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E理念下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1
作者 李伟峰 程瑶 +6 位作者 许尤厚 施巍 朱鹏 贾久满 方怀义 徐志雄 刘广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9期154-157,163,共5页
为践行新农科建设,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赋能,导师制实施,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专业... 为践行新农科建设,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赋能,导师制实施,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习实践、第二课堂、毕业论文实验、创新创业竞赛、“三下乡”与科普及其他公益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详细阐述以上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OBE理念 创新创业 水产养殖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域不同地区红树蚬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若鹏 杨宾兰 +4 位作者 刘康 卢玉典 莫飞龙 严雪瑜 韦玲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不同地区红树蚬(Geloina coaxans)软体部营养成分差异,为红树蚬的养殖和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地区的红树蚬软体部,采用生化分析手段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不同地区红树蚬(Geloina coaxans)软体部营养成分差异,为红树蚬的养殖和育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广西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地区的红树蚬软体部,采用生化分析手段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在常规营养成分方面,防城港红树蚬软体部水分质量分数最高,北海红树蚬软体部的总糖和灰分质量分数最高(P<0.05),并且北海红树蚬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低于钦州红树蚬(P<0.05)。在氨基酸方面,3个地区红树蚬软体部分检测出15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总质量(m_(EAA)/m_(TAA))和必需氨基酸总质量/非必需氨基酸总质量(m_(EAA)/m_(NEAA))分别在27.55%~28.22%和46.28%~48.23%之间,其比值偏低,但较均衡;呈味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总质量(m_(FAA)/m_(TAA))为45.85%~46.35%,且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介于53.19~86.13之间,防城港红树蚬软体部的m_(TAA)、m_(EAA)、m_(FAA)均为最高(P<0.05),并且其EAAI评分最高。在脂肪酸方面,共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防城港和钦州红树蚬软体部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结论】广西北海、防城港、钦州的红树蚬均为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均衡的优质贝类。其氨基酸种类多,组成比例合理,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可作为天然调味品资源予以研究。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脂肪酸,可作为富含脂肪酸的营养食品原料。3个地区中,防城港红树蚬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氨基酸均衡性更好,可以更好满足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蚬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典型入海河流水沙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响应
3
作者 许珊珊 杨夏玲 +2 位作者 黎树式 王梦竹 覃新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8-308,共11页
[目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小河流水沙变化特征,为流域水土保持和航道水沙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南流江、钦江流域1965—2021年近60 a的水沙数据和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水沙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对流域水沙... [目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小河流水沙变化特征,为流域水土保持和航道水沙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南流江、钦江流域1965—2021年近60 a的水沙数据和相关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指数、水沙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1)南流江和钦江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输沙量下降趋势比径流量的明显,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突变点都发生在21世纪00年代。(2)钦江流域的林地比例由1990年的38%增加至2020年的41.6%,南流江的耕地向林地转移面积逐渐增大。退耕还林政策取得成效,水沙变化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3)两个流域的水沙变化与景观破碎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斑块聚集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总体上南流江和钦江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保持较稳定,水沙变化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明显,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应该避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过度干扰,合理规划景观空间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水沙变化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中国鲎不同群体及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
4
作者 严雪瑜 蒙扬辉 +3 位作者 卢玉典 莫飞龙 杨宾兰 肖珊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15-18,37,共5页
