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个保护区184个乔木群落样方的调查结果,结合地形气候等数据,分析了地理距离和环境因子对鄂西北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群落β多样性与物种周转组分显著增加,且β多样性分解主要由周转组...基于9个保护区184个乔木群落样方的调查结果,结合地形气候等数据,分析了地理距离和环境因子对鄂西北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群落β多样性与物种周转组分显著增加,且β多样性分解主要由周转组分构成。(2)偏Mantel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距离和地理距离与研究区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MRM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的贡献率高于地理距离,其中,乔木层植物中总体β多样性的地理距离贡献为7.15%,灌木层为3.76%,草本层为7.58%,均低于环境因子的贡献率。(4)邻体矩阵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neighbor matrices,PCNM)的变差分解结果显示,乔木层植物中,β多样性总体和周转组分分别解释了14.66%和19.17%的变差,灌木层分别解释了10.93%和13.29%的变差,草本层分别解释了13.75%和18.98%。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影响鄂西北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格局,且前者影响更大。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9个保护区184个乔木群落样方的调查结果,结合地形气候等数据,分析了地理距离和环境因子对鄂西北植物群落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群落β多样性与物种周转组分显著增加,且β多样性分解主要由周转组分构成。(2)偏Mantel分析结果显示,环境距离和地理距离与研究区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MRM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的贡献率高于地理距离,其中,乔木层植物中总体β多样性的地理距离贡献为7.15%,灌木层为3.76%,草本层为7.58%,均低于环境因子的贡献率。(4)邻体矩阵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of neighbor matrices,PCNM)的变差分解结果显示,乔木层植物中,β多样性总体和周转组分分别解释了14.66%和19.17%的变差,灌木层分别解释了10.93%和13.29%的变差,草本层分别解释了13.75%和18.98%。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影响鄂西北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格局,且前者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