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国人近视屈光手术人群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的调查
被引量:
20
1
作者
陈世豪
李斌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与其他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180例近视患者的右眼分为低、中、高近视程度三组,每组6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进行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及其他屈光手术常规...
目的调查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与其他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180例近视患者的右眼分为低、中、高近视程度三组,每组6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进行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及其他屈光手术常规术前检查。进行Q值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总体Q值均数为-0.142±0.151,男性为-0.126±0.14,女性为-0.156±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屈光不正度数间呈正相关(P=0.015);三组间Q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4,P=0.012),低度组和中、高度近视眼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中、高度近视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1)。Q值与平均角膜曲率呈负相关(P=0.031);Q值与角膜直径及角膜中央厚度无相关性(P=0.482,P=0.799)。结论适宜屈光手术近视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的角膜曲率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角膜中央曲率相关,而与性别、角膜中央厚度、角膜直径之间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手术
近视
Q值
角膜非球面性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彦
郑斌
+2 位作者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前节OCT技术对人眼水平直肌止端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肖颖
叶信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5-639,共5页
背景眼外肌止端距离和厚度的测量对于眼外肌病变的诊断至关重要,但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为接触性检查方法。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避免常规影像学检查的缺点,但尚未见到其用于眼外肌检测的报道。目的研究眼前节OCT(Visante...
背景眼外肌止端距离和厚度的测量对于眼外肌病变的诊断至关重要,但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为接触性检查方法。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避免常规影像学检查的缺点,但尚未见到其用于眼外肌检测的报道。目的研究眼前节OCT(Visante OCT)在人眼外直肌止端解剖结构观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不同屈光力受试者58例114眼,按照屈光力程度的不同分为低屈光力组(≤-3.00D)43眼,中屈光力组(〉-3.00D,≤-6.00D)49眼;高屈光力组(〉-6.00D)22眼,用Visante OCT测量水平直肌止端后沿到巩膜突的距离以及肌止端的厚度,对屈光力与直肌止端距离和及肌止端厚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外直肌、内直肌止端后沿到巩膜突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23±O.50)to/Y/和(3.81±0.46)mm。外直肌、内直肌止端平均厚度分别为(0.39±0.06)mm和(0.39±0.06)mm,与文献中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P=0.759)。低屈光力组的外直肌、内直肌止端距离分别为(5.25±0.45)mm和(3.74±0.53)mm,中屈光力组为(5.22±0.60)mm和(3.81±0.42)mm,高屈光力组为(5.20±0.35)mm和(3.904±0.42)mm,3组之间外直肌、内直肌止端距离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直肌X^2=0.054,P=0.974;内直肌F=0.508,P=0.604)。外直肌、内直肌止端厚度低屈光力组分别为(0.41±0.06)mm、(0.40±0.06)mm,中屈光力组分别为(0.40±0.07)mm、(0.37±0.07)mm,高屈光力组分别为(0.36±0.05)mm、(0.39±0.05)mm,3组之间的外直肌止端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22,P=0.009),其中高屈光力组外直肌止端厚度较低屈光力组变薄(P〈0.05),3组间内直肌止端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2,P=0.125)。屈光力与外直肌止端的厚度呈正相关(r=0.284,P〈0.01)。结论Visante OCT是可用来观察人眼外直肌止端解剖结构的新方法,其测量值显示人眼水平直肌中,外直肌止端的厚度随着近视屈光力的增高有变薄趋势,高度近视组变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肌止端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屈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佩华
吴文灿
+1 位作者
陈世云
陈彩芬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研制一套简便易行、创伤较小、理想的泪道置管导引系统。方法研制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由空心导管、7#不锈钢针芯、冲洗接口三部分组成。并将其应用于136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泪道高频电浚通加置管术及鼻内镜下泪囊开窗引流加置管...