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比较北海市和钦州市中国鲎群体的体质量(Y)和全长(X1)、头胸部长(X2)、头胸部宽(X3)、腹部长(X4)、腹部宽(X5)、剑尾长(X6)等7个可量性状,研究两者形态差异,并对北海群体进行雌雄... 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和比较北海市和钦州市中国鲎群体的体质量(Y)和全长(X1)、头胸部长(X2)、头胸部宽(X3)、腹部长(X4)、腹部宽(X5)、剑尾长(X6)等7个可量性状,研究两者形态差异,并对北海群体进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2组群体仅X6/X1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1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为50.16%。对北海群体的5项比例性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3个比例性状构建的判别方程对该群体的2组群体识别的正确率达73.3%。指出,北海市群体雌性个体体型大,X2和X6均大于雄性,但X4小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不同群体 雌雄个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贝类增养殖学》融入“慕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白丽蓉 喻达辉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分析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的现状,从课程内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大方面详细解析了《贝类增养殖学》课程的突出问题。同时,指出了慕课在《贝类增养殖学》课程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从《... 《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分析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的现状,从课程内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大方面详细解析了《贝类增养殖学》课程的突出问题。同时,指出了慕课在《贝类增养殖学》课程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从《贝类增养殖学》融入“慕课”后的课程教学设计方面探索了教学改革的途径,通过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理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考核模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增养殖学 慕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融入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军 《河北农业》 2023年第1期58-60,共3页
根据新农科的要求和多年对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引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提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1145”教改思路,即“一中心一抓手四路径五举措”的培养模式。希望对人工智能融入水产养殖学专业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水产养殖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及培育课程体系构建
7
作者 王薛平 陈月明 +1 位作者 黄星 陈兴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278-282,共5页
为了解我国农林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及培育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中西部4所农林类高职院校47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农林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但其对生态文明的认知... 为了解我国农林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及培育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中西部4所农林类高职院校47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农林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但其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失。基于此,建议农林类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多学科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号召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生态文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素养 课程体系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典型海岛红树林的结构特征、空间格局及种间种内关联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梁高都 田义超 +6 位作者 吴彬 梁铭忠 张文主 杨小雄 陆汝成 张利国 顾观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244-7255,共12页
为研究广西北部湾茅尾海自然保护区海岛红树林群落的空间点格局和演替规律,在典型红树林海岛设置调查样地,以样地内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等红树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单... 为研究广西北部湾茅尾海自然保护区海岛红树林群落的空间点格局和演替规律,在典型红树林海岛设置调查样地,以样地内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等红树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单变量函数的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与双变量函数的环形转变模型,分析3种红树林种群的结构特征、空间格局及种内种间关联性。结果发现:(1)桐花树种群的小树和中树的个体数目较多,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种群处于增长状态;秋茄种群的中树个体数目较多,种群结构呈钟型,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白骨壤个体数相对较少,且幼树较少老树较多,种群更新受阻,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属于衰退型种群。(2)红树林群落整体上呈现出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从不同种群的集聚程度来看:桐花树>白骨壤>秋茄。(3)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红树林群落在空间分布上依次表现出聚集、随机和均匀3种特征。