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92家三级医院麻醉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林 刁玉刚 +3 位作者 黄经纬 金强 宋丹丹 张铁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调查2017—2019年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的现状,为促进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内全部92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17—2019年麻醉学领域气道管理相关可视化技... 目的调查2017—2019年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的现状,为促进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内全部92家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17—2019年麻醉学领域气道管理相关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医院基本状况及麻醉可视化技术相关内容。结果本次调查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276份,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9家(207份问卷),三级乙等医院16家(48份问卷),三级丙等医院7家(21份问卷)。82家(89%)医院将可视化技术用于气道管理。50家(61%)医院将可视化技术用于处理困难气道,32家(39%)医院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处理非困难气道。2017—2019年分别有20、22、23家(24%、27%、28%)医院将纤维光导喉镜作为最常用的可视化设备,分别有37、39、40家(45%、48%、49%)医院将纤维支气管镜作为最常用的可视化设备。2017—2019年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的82家医院,仅有1家(1%)拥有>2项发明与转化,7家(9%)医院获得>2项论文交流,2家(2.4%)医院获得>2项课题基金,3家(4%)医院获得>2项奖项荣誉。结论2017—2019年辽宁省三级医院麻醉可视化技术于气道管理的应用整体呈上升趋势,普及率逐年提高,但其应用质量及相关科研转化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可视化技术 气道管理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ERCP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宁 宋丹丹 +3 位作者 裘治慧 徐明 崔波 刁玉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麻醉管理
3
作者 陈宁 王羿鸥 +2 位作者 陈晓宇 刁玉刚 孙莹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6-671,共6页
目的总结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TAVR)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TAVR 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瓣狭窄34例,主动脉瓣关... 目的总结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apic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TAVR)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行TA-TAVR 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瓣狭窄3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例。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11例,Ⅳ级4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级12例,Ⅲ级44例,Ⅳ级2例,Ⅴ级2例。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评分8.3%~54.1%,(20.0±10.3)%。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术中心室颤动3例。60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7(0~192)h,其中0 h(手术室内拔管,即超快通道麻醉)5例,术后6 h内拔管(快通道麻醉)17例,6~48 h拔管31例,7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8例术后需要补救镇痛。ICU停留时间21(3~407)h,术后住院时间(7.8±4.5)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人工主动脉瓣瓣膜脱落急诊开胸手术,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永久起搏器植入,2例低氧血症再次气管插管。结论优化麻醉干预措施(麻醉细节、麻醉监测手段、麻醉镇痛方案),有助于早期拔管,实现TA-TAVR超快通道和快通道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入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麻醉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月明 张冰莹 +3 位作者 孙琳琳 吕思谕 金海 郝广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究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及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影响的效应,旨在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 目的探究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发病趋势及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影响的效应,旨在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1年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标准,纳入1990—2021年中国15~39岁青少年和青年人群,分析其脑出血发病情况,运用Joinpoint软件评估标化发病率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同时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发病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总人群及分性别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总体﹣1.31%,男性﹣0.72%,女性﹣2.29%,P<0.001)。历年数据显示,男性的发病数、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揭示,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在35~39岁时达到峰值,为同龄女性的2.74倍。此外,1997—2006年的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RR 0.72)。预测至2044年,男性标化发病率将下降10.01%,而女性将上升3.84%,男性在发病数、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上仍为女性的1.93~2.26倍。结论1990—2021年中国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发病率总体下降,但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增长是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在35~39岁男性中最高,晚近时期和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较低。预测至2044年,男性发病率继续下降,女性略上升,但男性发病率仍高于女性。提示未来需加强男性青少年和青年人群脑出血的预防,进而降低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发病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麻醉与救治循环管理指南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洪 +4 位作者 陈晖 宋晓阳 米卫东 葛衡江 张铁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8-1022,共5页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麻醉特点,着重指导麻醉科医师及其他救治人员,对战创伤循环障碍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以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障碍 麻醉科医师 战创伤 创伤死亡 管理指南 复苏学 创伤麻醉 可预防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琦 关美娇 +2 位作者 邹彬 郑晶晶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筛查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采集的整个数据集按照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OD发生率相同。建立6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ogR)、K最邻近法(KNN)、深度神经网络(DNN),基于这6种算法以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对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通过测试数据集的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基于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的有效性,并找出适合本研究数据框架的最佳模型。结果有151例(21.3%)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POD。本研究进行了6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比较,在使用全部特征作为潜在风险因素的条件下,GBDT的AUC为0.86(95%CI 0.82~0.89),SVM的AUC为0.79(95%CI 0.76~0.83),RF的AUC为0.85(95%CI 0.83~0.87),LogR的AUC为0.67(95%CI 0.63~0.70),KNN的AUC为0.67(95%CI 0.63~0.69),DNN的AUC为0.78(95%CI 0.74~0.82)。