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精细化工实验教学设计——再生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元健 晁会霞 +3 位作者 曹小凤 杨惠 陈波 蔡平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161,共6页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的开放拓展性实验。实验内容围绕聚乙烯醇基复合膜制备、结构表征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包装应用拓展等开展。通...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的开放拓展性实验。实验内容围绕聚乙烯醇基复合膜制备、结构表征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包装应用拓展等开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了解聚乙烯醇基复合膜制备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习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等表征实验方法,掌握膜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利用Jade、Origin等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同时,建立过程和结果相融合的考核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全面考查。该实验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了的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基复合膜 开放拓展性实验 教学设计 考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X70管线钢在北部湾钦州砖红壤模拟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岩 李家明 +4 位作者 秦勇 陆清杰 高军 王一程 钟家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8-43,51,共7页
为探究X70管线钢在不同pH值下的腐蚀规律及机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技术、质量法、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在恒温条件下不同pH值X70管线钢在北部湾钦州砖红壤模拟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 为探究X70管线钢在不同pH值下的腐蚀规律及机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技术、质量法、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在恒温条件下不同pH值X70管线钢在北部湾钦州砖红壤模拟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X70管线钢的容抗弧阻值不断减小,随之极化电阻减小,且自腐蚀电位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加,X70管线钢溶解速率变大,腐蚀性增强。极化过程中,阳极X70管线钢活化溶解,阴极反应存在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溶液酸性越强,H^(+)会促进腐蚀产物FeO(OH)和Fe_(2)O_(3)向FeO(OH)的转变,并且H^(+)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氢气,造成腐蚀产物的疏松,对管线钢基体保护性变弱,腐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管线钢 砖红壤模拟溶液 PH值 电化学腐蚀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掺杂磷酸镍黄色色料的制备及其在釉中的应用
3
作者 文志刚 文鹏程 +4 位作者 史光伟 李家明 阮代锬 陈倩 朱玺霖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2,共6页
新型黄色色料成为陶瓷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调控剂,通过水热法在低温环境下合成了浅黄色的磷酸镍,并且随着钒掺杂浓度的增大,黄色逐渐变浅。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随着钒掺杂浓... 新型黄色色料成为陶瓷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调控剂,通过水热法在低温环境下合成了浅黄色的磷酸镍,并且随着钒掺杂浓度的增大,黄色逐渐变浅。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随着钒掺杂浓度的增大,钒掺杂磷酸镍色料的形貌没有发生变化,但是(201)面衍射角移向高处。将钒掺杂磷酸镍作为显色剂制备了黄色陶瓷釉,实验结果表明钒掺杂磷酸镍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料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薄膜的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的厚度依赖性研究
4
作者 杨季薇 董玲 +6 位作者 谷东 徐华蕊 赵昀云 杨涛 李海平 李杰 朱归胜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4-1621,共8页
采用直流(DC)磁控溅射法,通过对透明导电薄膜氧化铟锡(ITO)进行结构调控,分析其中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等变化,着重探究了薄膜的厚度对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影响,诠释了薄膜厚度与光电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设定特定的溅射功率、衬底温... 采用直流(DC)磁控溅射法,通过对透明导电薄膜氧化铟锡(ITO)进行结构调控,分析其中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等变化,着重探究了薄膜的厚度对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影响,诠释了薄膜厚度与光电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设定特定的溅射功率、衬底温度、气氛控制ITO薄膜的薄膜厚度,得到了100~500 nm厚度的薄膜,实现了高(400)取向、高红外反射率、高可见光透过率的氧化铟锡薄膜的制备。构建的特殊膜层厚度,构成了协同的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缓解了一部分漫反射的影响,在膜厚为400 nm时,平均可见光透过率为89.51%,实现了2.5~15μm宽谱段97.37%的平均红外反射率。且所得薄膜品质因数高达815.19×10^(-4)Ω^(-1),显著优于已报道的透明导电薄膜体系,解决了可见光与红外兼容隐身的问题,为频谱兼容光学隐身材料及智能窗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薄膜 直流磁控溅射 红外隐身 厚度 光电性能 霍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O/Al/ITO结构的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薄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谷东 董玲 +4 位作者 杨季薇 李海平 李杰 朱归胜 徐华蕊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7-1613,共7页