(4)桐花树与秋茄、白骨壤的种间关系随着尺度增加均表现为空间无关联性-空间负关联性-空间无关联性的演变特征,秋茄与白骨壤的种间关系则为全尺度的空间无关联性。(5)桐花树种内不同龄级之间存在空间正关联性、空间无关联性和空间负关联性,秋茄种内不同龄级之间均表现出空间无联性,白骨壤种群则在不同龄级之间均出现空间正关联性。(6)红树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受到自身繁殖特性、生境异质性、种内和种间竞争、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红树林人工种植和恢复需要结合沿海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按照红树林种群的适应形态学特点、群落类型和自然演替规律,种植乡土红树植物,适当引进外来物种,研制出近似天然的人工红树林林分结构,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发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结构特征 空间格局 种内关联性 种间关联性 广西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茅岭江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通量 被引量:3
9
作者 鲁栋梁 周姣娣 +4 位作者 段克 王希龙 武康悦 杨斌 钟秋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8,共13页
基于2014—2020年茅岭江入海口断面径流量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计算了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LOADEST模型建立的茅岭江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的入海通量与实... 基于2014—2020年茅岭江入海口断面径流量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计算了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LOADEST模型建立的茅岭江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的入海通量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模拟计算的COD、TN和TP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34537 t/a、3302 t/a和235 t/a,月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2878 t/月、275 t/月和19.58 t/月;雨季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分别占年入海通量的77%、80%和71%;COD、TN和TP的年入海通量中分别有21059~25271 t/a、1775~2130 t/a和70~84 t/a来自于非点源,COD和TN主要受非点源控制,TP不仅受非点源控制,也受点源控制。(3)对比分析钦江和茅岭江COD、TN和TP的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可知,钦江COD、TN和TP的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分别约为茅岭江的1.16、2.15和2.37倍,入海通量不同主要受沿岸居住的人口数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总氮 总磷 入海通量 LOADEST模型 茅岭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酸酯的污染现状、来源和生态风险:以南海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 杨秀梅 +4 位作者 金海燕 朱祖浩 张秋丰 戴鑫烽 陈洁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8,共10页
本文以南海北部湾海域为例,调查了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磷酸酯(OPE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OPEs可能的来源,最后采用风险熵值法对OPE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出9种目标OPEs,总检出质量分数为<LOQ~35.... 本文以南海北部湾海域为例,调查了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磷酸酯(OPE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OPEs可能的来源,最后采用风险熵值法对OPE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出9种目标OPEs,总检出质量分数为<LOQ~35.1 ng·g^(-1),检出化合物单体主要以磷酸三苯酯(TPHP)、磷酸三正丁酯(TNB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IPP)和磷酸三(2-氯)乙酯(TCEP)为主。总体来看,远岸OPEs总检出质量分数高于近岸,且主要检出单体的质量分数也与近岸存在明显差别。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化合物自身的理化性质有关,亲脂性较高的TPHP和TNBP化合物可能更易累积在沉积物中。另一方面可能与来源有关,远岸以TPHP和TNBP为主的检出结果可能与海上油气开采和运输、海底光缆和输油管道铺设、船舶航运活动以及海流输运有关;而近岸主要检出的TCIPP和TCEP可能主要与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以及海上养殖投料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OPEs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尽管绝大多数OPEs单体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较低,但TPHP以及总OPEs对水生生物具有中等生态风险。因此,北部湾广西海域OPEs污染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尤其要高度关注近岸的TCIPP和TCEP,远岸的TPHP和TNBP的污染排放和管控,从源头减少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沉积物 北部湾 污染现状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磷形态的动态变化机制:以冬季北部湾大风江口为例
11
