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工程研究 血管力学 美国国家科学院 细胞分子生物学 生物力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 工程院院士 医学科学院 生命系统 九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大模型技术前沿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石金龙 张哲 +2 位作者 戴安琳 林恺 何昆仑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2,共8页
以基因、转录、蛋白质等生命组学为主体的生物大数据快速积累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各种类别的生物大模型(biological large models)。复杂的深度学习架构、巨大的参数量和算力需求、以及海量的预训练数据等... 以基因、转录、蛋白质等生命组学为主体的生物大数据快速积累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各种类别的生物大模型(biological large models)。复杂的深度学习架构、巨大的参数量和算力需求、以及海量的预训练数据等是大模型技术的主要特征。预训练数据类别及参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模型所具备的能力强弱,而不同的模型架构则可支撑不同类别的下游任务。近两年,围绕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序列与单细胞表达图谱等组学数据分析挖掘、大分子结构预测、新型药物设计和功能机制解析等多种应用场景,涌现了多种通用或专用大模型,展示出其在生物医学研究及转化应用等领域的巨大潜力。本文旨在结合不同类别的生物数据特点和研究应用需求,概述生物数据特征及其用于生物大模型训练的技术方法,并进一步综述现有大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为提升生物大模型能力、拓展应用范围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模型 注意力机制 序列分析 结构预测 功能解读 合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应用
3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5 位作者 杨卿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供者1为6岁4个月女童,体质量为21 kg,获取供肝质量为496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01 g和280 g,分别移植给9月龄6.5 kg男童和9月龄7.5 kg男童,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分别为3.09%和3.73%。供者2为5岁8个月男童,体质量为19 kg,供肝质量为673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30 g和400 g,分别移植给13月龄9.5 kg女童、15月龄12 kg男童,GRWR分别为2.42%和3.33%。两例供肝均采用离体劈离方式,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并利用异体髂静脉和髂动脉血管补片重建,根据GRWR 4例移植肝均无减体积。4例受者中1例因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移植肝无功能死亡,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规律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匹配合适儿童受者的前提下,可选择合适的低龄儿童供肝进行劈离。采用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重建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左右半肝的静脉充分回流,保证了足够功能性肝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 低龄儿童来源供肝 劈离式肝移植 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 体质量指数 肝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肝移植基础研究年度盘点
4
作者 陈德盛 叶林森 +1 位作者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9,共12页
肝移植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肝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供者来源、供肝保存技术、移植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以及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等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随着新技术的发... 肝移植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肝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供者来源、供肝保存技术、移植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以及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等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国肝移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科研团队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持续推动肝移植基础研究的创新与突破。本文综述2024年度肝移植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评析中国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这些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肝移植研究融入国际学术体系,推动中国肝移植研究与全球前沿的接轨,还能帮助研究人员和临床外科医师全面了解中国肝移植基础的研究现状,为未来基础研究提供明确方向,从而推动中国肝移植事业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者来源 劈离式肝移植 肝再生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细胞癌 胆道并发症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全球肝移植研究年度盘点——技术突破、精准管理与未来挑战
5
作者 蒋勇 冯啸 +1 位作者 刘炜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 近年来肝移植领域在供者扩展、技术创新及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机械灌注技术通过动态修复与评估供肝质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边缘供肝利用率。劈离式肝移植技术的优化与常温灌注技术结合,进一步缓解供者短缺问题,但其推广仍受技术门槛的限制。异种移植在基因修饰猪肝脏领域取得临床前突破,但伦理与免疫屏障问题亟待解决。肝癌肝移植领域聚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辅助治疗及复发预测模型的开发,推动精准治疗。对于围手术期管理,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人工肝支持及血管并发症防控策略的优化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针对儿童、高龄及合并多重疾病受者的个性化治疗为特殊人群的肝移植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肝移植研究应聚焦多学科交叉、个体化治疗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推动全球肝移植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供肝来源 机械灌注 劈离式肝移植 异种移植 肝癌肝移植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鼾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气管力学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义 覃开蓉 +7 位作者 包亚军 陈云俊 刘文华 陈太平 钱兴皋 刘瀛 桑琛 郑明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物模型,研究咽腔力学环境改变对气管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低压舱饲养小型猪获得OSAHS动物模型,测量其气管无载荷、零应力状态的几何尺寸及不同轴向伸长比下的压力(p)—容积(V)关系... 