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壳聚糖双胍盐的复合薄膜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1
作者 何智敏 时均浩 +3 位作者 杨雅静 杨晗宇 栾亮 张权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为了阻止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延长食品保质期,以壳聚糖双胍盐(Chitosan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 CSG)为主体原料,将其与普鲁兰多糖(Pullulan, PLL)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混合后经溶液浇注法制备复合薄膜。分析制备所得复... 为了阻止食品微生物污染和延长食品保质期,以壳聚糖双胍盐(Chitosan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 CSG)为主体原料,将其与普鲁兰多糖(Pullulan, PLL)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混合后经溶液浇注法制备复合薄膜。分析制备所得复合薄膜的形貌和结构,探究复合薄膜的水汽屏障性、水稳定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抗菌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薄膜内部结构均匀且紧密;PLL和PVA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复合薄膜的透光率和力学性能,还能提高其水蒸气阻隔性和热稳定性;复合薄膜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效果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可达99.90%。该复合薄膜在阻止微生物污染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包装薄膜制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双胍盐 普鲁兰多糖 聚乙烯醇 包装薄膜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2
作者 关莹莹 李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8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单一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检测分析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及CRP水平,对比分析单一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的... 目的研究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取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单一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检测分析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及CRP水平,对比分析单一血常规、全血CRP及联合检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患者WBC、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数值。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为87.50%,明显高于单一血常规、全血CRP的59.38%、64.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59.38%与单一全血CRP的64.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取全血CRP配合血常规检验效果理想,于细菌性感染性病症筛查中具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临床株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柳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0期192-194,共3页
目的通过使用乳酸杆菌分泌的细菌素对两种致病菌进行相应作用后比较其效果,旨在找出一种可靠的抑菌方法。方法40例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培养出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0株肺炎链球菌。把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加入在这两种致病菌的培养皿中,计... 目的通过使用乳酸杆菌分泌的细菌素对两种致病菌进行相应作用后比较其效果,旨在找出一种可靠的抑菌方法。方法40例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培养出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0株肺炎链球菌。把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加入在这两种致病菌的培养皿中,计算细菌个数,使用扫描电镜对细菌的生物膜进行观测。分析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生长及分离株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菌落数分别为(3.41±0.91)×10^(8) CFU/ml、(4.81±1.21)×10^(8) CFU/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76±3.21)×10^(8) CFU/ml、(14.32±3.81)×10^(8) CF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89.64%、灭活率为73.28%,均高于对肺炎链球菌的75.11%、66.41%。结论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长及生物膜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相比之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可以体现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在临床上显著减轻肺炎症状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素 乳酸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 生物膜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常规检查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关莹莹 李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评价尿常规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结石类型不同分为A组(肾结石)、B组(膀胱结石)、C组(输尿管结石)、D组(尿道结石),每组50例。四组患者采用尿离心镜及尿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四组患者... 目的评价尿常规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结石类型不同分为A组(肾结石)、B组(膀胱结石)、C组(输尿管结石)、D组(尿道结石),每组50例。四组患者采用尿离心镜及尿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四组患者尿离心镜及尿干化学法的尿红细胞检出阳性率;比较四组患者尿离心镜法的草酸钙结晶检出阳性率。结果 A组、B组、C组、D组干化学法的尿红细胞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00%、88.00%、90.00%、8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尿离心镜法的尿红细胞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0.00%、74.00%、78.00%、7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两种检验方法的尿红细胞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尿离心镜法的草酸钙结晶阳性率分别为72.00%、76.00%、70.00%、7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对泌尿系结石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结石均有较高的草酸钙结晶检出阳性率与尿红细胞检出阳性率,临床可以通过尿常规进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检查 泌尿系结石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5种立克次体融合基因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郑雨桐 闫美田 万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采用2种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将5种立克次体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融合,同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一步法及两步法融合基因技术,对5种立克次体融合基因进行构建,并优化一步法中重叠引物浓度以及两步法中各靶基因产物加入量,以... 目的采用2种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将5种立克次体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融合,同时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一步法及两步法融合基因技术,对5种立克次体融合基因进行构建,并优化一步法中重叠引物浓度以及两步法中各靶基因产物加入量,以提高2种方法的融合效率。结果成功建立5种立克次体融合基因。一步法基因融合过程中重叠引物浓度在0.1~0.01μmol/L时,912 bp的融合基因条带亮度较高,且杂带较少;两步法基因融合过程中各靶基因产物加入量为0.1~0.25μL时,912 bp的融合基因条带亮度较高,且杂带较少。结论一步法基因融合技术操作简单、耗时短且耗材少,在掌控好退火时的温度及时间的情况下是一种经济、方便且高效的融合技术。为后续进行立克次体融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以及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多重检测提供实验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延伸PCR技术 融合基因 一步法 两步法 方法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柳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在本院治疗的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大肠埃希菌3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30株为观察样本。比较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抗生素总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 目的研究在本院治疗的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大肠埃希菌34株和肺炎克雷伯菌30株为观察样本。比较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及抗生素总体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4%、5.9%、52.9%、23.5%,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的56.7%、30.0%、76.7%、53.3%,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88.2%高于肺炎克雷伯菌的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的大环内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总体AUD值分别为2.4、16.0、0.5,均低于2019年的3.4、21.0、0.9,2020年的喹诺酮类总体AUD值9.3高于2019年的7.8。结论因为不规范地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这已经成为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通过强化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才能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血清分型法与分子分型法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的检测结果比较
7
作者 柳青 李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2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血清分型法(经典荚膜肿胀法)与分子分型法[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肺炎链球菌(SP)的检测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的血清分型方法。方法选取50株肺炎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典荚膜肿胀法和多重PCR法进行血清分... 目的比较血清分型法(经典荚膜肿胀法)与分子分型法[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肺炎链球菌(SP)的检测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的血清分型方法。方法选取50株肺炎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典荚膜肿胀法和多重PCR法进行血清分型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血清分型率。结果多重PCR法血清分型率为76.0%,高于经典荚膜肿胀法的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清分型技术经典荚膜肿胀法比较,分子分型法多重PCR法可快捷、可靠、敏感地进行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可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分子分型法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经典荚膜肿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