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对血液流变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鸿儒 文宗曜 +1 位作者 赵玉衡 陈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血液流变学研究对于医学的重要性,表现在流变学因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病因学十分重要,而且可能为诊断、预后与治疗提供关键性的手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流变学因素可能探查出疾病的无症候阶段,从而有可能构成预防医学的一个... 血液流变学研究对于医学的重要性,表现在流变学因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病因学十分重要,而且可能为诊断、预后与治疗提供关键性的手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流变学因素可能探查出疾病的无症候阶段,从而有可能构成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1981年,作为国际生物流变学会机关杂志《生物流变学》(Biorheology)的姐妹刊物——《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杂志就创刊出版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断裂的物理学分析
2
作者 冷冰 张玥明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根据跟腱的组织学资料,在统计物理学的正则系综一维链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跟腱张力表式,该式表明,细胞间基质与胶原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跟腱张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提出胶原分子能量耗散的概念,解释了跟腱断裂的物理机制,并与临床上关于跟... 根据跟腱的组织学资料,在统计物理学的正则系综一维链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跟腱张力表式,该式表明,细胞间基质与胶原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跟腱张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提出胶原分子能量耗散的概念,解释了跟腱断裂的物理机制,并与临床上关于跟腱断裂病因的讨论在间接创伤和血供等问题上取得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断裂 物理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物理中的PBL教学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郝希平 刘东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8-169,共2页
PBL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能够提高学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国国情,文章尝试了在医学物理学中进行PBL教学,并探讨了医学物理学PBL问题的基本特点、要求。
关键词 PBL 医学物理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声乐中颤音的生物物理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钟育乔 杨蕾 白堡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声乐 颤音 生物物理机制 揉弦效应 唱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划分强度一致测度的多模医学图像配准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军 何叶松 +1 位作者 谢国明 严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5,共2页
以划分强度一致(PIU)测度,运用刚体变换的方法,结合Powell优化算法实现了MR/CT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本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头部MR/CT医学图像的配准。
关键词 医学图像配准 灰度映射 PIU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6
作者 钟育乔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论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钟育乔(海南医学院物理学教研室)海口570102伯努利方程(Bernoulliequation)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在流体力学中起着基石作用,通常是利用功能关系对重力场中作稳定流动的一段理想... 论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钟育乔(海南医学院物理学教研室)海口570102伯努利方程(Bernoulliequation)是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在流体力学中起着基石作用,通常是利用功能关系对重力场中作稳定流动的一段理想流体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系式:P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伯努利方程 物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云创 秦丹 +2 位作者 刘俊杰 闫鹏 李艳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142,共3页
实验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该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实现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该过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 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介质粘度对红细胞的“C=0”轨道上取向与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文宗曜 马维原 +1 位作者 高铁 孙大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在Morris和本文作者关于悬浮介质粘度对激光衍射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悬浮介质粘度一种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得的在C=0轨道上取向和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高切变低粘度的流场的稳定性较差,因而... 在Morris和本文作者关于悬浮介质粘度对激光衍射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悬浮介质粘度一种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得的在C=0轨道上取向和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高切变低粘度的流场的稳定性较差,因而影响所测得的取向指数的精度,而在高粘切变流场中,因受粘滞力的影响使在C=0轨道上取向的红细胞数明显减少,即取向指数(DI)or明显减小。红细胞对称轴在C=0轨道上的变形稍有波动,而红细胞长轴沿切变流场“C=∞”方向上的变形,其变形指数则随悬浮介质粘度增加而增大。