作者 杨斌 周姣娣 +4 位作者 王希龙 鲁栋梁 黄海方 钟秋平 亢振军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基于2019年12月北部湾大风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水体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底层水体中均以总颗粒态磷(TPP)为主,分别占总磷(TP)的58.7%±10.6%和64.1%±10.2%,其中颗粒有机磷(POP)为TPP的主... 基于2019年12月北部湾大风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水体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底层水体中均以总颗粒态磷(TPP)为主,分别占总磷(TP)的58.7%±10.6%和64.1%±10.2%,其中颗粒有机磷(POP)为TPP的主要存在形态,溶解无机磷(DIP)为总溶解态磷(TDP)的主要存在形态。水体中DIP和TDP浓度均呈现由大风江下游至三娘湾海域递减的趋势,与盐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径流输入是影响DIP和TDP分布的重要因素。溶解有机磷(DOP)分布则呈相反趋势,DOP与DI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表明生物过程是影响DOP的重要因素,DIP与DOP之间存在转化。颗粒无机磷(PIP)、POP和TPP与悬浮颗粒物(SPM)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SPM是控制颗粒态磷的主要因素。从大风江下游至三娘湾海域TDP和TPP在TP中的平均占比分别由47.2%下降至30.0%和由52.8%上升至70.0%,说明水体中的磷存在由溶解相向颗粒相转化。三娘湾海域绝大部分站位N/P和Si/P摩尔比值均>22,是潜在的磷限制区域。基于二端元混合模型,大风江下游至河口混合区DIP平均浓度增加0.22±0.18μmol/L,主要受物理因素的影响;而三娘湾海域DIP平均浓度消耗0.01±0.07μmol/L,主要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分布特征 动态变化 大风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为例
12
作者 徐志雄 贾久满 +4 位作者 喻达辉 李伟峰 赵森 方怀义 白丽蓉 《河北渔业》 2025年第9期83-86,共4页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等不断涌现,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本科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北部...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等不断涌现,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本科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通过构建“农—理”“农—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体系,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模式,以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等举措,来培养复合应用人才的具体做法,进而探索新形势下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以满足水产现代化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 水产养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解析及其埋藏通量
13
作者 杨奕昕 张芬芬 +3 位作者 任旭 杜金秋 廖日权 杜金洲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红树林湿地是高效的滨海蓝色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的比值(TOC/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210)Pb年代学等相关参数,研究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有机碳(OC)来... 红树林湿地是高效的滨海蓝色碳汇,在调节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借助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的比值(TOC/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210)Pb年代学等相关参数,研究广西铁山港红树林湿地有机碳(OC)来源、沉积物沉积通量、OC埋藏通量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以粉砂、砂为主,TOC含量和δ^(13)C变化范围分别为0.26%~3.96%、-27.4‰~-21.4‰,TOC、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铁山港红树林湿地OC来源中陆源占35.0%,海源占30.5%,红树林源占34.5%。在100年来沉积物有机碳通量平均值为87.6 g/(m^(2)·a),0~50 cm区间的沉积物碳储量占沉积物柱中(95 cm)总储量的65.3%。自1961年以后,因水库大坝建设,沉积物沉积通量总体减小;1961-1999年间,由于气候及流域周围人类干扰等因素,导致更多陆源有机碳的输入和埋藏;1999-2020年,极端天气和自然因素下,红树林湿地遭破坏退化,从而降低了TOC含量及OC埋藏通量;2010年以来,沉积物中TOC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其含水量较高、凋落物累积和根系生长有关,OC来源以红树林源的贡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有机碳 沉积记录 来源与埋藏 铁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体功能化纳米磁珠的石斑鱼虹彩病毒检测
14
作者 夏悦婷 余庆 +10 位作者 黄琳 黄静 覃向谋 赵明明 韦冬冬 王浩 凌飞 常彦磊 许伟江 刘明珠 李鹏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体功能化纳米磁珠的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快速检测新方法,以解决传统病毒检测技术操作繁琐、耗时长、设备依赖性强等问题。【方法】将前期筛选获得的可特异性识别SGIV的核酸适...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体功能化纳米磁珠的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快速检测新方法,以解决传统病毒检测技术操作繁琐、耗时长、设备依赖性强等问题。【方法】将前期筛选获得的可特异性识别SGIV的核酸适配体进行优化及修饰,获得核酸适配体Q5c,并将其与纳米磁珠进行偶联,构建核酸适配体偶联磁性纳米探针(Aptamer magnetic nanobeads,Q5c-MNPs)。利用多病原交叉实验验证Q5c-MNPs对SGIV感染细胞的特异性靶向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系统评价探针的稳定性、灵敏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结果】Q5c-MNPs可特异性识别SGIV感染的细胞,并在500 nmol/L浓度下孵育时间短至1 min,在4~37℃温度范围内检测性能稳定。检测灵敏度达1×10^(3)个/mL,与RT-qPCR检测灵敏度相当。而本方法检测周期仅需2h,较常规分子检测方法效率显著提升。【结论】成功构建Q5c-MNPs检测体系,该体系兼具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等优势,为开发水产病害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重要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虹彩病毒 核酸适配体Q5c 纳米磁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庆松 官俊良 +9 位作者 张兴志 何苹萍 韦嫔媛 张立 李蔚 郑玉斯 陈泳先 李鑫 许尤厚 彭金霞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8,共7页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以来,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题。为科学探究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能力,本研究对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生产情况及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年平均产量为93.85×10^(4...