结论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POD的预测,其中GBDT和RF表现出了较好的机器学习效能,适合于本研究数据框架,更有可能提高POD预测的准确性。特征工程可进行患者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以筛选心脏外科手术发生POD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术后谵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心脏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铁铮 武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论的推广应用使医疗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平均住院日缩短了2.5 d、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下降了47%、再入院率降低了20%和死亡率降低了47%[1-2]。历时20余年,Henrik教授终于使ERAS成为当...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论的推广应用使医疗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平均住院日缩短了2.5 d、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下降了47%、再入院率降低了20%和死亡率降低了47%[1-2]。历时20余年,Henrik教授终于使ERAS成为当今医疗的典范。我国医务工作者从认识ERAS到践行ERAS,并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然而,这样一项在全球被广泛接受并取得成功的理论,在心外科领域却未能盛行或相对滞后,以至于在ERAS指南几乎包罗万象的现状下,2019年前竟然没有心脏外科的ERAS指南[2]。笔者对此颇感兴趣,在此对加速康复心脏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ardiac surgerg,ERACS)的现状探究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心外科 再入院率 医疗质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羟考酮对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东 段鹏 +1 位作者 孙莹杰 那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羟考酮用于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204例拟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评分...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羟考酮用于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204例拟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评分Ⅱ级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环泊酚组(C组)、环泊酚+羟考酮组(CO组),每组68例。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给予丙泊酚(1~1.5 mg/kg),C组给予环泊酚(0.2~0.5 mg/kg),CO组给予盐酸羟考酮(0.1~0.2 mg/kg)和环泊酚(0.2~0.5 mg/kg),3组药物注射时间均>30 s。麻醉维持时,C组和CO组均静脉持续泵注环泊酚[1~1.5 mg(/kg·h)],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2~5 mg/(kg·h)]。麻醉诱导3 min后评估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若评分≤1则开始内镜检查。记录3组患者T0(注射药物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内镜检查开始时)、T3(退出内镜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后30 min、1 h时VAS评分。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静脉注射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T0、T3时MAP、HR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T2时,与P组相比,C组、CO组患者MAP、HR和SpO_(2)显著升高(均P<0.05);而CO组患者MAP、HR和SpO_(2)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C组和CO组呼吸抑制、注射痛发生率明显减少(均P<0.05),而C组和C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组患者苏醒后30 min、1 h的VAS评分,体动发生率均小于P组和C组(均P<0.05),而P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环泊酚复合羟考酮对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与单独使用丙泊酚或环泊酚比较,呼吸循环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复合羟考酮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中心静脉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9
作者 曾智贺 李林 +1 位作者 郑佳 肖昭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 目的分析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CVP)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和2019—2022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有行OPCABG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手麻系统收集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绘制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00例(34.9%)患者发生AKI。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明显增大(P<0.05),BMI、血清肌酐浓度、术前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比例、平均CVP、急性低血压发作比例明显升高(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在完全调整人口统计学、术前合并症以及术中指标集用药等协变量后,术中平均CVP每升高1 mmHg,发生AKI的几率增加1.47倍(OR=1.47,95%CI 1.36~1.59,P<0.001)。术中平均CVP与术后AKI的ROC曲线确定术中平均CVP的最佳截断值为10.11 mmHg,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术中平均CVP≥10.11 mmHg的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概率是术中平均CVP<10.11 mmHg患者的4.14倍。结论OPCABG术中平均CVP升高(≥10.11 mmHg)与术后AKI的较高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中心静脉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南 被引量:17
10
作者 米卫东 +6 位作者 张铁铮 葛衡江 张宏 徐建国 张惠 徐波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科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科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无疑对战创伤麻醉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具体问题未能详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本指南以《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导意见,以提高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气道管理 战创伤 复苏学 创伤麻醉 总体概述 伤病员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产妇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分娩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那琦 冯娅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58,6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产妇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北部战区总医院产科就诊的90例行分娩镇痛经产妇的临床资料。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产妇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北部战区总医院产科就诊的90例行分娩镇痛经产妇的临床资料。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组(对照组,药液为0.1%罗哌卡因+0.33%舒芬太尼100 mL,首次剂量12 mL,背景剂量3 mL,自控剂量10 mL,锁时30 min)、舒芬太尼5μg组[单次5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给药且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药液为0.1%罗哌卡因+0.33%舒芬太尼100 mL,仅设自控给药,15 mL/次,锁时30 min];舒芬太尼7.5μg组(7.5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给药且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泵。药液及设置同舒芬太尼5μg组)。比较各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后VAS评分<3分所用的时间,给药至宫口开全时间,PCEA泵药总量,给药后30 min、60 min VAS评分,宫口开全时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值;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宫口开全时改良Bromage评分,药物不良反应(恶心、皮肤瘙痒、呕吐、尿潴留、下肢麻木等)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7.5μg组镇痛药物起效时间最短,且舒芬太尼5μg组、舒芬太尼7.5μg组达到VAS评分<3分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比较,舒芬太尼7.5μg组给药到宫口开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4)。