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悬浮介质粘度对新型激光衍射法测得的取向指数与变形指数的影响,并寻找出获得精度高、稳定性好的(DO)or(DI)a的最佳悬浮介质粘度,为新型激光衍射法最有效地研究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提出有力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变形性 悬浮介质粘度 激光衍射法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敲减增强小鼠CD4^+T细胞体内活性并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崔盼盼 胡燕 +5 位作者 陶弋婧 陈超 赵娟娟 郭萌萌 周涯 徐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D)小鼠体内CD4+T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磁珠活化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选miR-126KD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检测CD4+... 目的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D)小鼠体内CD4+T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磁珠活化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选miR-126KD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检测CD4+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CD62L和CD44分子以及Ki-67的表达变化;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组相比,miR-126KD小鼠组CD4+T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显著下调;FACS结果显示miR-126KD小鼠CD4+T细胞表达CD62L的比例明显减少,而表达CD69、CD44以及Ki-67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CD4+T细胞的体内凋亡比例显著减少;CD4+T细胞中IL-4、IL-1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IL-12、TGF-β、TNF-α以及IFN-γ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miR-126KD小鼠体内CD4+T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并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26 基因敲减 CD4+T细胞 活性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忆雄 胡燕 +6 位作者 郭萌萌 朱顺飞 陶弋婧 赵娟娟 周涯 郑静 徐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研究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检测miRNA-126基因敲减(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HE染色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T及B... 目的:研究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检测miRNA-126基因敲减(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HE染色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均显著增加(P<0.05),且病理形态学发生异常;肠系膜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无变化(P>0.05),CD4+T细胞数量无变化,而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P<0.05),CD8+T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NA-126敲减后可显著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示miRNA-126可能影响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6基因敲减 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5对人肺癌95D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安东 周涯 +3 位作者 盛美霞 费广茹 任涛 徐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575-58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s(microRNAs)家族成员miR-155与肺癌的发生相关,然而具体机制不明。本研究拟探讨上调miR-155表达对人肺癌95D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miR-155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s(microRNAs)家族成员miR-155与肺癌的发生相关,然而具体机制不明。本研究拟探讨上调miR-155表达对人肺癌95D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miR-155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人肺癌95D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R-155阴性对照组和miR-155转染组,分别作加入转染试剂、转染miR-155阴性对照和转染miR-155处理。Real-time PCR特异性探针法检测转染后95D细胞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检测miR-155对95D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5D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95D细胞SOS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95D细胞miR-155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镜下可见转染miR-155的95D细胞生长减缓,形态发生改变;M结果表明miR-155转染后,95D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转染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55的95D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而S期则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95D细胞SOS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R-155能明显抑制人肺癌95D细胞的体外生长,这可能与miR-155下调SOS1表达及诱导95D细胞G0/G1期阻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55 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阻滞 SO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7敲减对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娟娟 徐华林 +7 位作者 郭萌萌 陶弋婧 周涯 陈超 秦娜琳 郑静 田丹 徐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观察microRNA-7(miR-7)敲减对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 目的:观察microRNA-7(miR-7)敲减对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腹腔注射(10 