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岚 曾军 章远志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普通生物学是覆盖生命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也是生物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在医学院校低年级开设该课程所面临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学时少、学生基本知识欠缺的突出矛盾,我教研室对普通生物学课... 普通生物学是覆盖生命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基础课程,也是生物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在医学院校低年级开设该课程所面临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学时少、学生基本知识欠缺的突出矛盾,我教研室对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普通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提供科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生物学 生物技术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靖 许田芬 赵晓慧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年第9期48-49,共2页
文章从普通生物学课程的特征与教学现状出发,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优化问题。
关键词 普通生物学 生物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一例嵌合型21q部分三体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霜 陈芳 陈素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26-30,共5页
目的:对一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中检出的21三体高风险病例进行产前诊断,明确其遗传学异常,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技术检... 目的:对一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中检出的21三体高风险病例进行产前诊断,明确其遗传学异常,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技术检测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来源和成分。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N,+mar1[86]/48,XN,+mar1,+mar2[14],为新发变异。QF⁃PCR提示胎儿21号染色体的5个STR位点存在拷贝数异常,即21q21.1q22.11区域的D21S11、D21S1437和D21S2039存在嵌合三体,21q22.2q22.3区域的D21S1412和D21S1411存在三体型。SNP⁃array的检测结果为arr[GRCh37]21q11.2q22.2(15016487_40158518)×2⁃3(嵌合比例约35%),21q22.2q22.3(40174787_48093361)×3。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应该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手段,取长补短,才能更准确地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染色体核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额外小标记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对试验性小鼠遗传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庞竹林 汤郡 +1 位作者 朱蔚云 卢尧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 :研究板蓝根水煎液在实验性小鼠体内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观察板蓝根水煎液在小鼠体内能否诱发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结果 :板蓝根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 目的 :研究板蓝根水煎液在实验性小鼠体内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观察板蓝根水煎液在小鼠体内能否诱发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结果 :板蓝根水煎液能明显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 ,具有致突变作用。结论 :板蓝根水煎液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和治疗肿瘤的中草药 ,在剂量较大时 ,具有致突变性 ,临床使用上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微核 精子畸形 遗传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悬液制备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锦宏 罗深秋 柳息洪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5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单细胞悬液 医学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离心机 大型精密仪器 胸腺细胞 DNA含量 上清液 固定液 中心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和纯化
6
作者 谢天炽 肖洪广 +1 位作者 林勇平 高俊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表达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pike蛋白的受体结合域,并探讨其表达动力学和纯化条件。方法:以PCR扩增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pike基因的受体结合域片段,产物连接到pMD-T载体,再亚克隆至供体质粒pFAST-HTB,经序列测定... 目的: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表达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pike蛋白的受体结合域,并探讨其表达动力学和纯化条件。方法:以PCR扩增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pike基因的受体结合域片段,产物连接到pMD-T载体,再亚克隆至供体质粒pFAST-HTB,经序列测定确认基因正确克隆,进一步将其转座入Bacmid中,在昆虫细胞Sf9中进行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镍离子螯合树脂纯化重组蛋白。结果: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表达出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pike蛋白的受体结合域片段,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in,MOI)为2时,重组病毒感染细胞56 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峰值。结论: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pike蛋白的受体结合域片段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得到了有效表达,并可通过镍离子螯合树脂纯化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突蛋白 受体结合功能域 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 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增龄过程中胸腺细胞的退行性改变
7
作者 张岚 张锦宏 罗深秋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小鼠增龄过程中胸腺细胞退行性改变的机制。方法:选用20只不同月龄的昆明小鼠,共分为4组(乳鼠组、1月龄鼠组、3月龄鼠组及6月龄鼠组),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出胸腺,通过HE染色检测各月龄小鼠胸腺细胞的状态和分布变化;采... 目的:探讨在小鼠增龄过程中胸腺细胞退行性改变的机制。方法:选用20只不同月龄的昆明小鼠,共分为4组(乳鼠组、1月龄鼠组、3月龄鼠组及6月龄鼠组),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出胸腺,通过HE染色检测各月龄小鼠胸腺细胞的状态和分布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月龄小鼠胸腺细胞的自然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比例。结果:6月龄鼠组小鼠胸腺严重萎缩,胸腺细胞自然凋亡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不同细胞周期的胰腺细胞分布不同,S期细胞凋亡速度最快。结论:小鼠增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可能主要作用于S期进入G_2期的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自然凋亡 退行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膜毒素对荷瘤小鼠S_(180)细胞增殖和Bcl-2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朱蔚云 梁敏仪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蛇毒膜毒素(CTX)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及其对肿瘤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在各组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3d后各实验组小鼠分别腋下注射CTX0.8 mg/kg、0.4 mg,/kg、0.2 mg/kg各0.1 mL,连... 