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GAS-STING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活性成分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可雅 亓俊伟 +1 位作者 张彤 李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1,共9页
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信号通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应答的信号通路,调控肿瘤发展的多种生物学行为... 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信号通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应答的信号通路,调控肿瘤发展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在肿瘤发生时,该信号通路被异常的DNA激活,进一步耦联STING蛋白释放I型干扰素发挥其强大的免疫作用。研究发现,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仅具有抗肿瘤效应,同时还有一定的促瘤作用。基于该信号通路对肿瘤的双重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中药单体可以通过干预通路的方式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抑制肿瘤的恶化,展现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系统地阐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肿瘤的作用机制,并就近十年来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基于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肿瘤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研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研究新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AS-STING信号通路 抗肿瘤 免疫应答 中药单体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中医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招志毅(综述) 陈建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6,共5页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 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建立被誉为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得进行患者体细胞来源的干细胞治疗成为可能。近年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的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神经干细胞、头发角质细胞、胰腺细胞、脐带基质和羊膜的间充质细胞均可重编程成为iPSCs并可通过一定的诱导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为多种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而iPSCs研究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眼科,iPSCs诱导后可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感光细胞和其他视网膜细胞,从而为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干细胞治疗不同,iPSCs移植治疗相应的疾病避免了传统干细胞治疗所存在的道德伦理及免疫排斥等限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iPSCs的概念、诱导策略及方法、在眼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变性性疾病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表上皮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祖国 刘靖 +1 位作者 陈文生 李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9-494,共6页
针对眼表上皮疾病的基础及临床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角膜上皮干细胞的生理,眼表免疫,眼表上皮细胞黏蛋白表达及功能,眼表鳞状上皮化生的发病机制,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角膜组织工程,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等,并在这些方向取得... 针对眼表上皮疾病的基础及临床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角膜上皮干细胞的生理,眼表免疫,眼表上皮细胞黏蛋白表达及功能,眼表鳞状上皮化生的发病机制,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角膜组织工程,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等,并在这些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 眼表上皮 眼表上皮疾病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舒怡 侯光辉 +1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2-887,共6页
背景眼表疾病导致的角膜盲已成为全球致盲性角膜疾病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组织工程角膜为眼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后的分化发育... 背景眼表疾病导致的角膜盲已成为全球致盲性角膜疾病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组织工程角膜为眼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后的分化发育情况,探讨人UC-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以及治疗兔角膜损伤的可行性。方法获取人脐带组织,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人UC—MSCs并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扩增和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及诱导成骨分化鉴定。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将人UC—MSCs接种于去上皮的猪角膜基质上,培养4d后行实验组兔左眼板层角膜移植;对照组以相同的手术方法单纯移植去上皮猪角膜基质。术后对角膜定期行活体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分别于术后2、4、8周摘除各组实验眼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查,评价移植到兔角膜基质的人UC-MSCs的存活、分化以及移植局部的反应等;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移植后角膜上皮细胞中角蛋白3(CK3)、CKl2以及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ABCG2)的表达。结果消化培养的人UC—MSCs呈圆形,细胞胞体较大,贴壁后细胞呈长梭形。培养获得的人UC—MSCs的细胞表型CD105^+/CD29^+/CD44^+/CD34^-/CD45^-,并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实验组人ISC—MSCs接种到去上皮猪角膜基质后贴附良好、生长迅速,术后植片在植床上存活良好,种植了人UC-MSCs的去上皮猪角膜移植到兔眼,可见实验组受体角膜较对照组透明,未见明显新生血管,在活体共焦显微镜下可见新生的角膜上皮样细胞,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在重建的角膜上皮层检测到CK3及CKl2的阳性表达,而未见ABCG2的表达。