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材料因突破单波段隐身材料的局限,能够应对多波段侦察技术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不同厚度Al间隔层的ITO/Al/ITO复合薄膜。通过多膜层间的表面和界面效应及多波段光学耦合等光学效应协同作用,... 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材料因突破单波段隐身材料的局限,能够应对多波段侦察技术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不同厚度Al间隔层的ITO/Al/ITO复合薄膜。通过多膜层间的表面和界面效应及多波段光学耦合等光学效应协同作用,获得了一种可见光高透过与红外高反射的ITO/Al/ITO复合薄膜。XRD表征结果显示,Al层的插入改善了ITO薄膜的结晶性。良好的晶体结构有助于载流子的运动,与载流子迁移率为11.1 cm^(2)·V^(-1)·s^(-1)的双层ITO薄膜相比,复合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提升到24.2 cm^(2)·V^(-1)·s^(-1)。Al层溅射时间9和12 s的复合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光反射率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Al/ITO复合薄膜 磁控溅射 红外-可见光兼容隐身 高透过率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交联PAANa-DMAPMA的制备及絮凝效果
6
作者 王梓民 刘永春 +4 位作者 王娟虎 李佳 李渊 陈嘉欣 石海信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58,共6页
结合两性离子聚合物的耐盐特性与“适度分子质量”理念,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使用水溶液聚合法,通过精确调控MBA投加量... 结合两性离子聚合物的耐盐特性与“适度分子质量”理念,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使用水溶液聚合法,通过精确调控MBA投加量以控制聚合物分子交联程度的方式制备了可控交联两性离子聚合物PAANa-DMAPMA。使用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对该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度交联使目标产物重均分子质量(M_(w))较无交联样品显著提高,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水溶性。以蒸馏水和不同组分的盐水配制膨润土泥浆(固体质量分数为2%),测试目标产物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投加100 mg/L的目标产物可使淡水泥浆透光率提高至98.3%;与淡水环境相比,目标产物在盐水中的絮凝性能未出现明显下降,且对10%(质量分数)NaCl所配制泥浆的处理效果较1%(质量分数)NaCl泥浆体系略有提升;盐水中CuSO_(4)的引入可进一步增强絮凝效果,此外,絮凝体系对Cu^(2+)也有一定的吸附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耐盐性能 交联 絮凝剂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_(1)/CeO_(2)单原子催化剂不同CeO_(2)晶面对木质素衍生酚选择性加氢的影响
7
作者 颜曦明 林雨晴 +1 位作者 梁骏洋 王宝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5-1296,共12页
在促进芳环饱和的同时保留C—O键,是木质素衍生酚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环已二醇单甲醚的关键。采用水热法制备3种不同形状的二氧化铈载体,通过过饱和浸渍将孤立Ru原子负载于载体表面形成单原子催化剂(Ru_(1)/CeO_(2)-r、Ru_(1)/CeO_(2)-c、R... 在促进芳环饱和的同时保留C—O键,是木质素衍生酚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环已二醇单甲醚的关键。采用水热法制备3种不同形状的二氧化铈载体,通过过饱和浸渍将孤立Ru原子负载于载体表面形成单原子催化剂(Ru_(1)/CeO_(2)-r、Ru_(1)/CeO_(2)-c、Ru_(1)/CeO_(2)-o)。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3种CeO_(2)载体会优先暴露不同晶面,单原子Ru的引入会导致CeO_(2)晶胞膨胀并促进Ce^(4+)向Ce^(3+)转化,形成更多氧空位;金属Ru与3种CeO_(2)载体均可形成Ru—O—Ce活性位点,其中Ru_(1)/CeO_(2)-o因优先暴露较大晶体尺寸的(111)晶面,增加了活性氢物种在该晶面上的覆盖度,使催化剂Ru_(1)/CeO_(2)-o表现出更突出的氢化性能;在温度160℃、H_(2)压力3 MPa、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目的产物2-甲氧基-4丙基-1-环己醇收率最高可达88.7%。该催化剂在氢化愈创木基化合物中具有普适性及稳定性,对真实木质素油也同样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加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衍生酚 芳环饱和 环己二醇单甲醚 单原子催化剂 二氧化铈 晶面调控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二维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水中荧光识别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文涛 庄杏宜 +5 位作者 安航宜 来中杰 王爱荣 罗亚妮 史忠丰 李家明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2-1653,共12页
