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影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2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坤成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87-990,共4页
迄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20年期间神经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神经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神经影像学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影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20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坤成 林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93-1795,共3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期间心血管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心血管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心血管影像学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较影像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华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9期867-869,共3页
目的 评价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 2 0例临床诊断TIA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TCD检查 ,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头颅CT平扫可排除其... 目的 评价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 2 0例临床诊断TIA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和TCD检查 ,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头颅CT平扫可排除其他脑内疾病 ,CT脑灌注成像显示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 ,TCD则有助于明确TIA的病因。结论  3种影像学方法结合应用 ,可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对TI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脑灌注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 TI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被引量:18
4
作者 梁志刚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3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医学图像 数字医疗设备 工作流程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彭靖 李坤成 +7 位作者 梁志刚 于春水 李永忠 刘树良 卢洁 王志群 苏壮志 姚新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3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6 8岁。比较激素治疗前后肺部阴影的变化情况。结果  2 1例患者... 目的 探讨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3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 ,其中男 10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6 8岁。比较激素治疗前后肺部阴影的变化情况。结果  2 1例患者肺部阴影在 2 5~ 6 0天内完全吸收或明显好转 ,平均为 4 2 .8± 11.5天 ;2例患者肺部阴影逐渐扩大至两肺弥漫性渗出影死亡。激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变化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 16例 (6 9.5 % )患者在应用激素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② 2例(8.7% )患者肺部阴影有所进展 ,3~ 4天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③ 3例 (13.1% )患者在应用激素 3~ 7天时肺部阴影较前无明显变化 ,之后肺部阴影逐渐吸收 ;④ 2例 (8.7% )患者病变范围未见明显吸收 ,反而逐渐增大 ,最后呈两肺弥漫性渗出影。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X线影像变化多样 ,对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肺炎 糖皮质激素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神经放射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多层螺旋CT或称多排探测器CT问世,使其数据采集更加快速,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神经放射的诊断开创了新领域,尤其是CT血管成像和脑灌注成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神经放射学 血管造影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影像学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洁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种功能成像不仪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手段,临床主要应用“缺血时间窗”作... 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种功能成像不仪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手段,临床主要应用“缺血时间窗”作为溶栓治疗的选择标准,缺乏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严重局限性,因此利用影像学方法诊断急性期脑梗死,从而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评价预后,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的现代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延辉 李坤成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9期837-839,共3页