结论将种植了人UC—MSCs的猪角膜基质移植到损伤的兔角膜后,人UC—MSCs可以存活、增生并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可用于修复甚至重建损伤的角膜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猪角膜基质 组织工程角膜 上皮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编程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晓令 刘庆 +3 位作者 王婵 郭永龙 余榕捷 陈建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1222,1227,共6页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即通过不同的转导方法,将影响重编程的关键转录因子、RNA、蛋白或小分子化合物导入到成体细胞,使其"返老还童"回到胚胎干细胞状态,并能够被诱导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 iPSCs 的问世,对干细胞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患者来源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成iPSCs,用于相关疾病的检测分析与干细胞治疗,规避了免疫排斥和道德论理等问题。但是由于iPSCs诱导的低效性和致瘤性,使得这个"新星"在临床中的应用被质疑,目前科学家一直围绕这2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改进转导途径,改变重编程方法来提高它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结果,从而使iPSCs未来用于临床的前景变得越来越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纤维囊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光霞 陈建苏 徐锦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索以脱细胞的肾纤维囊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并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特性。方法将培养扩增的角膜内皮细胞分别接种到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HE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 目的探索以脱细胞的肾纤维囊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并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特性。方法将培养扩增的角膜内皮细胞分别接种到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HE染色和扫描电镜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在培养板和肾纤维囊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肾纤维囊上快速贴壁生长并增殖,细胞形态为多角形或六边形,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细胞能长期培养。在培养板上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贴壁生长和增殖情况稍差。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在脱细胞的肾纤维囊载体上生长良好,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本研究为角膜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了简单和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囊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干眼影像分类与标注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5)
7
作者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干眼影像分类与标注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5)》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眼科分会 +9 位作者 戴琦 袁进 杨卫华 刘祖国 纪家树 陈蔚 王丽强 张弘 肖璇 魏瑞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300,共12页
干眼作为全球常见的眼病,其复杂病理机制和高发病率给临床诊断及管理带来重大挑战,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为干眼影像分析与辅助诊断提供了新机遇。本专家共识围绕干眼影像的分类与标注方法,结合AI技术应用需求,总结了干眼影像分类与标... 干眼作为全球常见的眼病,其复杂病理机制和高发病率给临床诊断及管理带来重大挑战,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为干眼影像分析与辅助诊断提供了新机遇。本专家共识围绕干眼影像的分类与标注方法,结合AI技术应用需求,总结了干眼影像分类与标注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详细规范了泪膜脂质层影像、泪河高度影像、泪膜破裂时间影像、角膜荧光素染色影像、睑板腺影像等主要影像模态分类与标注的原则、方法,并明确了分类与标注的工具、流程。本共识提出了系统化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标注一致性评估、多轮审核及数据清洗方法等。最后,本共识总结了目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共识的推出旨在为干眼AI模型的研发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提升AI在干眼诊断、病程监测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干眼领域的AI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人工智能 影像分类 数据标注 质量控制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用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标记的研究
8
作者 谭美华 陈建苏 +4 位作者 陈剑 吴静 招志毅 戴应 李善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9-822,共4页
背景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多向分化特性为各种临床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种子来源,在眼科领域,iPSCs已成为人眼变性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良好模型,而更好的iPSCs识别和鉴定技术是对其体内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 背景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多向分化特性为各种临床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种子来源,在眼科领域,iPSCs已成为人眼变性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良好模型,而更好的iPSCs识别和鉴定技术是对其体内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目的探讨量子点标记人iPSCs的可行性及其最佳浓度,并观察量子点标记人iPSCs的光稳定性,为iPSCs应用于眼部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示踪技术。