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以来,绿色低碳成为时代主题。为科学探究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能力,本研究对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生产情况及碳汇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13—2022年广西海水养殖贝类年平均产量为93.85×10^(4)t,占全国海水养殖贝类的6.70%,且广西海水养殖贝类产量占全国贝类产量比例逐年增加;从碳汇量来看,广西海水养殖贝类碳汇估算量年均值约为7.62×10^(4)t,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牡蛎、蛤、螺、贻贝、扇贝、蚶、蛏。其中,牡蛎贡献最大,占贝类碳汇量的61.55%,是广西主要的经济贝类,其次是蛤,占碳汇量的29.53%;从单位面积碳汇效率来看,贻贝的碳汇效率最高,达到了8.49 t/hm^(2),其次是牡蛎和蛤,分别为2.93 t/hm^(2)和2.57 t/hm^(2)。广西海水养殖贝类在不投饵的前提下属于碳汇,且碳汇潜力和减排经济价值巨大。此外,为助力我国碳汇渔业发展,广西应加快构建渔业碳汇交易平台和主要经济贝类品种的碳收支模型,探究贝类对碳、氮、磷的迁移和转换规律等。贝类拥有固碳高效的特点,未来将成为广西海水养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渔业 海水贝类养殖 生产情况 碳汇效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囊壳结构油包水高内相乳液的构建及其对结肠炎影响研究
16
作者 魏玉磊 成策 +3 位作者 彭思弦 马丽 邹立强 刘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3-220,共8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保护心脏等生理功能,但稳定性差及在消化前期过快降解等使其应用受限。该研究利用油包水(water in oil,W/O)乳液模板在内水相制备微囊,构建...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保护心脏等生理功能,但稳定性差及在消化前期过快降解等使其应用受限。该研究利用油包水(water in oil,W/O)乳液模板在内水相制备微囊,构建具有囊壳结构的W/O高内相乳液(microcapsule-shell structured W/O high internal phase emulsions,MS-W/O HIPEs),利用冷冻扫描电镜、流变仪、模拟体外消化和动物实验对W/O HIPEs结构、负载EGCG消化特性与其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进行表征。与W/O HIPEs和蜂蜡-W/O HIPEs相比,MS-W/O HIPEs具有更高凝胶强度。负载EGCG的MS-W/O HIPEs在肠消化后的保留率约为EGCG溶液的14倍,显著减缓了EGCG在消化过程中的降解速率。与EGCG溶液相比,负载EGCG的MS-W/O HIPEs能显著改善小鼠体重减轻、结肠红肿和缩短等症状,有效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与IL-6的表达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综上,利用W/O乳液模板在内水相制备微囊,构建MS-W/O HIPEs是实现EGCG结肠递送的可靠技术,为EGCG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高内相乳液 囊壳结构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消化特性 结肠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体色适应的影响
17
作者 赖馥茜 卢思辰 +5 位作者 翟彬宇 黄翠冰 廖宇浩 汪海涛 李旭 卜荣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655,共9页
在人类世,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加剧,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还对其体色适应产生了深远影响。体色作为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对野生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栖息地破坏、全球... 在人类世,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加剧,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还对其体色适应产生了深远影响。体色作为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对野生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栖息地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人为活动因素导致的环境快速变化,破坏了动物基于颜色的伪装、通讯和体温调节等能力。动物改变体色增强反捕食和体温调节适应能力,但环境变化的速度超过很多动物的体色适应速度,种群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未来的研究应该综合考虑不同干扰类型的影响、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动物体色改变的适宜区间和体色改变的机理等,为理解人为活动对动物体色变化的影响提供更多的研究证据。本研究针对人为活动对动物体色适应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理解野生动物的体色适应和开展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 进化驱动力 野生动物 体色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18
作者 田蜜 廖日权 +2 位作者 张健 董凤凤 唐建辉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0-1028,共9页
钦州湾位于北部湾顶部,由北部的茅尾海和南部的外湾组成,是典型的亚热带河口型海湾,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和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典型的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且不易降解。为阐明该区域PFAS的污... 钦州湾位于北部湾顶部,由北部的茅尾海和南部的外湾组成,是典型的亚热带河口型海湾,拥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和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典型的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且不易降解。为阐明该区域PFAS的污染状况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钦州湾海水中36种PFAS,并采用熵值法(RQ)评估了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AS总质量浓度范围是4.57-13.55 ng·L^(-1),在国内海湾中处于中低水平。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HFPO-DA)、六氟环氧丙烷三聚体(HFPO-TA(C7))和全氟丁酸(PFBA)是3种主要的PFAS。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茅尾海表层海水中PFAS总浓度由西向东递减,而底层海水中PFAS总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之相反;外湾表层海水中PFAS总浓度从东北沿岸近三娘湾处向西南方向递减,底层海水中东南区域PFAS的总浓度较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全氟-2-甲氧基乙酸(PFMOAA)和全氟-3,5,7-三氧基辛酸(PFO3OA)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通过生态风险评估,PFOS和PFOA在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中呈现出低风险。目前缺乏HFPO-DA和HFPO-TA(C7)的毒理数据,鉴于其较高的浓度水平,亟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 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 亚热带海湾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对不同饵料稳定同位素的周转和分馏