mg/kg体重)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建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肺泡灌洗液(BAL)中的细胞总数;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进一步检测BAL中固有免疫细胞γδT细胞、F4/80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和适应性免疫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数变化;FACS检测CD4^+T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62L和CD69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HE染色显示miR-7KD小鼠的肺组织小血管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促炎性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同时,BAL中总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FACS检测进一步显示miR-7KD小鼠的BAL中F4/80^+Mφ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明显下调(P<0.05),而γδT细胞的比例上调(P<0.05),但其细胞绝对数无差异(P>0.05);BAL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及其绝对数均显著降低(P<0.05);最后CD4^+T细胞活化膜分子CD62L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CD69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miR-7敲减可减轻ALI模型小鼠的肺部损伤,提示其可能在ALI发生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基因敲减 急性肺损伤 肺泡灌洗液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娟娟 朱顺飞 +7 位作者 徐华林 胡燕 郭萌萌 陶弋婧 周涯 秦娜琳 郑静 徐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研究miR-7(MicroRNA-7,mi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模型,观察其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以及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miR-7(MicroRNA-7,mi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模型,观察其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以及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αβ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以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相关分子CD69、CD62L和功能相关因子IFN-γ表达的情况。结果: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miR-7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指数和淋巴结细胞总数均显著增高(P<0.05),且HE染色显示MLNs有病理性改变;肠系膜淋巴结中αβCD3+T细胞比例增加显著,其中以CD4+T细胞比例变化最为明显(P<0.05),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0.05),但各亚群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P<0.05);最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的CD62L+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下调(P<0.05),而CD69+细胞和IFN-γ+细胞比例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miR-7敲减后可显著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αβT淋巴细胞的组成比例,提示其对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基因敲减 肠系膜淋巴结 ΑΒ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无创式心率监测仪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艳茹 司伟 +2 位作者 易小林 孟燕军 范振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无创测量小动物心率及存活时间的监测仪。方法:采用MB-6型鼠尾脉搏波传感器,无创伤状态下拾取鼠尾脉搏波信号,应用单片机对脉搏波信号进行识别,寻找出正确的心动周期,计算小动物的实时心率,并与对应的记忆示波器测量的数... 目的:研制一种无创测量小动物心率及存活时间的监测仪。方法:采用MB-6型鼠尾脉搏波传感器,无创伤状态下拾取鼠尾脉搏波信号,应用单片机对脉搏波信号进行识别,寻找出正确的心动周期,计算小动物的实时心率,并与对应的记忆示波器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仪和示波器所测大鼠心率分别为(370.0±45.3)min-1和(371.0±46.0)min-1,小鼠心率(598.4±78.0)min-1和(597.5±74.9)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大鼠=0.026,P=0.979;t小鼠=0.049,P=0.961)。大、小鼠的两种测量数据的直线相关系数值皆为0.996。结论:该仪器可用于无创测量小动物心率及存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测量 心率 存活期 单片机 大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睛屈光不正的模拟与矫正实验——薄透镜焦距(光焦度)的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磊 魏志新 +2 位作者 张正厚 隋丽云 郭顺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2期47-50,共4页
介绍了一种较简单的实验方法,在1.5m长的光具座上,仅用三个薄透镜和像屏组成的共轴球面折射系统,巧妙地模拟了眼睛成像的光学原理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减少了实验步骤,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实验精度,从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薄透... 介绍了一种较简单的实验方法,在1.5m长的光具座上,仅用三个薄透镜和像屏组成的共轴球面折射系统,巧妙地模拟了眼睛成像的光学原理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减少了实验步骤,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实验精度,从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光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模拟与矫正 薄透镜 光焦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作为悬浮介质代替PVP用于红细胞变形性测量的可能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宗曜 陶祖莱 +8 位作者 曹实 赵玉衡 韩振山 王鸿儒 徐家鸰 粟刚 于桂芬 刘淑华 吴本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6,T001,T002,共9页