关键词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病理生理综合征 现代 临床症状 静脉系统 血液供应 治疗时机 正确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坤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99-502,共4页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包括医院、医师、药剂、康复治疗、间接消费等)〉200亿元人民币/年(全国脑血管...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其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包括医院、医师、药剂、康复治疗、间接消费等)〉200亿元人民币/年(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提供)。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非致死性,但病残率极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脑血管疾病 社会经济负担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范围 发病年龄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并发症的胸部影像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群 李坤成 +8 位作者 刘树良 李永忠 梁志刚 于春水 卢洁 苏壮志 姚新宇 彭靖 刘佳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症的影像学与临床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2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的X线胸片及CT所见 ,对肺内空洞 ,胸水 ,气胸、纵隔和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征象和肺内原发病变进行评价。结果 在 182例患者...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症的影像学与临床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2例临床确诊SARS病人的X线胸片及CT所见 ,对肺内空洞 ,胸水 ,气胸、纵隔和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征象和肺内原发病变进行评价。结果 在 182例患者中 ,5例 (2 .7% )出现肺内空洞性病变 ,11例胸水 (6 .0 4 % ) ,2例气胸 (1.1% ) ,8例纵隔和皮下气肿 (4 .4 % )。结论 认识SARS胸部并发症的影像学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并发症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2-325,共4页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社会经济负担每年高达200亿人民币,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卒中多为非致命性.但病残率极高,故一直是世界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社会经济负担每年高达200亿人民币,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卒中多为非致命性.但病残率极高,故一直是世界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神经影像学飞速发展,尤其是多种功能成像,不仅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诊断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影像学 社会经济负担 影像诊断 形态学变化 发病年龄 非致命性 医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坤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的采集与传输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志刚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402-1403,共2页
目的 设计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采集、传输系统。方法 以Windows 98为平台 ,通过VisualC ++作为编程工具 ,并在图像传输过程中设计了标记、验证的方法以避免图像失真。结果 通过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程 ,个人微机可以完成医学图像的... 目的 设计基于个人微机的医学图像采集、传输系统。方法 以Windows 98为平台 ,通过VisualC ++作为编程工具 ,并在图像传输过程中设计了标记、验证的方法以避免图像失真。结果 通过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编程 ,个人微机可以完成医学图像的采集、传输。结论 通过个人微机进行图像传输 ,既有利于用户使用 ,又降低了设备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传输 个人微机 电荷耦合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凌晨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86-1088,共3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颅脑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内动脉狭窄 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研究
15
作者 李永忠 李坤成 +7 位作者 苏壮志 梁志刚 于春水 刘树良 卢洁 王志群 姚新宇 彭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组 (2 0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表现 ,探讨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评价 2 0例死亡SARS患者的动态胸部平片和CT影像 ,分析病变分布、形式、面积和密度的特点 ,探讨死亡患者...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组 (2 0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死亡患者的影像表现 ,探讨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评价 2 0例死亡SARS患者的动态胸部平片和CT影像 ,分析病变分布、形式、面积和密度的特点 ,探讨死亡患者胸部平片进展类型 ,分析影像变化和临床病程关系。结果  2 0例患者入院时胸片均可见明显的肺部病灶 ,表现为边缘不清的渗出影 ,病灶面积占全肺的百分比平均值为 4 9.6 % (1.4 %~ 85 .4 % ) ,病灶相对密度比平均值为 0 .79(0 .6 0~ 1.10 ) ;患者死亡前胸片显示病灶明显扩大 ,均累及双肺 ,病灶面积占全肺的百分比上升为 77.8% (5 2 .2 %~ 10 0 % ) ,与入院时胸片面积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死亡前密度增高 ,病变相对密度比平均值为 0 .88(0 .6 0~ 1.10 ) ,与入院时病灶密度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8例患者胸片显示空洞、胸腔积液、纵隔气肿等征象 ;胸片进展状况可分为两种类型 ,Ⅰ型表现为病变面积扩展但无继发改变 ,Ⅱ型表现为病变面积扩展伴密度增高、空洞、胸腔积液等继发改变征象。结论 SARS病灶迅速进展 ,面积占据全肺组织 75 %以上 ,为死亡患者的影像特征 ;病灶密度明显升高 ,出现空洞和胸腔积液为病变出现继发改变的影像特点 ,可加重S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脑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高艳 李坤成 +2 位作者 杜祥颖 刘佳宾 杨延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DSA诊断为单、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脑...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DSA诊断为单、双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及1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螺旋CT头颅平扫、CTP和CTA检查。