本文以间苯二甲酸(H_(2)IPA)和1,3,5-三(1-咪唑基)苯(TIB)为混合配体,硝酸钴为金属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新型二维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IPA)(TIB)]·2H_(2)O}_(n)(Co-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 本文以间苯二甲酸(H_(2)IPA)和1,3,5-三(1-咪唑基)苯(TIB)为混合配体,硝酸钴为金属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新型二维钴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IPA)(TIB)]·2H_(2)O}_(n)(Co-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Co-MOF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为a=0.96428(7)nm,b=1.28298(10)nm,c=1.78332(14)nm。其不对称单元结构包含1个Co(Ⅱ)离子、1个脱质子的IPA^(2-)配体、1个TIB中性配体和2个结晶水分子。IPA^(2-)配体和TIB配体都通过μ_(2)-η^(1):η^(1)桥联方式键合2个Co^(2+),形成一四配位的扭曲四面体CoN_(2)O_(2)构型。这些CoN_(2)O_(2)次小结构单元,进一步由倒反对称相关联的IPA^(2-)和TIB配体连接,形成二维梯状钴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拓扑结构分析表明该二维Co-MOF可简化为Schläfli符号为(4^(4).6^(2))的(4,4)-连接的sql网格结构。此外,Co-MOF层与层之间存在由TIB配体中对称相关联咪唑环间所形成的强π-π堆积作用,将二维Co-MOF层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实验研究表明,该Co-MOF对水中的3种多氧酸根阴离子Cr_(2)O_(7)^(2-)、CrO_(4)^(2-)、S_(2)O_(8)^(2-)和Fe^(3+)展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的荧光猝灭响应,其检测限分别为2.007×10^(-4)、2.514×10^(-4)、8.331×10^(-4)和2.709×10^(-4)mol/L。得益于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其中未参与配位的咪唑基团,该Co-MOF兼具优异的热稳定性与荧光传感性能,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Ⅱ)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猝灭常数 多氧酸根离子 铁(Ⅲ)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聚乙烯醇增强壳聚糖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胡韵婷 陶文杰 +3 位作者 谢金树 曹小凤 蔡平雄 谢元健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85-193,共9页
目的为提高壳聚糖膜在拉伸缠绕包装中的适用性,研究开发出具有高拉伸倍率和强抗菌性的抗菌缠绕包装用壳聚糖基复合膜。方法将羧基化聚乙烯醇与壳聚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一系列壳聚糖基复合膜,系统分析复合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 目的为提高壳聚糖膜在拉伸缠绕包装中的适用性,研究开发出具有高拉伸倍率和强抗菌性的抗菌缠绕包装用壳聚糖基复合膜。方法将羧基化聚乙烯醇与壳聚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一系列壳聚糖基复合膜,系统分析复合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并验证其在切开苹果中的抗菌缠绕包装应用效果。结果得益于离子型氢键的形成,羧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20%的壳聚糖基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3.38 MPa和23.93%,较纯壳聚糖膜分别增强102.04%和274.49%。得益于壳聚糖中−NH_(2)质子化程度的提高,羧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20%的壳聚糖基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高达99.01%和99.25%,较纯壳聚糖膜分别增强48.91%和32.16%。对切开苹果的包装保藏7 d后,壳聚糖基复合膜展现出良好的抗菌包装保藏效果。结论相较于纯壳聚糖膜,羧基化聚乙烯醇增强的壳聚糖基复合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在抗菌包装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基化聚乙烯醇 高拉伸倍率 抗菌 包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流场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丽萍 李玉星 +1 位作者 梁金禄 周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202,共9页
气液混输是油气管道运输的常用技术,与单相管道相比,当气液混输管道泄漏时,由于气液相间相互作用,流动情况复杂。所有流型中,段塞流研究最为困难。为了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型下泄漏的流场特征,对比单相管道与混输管道泄漏动态压力波... 气液混输是油气管道运输的常用技术,与单相管道相比,当气液混输管道泄漏时,由于气液相间相互作用,流动情况复杂。所有流型中,段塞流研究最为困难。为了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型下泄漏的流场特征,对比单相管道与混输管道泄漏动态压力波的波形特点,基于动网格与UDF(user-defined function)模拟泄漏发生的全过程,分析泄漏过程以及液塞经过泄漏孔口过程的压力、流速、湍流强度变化,得到气液混输间歇流泄漏流场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相管道相比,当泄漏方位为上部和中部时,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瞬间形成明显的方向向下的动态压力波脉冲,持续泄漏则交替出现多个向上和向下的信号脉冲,且信号的幅值远大于正常流动信号的幅值。泄漏瞬间产生的方向向下的动态压力脉冲是由压力突然下降引起,泄漏瞬间引起的压力变化主要反映在管道压力上,通过管道安装的动态压力传感器可有效反映泄漏瞬间产生的压力变化。液塞到达与离开泄漏位置是影响管道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动网格仿真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可用于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的流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混输管道 段塞流泄漏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季铵盐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甲草胺复合凝胶缓释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笑成 马林 +1 位作者 马云 余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82,共13页