本文用两种悬浮介质,PBS与15%PVP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血样,用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地质仪器厂共同研制的激光衍射仪进行了测量,并作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1)对每一种血样,用PBS悬浮介质与PVP悬浮介质所测得的结果定性一致,而PBS缓冲液中所... 本文用两种悬浮介质,PBS与15%PVP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血样,用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地质仪器厂共同研制的激光衍射仪进行了测量,并作了系统对比,结果表明:(1)对每一种血样,用PBS悬浮介质与PVP悬浮介质所测得的结果定性一致,而PBS缓冲液中所受到的切应力要比PVP中低得多,因而更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应力。(2)用甲醛固化在PBS切变流场中不同切变率下的红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证明红细胞在切变率低至γ=20s^(-1)下仍发生变形,这与前人(如R.Hardeman等)所得结论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条件下用激光衍射仪观测红细胞变形性时完全可以用价格低廉的PBS悬浮介质代替价格昂贵的高粘度悬浮介质(如FVP、右旋糖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变形性 悬浮介质 PVP P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透镜的焦距测量误差与光心指示偏差间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云创 邢娟 李向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7,28,共4页
透镜加工很难避免光心不出现偏离,同时在测量透镜的焦距过程中需要将透镜利用支架置于光具座上,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光心的实际位置与轨道刻度尺上的指示位置出现偏差(简称光心指示偏差),最终必然给焦距测量带来误差。实际测量过程中经常发... 透镜加工很难避免光心不出现偏离,同时在测量透镜的焦距过程中需要将透镜利用支架置于光具座上,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光心的实际位置与轨道刻度尺上的指示位置出现偏差(简称光心指示偏差),最终必然给焦距测量带来误差。实际测量过程中经常发现,即便是同一套光学仪器,多次测量结果间时常出现很大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对辅助法测量凹透镜焦距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推导出透镜的焦距与物距、光心指示偏差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总结了光心指示偏差对焦距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即物距越大焦距测量误差越小,并且光心指示偏差左偏情形导致焦距测量值大于标称值;反之,小于标称值。实验验证显示,依据该规律可显著提高焦距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透镜 光心指示偏差 焦距测量误差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普通USB采集卡的血管壁动态信息远程测控系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里里 甘平 +4 位作者 胡雪 邓文阳 邓利芳 贺向前 奉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0,共2页
系统选用非NI公司生产的通用USB数据采集卡,应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构建了血管壁动态信息远程测控系统。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VC++开发平台下,根据USB系统规范,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I/0设备驱动原理与动态链接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选用非NI公司生产的通用USB数据采集卡,应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构建了血管壁动态信息远程测控系统。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VC++开发平台下,根据USB系统规范,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I/0设备驱动原理与动态链接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普通采集卡驱动程序的内核函数封装成动态链接库(DLL)。介绍了通过LabVIEW的网络通信功能把采集到主机的数据进行远程传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壁动态信息 虚拟仪器技术 动态链接库 网络通信 功率谱 幅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微交流电刺激促进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分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姚青 宋治远 马显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脉冲微交流电刺激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细胞进行5-氮胞苷诱导,诱导后以是否给予脉冲微交流电刺激分为两组,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 目的探讨脉冲微交流电刺激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细胞进行5-氮胞苷诱导,诱导后以是否给予脉冲微交流电刺激分为两组,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α-actin、cTnT、Cx43的表达。结果脉冲微交流电刺激组细胞较非刺激组生长良好,更早出现心肌样细胞改变,诱导后1周可观察到胞内肌丝形成及α-actin、cTnT、Cx43的表达,且在随后的相同时相点(诱导后2、3、4周),α-actin、cTnT、Cx4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刺激组,胞内肌丝也由杂乱分布逐渐成束,部分细胞可观察到肌节。结论模拟心脏跳动的脉冲微交流电刺激有助于经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功能完备的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场中的薄层材料界面屏蔽和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翟建才 蒋洪 马显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76-1880,共5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能量在薄层材料界面分配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与辐射照射方向之间的依赖性。为深入研究微波生物效应的屏蔽及防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对经过精心筛选的多种微波屏蔽薄层材料(加金属网结构的纤维编织材料、化学处理...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能量在薄层材料界面分配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与辐射照射方向之间的依赖性。为深入研究微波生物效应的屏蔽及防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对经过精心筛选的多种微波屏蔽薄层材料(加金属网结构的纤维编织材料、化学处理的微波防护布料、纳米碳涂膜金属板和动物体表组织材料等)在特定频段(9.3 GHz)的微波辐射场中,利用微波分光计测定一定入射方向的波束经界面作用后的强度和方向特征表现作了系统研究。结果未形成导电网的金属网结构编织材料并不具备明显的微波屏蔽功能;而化学处理的微波防护布料是强反射型屏蔽材料类;纳米碳涂膜金属板是透射窗型微波隐形材料;而动物体表组织材料等则为复合型的微波反射-吸收材料。此外,生物组织薄层材料在微波辐射场中的界面作用,会随着微波热效应的作用所造成的含水量的改变,呈现规律性的影响。结论尽管微波对于不同类型的薄层材料,总体上是符合波在界面的反射定律的,但是,却在界面附近的反射场区有着丰富的细节变化,结果可能对不同材料界面与定向微波辐射之间的屏蔽防护作用具有特征性的分类功能。由于动物表皮组织对较小入射角的电磁波辐射的吸收较强,因此在考虑微波的防护时,更应该重视这部分辐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界面材料屏蔽作用 薄层材料 生物组织界面特性 微波防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