目的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动物模型,研究咽腔力学环境改变对气管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低压舱饲养小型猪获得OSAHS动物模型,测量其气管无载荷、零应力状态的几何尺寸及不同轴向伸长比下的压力(p)—容积(V)关系。进一步计算得到气管的零压顺应性,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猪出现了明显的类OSAHS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猪气管无载荷、零应力状态几何尺寸增大,不同伸长比下的零压顺应性增大;模型猪气管黏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提出的建立OSAHS动物模型的方法具有可行性,模型猪气管的形态与结构及力学特性均发生了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气管 零应力状态 无载荷状态 p-V关系 零压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中国临床操作指南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8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 华南劈离式肝移植联盟 傅斌生 冯啸 刘剑戎 任杰 王劲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劈离式肝移植能有效扩大儿童供肝来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和规律,建立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技术操作规范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者和供肝评估、供受体匹... 肝移植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劈离式肝移植能有效扩大儿童供肝来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具有特殊临床特点和规律,建立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技术操作规范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供者和供肝评估、供受体匹配、供肝管道的分割与重建方面形成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临床操作指南,旨在规范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的技术流程,优化手术细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我国劈离式供肝儿童肝移植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离式肝移植 儿童 肝移植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药物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8
作者 封潇添 马剑雄 +12 位作者 王岩 申佳慧 周丽芸 李奕扬 孙亚迪 董本超 李岩 杨培川 李光 马天成 崔洪伟 王祺钰 马信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49,共9页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给我国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肾虚和氧化应激分别是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中骨质疏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众多补肾药物具有通过调节Nrf2、Wnt/β-Catenin、TRAF6/c-Src/PI3K等信号...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给我国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肾虚和氧化应激分别是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中骨质疏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众多补肾药物具有通过调节Nrf2、Wnt/β-Catenin、TRAF6/c-Src/PI3K等信号通路保护成骨相关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或降低破骨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骨吸收的功效。该文首先对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进行阐述,并系统介绍了补肾中药和复方通过调控氧化应激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目前有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的不足之处,皆在为补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肾虚 氧化应激 补肾药 补肾中药复方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U联合SonoVue损伤含较大血管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秦艳 李全义 +3 位作者 王琦 龚晓波 李发琪 白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HIFU联合SonoVue辐照含有较大血管的靶组织时形成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0只南江黄羊正常肝脏进行直线扫描,选择含有3mm血管肝脏组织作为靶区,试验组HIFU辐照前静脉注射SonoVue,对照组不注射SonoVu... 目的:探讨HIFU联合SonoVue辐照含有较大血管的靶组织时形成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0只南江黄羊正常肝脏进行直线扫描,选择含有3mm血管肝脏组织作为靶区,试验组HIFU辐照前静脉注射SonoVue,对照组不注射SonoVue。于治疗24h后过量麻药处死动物,测量肝脏损伤长、宽以及厚,比较有SonoVue组和无SonoVue组凝固性坏死出现率以及凝固性坏死体积有无差异。结果:损伤深度为30mm,靶组织内含有3mm血管时,HIFU联合SonoVue能够有效的形成损伤,有SonoVue组和无SonoVue组凝固性坏死出现率以及凝固性坏死体积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靶组织内含有较大血管时,SonoVue能够提高HIFU治疗效率,有效的形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增效 SONOVUE 血管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欣益 杨霁 +3 位作者 柴召午 宋锦璘 邓锋 王智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GBR)对Beagle犬尖牙牙周骨缺损的修复效应。方法将8只Beagle犬中每只犬的4颗尖牙随机分配到4组:实验1组(LIPUS处理+GBR+自体骨移植组),实验2组(LIPUS处理+自体骨移植组),实验3组(GBR+自体骨移植组),空白对照组。在犬尖牙颊侧区根中1/3处制备牙周骨缺损模型,根据分组,自体骨移植后,实验1组和2组采用LIPUS处理20 min.d-1,超声强度为30 mW.cm-2,实验1、3组植入Bio-Gide胶原膜。在LIPUS处理6、8周后处死Beagle犬,对各组尖牙牙周骨缺损区进行Micro-CT检测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各组牙周骨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Micro-CT检测分析表明,各组6周与8周时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体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的骨组织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1组新生骨量最多。结论LIPUS具有促进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潜能,LIPUS与GBR结合可能更有利于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引导骨组织再生 骨缺损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CALU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11