黏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为进一步增强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缓释作用,本研究以壳聚糖季铵盐改性膨润土(以下简称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基材制备甲草胺缓释颗粒。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 黏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为进一步增强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缓释作用,本研究以壳聚糖季铵盐改性膨润土(以下简称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为基材制备甲草胺缓释颗粒。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方法分析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结构对甲草胺释放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甲草胺从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中的释放主要受Fickian扩散机理控制,与基质的吸附能力和通透性密切相关。甲草胺在膨润土上的吸附由甲草胺分子的非极性基团与膨润土纳米片层上暴露的硅氧烷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主导。壳聚糖季铵盐通过离子交换反应与膨润土片层表面的负电荷位点结合,不仅增强了膨润土表面的疏水性及其与甲草胺的相互作用(甲草胺在膨润土和改性膨润土上的吸附平衡常数(K_(a))分别为0.13和0.40),而且改性膨润土通过壳聚糖季铵盐与海藻酸钠分子链的静电作用形成更紧密的结构,有效减少了膨润土纳米片层的堆垛聚集,降低了凝胶网络的吸水膨胀性和通透性,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通透性是纯海藻酸钠凝胶的9.6倍,从而获得更好的缓释性能。释放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甲草胺从缓释颗粒中的释放速率随着改性膨润土含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当缓释颗粒中海藻酸钠、改性膨润土、甲草胺和去离子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0.2%、0.2%和97.8%时对延缓甲草胺释放最有效,在此条件下,甲草胺从未改性和改性膨润土制备的缓释颗粒中的释放时间(t_(50))分别是纯海藻酸钠凝胶中的t50的4.4倍和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膨润土 海藻酸钠 复合凝胶 缓释颗粒 甲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锰锂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结构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宝才 张勤 +2 位作者 谢元健 蔡平雄 潘远凤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6,共9页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已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比容量大、电压平台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已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比容量大、电压平台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其低导电率和离子迁移速率慢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通过分析磷酸铁锰锂不同铁锰比例、颗粒尺寸及形貌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铁锰物质的量比为0.5∶0.5的小粒径多孔球状颗粒对提高电化学性能有积极的影响;并介绍了采用Mg、Ti、Ni等离子掺杂或表面包覆改性方法对其进行优化,材料的性能会得到改善;最后对磷酸铁锰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对合成工艺的改进和开展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锰锂 合成 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对水中Fe^(3+)、CrO_(4)^(2-)与Cr_(2)O_(7)^(2-)的检测
13
作者 安航宜 黄艳嬉 +3 位作者 王爱荣 王晓丽 李家明 史忠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9-1607,共9页
本文以3,5-吡啶二甲酸(简称3,5-H_(2)pdc)、1,4-双(1-咪唑基)苯(简称bib)及Ni(NO_(3))_(2)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一种新型Ni(Ⅱ)配位聚合物[Ni(pdc)(bib)(H_(2)O)]_(n)(简称Ni-CP),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 本文以3,5-吡啶二甲酸(简称3,5-H_(2)pdc)、1,4-双(1-咪唑基)苯(简称bib)及Ni(NO_(3))_(2)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了一种新型Ni(Ⅱ)配位聚合物[Ni(pdc)(bib)(H_(2)O)]_(n)(简称Ni-CP),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红外光谱、荧光性能等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Ni-CP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其不对称单元包含1个Ni(Ⅱ)、2个1/2的bib配体、1个完全去质子化的3,5-pdc^(2-)配体和1个配位水分子。中心Ni(Ⅱ)采用六配位的方式形成NiO_(3)N_(3)的不规则八面体。bib配体和3,5-pdc^(2-)配体分别通过双齿配位模式μ_(2)-η^(1)∶η^(1)桥联和三齿配位模式μ_(3)-η^(1)∶η^(1)∶η^(1)桥联Ni(Ⅱ)形成三维金属有机框架。从拓扑的角度来看,其二维框架结构可以简化为3-连接的Schlafli符号为(4·8~2)拓扑结构。假如将3,5-pdc^(2-)配体和Ni(Ⅱ)作为节点,bib配体视为连接器,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3,5-连接双节点的(4·6·8)(4·6~2·8~7)拓扑结构,孔隙率为17.4%。Ni-CP能够选择性检测出Fe^(3+)、CrO_(4)^(2-)与Cr_(2)O_(7)^(2-),其检测限分别为4.275×10^(-5)、2.681×10^(-5)和2.681×10^(-5)mol/L,有较高的猝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Ⅱ)配合物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拓扑结构 荧光性质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声波产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丽萍 殷布泽 +3 位作者 孟令雅 李玉星 刘翠伟 薛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9-237,共9页