目的研制一套简便易行、创伤较小、理想的泪道置管导引系统。方法研制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由空心导管、7#不锈钢针芯、冲洗接口三部分组成。并将其应用于136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泪道高频电浚通加置管术及鼻内镜下泪囊开窗引流加置管术患者。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泪小管断裂术22例顺利找到断端,鼻内镜下直视泪小管/泪总管内壁黏膜无损伤,人工泪管顺利植入,拔管后患者无溢泪、溢脓等不适。结论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集泪道探通、泪道冲洗与人工泪管导入为一体,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泪道
泪小管
泪总管
泪囊
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人近视屈光手术人群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的调查
被引量:
20
1
作者
陈世豪
李斌
王勤美
机构
温州
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温州
医学院
附属
苏州
眼
视
光
医院
出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7-550,共4页
文摘
目的调查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与其他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180例近视患者的右眼分为低、中、高近视程度三组,每组60例,性别及年龄匹配。进行角膜地形图、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及其他屈光手术常规术前检查。进行Q值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总体Q值均数为-0.142±0.151,男性为-0.126±0.14,女性为-0.156±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屈光不正度数间呈正相关(P=0.015);三组间Q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4,P=0.012),低度组和中、高度近视眼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中、高度近视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1)。Q值与平均角膜曲率呈负相关(P=0.031);Q值与角膜直径及角膜中央厚度无相关性(P=0.482,P=0.799)。结论适宜屈光手术近视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的角膜曲率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角膜中央曲率相关,而与性别、角膜中央厚度、角膜直径之间无相关。
关键词
屈光手术
近视
Q值
角膜非球面性
角膜地形图
Keywords
refractive surgery
myopia
Q value
asphericity
corneal topography
分类号
R778.1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彦
郑斌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机构
温州
医学院
眼
附属
眼
视
光
医院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
医院
眼
科
出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5-958,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并比较术前、术后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研究设计为非对照病例观察研究。采用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19例20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黄斑区视网膜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和黄斑区90°方位视网膜劈裂处的最大厚度。术后6个月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应用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VFQ-25)对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手术眼黄斑中心凹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从术前的(360.7±183.7)μm、(483.0±138.3)μm减小到术后的(180.2±75.2)μm、(328.1±82.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211,P=0.001;u=-3.472,P=0.001)。术后BCVA提高2行以上者14眼(70%)。术后LogMAR视力平均值为0.59±0.46,明显好于术前的0.8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26)。患者VFQ-25评估统计表明,术后患者的总体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依赖程度、周边视力(视野)这7项维评分以及VFQ-25总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整体健康、眼痛、社会角色限制、驾车、色觉这5项维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42.1%)患者视力较好眼为手术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安全、有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Keywords
high myopia
foveoschisis
vitrectomy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vis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前节OCT技术对人眼水平直肌止端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肖颖
叶信海
机构
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第十人民
医院
眼
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5-639,共5页
文摘
背景眼外肌止端距离和厚度的测量对于眼外肌病变的诊断至关重要,但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手段为接触性检查方法。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避免常规影像学检查的缺点,但尚未见到其用于眼外肌检测的报道。目的研究眼前节OCT(Visante OCT)在人眼外直肌止端解剖结构观察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不同屈光力受试者58例114眼,按照屈光力程度的不同分为低屈光力组(≤-3.00D)43眼,中屈光力组(〉-3.00D,≤-6.00D)49眼;高屈光力组(〉-6.00D)22眼,用Visante OCT测量水平直肌止端后沿到巩膜突的距离以及肌止端的厚度,对屈光力与直肌止端距离和及肌止端厚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外直肌、内直肌止端后沿到巩膜突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23±O.50)to/Y/和(3.81±0.46)mm。外直肌、内直肌止端平均厚度分别为(0.39±0.06)mm和(0.39±0.06)mm,与文献中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P=0.759)。低屈光力组的外直肌、内直肌止端距离分别为(5.25±0.45)mm和(3.74±0.53)mm,中屈光力组为(5.22±0.60)mm和(3.81±0.42)mm,高屈光力组为(5.20±0.35)mm和(3.904±0.42)mm,3组之间外直肌、内直肌止端距离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直肌X^2=0.054,P=0.974;内直肌F=0.508,P=0.604)。外直肌、内直肌止端厚度低屈光力组分别为(0.41±0.06)mm、(0.40±0.06)mm,中屈光力组分别为(0.40±0.07)mm、(0.37±0.07)mm,高屈光力组分别为(0.36±0.05)mm、(0.39±0.05)mm,3组之间的外直肌止端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22,P=0.009),其中高屈光力组外直肌止端厚度较低屈光力组变薄(P〈0.05),3组间内直肌止端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2,P=0.125)。屈光力与外直肌止端的厚度呈正相关(r=0.284,P〈0.01)。结论Visante OCT是可用来观察人眼外直肌止端解剖结构的新方法,其测量值显示人眼水平直肌中,外直肌止端的厚度随着近视屈光力的增高有变薄趋势,高度近视组变薄明显。
关键词
眼外肌
肌止端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屈光力
Keywords
Extraocular muscle
Rectus insertion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fractive power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佩华
吴文灿
陈世云
陈彩芬
机构
温州
医学院
附属
眼
视
光
学院
医院
病房手术室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84-85,共2页
文摘
目的研制一套简便易行、创伤较小、理想的泪道置管导引系统。方法研制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由空心导管、7#不锈钢针芯、冲洗接口三部分组成。并将其应用于136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泪道高频电浚通加置管术及鼻内镜下泪囊开窗引流加置管术患者。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泪小管断裂术22例顺利找到断端,鼻内镜下直视泪小管/泪总管内壁黏膜无损伤,人工泪管顺利植入,拔管后患者无溢泪、溢脓等不适。结论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集泪道探通、泪道冲洗与人工泪管导入为一体,简便易行,效果满意。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泪道
泪小管
泪总管
泪囊
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
分类号
R473.77 [医药卫生—护理学]
TH786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国人近视屈光手术人群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的调查
陈世豪
李斌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及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
陈彦
郑斌
沈丽君
宥永胜
戚雪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眼前节OCT技术对人眼水平直肌止端解剖结构的研究
肖颖
叶信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软性泪道置管导引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张佩华
吴文灿
陈世云
陈彩芬
《护理学杂志》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