作者 王小燕 李雪莲 +3 位作者 梁斌 田文斐 马海林 莫之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9,共13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钙腔蛋白(CALU)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构建HCC预后列线图,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下载374例HCC组织样本数据,从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TEx)下载160例...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钙腔蛋白(CALU)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构建HCC预后列线图,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下载374例HCC组织样本数据,从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库(GTEx)下载160例正常组织样本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在HCC组织样本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CALU的表达差异,并采用人类蛋白图谱数据库(HPA)进行验证。采用DESeq2包对CALU低和高表达组HCC组织样本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鉴定,采用pROC包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CALU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采用ggplot2包绘制森林图,采用rms包和survival包构建列线图及校准图,分析CALU用于区分HCC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数据对CALU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验证。采用GSE14520数据集中216例HCC样本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对列线图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采用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DEGs进行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获得DEGs显著富集的基因集。采用GSE149614中10例HCC组织样本和8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单细胞测序数据对CALU与HCC患者预后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HCC组织中CALU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HCC组织中CALU蛋白表达量升高。在HCC样本的CALU低表达组和CALU高表达组共发现928个DEGs,包括784个上调DEGs和144个下调DEGs。ROC分析,CALU用于区分癌和癌旁组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生存分析,CALU高表达组HCC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CALU低表达组(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CALU高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GSE14520数据集数据证实CALU可用于预测HCC预后。GO功能富集分析,上述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氧化应激、铁死亡和铜死亡等方面(P<0.05);KEGG通路分析,DEGs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细胞外基质(ECM)受体互作、亚油酸代谢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P<0.05)。GSEA分析,CALU高表达激活细胞周期G_(1)期到S期、泛素化蛋白聚合反应和HCC进展,CALU低表达则促进HCC细胞氧化应激、铁死亡和铜死亡。单细胞测序分析,CALU mRNA在较高的肿瘤分期HCC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更高,CALU高表达HCC细胞亚群主要与泛素化、p53和细胞周期有关(P<0.01),CALU低表达HCC细胞亚群主要与细胞氧化应激、铁死亡和组蛋白绑定有关(P<0.01)。结论:CALU高表达可能与HCC患者预后不良存在关联,构建的HCC预后列线图预测患者生存率效果较好。上调CALU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G_(1)期到S期和蛋白泛素化以促进HCC进展,而下调CALU可能通过诱导HCC细胞氧化应激、铁死亡和铜死亡从而抑制H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钙腔蛋白 肝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单细胞测序分析 癌症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编码基因的体外转录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周雪 高磊 +3 位作者 张瑾宬 袁思凌 操蓉 刘丽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获得能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体外转录mRNA,将设计、优化并合成的RBD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BD;重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后,We... 为获得能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体外转录mRNA,将设计、优化并合成的RBD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RBD;重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后,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RBD的表达;以表达RBD的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包含T7启动子的RBD基因片段作为体外转录模板,之后利用T7转录试剂盒体外转录获得修饰的RBD mRNA,添加多聚腺苷酸尾后使用R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纯化后的RBD mRNA转染至293T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进行目的蛋白表达鉴定。结果显示,编码RBD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外源蛋白,体外转录获得修饰的RBD mRNA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翻译,表达的RBD蛋白能与抗RBD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具有免疫反应原性,为SARS-CoV-2 RBD mR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刺突蛋白 受体结合结构域 体外转录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燕麦对健康成年人免疫炎症因子和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严沁宇 夏惠 +6 位作者 夏嘉跃 郁俊辉 王欣 向雪松 杨苇苇 冯妹元 孙桂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4-32,共9页
