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栖息地成像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薛雨菲 王唯伟 +1 位作者 马姝 孙占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59,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肿瘤异质性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治疗反应息息相关,是乳腺癌研究和治疗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肿瘤栖息地成像为肿瘤异质性评估提供了新视角。该技术通过识别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肿瘤异质性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治疗反应息息相关,是乳腺癌研究和治疗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肿瘤栖息地成像为肿瘤异质性评估提供了新视角。该技术通过识别肿瘤内具有相似特征的亚区域,对肿瘤内部区域及其微环境开展聚类分析。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栖息地成像凭借其无创性、高分辨率等技术优势,能够无创量化肿瘤异质性。本文综述了乳腺癌MRI中栖息地成像的研究进展,涵盖其在预测激素受体状态、分子分型、淋巴血管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在评估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乳腺癌的精准诊疗(如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栖息地成像 肿瘤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边缘前皮层无线遥测脑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晶 潘群皖 +3 位作者 白家明 朱再满 周鸿铭 虞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边缘前皮层(prelimbic cortex,PrL)脑电活动在吗啡成瘾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吗啡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手术,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 目的探讨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边缘前皮层(prelimbic cortex,PrL)脑电活动在吗啡成瘾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吗啡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手术,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测试各组大鼠的CPP行为,同时遥测分析不同行为状态下PrL的脑电活动。结果实验组大鼠戒断d 1、d 3,在白箱内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组间、组内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戒断d 3,在黑白箱停留及黑-白箱穿梭时,PrL脑电β波明显增加,δ波明显减少;当白-黑箱穿梭时,β波明显减少,δ波明显增加;α波及θ波在各种行为状态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吗啡急性戒断大鼠觅药行为的产生伴随着PrL脑电β波及δ波的特异性改变,提示PrL脑电改变可能与吗啡依赖大鼠觅药动机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 内侧前额皮层 边缘前皮层 遥测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成瘾大鼠边缘下区脑电活动的无线遥测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晶 朱再满 +3 位作者 白家明 潘群皖 李敏 虞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遥测并分析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模型制备前后边缘下区(infralimbiccortex,IL)脑电活动的实时变化。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吗啡戒断组和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2只),进行... 目的:遥测并分析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模型制备前后边缘下区(infralimbiccortex,IL)脑电活动的实时变化。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吗啡戒断组和盐水对照组,每组各12只),进行脑立体定位埋植电极手术,采用吗啡注射结合CPP训练制备吗啡成瘾大鼠CPP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利用CPP视频系统和脑电无线遥测系统,检测造模前后大鼠CPP行为的变化及IL区脑电活动的改变。结果:分别与造模前和对照组白箱内停留时间比较,戒断组大鼠戒断1~3d在白箱内停留时间延长(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戒断组大鼠戒断3d在白箱停留时,IL区脑电8波明显减少,B波(B:)明显增加(P〈0.05或P〈0.01),Or.波及0波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戒断组大鼠由黑箱向白箱穿梭时,IL区脑电表现为8波显著增加(P〈0.01),仪波(α1、α2及β波(β1、β2)显著减少(均P〈0.01),0波无明显变化(P〉0.05);戒断组大鼠在黑箱停留或由白箱向黑箱穿梭时,IL区脑电各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吗啡成瘾大鼠穿梭觅药与停留在药物相关环境中引发的IL区脑电活动的改变机制可能不同;IL区神经元功能可能存在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成瘾 边缘下区 遥测 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梅毒螺旋体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斯倩 符波 +4 位作者 赵宇龙 廖梦佳 李长清 曹龙古 曾铁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7-842,共6页
梅毒是一种多阶段发展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血清学方法。近十余年来,基于重组梅毒螺旋体(Tp)诊断抗原的血清学方法大力促进了梅毒特异性实验室诊断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所采用的重组抗原对诊断早/晚期梅毒,或区... 梅毒是一种多阶段发展的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诊断主要依赖血清学方法。近十余年来,基于重组梅毒螺旋体(Tp)诊断抗原的血清学方法大力促进了梅毒特异性实验室诊断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所采用的重组抗原对诊断早/晚期梅毒,或区分不同感染阶段,或疗效判断仍然存在不足。本文综述重组Tp脂蛋白及新型候选抗原(包括膜表面暴露蛋白、黏附蛋白、周质间隙蛋白和鞭毛蛋白等)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并概括了最佳候选Tp诊断抗原组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其他Tp诊断抗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重组抗原 血清学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