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源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战勤 刘倩玉 +4 位作者 席晓剑 王乐 邓雯 薛云 张春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0,共5页
为分析猪源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本研究对5株A型和5株D型猪源PM强毒菌株的生化特征、生长特性、毒力特性、16SrRNA基因分子特征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 为分析猪源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本研究对5株A型和5株D型猪源PM强毒菌株的生化特征、生长特性、毒力特性、16SrRNA基因分子特征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TSB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能够高密度发酵培养;21种生化试验的反应结果表明,10株PM的生化反应均不一致,即使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具有较大差别。对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A型PM菌株的毒力(LD_(50)为4 cfu^26 cfu)显著强于D型菌株(LD50为2.1×10~4 cfu^5.2×10~5 cfu)。16S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6SrRNA基因非常保守,这10株PM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9.8%以上;在1 505 bp序列中,仅存在第57 bp(T/C)、239 bp(T/C)和376 bp(G/C)处3个多态性位点,并且不具有型特异性。本研究为猪源PM灭活疫苗菌株的筛选等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源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会胜 赵战勤 +4 位作者 薛云 薛巧 汪洋 常世恺 刘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93-1599,共7页
旨在确定导致河南省某养殖场小尾寒羊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3只不同时间发病死亡的小尾寒羊各组织脏器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细菌——LK-1、LK-2和LK-3株。经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和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 旨在确定导致河南省某养殖场小尾寒羊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3只不同时间发病死亡的小尾寒羊各组织脏器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细菌——LK-1、LK-2和LK-3株。经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和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3株细菌的LD50分别为5.0×107、6.0×107和5.8×107 CFU。回归试验结果表明,经人工感染健康小尾寒羊,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羊相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且从其各组织脏器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大部分药物的抗药谱相同(17/21),且均对头孢噻肟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该小尾寒羊致死性病例的病原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小尾寒羊具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 药敏试验 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动物和人致病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3
作者 薛巧 赵战勤 +2 位作者 刘会胜 薛云 董发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85,共5页
弗氏柠檬酸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条件性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动物和人发病。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弗氏柠檬酸杆菌强毒株也能引起动物败血症甚至急性死亡,且对水产动物的致病报道较多。人类可因弗氏柠檬酸杆... 弗氏柠檬酸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条件性致病菌,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动物和人发病。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弗氏柠檬酸杆菌强毒株也能引起动物败血症甚至急性死亡,且对水产动物的致病报道较多。人类可因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而发生腹泻、食物中毒和继发感染。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动物和人感染时有携带如β-内酰胺酶等新型耐药基因的可能,且发现有cfa、ST和SLT等多种毒力因子。综合研究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可能是一种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病原菌,且有危害加重的趋势。因此,在动物和人类疾病防治中不能忽视弗氏柠檬酸杆菌。论文主要阐述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动物和人的致病性方面取得的进展,旨在引起研究者对弗氏柠檬酸杆菌致病性的重视,并展望了弗氏柠檬酸杆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动物 致病性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薛云 赵战勤 +3 位作者 王清义 龙塔 庞有志 董发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9-162,共4页
采用PCR方法,从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822份猪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共检出514份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62.6%。2011年3-12月,PCV2在河南省的检出率介于41.6%~85.3%。其中,9-12月的检出率显著高于3-8月(P<0.05)。在河南... 采用PCR方法,从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822份猪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共检出514份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62.6%。2011年3-12月,PCV2在河南省的检出率介于41.6%~85.3%。其中,9-12月的检出率显著高于3-8月(P<0.05)。在河南省不同地区的猪群中,PCV2的检出率介于44.6%~87.9%;其中,驻马店市、漯河市、信阳市3个地区PCV2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全省其他地区(P<0.05)。PCR检测过程中还发现,PCV2的检出率与猪群类别(日龄)有一定关系,其检出率随猪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在211份PCV2阳性样品中,有144份(占69.2%)能分离出不同的共感染菌。最常见的共感染菌是链球菌(52.1%,75/144)、副猪嗜血杆菌(42.4%,61/144)、大肠杆菌(39.6%,57/144)和多杀性巴氏杆菌(20.1%,29/144)。研究表明,PCV2在河南省10多个地区的猪群中广泛存在,且与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流行病学 协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2015年河南省及其周边省份猪源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战勤 王松华 +2 位作者 王臣 刘志军 薛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5-847,共3页