19
作者 钟声平 蔡小辉 +5 位作者 宋建达 刘旭佳 彭银辉 黄亮华 葛长字 黄国强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5,共16页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和分馏系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0个50 cm×40 cm×40 cm的水族箱,采用鱼(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虾(宽沟对虾Penaeus latisulcatus)、贝(杂色蛤...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和分馏系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0个50 cm×40 cm×40 cm的水族箱,采用鱼(李氏Callionymus richardsoni)、虾(宽沟对虾Penaeus latisulcatus)、贝(杂色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沙蚕(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饵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5g左右的拟穴青蟹幼蟹,并在第0、30、60、90、135、180天取样测定幼蟹的δ^(13)C和δ15N,计算周转参数和分馏系数。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幼蟹δ^(13)C和δ15N随养殖时间的变动可用δ^(13)C=a×lnt+b和δ15N=a×lnt+b描述,摄食不同饵料时a值变动较大。生长是驱动幼蟹体内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素,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生长对13C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79.83%、83.65%、84.88%和63.80%,生长对15N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81.97%、82.88%、75.27%和59.80%。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13C完成50%周转时间(t50)分别为36.30、24.56、27.96和21.17 d,完成95%周转的时间(t95)分别为156.86、106.16、120.83和91.64 d,15N完成50%周转时间(t50)分别为37.60、24.34、24.77和20.17 d,完成95%周转的时间(t95)分别为162.49、105.22、107.05和86.99 d。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180 d时对饵料的δ^(13)C的分馏系数Δ^(13)C180d为0.71‰~1.64‰,对饵料的δ15N的分馏系数Δ^(15)N180d为2.15‰~2.66‰。Δ^(13)C与增重率(MGR,%)的关系符合公式Δ^(13)C=a×ln(MGR)+b,Δ^(15)N与增重率(MGR,%)的关系符合公式Δ^(15)N=a×ln(MGR)+b,摄食不同饵料时,a和b值均出现较大差异。Δ^(13)C与饵料的δ^(13)C成负线性相关,与初始幼蟹与饵料的δ^(13)C相差数值(δ^(13)CIC~δ^(13)CD)成正线性相关;Δ^(15)N与饵料的δ15N成负线性相关,与初始幼蟹与饵料的δ15N相差数值(δ15N IC~δ15N D)成正线性相关。本研究表明,生长是驱动拟穴青蟹幼蟹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素,饵料稳定同位素丰度是影响分馏系数的重要因子。实验结果为拟穴青蟹营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稳定同位素 周转速率 分馏系数 饵料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和苯并[b]荧蒽暴露对泥蚶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20
作者 李伟峰 吴俊超 +1 位作者 朱俊 施巍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微塑料(MPs)与苯并[b]荧蒽(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对其血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为贝类养殖产业科学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d的MPs和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显著抑制了泥蚶血细胞...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探究微塑料(MPs)与苯并[b]荧蒽(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对其血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为贝类养殖产业科学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d的MPs和BbF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显著抑制了泥蚶血细胞免疫反应。为解析其潜在毒性效应机制,从血细胞损伤、代谢供能以及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等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在血细胞损伤方面,MPs和BbF暴露会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基因表达,引发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造成血细胞凋亡和红色颗粒细胞比例下降,削弱血细胞活力和吞噬能力。在代谢供能方面,MPs和BbF暴露影响泥蚶代谢,降低血细胞ATP含量,抑制其吞噬活性。在免疫信号通路方面,MPs和BbF暴露下调了NFκB1及TRAF6基因表达,干扰NFκB信号通路传导,最终削弱免疫功能。此外,MPs和BbF联合暴露会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进一步加剧免疫损害。MPs和BbF通过造成血细胞损伤、削弱机体能量供给、干扰免疫信号通路,抑制泥蚶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b]荧蒽 微塑料 泥蚶 免疫 能量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