PCEA泵注药量舒芬太尼7.5μg组显著少于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P<0.01)。3组给药后30 min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舒芬太尼7.5μg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舒芬太尼5μg组、舒芬太尼7.5μ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32)。3组给药后60 min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VAS评分均高于舒芬太尼7.5μg组(均P<0.001)。3组宫口全开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比较,舒芬太尼7.5μg组VA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3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血气pH、宫口开全时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比较,舒芬太尼7.5μg组下肢麻木、恶心、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减少(均P<0.05),而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宫口≥3 cm以上的经产妇分娩时可优先选用7.5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给药的分娩镇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经产妇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与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43
12
作者 郝迎春 曹惠鹃 +1 位作者 孙莹杰 邹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随着女性子宫内膜病变发病率升高、患者增多,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宫腔镜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1]。宫腔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但侵入性操作会引起患者疼痛,加之患者紧张、恐惧而不自觉体动,影响手术进程。目前丙泊酚... 随着女性子宫内膜病变发病率升高、患者增多,宫腔镜诊断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宫腔镜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1]。宫腔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但侵入性操作会引起患者疼痛,加之患者紧张、恐惧而不自觉体动,影响手术进程。目前丙泊酚复合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作为宫腔镜手术静脉麻醉的常用药,起效快、苏醒迅速,但注射痛和循环抑制较重[2-3],因此需调整更优的麻醉方案。环泊酚是新型静脉麻醉药,具有可控性好、循环抑制轻,注射痛发生率低、临床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本研究将环泊酚和丙泊酚分别复合阿芬太尼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对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诊断治疗技术 循环抑制 阿片类镇痛药 静脉麻醉药 注射痛 麻醉方案 阿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丽 袁梦琦 +2 位作者 西志梦 张铁铮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6-970,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患者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78~91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患者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78~91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髂筋膜阻滞组(T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5例。T组患者在实施全身麻醉前20 min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于患侧腹股沟韧带上确定好髂筋膜位置,采用平面内操作技术于髂筋膜下给予0.25%罗哌卡因+0.67%利多卡因共30 ml,10~15 min后测定阻滞平面。G组仅接受全身麻醉。术后两组均行PCIA,配方:舒芬太尼150μg+昂丹司琼24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VAS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行补救镇痛。记录麻醉诱导前(T 0)、髓内针固定时(T 1)、手术结束即刻(T 2)、术后6 h(T 3)动脉血乳酸(Lac)和血糖(Glu)浓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输液总量、出血量、尿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例数。记录术后6、8、12、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羟考酮使用例数。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肺部炎症、阻滞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T 1—T 3时T组动脉血Lac、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T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羟考酮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8、12 h T组静息及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T组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输液总量、出血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皮肤瘙痒、肺部炎症、穿刺部位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全身麻醉比较,联合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降低应激水平,镇痛效果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老年 超声 股骨骨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效果 被引量:29
14
作者 崔波 汪海涛 +3 位作者 王超 赵婉彤 刁玉刚 宋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70~100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70~100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组(EC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组(SC组),每组40例。EC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3 mg/kg+环泊酚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SC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环泊酚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记录入室左侧卧位即刻(T 0)、诱导成功即刻(T_(1))、取石即刻(T_(2))、固定鼻胆管即刻(T_(3))的HR、MAP和SpO_(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从诱导开始至患者意识或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诱导期环泊酚用量、术中环泊酚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苏醒时间,术中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5 min静息时VAS疼痛评分。结果与SC组比较,EC组T_(1)—T_(3)时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T_(1)时SpO_(2)明显升高;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诱导期环泊酚用量、术中环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呛咳、体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15 min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ERCP安全有效,可提供有效镇痛,术中循环稳定,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环泊酚 舒芬太尼 老年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中的比较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丽 赵石磊 +2 位作者 西志梦 张铁铮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5~33岁,体重65~81 kg,BMI 18.1~26.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5~33岁,体重65~81 kg,BMI 18.1~26.4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收肌管阻滞组(MG组)和大腿远端阻滞组(DG组),每组24例。患者麻醉诱导前均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MG组将导管置入收肌管间隙;DG组将导管置入隐神经周围约3 cm。两组均用超声定位导管位置,连接电子自控镇痛泵,镇痛泵设置两组相同。