行为,粘度值接近黄原胶,当剪切速率存0.15s^-1时,两者粘度相等.集胞藻胞外多糖在0.1mol/L氯化钠溶液中以及存30-70℃温度范围内粘度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集胞藻胞外多糖的粘弹谱类似于黄原胶,具有弱凝胶的特征.这种多糖具有良好稳定的乳化活性,对植物油、正十六烷、石蜡、二甲苯和2-甲基萘+正十六烷(1:1)都有乳化作用,而且在静置一个月后,乳液依然稳定.集胞藻胞外多糖可以作为增稠剂、稳定剂以及乳化剂在食品、化妆品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胞藻胞外多糖 流变学性质 粘度 乳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蓝藻水华污染对黄颡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祖慧琳 朱煜 +5 位作者 郑典元 刘昊琰 张浩 戚金亮 杨永华 杨荣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0,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太湖和安徽升金湖共4个区域的黄颡鱼种群中共192条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并分析太湖蓝藻水华产生的藻毒素及其衍生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在试验的引物中筛选出6条在PCR...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太湖和安徽升金湖共4个区域的黄颡鱼种群中共192条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并分析太湖蓝藻水华产生的藻毒素及其衍生污染物的复合污染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在试验的引物中筛选出6条在PCR扩增时能得到清晰、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条带的引物,各引物扩增得到的总位点数为8~18个,多态位点比率为50.00%~100.00%,其中胥口湾黄颡鱼的多态位点比率呈现最高(86.46%),而梅梁湾黄颡鱼最低(67.71%)。4个黄颡鱼种群的Shannon指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大小都表现出和多态位点比率一致的趋势,即胥口湾黄颡鱼>升金湖黄颡鱼>东太湖黄颡鱼>梅梁湾黄颡鱼。由此可见,即使实际距离相隔不远,不同水质环境下黄颡鱼种群的多样性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并且随着水环境污染的严重,黄颡鱼的多样性也随之降低。在水质最佳的胥口湾区域,多样性呈现最高,作为对照区域的升金湖区域,其种群多样性同样也高于污染严重区域的梅梁湾地区。总体来看,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产生的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因此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黄颡鱼 蓝藻水华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小RNA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武 曹风娟 +3 位作者 王楠 周榆 巴一 张辰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67,共6页
小RNA,包括小干扰RNA以及微小RNA,已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目前,小RNA的运输载体主要是病毒或者合成试剂。然而这类载体往往毒性高且特异性低。外泌体是由内源细胞分泌出来的天然纳米材料,本身能够穿越生物膜并在细胞间传递小RN... 小RNA,包括小干扰RNA以及微小RNA,已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目前,小RNA的运输载体主要是病毒或者合成试剂。然而这类载体往往毒性高且特异性低。外泌体是由内源细胞分泌出来的天然纳米材料,本身能够穿越生物膜并在细胞间传递小RNA。以外泌体为基础的小RNA递送作为一种新的转运方式,能够克服低效率,低特异性以及免疫反应等缺陷,有望成为新型载体。本文简要论述了以外泌体为载体的小RNA递送系统在临床治疗研究中的前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小RNA 载体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mycin类天然产物抗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怡 姜成燕 +1 位作者 焦瑞华 蒋爱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研究Antimycin类天然产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特异性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三种结构类似的天然产物Antimycin⁃1,⁃2和⁃3对MDA⁃MB⁃231细胞生长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34±0.07,160±20和180±50 nmol·... 研究Antimycin类天然产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特异性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三种结构类似的天然产物Antimycin⁃1,⁃2和⁃3对MDA⁃MB⁃231细胞生长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34±0.07,160±20和180±50 nmol·L^(-1),Antimycin⁃1活性是Antimycin⁃2和Antimycin⁃3的一百多倍.10 nmol·L^(-1)的Antimycin⁃1就可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药物处理细胞24和48 h后的抑制率分别达到约80%和90%.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10和100 nmol·L^(-1)的Antimycin⁃1都不同程度地杀伤MDA⁃MB⁃231细胞,1000 nmol·L^(-1)的Antimycin⁃1甚至使细胞几乎消溶,只留下突起的核和胞质残骸.而同样浓度药物造成的乳腺正常细胞MCF⁃10A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形态的改变不明显.1和5 nmol·L^(-1)的Antimycin⁃1对细胞集落抑制率分别达到52%和95%.20和50 nmol·L^(-1)的Antimycin⁃1也明显改变MDA⁃MB⁃231细胞核形态,核呈畸形,皱缩严重,核膜破损.5,10和100 nmol·L^(-1)的Antimycin⁃1处理MDA⁃MB⁃231细胞12,24和48 h引发细胞凋亡和坏死数量增加,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10和20 nmol·L^(-1)的Antimycin⁃1处理MDA⁃MB⁃231细胞6,12和24 h后,没有观察到对细胞周期时相的明显影响.20 nmol·L^(-1)的Antimycin⁃1处理MDA⁃MB⁃231细胞12,16,20和24 h后,引起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随处理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证明,纳摩尔级的Antimycin⁃1能有效抑制和杀伤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YCIN MDA⁃MB⁃231 MCF⁃10A I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可可西里区段沿线的夏季鸟类
10
作者 李靖 葛晨 +2 位作者 李忠秋 徐爱春 李言阔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659,664,共4页
2009年7~8月对青藏铁路沿线格拉段青海境内尤其是可可西里保护区段的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记录,该地区共计50种鸟类。其中留鸟29种,夏候鸟20种,迷鸟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为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 2009年7~8月对青藏铁路沿线格拉段青海境内尤其是可可西里保护区段的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记录,该地区共计50种鸟类。其中留鸟29种,夏候鸟20种,迷鸟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为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为猎隼Falco cherrug、燕隼F.subbuteo、红隼F.tinnunculus、游隼F.peregrin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鸢Milvus migrans、大鵟Buteo hemilasius。铁路沿线的鸟类中,优势种为棕颈雪雀Montifringillla ruficollis和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分别占发现总数量(349只)的23.2%和12.0%;常见种包括渡鸦Corvuscorax(7.4%)、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7.2%)、白斑翅雪雀M.nivalis(6.9%)、棕背雪雀M.blandfordi(6.3%)以及斑头雁Anser indicus(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青藏铁路 可可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