气液混输管道的泄漏检测问题是油气混输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段塞流是常见流型,同时也是研究难度最大的流型。为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型下泄漏声波信号产生的机理,基于Fluent动网格以及UDF模拟泄漏发生的全过程,从气动声学与涡声... 气液混输管道的泄漏检测问题是油气混输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段塞流是常见流型,同时也是研究难度最大的流型。为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型下泄漏声波信号产生的机理,基于Fluent动网格以及UDF模拟泄漏发生的全过程,从气动声学与涡声理论出发分析泄漏全过程的流场、涡量以及声压变化,并与试验采集的声波信号与模拟信号进行类比,得到泄漏过程声波产生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后声波幅值增大,泄漏声源以偶极子声源为主;管道持续泄漏时,声源声压幅值随气塞与液塞交替到达泄漏口而呈周期性脉动;气液混输管道泄漏声压与总压波动趋势一致,可通过测量流体压力波动的方式获得泄漏声源产生的声波波动。泄漏孔径、气液流量是段塞流型下气液混输管道声波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动网格仿真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可用于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声波产生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气液混输管道 泄漏声波 产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改性甲壳素气凝胶的制备及其Cu(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红日 何紫莹 +2 位作者 李健 梁兴唐 张立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2-2408,共7页
利用环氧氯丙烷交联溶液中的甲壳素与聚乙烯亚胺制备胺基改性甲壳素气凝胶(CP),并应用于铜离子(Cu(Ⅱ))的去除。采用FT-IR和SEM表征吸附前后CP的结构变化,证明其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原料组成、溶液pH与共存化合物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动... 利用环氧氯丙烷交联溶液中的甲壳素与聚乙烯亚胺制备胺基改性甲壳素气凝胶(CP),并应用于铜离子(Cu(Ⅱ))的去除。采用FT-IR和SEM表征吸附前后CP的结构变化,证明其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原料组成、溶液pH与共存化合物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过程。结果表明,甲壳素与聚乙烯亚胺质量组成比为1:8的条件下制备的CP在pH为5.5的溶液中具有较大的Cu(Ⅱ)吸附量(>160 mg·g^(-1));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CP对Cu(Ⅱ)的去除受共存化合物氯化钠与葡萄糖的影响低,可重复使用,经6次循环后保持首次去除率的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气凝胶 聚乙烯亚胺 吸附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气凝胶对Ni(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樊红日 梁兴唐 +2 位作者 何紫莹 张立颖 李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211,217,共6页
通过环氧氯乙烷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SC)和聚乙烯亚胺(PEI)制备含胺基和羧基的多孔气凝胶(PSC),应用于废水中Ni(Ⅱ)的吸附。研究PSC的组成、溶液pH、处理时间和Ni(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C与PEI质量比为1∶5的PSC在pH... 通过环氧氯乙烷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SC)和聚乙烯亚胺(PEI)制备含胺基和羧基的多孔气凝胶(PSC),应用于废水中Ni(Ⅱ)的吸附。研究PSC的组成、溶液pH、处理时间和Ni(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C与PEI质量比为1∶5的PSC在pH=4.0的条件下具有最大吸附容量(>190mg/g);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投料量为1.0g/L条件下,PSC可将实际水体中10mg/L的Ni(Ⅱ)降低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以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表明离子交换与Ni(Ⅱ)和羧基及胺基间的络合作用是吸附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亚胺 气凝胶 镍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键组装的超分子液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翔飞 李俊 +4 位作者 俞建文 罗荣根 刘书利 王桂霞 梁金禄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7-1054,共18页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典型的氢键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的组装方法和分子结构,对比其光电性能和自组装特点,并对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这类材料依据氢键组装的方式和分子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封闭型和结构开放型。与后者相比,...