目的:探究发酵燕麦对健康成年人免疫和肠道的调节作用,为发酵燕麦在提升免疫力和肠道健康方面的食用推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招募50~65岁的健康成年人75例,并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15g/d未发酵燕麦)、低剂量组(5g/d发酵燕麦)... 目的:探究发酵燕麦对健康成年人免疫和肠道的调节作用,为发酵燕麦在提升免疫力和肠道健康方面的食用推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共招募50~65岁的健康成年人75例,并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15g/d未发酵燕麦)、低剂量组(5g/d发酵燕麦)和高剂量组(15g/d发酵燕麦),干预周期为30d。干预前后采集血液、粪便样本进行免疫炎症因子、肠道菌群的检测,并利用调查问卷记录排便状况。结果:发酵燕麦干预可显著提高健康成年人的排便满意度。发酵燕麦干预可有效降低健康成年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发酵燕麦干预能够显著增加肠道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的水平。结论:发酵燕麦能够提升健康成年人的排便体感,调节免疫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是具有后生元效应的健康谷物类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燕麦 人群试验 肠道健康 免疫调节 后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段骨骼肌的拉伸实验参数选择
14
作者 卢斌 马剑雄 +5 位作者 柏豪豪 秦国宁 王颖 孙磊 靳洪震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4-234,共1页
目的生物力学检测手段的进步无疑会加强骨科医师对生物力学的认识,同时提供更准确的临床证据和临床思路,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肌肉是一种非线性、各向异性的软组织已被广泛认同,与皮肤等软组织一样也具有黏弹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这些被... 目的生物力学检测手段的进步无疑会加强骨科医师对生物力学的认识,同时提供更准确的临床证据和临床思路,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肌肉是一种非线性、各向异性的软组织已被广泛认同,与皮肤等软组织一样也具有黏弹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这些被动力学特性,肌肉还具有主动收缩的特性,这种特性与其微观结构有关。由于肌肉的复杂结构和,肌纤维的力学特性又与肌肉有差异。方法解剖山羊臀大肌,先使用钝性分离方法,分离出相应宽厚的肌肉条后使用利器切割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证据 骨科医师 主动收缩 临床思路 臀大肌 拉伸实验 钝性分离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超声造影示踪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丁炎 夏纪筑 +2 位作者 丁雅明 贺雪梅 白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通过与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示踪法比较,探讨超声造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前景。方法:建立兔VX2乳腺癌模型24只,皮下注射SonoVue,超声造影显像SLN,观察其造影增强情况;再经皮下注射MB示踪;行腋... 目的:通过与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示踪法比较,探讨超声造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前景。方法:建立兔VX2乳腺癌模型24只,皮下注射SonoVue,超声造影显像SLN,观察其造影增强情况;再经皮下注射MB示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切除SLN并行AE1/A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4只瘤兔超声造影检出回声均匀性增强的SLN 12个,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和部分充盈缺损的SLN 22个;MB示踪法检出SLN 32个;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SLN 38个。以手术切除为标准,超声造影的检出率(89.47%)与MB示踪法检出率(84.2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免疫组化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的敏感性(95.24%)与MB示踪法敏感性(91.3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特异性(84.62%)和准确性(91.18%)均明显高于MB示踪法特异性(26.67%)和准确性(65.79%)(P<0.05)。结论: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显像乳腺癌SLN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与MB示踪法比较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检测SLN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亚甲蓝示踪 AE1/A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来源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6
作者 黄秦娇 李正龙 +2 位作者 舒琳 林宇 曾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6,共13页
探究黑色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GLA-1为生产菌株,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工艺,采用碱溶醇沉法纯化黑色素,通过溶解性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征黑... 探究黑色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GLA-1为生产菌株,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工艺,采用碱溶醇沉法纯化黑色素,通过溶解性测试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初步表征黑色素,并研究黑色素的抗氧化、抗紫外辐射和抗菌活性。该菌株在优化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其黑色素产量达到1.639±0.115 g/L,较优化前提高4倍。从发酵液中纯化的黑色素,被初步确定为真黑色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浓度为100 mg/L时,其对ABTS+、DPPH、羟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9.32%±0.07%、89.71%±0.47%、45.95%±1.36%和50.85%±4.01%。此外,该黑色素具有显著的抗紫外辐射活性;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适抑菌浓度为0.4 mg/mL;但是在所考察浓度范围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制活性。上述研究结果为出芽短梗霉来源黑色素的发酵生产及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黑色素 发酵生产 抗氧化 抗紫外辐射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组织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李洁 朱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组织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只,A组(空白对照组)不予造模和治疗,B组(假治疗组)和C组(治疗组)进行造模;造模后,B组给予假治疗,C组给予低...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组织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只,A组(空白对照组)不予造模和治疗,B组(假治疗组)和C组(治疗组)进行造模;造模后,B组给予假治疗,C组给予低强度超声治疗。