脑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等参数值,判断脑缺血。结果按照脑CTP的MTT和TP图将脑灌注延迟表现分为三型:Ⅰ型病变仅累及MCA区,Ⅱ型病变仅累及分水岭区,Ⅲ型病变同时累及MCA和分水岭区。①在25例单侧MCA狭窄/闭塞患者中,4例CTP正常,17例脑CTP灌注延迟区为Ⅰ型,4例为Ⅲ型。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双侧MCA支配区均有MTT和TP延迟,CBF下降和症状侧CBV升高的异常改变,提示为双侧脑缺血。侧支循环能明显减少单侧MCA狭窄患者的症状侧的脑灌注损伤,但对双侧MCA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无论有无侧支循环,双侧脑组织灌注损伤都很严重。结论脑CTP检查的MTT和TP图能敏感显示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灌注损伤,为脑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脑梗死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闭塞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辉 卢洁 +2 位作者 李坤成 张苗 王晓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1-654,共4页
目的比较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方法中的分数低频振幅(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和功能连接(FC)在数据分析中的侧重点和敏感性。方法采集10名正常志愿者和10例脑干梗死患者亚急性期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各种算法分别处理数据,提取患者的静... 目的比较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方法中的分数低频振幅(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和功能连接(FC)在数据分析中的侧重点和敏感性。方法采集10名正常志愿者和10例脑干梗死患者亚急性期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各种算法分别处理数据,提取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RSN),并比较其相对正常人改变的区域。结果 fALFF和Reho提取的患者RSN包含脑默认网络后部和初级视皮质,FC提取的RSN与脑默认网络基本一致。比较患者与正常对照,Reho方法无有意义结果,fALFF和FC得到不同结果,选择不同ROI的FC也得到不同的结果。结论 fALFF与Reho侧重脑局部功能活动的分析,FC侧重脑整体功能活动的分析;Reho对本数据敏感性最差,而FC最好,其中ROI的选择对结果影响很大,依据本数据的特性选择比依据先验知识选择得到的结果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分数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隋昕 卢洁 +4 位作者 李坤成 曹燕翔 张苗 杜祥颖 张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CTP)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CT平扫和全脑CTP检查,CTP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CTA)。结果20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和对侧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TTP和MTT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16例患者MTT和TTP延迟累及顶叶和半卵圆中心。20例患者病变侧和对侧MTT值分别为(7.05±1.47)s和(4.96±1.00)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P<0.01);病变侧和对侧TTP值分别为(20.04±2.14)s和(17.83±1.89)s,经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P<0.01)。病变侧和对侧CBV和C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容积穿梭扫描模式全脑CTP,为MCA狭窄或闭塞可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和全面显示灌注异常范围,并且重建CTA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闭塞 CT灌注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苗 卢洁 +2 位作者 李坤成 隋昕 曹燕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6h以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CT平扫表现,并使用Siemens三维NeuroPBV软件对CTA源图像和CT平扫图像进行减影处理... 目的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6h以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CT平扫表现,并使用Siemens三维NeuroPBV软件对CTA源图像和CT平扫图像进行减影处理,获得三维彩色PBV图像。比较CT平扫与PBV图像对急性脑缺血灶的检出率。全部病例于发病后2~7d复查CT平扫。对PBV图像显示的脑灌注异常区体积与复查CT平扫显示的梗死灶体积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25例患者首次头颅CT平扫12例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3例未发现异常,重建三维PBV图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复查CT平扫图像上25例患者最终梗死灶体积与PBV图像上灌注异常区体积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37,P<0.001)。结论PBV图像能够三维显示急性脑缺血全脑灌注信息,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急性期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坤成 李永忠 +1 位作者 赵富强 赵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23-825,共3页
目的 探讨头颅CT与MRI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1 8例颅脑肿瘤患者 ,包括男 7例 ,女 1 1例 ,年龄 1 5~ 72岁、平均 49岁。全部病例在 7天内先后行CT和MRI扫描 ,其中脑膜瘤 7例 ,胶质瘤 6例 ,神经鞘瘤 5例。C... 目的 探讨头颅CT与MRI图像配准融合技术在颅脑肿瘤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  1 8例颅脑肿瘤患者 ,包括男 7例 ,女 1 1例 ,年龄 1 5~ 72岁、平均 49岁。全部病例在 7天内先后行CT和MRI扫描 ,其中脑膜瘤 7例 ,胶质瘤 6例 ,神经鞘瘤 5例。CT和MRI图像均经SGI OCTANE工作站系统处理 ,应用最大互信息法 (mutualinformation)进行配准 ,然后从颅骨、血管、病变边缘、病变内部结构、病变与颅骨的关系 ,以及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对配准后图像与原始图像进行显像质量和信息量的比较判别。结果 经最大互信息法配准处理后的图像显示病变与颅骨、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方面优于原始的CT和MRI图像 ,而在显示颅骨、血管、病变本身的形态方面无显著优势。结论 头颅CT与MRI配准图像可以增加颅脑肿瘤的诊断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配准 颅脑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