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典型的氢键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的组装方法和分子结构,对比其光电性能和自组装特点,并对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这类材料依据氢键组装的方式和分子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封闭型和结构开放型。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易于结构修饰和易于精确调控性能的特点。但两者内部的分子结构变化时,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的性能均受到显著影响。分子间氢键作用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具有高度有序性和可精确调控性,因此作为新型材料在有机光电器件和纳米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自组装 超分子 液晶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木聚糖丁香酸酯-g-AM/MMA/BA的合成与抗癌活性研究
18
作者 李和平 武晋雄 +3 位作者 张海燕 刘华锋 柴建啟 耿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5-805,共11页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蔗渣木聚糖共聚物BX-g-AM/MMA/BA;再以丁香酸为酯化剂,在N,N-二甲基乙酰胺... 以蔗渣木聚糖(BX)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蔗渣木聚糖共聚物BX-g-AM/MMA/BA;再以丁香酸为酯化剂,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有机溶剂中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蔗渣木聚糖丁香酸酯-g-AM/MMA/BA(BE_(S)G3)。考察了合成工艺参数对其取代度(DS)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催化剂)∶m(BX-g-AM/MMA/BA)=0.5∶2、m(丁香酸)∶m(BX-g-AM/MMA/BA)=0.95∶2、75℃下恒温反应9.5h时,产物蔗渣木聚糖丁香酸酯-g-AM/MMA/BA(BE_(S)G3)的DS为1.074。采用FTIR、1H NMR、XRD、SEM和TG-DTG对BX和BE_(S)G3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分子动力学对BE_(S)G3与癌蛋白进行了对接活性模拟,并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对产物进行了抗癌活性测试,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率达3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木聚糖接枝-酯化衍生物 合成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1走滑断裂带超深储层油气充注历史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玉伟 陈红汉 +5 位作者 郭会芳 朱志辉 王倩茹 喻鹏 漆立新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2-989,共18页
顺北地区是近期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领域。通过顺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储层原油和天然气地化特征对比,并结合荧光颜色和显微荧光光谱参数分析,认为顺北地区奥陶系经历了多期油气充注,且早期充注原油遭受一定程度的... 顺北地区是近期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领域。通过顺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储层原油和天然气地化特征对比,并结合荧光颜色和显微荧光光谱参数分析,认为顺北地区奥陶系经历了多期油气充注,且早期充注原油遭受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而天然气为原油伴生气。利用类异戊二烯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原油轻烃对顺北地区和顺南地区原油进行对比,发现顺北地区油气来源与顺南地区一样来自于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通过断穿寒武系的断层向上运移至奥陶系储集层。对顺北地区采集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测试、冷阴极发光、荧光观察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发生了“五幕三期”油充注和一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第二期为海西晚期,第三期为喜马拉雅晚期,而天然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历史 走滑断裂带 超深储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辣木叶蛋白ACE抑制肽的酶解工艺优化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冰冰 欧颖仪 +6 位作者 叶灏铎 金昶言 梁兴唐 尹艳镇 郑韵英 曹庸 苗建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以富硒辣木叶为原料提取富硒辣木叶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富硒辣木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优酶解物的ACE抑制活性、氨基酸组成和硒含量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富硒辣木叶蛋白ACE抑制肽的最佳酶... 以富硒辣木叶为原料提取富硒辣木叶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富硒辣木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优酶解物的ACE抑制活性、氨基酸组成和硒含量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富硒辣木叶蛋白ACE抑制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3 h,pH7.5、酶底比0.23%、底物浓度5.97%、温度39.2℃。该条件下制备的ACE抑制肽的ACE抑制活性较强(IC50=0.522 mg/mL),富含必需氨基酸(24.05%)和疏水性氨基酸(20.6%),其硒含量是辣木叶原料中硒含量的1.86倍。富硒辣木叶蛋白ACE抑制肽具有功能因子和天然食物的双重特性,此研究可为降血压药物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辣木叶 酶解 ACE抑制肽 响应面优化 ACE抑制活性 氨基酸组成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