目的:探讨蛇毒膜毒素(CTX)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及其对肿瘤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在各组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3d后各实验组小鼠分别腋下注射CTX0.8 mg/kg、0.4 mg,/kg、0.2 mg/kg各0.1 mL,连续10 d。分析统计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和肿瘤抑制率,并通过核仁组织区银染技术(AgNOR)和bcl-2蛋白的免疫组化实验,探讨CTX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TX各剂量组荷瘤小鼠的平均瘤重和瘤/体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减少(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CTX对体内S180肿瘤细胞的核仁形成区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底、中、高剂量组的AgNOR数(3.693、2.578、1.042)均比对照组(x=3.858)明显减少,且随着CTX处理的浓度越大,AgNOR的数目也越少(P<0.05,P<0.001);对照组肿瘤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强烈,经CTX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减弱或被完全抑制。结论:CTX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rDNA基因的活性和干扰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和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膜毒素 抗肿瘤 核仁组织区 bcl—2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中国大陆株)14-3-3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力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宗吉 雄英 +1 位作者 孙俊峰 赵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6-679,706,共5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rEg14-3-3蛋白免疫组和PBS佐剂对照组,每隔2周背部皮下免疫1次,连续免疫3次。在第3次免疫后6周,用细粒棘球蚴活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rEg14-3-3蛋白免疫组和PBS佐剂对照组,每隔2周背部皮下免疫1次,连续免疫3次。在第3次免疫后6周,用细粒棘球蚴活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4周杀鼠取脾,分离培养脾细胞,MTT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IL-10和IL-4水平,同时检获棘球蚴包囊数并计算减囊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型和IgE水平。结果与佐剂对照组比较,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4.47%,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E略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rEg14-3-3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抗原刺激后增殖显著,免疫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IL-10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Eg14-3-3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力,是潜在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rEg14-3-3 疫苗 免疫保护力 IL-2 IFN-γ IL-10 IL-4 IgG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动与多巴胺系统在毒品依赖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生斌 朱永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毒品依赖是严重的社会和生物医学问题。虽然研究表明毒品依赖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及其受体密切相关,但是还未阐明多巴胺系统在毒品依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冲动性行为是不同成瘾物质依赖者的标志性特征,最近的研究提示,冲动在可卡因依... 毒品依赖是严重的社会和生物医学问题。虽然研究表明毒品依赖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及其受体密切相关,但是还未阐明多巴胺系统在毒品依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冲动性行为是不同成瘾物质依赖者的标志性特征,最近的研究提示,冲动在可卡因依赖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尚未见报道在其他毒品依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冲动性行为与多巴胺系统的联合效应进行研究。这必将为毒品依赖遗传学的具体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为药理学开发最佳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为毒品依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动 多巴胺 毒品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水煎液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蔚云 庞竹林 +1 位作者 汤郡 卢尧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蒲公英水煎液对实验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观察蒲公英水煎液本身能否诱发雄性生殖细胞遗物质的损伤 ;以及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雄性生殖遗传物质损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结果 :蒲公英水煎液... 目的 :研究蒲公英水煎液对实验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观察蒲公英水煎液本身能否诱发雄性生殖细胞遗物质的损伤 ;以及对环磷酰胺诱导的雄性生殖遗传物质损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结果 :蒲公英水煎液本身不能诱发实验性小鼠精子畸形 ;对环磷酰胺诱导实验性小鼠精子畸形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蒲公英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可安全应于临床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环磷酰胺 精子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及诊断
12
作者 刘春莲 景万红 +2 位作者 彭亮 焦海燕 徐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患者的异常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探讨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RFLP)对96例无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基因检测,...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患者的异常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探讨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RFLP)对96例无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基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诊断技术检测血清性激素,采用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经皮睾丸穿刺精子抽吸术(TESA)进行睾丸精子学检查。结果观察组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7例(占28.1%)、对照组2例;观察组共检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7例,其中AZFc缺失5例、AZFb+c缺失1例、AZFa+b+c缺失1例,对照组未检测到AZF缺失。观察组42例接受PESA/TESA,其中26例显微镜下可见精子(有精子组)、16例镜下未见精子(无精子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无精子);与有精子组相比,无精子组血清FSH及LH水平升高、T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无精子症患者多表现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基因AZF微缺失,遗传学分析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精子 不育 染色体核型 Y染色体 AZF微缺失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