为了解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1年~2015年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2 521份发病猪的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链球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同时对分离其它常见共感染菌进行鉴定统计分析。链球菌的总分离率30.6%(772/2521),... 为了解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1年~2015年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2 521份发病猪的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链球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同时对分离其它常见共感染菌进行鉴定统计分析。链球菌的总分离率30.6%(772/2521),不同年份的分离率介于23.5%~45.5%,血清型鉴定2型最为常见,其次为7型、9型。链球菌最常见的共感染菌依次是副猪嗜血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由此表明,在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猪群中,链球菌为肺部感染猪群中分离率最高的细菌性病原,且与其它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流行病学 共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新型微量凝集试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薛云 王乐 +3 位作者 王臣 赵朋超 司丽芳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6-811,共6页
为建立国内流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的新型微量凝集试验抗体检测方法(MAT),本研究以副猪嗜血杆菌4型、5型、12型和13型为抗原,分别对其MAT方法进行了最佳反应条件筛选、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疫苗免疫样品和临床样本检测。MAT... 为建立国内流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的新型微量凝集试验抗体检测方法(MAT),本研究以副猪嗜血杆菌4型、5型、12型和13型为抗原,分别对其MAT方法进行了最佳反应条件筛选、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疫苗免疫样品和临床样本检测。MAT试验结果显示,4型、5型、12型和13型凝集抗原的最佳反应浓度介于1.5×10~9 cfu/mL~2.0×10~9 cfu/mL,最佳反应温度37℃,最佳反应时间为6h~8h。4种型的MAT方法对猪巴氏杆菌病等6种细菌性疾病和猪瘟等5种病毒性疾病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4种方法之间有轻微的交叉反应,但其抗体效价均不高于1∶4 (阴性临界值)。4种型的MAT方法比相应试管凝集方法的敏感性提高了2~4倍,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副猪嗜血杆菌4种型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检测临床样品,并与国家标准套式PCR方法对比,结果显示二者阳性符合率为82.1%。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4种型的MAT方法均能检测到商品化疫苗免疫猪14 d的血清抗体,可用于疫苗免疫的抗体评价。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断奶仔猪、保育仔猪和经产母猪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2.3%、49.3%和69.8%,提示保育期仔猪的合群可能导致了猪群的大量感染。本研究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抗体评价和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微量凝集试验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丁文文 王乐 +5 位作者 李飞跃 李健 廖成水 刘志军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9-794,835,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3年~2017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2445个病例样品中分离出53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总分离率为21.70%。通过PCR分型方法和KRG琼脂扩散分型方法对其中217个分离菌株进行了血... 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3年~2017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2445个病例样品中分离出53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总分离率为21.70%。通过PCR分型方法和KRG琼脂扩散分型方法对其中217个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河南及其周边省份流行最广的HPS血清型为4型(62株,28.57%),其次是5型(38株,17.51%)、12型(26株,11.98%)、13型(18株,8.29%)、7型(16株,7.37%)和14型(12株,5.53%),以及少量1型、2型、3型、8型、10型、11型和15型,未鉴定出6型和9型,未能定型的有24株(11.06%)。不同组织的分离结果显示,肺脏HPS的分离率最高,为21.51%(526/2445);其次是心血占18.75%(439/2341)和脑18.21%(57/313),淋巴结、关节液及肝脾中HPS的分离率均在10%以下。2013年~2017年,不同年份的HPS分离率介于18.12%~30.31%,不同月份的分离率介于15.64%~29.66%,其中夏季的分离率最低,冬季最高。HPS最常见的共感染菌是链球菌,占所有共感染病料样品的40.76%(128/31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30.89%(97/314)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占13.69%(43/314)。以上结果表明,近年来HPS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猪群中仍广泛流行和致病;4型仍是最流行的血清型,但5型流行明显下降,7型和12型分离率明显上升;结果还表明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与其它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本研究对近年来HPS流行情况与规律、血清型分布及其协同感染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客观评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 鉴定 分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常世恺 赵战勤 +3 位作者 薛云 龙塔 丁轲 程相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6,共8页
对猪源产NDM-1大肠埃希菌E120413株在猪群中的交互传播、致病力和体内分布特性等进行初步探讨。仔猪粪便样本的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E120413株细菌能从接种仔猪快速传染给未接种的同居组仔猪;接种组仔猪粪便样本检测到E120413株细菌的持... 对猪源产NDM-1大肠埃希菌E120413株在猪群中的交互传播、致病力和体内分布特性等进行初步探讨。仔猪粪便样本的细菌学检测结果表明,E120413株细菌能从接种仔猪快速传染给未接种的同居组仔猪;接种组仔猪粪便样本检测到E120413株细菌的持续时间最短为7周,最长超过11周;同居组的持续时间介于7-9周。仔猪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E120413株细菌能快速突破仔猪的免疫防御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接种组和同居组仔猪菌血症的持续时间为第2—10天和第4—10天,并在第7天达到最高活菌浓度3.7×10^5和4.3×10^5CFU·mL^-1。仔猪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从感染仔猪的脑、心、肝、脾、肺、肾、胃、肠系膜淋巴结和十二指肠中均能分离到该菌,且能在十二指肠长期存在(≥11周)。但仔猪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该菌仅能引起感染猪的体温升高和轻微的局部炎症反应,并不能导致猪的明显临床症状和严重病理变化。产NDM-1大肠埃希菌E120413株对猪具有较强的传播扩散能力和持续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NDM-1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