方法用无饲养层细胞培养法培养和扩增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一人iPSCs系,并用免疫荧光法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选取不同浓度CdSe/Zn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对扩增培养的iPSCs进行标记,用三维去卷积实时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标记效果。将量子点标记后的iPSCs继续培养,分别于1次传代后1周和2次传代后1周观察荧光标记的稳定性。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培养和扩增的iPSCs呈克隆样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iPSCs中OCT4和Nanog两种干细胞标志蛋白均阳性表达。5.0、7.5、10.0nmol/L三种浓度的量子点标记后均可见iPSCs中的橘红色荧光,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增加,iPSCs中标记的橘红色颗粒明显增加,10.0nmol/L量子点标记后iPSCs中的橘红色荧光最强,荧光颗粒最多。iPSCs2次传代1周后仍可观察到量子点的橘红色荧光,但与传代前和1次传代后1周相比荧光强度减弱。结论量子点标记技术可示踪iPSCs,其荧光标记效果呈浓度依赖性。本研究实验条件下量子点标记的荧光至少可维持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标志物 诱导多能干细胞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大鼠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方法研究
9
作者 凌士奇 刘祖国 +5 位作者 李彦峰 蒋爱华 赵伟 林浩添 郝尚臣 邝文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标记大鼠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方法。方法应用心脏灌注荧光联合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共焦显微镜下区分并标记全角膜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结果适度的抗体浓度和灌注时间下可标记出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血管呈黄绿色,淋巴管... 目的探讨标记大鼠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方法。方法应用心脏灌注荧光联合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共焦显微镜下区分并标记全角膜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结果适度的抗体浓度和灌注时间下可标记出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血管呈黄绿色,淋巴管呈红色。结论心脏灌注荧光联合全角膜免疫荧光法可用于标记大鼠全角膜新生血管和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角膜 新生血管 新生淋巴管 荧光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免疫基础 对晶体抗原的耐受性(二十)
10
作者 杨尊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40,共3页
眼科免疫基础对晶体抗原的耐受性(二十)新乡医学院眼科研究所杨尊之晶体囊和其上皮的连接正常时,蛋白分子大J、的物质不能透过,并且形成于胚胎发生的早期阶段,晶体抗原能发生耐受的原因是其能从淋巴系统中隔离出来,由于一些晶体... 眼科免疫基础对晶体抗原的耐受性(二十)新乡医学院眼科研究所杨尊之晶体囊和其上皮的连接正常时,蛋白分子大J、的物质不能透过,并且形成于胚胎发生的早期阶段,晶体抗原能发生耐受的原因是其能从淋巴系统中隔离出来,由于一些晶体抗原能在身体的许多其它组织中被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免疫学 晶体抗原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免疫基础(二十三)
11
作者 杨尊之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炎 巨细胞包函体病 弓蛔虫病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免疫学(十九)伊尔斯病(青年复发性视网膜出血)
12
作者 杨尊之 《眼科新进展》 CAS 1997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 青年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免疫基础(二十四)
13
作者 杨尊之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眼科 免疫学 视神经 视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例儿童弱视眼患者发锌含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覃峰 吴铁兰 +8 位作者 毛清芝 余腾 余涵 杨立俭 何聿忠 林文丛 黄丽娟 罗建慧 黄桂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2-24,共3页
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大量研究资料证明锌在人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在机体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破坏,便会出现病理改变。近年微量元素与眼病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开展儿童弱视的... 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大量研究资料证明锌在人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在机体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破坏,便会出现病理改变。近年微量元素与眼病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开展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中,为寻求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对190例儿童弱视患者进行了头发中微量元素锌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儿童 毛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岩 何世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创伤愈合反应。随着视网膜的创伤 ,活化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胶质细胞 ,纤维母细胞等增殖、迁移 ,与细胞外间质共同...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创伤愈合反应。随着视网膜的创伤 ,活化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胶质细胞 ,纤维母细胞等增殖、迁移 ,与细胞外间质共同形成了PVR膜而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就PVR的治疗而言 ,早期在于控制炎症 ,中期主要是抑制细胞增殖 ,晚期着重于防止纤维化的形成。着重就PVR的危险因素、临床分类、病理、手术处理以及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做综合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研究进展 炎症 视网膜脱离 创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姗姗 田庆梅 +1 位作者 高延娥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2-885,共4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退行性病变、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为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发生主要涉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变性、凋亡、进行性丧失。