观察并测定各组大白兔在建模前、建模后及治疗后15 d 3个时间点的乳头高度;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兔乳腺组织的乳腺小叶数、腺泡数和导管上皮层数;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兔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结果:(1)造模后B、C两组家兔乳头高度明显增高,与A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低强度超声治疗后15d,C组家兔乳头高度与B组相比明显减小(P=0.000)。(2)B组与A组相比,其乳腺小叶数、腺泡数和导管上皮层数均明显增加(P=0.000、P=0.000、P=0.000);低强度超声治疗后15 d,C组比B组的乳腺小叶数、腺泡数和导管上皮层数均显著减少(P=0.000、P=0.000、P=0.000)。(3)B组比A组ERα和PR的表达均升高(P=0.006,P=0.000);低强度超声治疗后15 d,C组与B组比较,其ERα和PR的表达均降低(P=0.039,P=0.000);3组间ERβ表达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F=0.013,P=0.987)。结论:通过调控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是低强度超声治疗乳腺增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 乳腺增生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表面消融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素英 邹建中 +3 位作者 马大钊 王琦 曾涛 文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轴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 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轴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在B超监控下采用PHIFU行表面消融,每组治疗参数设置相同。消融过程中对血管面靶区测温,消融后逐层切开体模行肉眼和超声观察,计算每组总体积(V)并进行比较,对辐照区血管行病理检查。结果空白对照组体模边缘为完整强回声带,而0°、45°、90°组血管周围部分呈低回声。空白对照组血管后面最高温度为(98.60±5.76)℃,0°组为(98.90±7.09)℃,45°组为(71.10±13.85)℃,90°组为(70.20±9.14)℃;空白对照组与45°组、9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总坏死体积为(40 709.70±3 193.31)mm^3,0°组为(40 029.02±3 580.17)mm^3,45°组为(34 562.59±3 883.26)mm^3,90°组为(36 737.01±3 278.68)mm^3;空白对照组与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理检查示部分弹性纤维断裂,45°和90°组可见碎裂的细胞核。结论当靶区血管与声轴夹角为0°时,对靶区能量沉积影响最小,夹角为45°、90°时对血管壁破坏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角度 声轴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表面消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增加HIFU消融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悬 邹建中 +6 位作者 蒋冰蕾 徐蝶 罗勇 熊洁 汪瑶台 唐瑜 郝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对HIFU消融荷瘤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并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检测体外连接率。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荷瘤鼠模型,将48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对HIFU消融荷瘤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方法培养双歧杆菌,并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检测体外连接率。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荷瘤鼠模型,将48只荷瘤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前后2次经尾静脉注射不同物质(间隔2天),其中A组(PBS组)2次均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B组(双歧杆菌组)分别注射双歧杆菌、PBS,C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组)分别注射PBS、阳离子脂质纳米粒,D组(双歧杆菌+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组)分别注射双歧杆菌、阳离子脂质纳米粒。第2次注射完成后24 h,对荷瘤鼠肿瘤组织行HIFU辐照,分析肿瘤组织灰度变化。分别于HIFU辐照前1 h和辐照后1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双歧杆菌的肿瘤靶向性,并测算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体积和能效因子(EEF),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双歧杆菌革兰染色呈蓝紫色的长棒状,表面电位-29 mV;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80.21±60.20)nm,表面电位25 mV。各组间灰度变化值(F=143.40)、凝固性坏死体积(F=243.20)、EEF(F=5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灰度变化值及凝固性坏死体积A组<B组<C组<D组,EEF:A组>B组>C组>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组荷瘤鼠心、肝、脾、肺、肾组织及A、C组肿瘤组织中均无双歧杆菌生长;B、D组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双歧杆菌。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包裹液态氟碳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可增强HIFU对荷瘤鼠肿瘤组织的消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裂菌属 阳离子脂质纳米粒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相变纳米微球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宗桂 张玉荣 +3 位作者 刘欢 罗曼 王琦 李发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脂质包裹1,1,2-三氯三氟乙烷相变纳米微球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包裹1,1,2-三氯三氟乙烷相变纳米微球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通过离体及在体实验验证其对HIFU的增效作用。离体实验采用2... 目的探讨脂质包裹1,1,2-三氯三氟乙烷相变纳米微球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脂质包裹1,1,2-三氯三氟乙烷相变纳米微球并检测其理化性质。通过离体及在体实验验证其对HIFU的增效作用。离体实验采用250 W、10s的连续波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在体实验采用200 W、5s的连续波辐照活体新西兰大白兔的肝脏组织。测量、计算HIFU辐照后靶区的凝固性坏死体积、能效因子(EEF)及强回声区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变纳米微球在溶液中呈球状、均匀分布,粒径均一。离体实验显示,注射有纳米微球的牛肝组织HIFU辐照后凝固性坏死体积、EEF及强回声区体积均大于未经处理的牛肝组织(t=28.80、19.55、14.30,P=0.01、0.02、0.02)。在体实验显示,注射有纳米微球的新西兰大白兔肝组织HIFU辐照后凝固性坏死体积、EEF及强回声区体积均大于对照组(t=9.41、13.52、15.67,P=0.02、0.01、0.01)。结论脂质包裹1,1,2-三氯三氟乙烷相变纳米微球可明显提高HIFU消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液滴汽化 声空化 生物学效应 1 1 2三氯三氟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