单次给药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 ml,连接镇痛泵持续输入0.2%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用量,术后辅助镇痛情况,术后6、12、24 h静息时VAS评分和timed-up-and-go测试时间,记录术后24 h穿刺部位血肿、周围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药用量,辅助镇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 h MG组timed-up-and-go测试时间明显长于DG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周围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收肌管处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经大腿远端1/3处行连续隐神经阻滞可为膝关节镜手术提供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对运动能力影响更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隐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晶 李铁成 陈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剖宫产产妇13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术后实验组行羟考酮、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行舒芬太尼等效剂量镇痛,对比2组预后... 目的探讨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剖宫产产妇13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术后实验组行羟考酮、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对照组行舒芬太尼等效剂量镇痛,对比2组预后。结果术后24 h、48 h 2组疼痛阈值较术前升高,实验组更高(P<0.05)。实验组术后6~48 h切口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宫缩痛评分较对照组低,Bruggrmann舒适量表(BC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2组术后24 h和48 h血清泌乳素(PRL)较术前升高,实验组更高(P<0.05)。实验组自我感觉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初乳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72 h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注射液 右美托咪定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可行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镇静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明 王艺钢 +1 位作者 宋丹丹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5-708,共4页
目的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行纤维结肠镜治疗的老年患者330例,男179例,女151例,年龄65~84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160)和丙泊酚组(P组,n=162)。C... 目的比较环泊酚和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行纤维结肠镜治疗的老年患者330例,男179例,女151例,年龄65~84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160)和丙泊酚组(P组,n=162)。C组麻醉诱导给予环泊酚0.4 mg/kg,麻醉维持泵注环泊酚1~1.5 mg·kg^(-1)·h^(-1),P组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记录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诱导前(T_(0))、进镜时(T_(1))、进镜后10 min(T_(2))、完全清醒时(T_(3))时SBP、DBP、BIS,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注射痛、体动,气道干预、术中追加镇静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C组T_(2)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T_(2)和T_(3)时BIS明显降低(P<0.05),术中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镇静成功率、诱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体动发生率,气道干预、术中追加镇静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环泊酚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治疗中有同样的镇静效果,且有着更低的低氧血症和注射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纤维结肠镜治疗 老年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前馈控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韩白雪 李达 +2 位作者 林家嘉 段鹏 吴帅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22,共4页
目的改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后睡眠障碍前馈控制管理。比较手术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尿褪... 目的改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术后睡眠障碍前馈控制管理。比较手术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尿褪黑素浓度、疼痛评分及睡眠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2 d睡眠质量评分、尿褪黑素浓度及睡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前馈控制可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结直肠癌根治术 前馈控制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褪黑素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婉彤 崔波 +1 位作者 许兆柱 宋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评价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284例,男145例,女139例,年龄65~90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评价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284例,男145例,女139例,年龄65~90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与丙泊酚组(P组),每组142例。记录镇静成功例数,入室前(T_(0))、诱导后(T_(1))、进镜时(T_(2))、置入十二指肠乳头时(T_(3))、退镜时(T_(4))、苏醒时(T_(5))的HR、MAP、SpO_(2)。记录镇静诱导成功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记录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P组比较,T_(1)—T_(5)时C组HR明显增快,MAP、SpO_(2)明显升高(P<0.05),镇静诱导成功时间明显延长(P<0.05),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与环泊酚均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ERCP手术麻醉,与丙泊酚比较,采用环泊酚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更短,注射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注射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横肌平面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霄燕 张瑜 +2 位作者 孙莹杰 范红娜 刁玉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胸横肌平面(TTP)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OPCABG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TTP阻滞复... 目的探讨双侧胸横肌平面(TTP)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8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择期行OPCABG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TTP阻滞复合全麻组(TTP+全麻组,n=30)和全麻组(n=30)。TTP+全麻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TP阻滞(改良入路),每侧给予0.25%罗哌卡因20 ml,两组常规诱导麻醉。统计分析两组切皮前后、劈胸骨前后、闭合胸骨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率,术毕时舒芬太尼总用量,入室后、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6、8、10、12、16、20、24 h血气分析中的乳酸和血糖水平,术后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当日、第1天、第2天首次追加镇痛药物(哌替啶)的患者例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MAP及HR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TTP+全麻组术后2、4 h的乳酸及术后2、4、6 h的血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TTP+全麻组仅术后1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麻组比较,TTP+全麻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当日追加镇痛药物例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皮肤瘙痒、腹胀及术后3 d术区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全麻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TTP阻滞(改良入路)复合全麻能够为行OPCABG术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围术期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横肌平面阻滞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