目前,青光眼RGC凋亡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其中涉及多...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退行性病变、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为特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发生主要涉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变性、凋亡、进行性丧失。目前,青光眼RGC凋亡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其中涉及多种凋亡途径和凋亡相关因子,包括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等凋亡机制及caspases等凋亡因子参与。本文就RGC几种常见凋亡途径及凋亡相关因素做一简要综述,对青光眼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提供可靠的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高眼压诱导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建涛 许迅 +2 位作者 Alfredo A.Sadun Tim T.Lam 葛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其眼压、视网膜节细胞(RGCs)和视神经轴突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对40只大鼠行慢性高眼压模型手术,分为4组:术后即刻、5 d、2周和4周,每组10只,分别测定眼压。采用全视网膜-RGCs Cresyl Violet染色,术后2周和...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其眼压、视网膜节细胞(RGCs)和视神经轴突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对40只大鼠行慢性高眼压模型手术,分为4组:术后即刻、5 d、2周和4周,每组10只,分别测定眼压。采用全视网膜-RGCs Cresyl Violet染色,术后2周和4周对大鼠视网膜进行RGCs计数,并对视神经进行对位苯二胺(PPD)染色。对照组20只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结果31只大鼠眼压升高,眼压升高率为77.5%,且4周内眼压维持稳定。眼压升高2周时中心和周边RGCs分别减少11.0%和11.3%,眼压升高4周时中心和周边视网膜分别丢失RGCs达17%和2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未升高的RGCs未见明显丢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组大鼠视神经轴突在颞上方有大约5.3%损伤,球后1 mm的视神经在光镜下可以看到视神经轴突水肿和髓鞘碎屑。结论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是一种可以重复且有效的青光眼模型,它模拟了人类慢性眼压升高所导致的RGCs丢失和视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动物模型 视网膜节细胞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眼科图像公开数据库使用指南(2022) 被引量:9
18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专委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 +11 位作者 邵毅 杨卫华 陈蔚 谭钢 杨文利 黄永志 徐积兄 张慧 黄锦海 赵慧 刘祖国 邵婷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5-932,共8页
可公开获取的医学数据是数字健康研究的宝贵资源。目前,一些包含眼科图像的公开数据库常被用于机器学习的研究中,但如何规范高效地使用这些数据库尚无统一标准。本指南旨在筛选确定部分公开可用的眼科图像数据库,详细描述其包含的疾病... 可公开获取的医学数据是数字健康研究的宝贵资源。目前,一些包含眼科图像的公开数据库常被用于机器学习的研究中,但如何规范高效地使用这些数据库尚无统一标准。本指南旨在筛选确定部分公开可用的眼科图像数据库,详细描述其包含的疾病类型、图像来源和成像方式。使用MEDLINE、Google搜索引擎和Google数据集搜索,确定了94个开放获取数据库,包含来自122364名患者的507724张图片和125段视频。该指南为眼科数据库相关研究提供了帮助与参考。同时,指南还发现数据库中不同人群和疾病群体代表性的差距越来越大。改进的元数据报告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访问最合适的数据库,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图像数据资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图像 眼科数据库 图像数据库 使用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术后复发的外科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林鹏 蔡敏清 +2 位作者 房俊伟 刘建勇 江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9,共9页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 肝细胞癌(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肝切除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肝癌复发以期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迫在眉睫。外科治疗是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包括再次肝切除、补救性肝移植和射频消融。目前,肝癌术后复发提倡个体化治疗,治疗选择应基于首次肝切除时肿瘤情况、复发肿瘤特征、患者基本情况及复发时间等,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本文对上述外科治疗方案进行回顾和比较,以分析肝癌术后复发较为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旨在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外科治疗 补救性肝移植 再次肝切除 射频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家系在FRMD7基因上的突变研究
20
作者 孙婉 钟子琳 +1 位作者 殷小龙 陈建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对我国一个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idiopathic nystagmus,CIN)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及眼科检查。采集该CIN家系成员及2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 L,并提取基因组... 目的对我国一个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idiopathic nystagmus,CIN)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在获取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及眼科检查。采集该CIN家系成员及2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 L,并提取基因组DNA。对FRMD7基因进行引物的设计与合成,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FRMD7基因的所有编码区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结果在该CIN家系发现FRMD7基因上c.1003C>T突变,该突变为无义突变(p.R335X)。家系中5例患者均为男性且为该突变的纯合子,3位女性携带者为该突变的杂合子,其余成员和2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该CIN家系致病突变为FRMD7基因上c.1003C>T p.R335X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X连锁遗传 FRMD7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